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常善救人
包海山
人生最大的不幸是背道而驰。圣人常善救人,是圣人善于遵循恒久常在的自然法则,把固久大迷者救回到顺应规律的人生轨道上来。
人与自然都受同样的自然规律所支配,因此遵循自然规律的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善,即善于,是善于应用自然法则的一种能力。“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不分亲疏,时时刻刻给予大众同样赋能,而什么人能够接受天道赋能,内化为善于应用自然法则的一种能力,这与个体的头脑胸怀、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相关。
大道至简。道理很简单,只是看做不做,能不能持之以恒:“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圣人也有无奈,“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被褐即身披粗布衣服是外在的现象,而怀玉即怀藏宝玉是内化的天道赋能。道法自然的圣人,常善救别人,也常善救自己:“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无论是成其私,还是善救他人,实质上都是回归到顺应人的自然天性的轨道上来。
祸与福、局部与整体等,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对地方学研究来说,深刻理解“方而不割”非常重要。每个地方,很多事物,都有各自的特征,而这些不同的特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彼此割裂。然而,人们背离了自然法则,就会以“其日固久”的执念划出地界、国界、心界、族群界、贫富界、官民界、强弱界等等很多界限,使人们的利益彼此对立。台湾诗人卜衮在《界》中诗云:“心好比被刀割划着/心好比被撕裂割划着/地球是完整的被天制造的/不过,人以其小小的心/将地球小块小块地界出自己的世界”。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认为:“只把某些人联合起来,这样的联合正好把这些人和其他人隔开,因此这种局部的联合往往不仅是使人不团结的根由,而且是使一些人对另一些人怀有敌意的根由”。系统性地方学研究,就是要消除心界、地界,消除把某些人和其他人隔开的私心杂念和利益冲突,共同遵循自然法则,在一个系统内融合发展中构建人类利益和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