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法则是地方学学科体系的根基
包海山
天、地以及万物,各有各的系统,而总有一个系统包含了所有的系统;能够包含所有系统的系统,可以称其为“一”。道生一即“道”所“生”“一”,就是这个能够包含所有系统的系统。
天、地以及万物要想得道,就先要得一,即先得道所生一,再经由得一而得道。“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之所以“得一”,天清、地宁、神灵、谷盈、万物生、天下正,就是“一”由道所生。道作为宇宙本原、自然规律、自然能量,首先集中体现在道所生“一”之中。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实质上是经由得一而得道,从而在一个系统内使天下正。“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在形式上虽小、名朴、常无,但是在本质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它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它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因此,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自宾。
道作为宇宙本原、自然规律、自然能量,首先集中体现在道所生“一”之中,所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即在一个系统内把自然法则当作认识天下事物的方式方法。
侯王可以得一,圣人能够抱一,而地方学研究,就是在地球自然村这个地方,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系统内,更多的人们共同努力探索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自然规律。地方学研究不局限于侯王、圣人,而是努力使更多的人们感悟、认识和遵循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相同的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通过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的表现形式,充分发挥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所揭示和转化的自然法则本身的能量。
地方学研究“得一”,就是在科学文化研究领域这个系统内,围绕一个核心,把所有相关研究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而这个核心就是道即自然法则。“得一”的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是道生一的产物,因此道即自然法则是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根基。
之所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就是因为道具有内在永恒的生命活力,它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自然规律以及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自然能量的集中体现。因此,当地方学研究得一,使道即自然法则成为根基时,地方学科学知识体系就会具有内在的生命活力,形成“自我繁殖”能力。
地方学是全球各地的人们共同创建的学科知识体系。在东西方文化交流融会中,对道生万物,也可以理解为“上帝的创造不是我们察觉得到并栖居其间的宇宙本身,而是宇宙自我创造的潜力”。包括人的自然内在的整个自然界,都具有道法自然的自我创造的潜能。道生一,而“得一”就会天清、地宁、神灵、谷盈、万物生、天下正,实质上是天地以及万物得道而具有了自我创造和进化的能力。
美国《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认为:自然的野性是我们深刻认识活系统的主要信息来源。从这些特殊的大系统中,我提取出一套适用于所有大型活系统的统一原则,称之为“神律”。这套神律是所有自我维持和自我完善系统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人类在创造复杂机械的进程中,一次又一次地回归自然去寻求指引。正如思维必须遵循认知规律及支配生命和自组织的定律一样,技术元素也必须服从思维、生命和自组织——包括人脑——的定律。技术元素包括人类发明所具有的“繁殖”动力,这种动力促进新工具的制作和新的科技发明,鼓励不同技术进行沟通以实现自我改进。这个系统开始具备某种自主性。人们越深入了解科技发明的整个系统,就越意识到它的强大和自我繁殖能力。因此,自然绝不仅仅是一个储量丰富的生物基因库,而且还是一个“文化基因库”,是一个创意工厂。变化本身是可以结构化的。当多个复杂系统构建成一个特大系统的时候,每个系统就开始影响直至最终改变其他系统的组织结构。当科技被生物激活之后,我们就得到了能够适应、学习和进化的人工制品,从而我们就拥有了一个崭新的生物文明。工业时代的标志是机械设计能力的登峰造极;而新生物文明的标志则是使设计再次回归自然,将工程技术和不羁的自然融合在一起。人造世界就像天然世界一样,很快就会具有自治力。
系统性地方学研究得一、得道。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发现、认识和遵循道即自然法则而形成的科学文化,与自然法则接近或融合而具有生命活力,具备“自我繁殖”能力。随着科学文化自我繁殖能力的形成,全球化系统性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将由人类与人工智能共同来完成,最终所转化和体现的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的作用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