信用:资本集中的最强有力的杠杆
包海山
马克思认为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两个最强有力的杠杆”。
相对而言,在私人资本占主体地位的发展阶段,资本集中的最强有力的杠杆是竞争;而在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占主体地位的发展阶段,资本集中的最强有力的杠杆是信用,特别是信用基础上的合作、联合。
对信用事业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马克思说:“一种崭新的力量——信用事业,随同资本主义的生产而形成起来。起初,它作为积累的小小的助手不声不响地挤了进来,通过一根根无形的线把那些分散在社会表面上大大小小的货币资金吸引到单个的或联合的资本家手中;但是很快它就成了竞争斗争中的一个新的可怕的武器;最后,它变成了一个实现资本集中的庞大的社会机制”。
对“信用制度固有的二重性质”,马克思认为:一方面,是占有“社会财富的少数人的人数越来越少”,即“信用制度的发展已经把大量分散的可供支配的社会资本集中起来,而不再留在各个资本家手里”。另一方面,“又是转到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即“再生产过程中的职能转化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单纯职能,转化为社会职能的过渡点”。
社会资本不断高度集中,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决定的。马克思讲过“资本主义生产的三个主要事实”:1.“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因此不再表现为直接劳动者的财产,而是相反地转化为社会的生产能力,尽管首先表现为资本家的私有财产”;2.“劳动本身由于协作、分工以及劳动和自然科学的结合而组织成为社会的劳动”;3.“世界市场的形成”。
由此可见,生产资料和社会资本,表现为资本家的私有财产是虚拟的,而只有转化为社会的生产能力才是现实的。劳动本身由于协作、分工以及劳动和自然科学的结合而组织成为社会的劳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信用基础上创立股份公司来实现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二十七章《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中认为:实际执行职能的资本家转化为单纯的经理,即别人的资本的管理人,而资本所有者则转化为单纯的所有者,即单纯的货币资本家。而这个资本所有权这样一来现在就同现实再生产过程中的职能完全分离,正象这种职能在经理身上同资本所有权完全分离一样。在股份公司内,职能已经同资本所有权相分离,因而劳动也已经完全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剩余劳动的所有权相分离。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这个结果,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不过这种财产不再是各个互相分离的生产者的私有财产,而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财产,即直接的社会财产。另一方面,这是所有那些直到今天还和资本所有权结合在一起的再生产过程中的职能转化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单纯职能,转化为社会职能的过渡点。
信用制度是私人资本占主体地位的发展阶段向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占主体地位的发展阶段转型发展的过渡形式,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使命。如马克思所言:“信用制度加速了生产力的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二者作为新生产形式的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使命”。
在资本的集中过程中,竞争和信用这“两个最强有力的杠杆”的作用不同。竞争加深对立与冲突,而信用制度促进合作与联合。
马克思指出: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是在旧形式内对旧形式打开的第一个缺口,虽然它在自己的实际组织中,当然到处都再生产出并且必然会再生产出现存制度的一切缺点。但是,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对立在这种工厂内已经被扬弃,工人作为联合体是他们自己的资本家,他们利用生产资料来使他们自己的劳动增殖。马克思说:“信用制度是资本主义的私人企业逐渐转化为资本主义的股份公司的主要基础,同样,它又是按或大或小的国家规模逐渐扩大合作企业的手段。资本主义的股份企业,也和合作工厂一样,应当被看作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