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地方学的内涵与外延

已有 846 次阅读2020-9-12 04:56 |个人分类:地方学研究|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地方学的内涵与外延
         包海山
     在逻辑学的学术范围内,概念的逻辑结构分为“内涵”与“外延”。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人的感知能力有差异,且内涵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隐藏在事物深处的东西,故需要探索、挖掘才可以感悟和意识到。外延是内涵对应的一切对象,是一个概念对应的客体的总和,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变化或时空范围等。
     地方学作为一个学科概念,其内涵即所研究探讨的核心内容是自然法则,是在无形中始终支配事物发展变化和人类历史进程的自然规律;其外延是自然法则所支配的自然界和人类世界。
     1987年出版的《上海文化年鉴》,在“新学科”中增设“上海学”辞条:这是一门以“上海”命名的新学科研究。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并不以分门别类地研究上海的过去、现在、未来为其终端结果,而是在研究上海诸方面(从历时性到共时性)所形成的各分支学科的基础上,在“动态”探寻上海与外部(国际和国内其它省市)的联系,以及上海自身各子系统间相互联系,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视野,为上海和上海经济区的发展提供研究成果。“上海学”研究涉及的范围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经济、生态环境、工艺技术,以及城市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目前,该学科研究还处在构架阶段。
     由此可见,上海学的外延,从地域范围来看,在“动态”探寻上海与外部(国际和国内其它省市)的联系;从学科涉及范围来看,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
     那么,是什么使上海与国内其它省市自治区以及整个世界具有了可探寻的“动态”联系?回答应该很明确:是在无形中支配国内各省市自治区以及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客观规律。是什么使包括上海学在内的全球地方学可以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融为一体?回答同样应该很明确:是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这两个系列“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客观规律。由此可以感悟和意识到,地方学内涵的核心是探索和遵循客观规律即自然法则。
      与各地方学发展阶段基本相似,上海学研究也是处在构架阶段。未来能否真正形成“上海学”?复旦大学姜义华教授认为:“一要看上海本身的发展与它在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上升到一个什么高度,二要看上海研究内涵与外延深化和拓展到什么程度”。看内涵与外延深化和拓展到什么程度,这也是构建地方学的共性。内涵“深化”到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这两个系列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客观规律,外延“拓展”到探寻受一般规律支配的整个人类社会内在“动态”的必然联系,才能真正构建起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
      (一)地方学的内涵
      地方学,是在研究地方文化特色基础上创建新的学科体系,是地方文化特色与学科普遍原理的辩证统一。从地方学的内涵与外延来看,学科普遍原理是其内涵,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是其外延的不同表现形式。
      在内蒙古,创立地方学及其研究会的有内蒙古学及其研究会、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会,而提出地方学的还有乌海学、乌兰察布学、锡林郭勒学等。在这些地方学中,其地方文化各具特色,而其内涵即探寻的内在本质规律相同。无论哪个地方学,内涵的“深化”,都要探寻内在本质规律,因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本质规律在无形中支配着每个地方的历史进程无论哪个地方学,外延的“拓展”,可以使各地方学彼此联系、相互连接,因为全球地方学就是一张大网络,各地方学是彼此联系、相互连接的小网格。
     地方学是学科知识体系,学科知识体系是人类思维的产物,而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这是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但是在本质上是密切相关的一个有机整体。对地方学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可以在自然界、人类思维、学科体系,这三个层面来探讨。 
      在自然界层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谓天地根”、“似万物之宗”,人类是万物层面上的产物。由此可以看到,包括人类自身自然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的“来龙”;而对“去脉”,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天地因“法”的合一而天地人合一,最终共同道法自然。
      在人类思维层面,文化作为内在灵魂,是人的思维和行为的总和,而人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思维(包括本能反应和潜意识)支配行为的过程。思维和意识归根到底都是自然界所产之“物”,只是由于思维、意识、精神等超三维无形无象的暗物质存在、隐性运动的特点,不同于三维物质运动的显性表现形式,它一般只在思维、意识、心理、精神、智慧、灵感的外化时才能体现出来。例如,我们在互联网上的沟通交流,就是一种思维和意识的信息结构的接收、识别、筛选、重组、整合、创新等,可以通过外化为某种思想文化体现出来。这些就是我们创建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思维和意识基础。
      在学科体系层面,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各种学科,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历史、民俗等各种学科分类,是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性所作的人为划分,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历史民俗等原本是围绕内在本质规律形成和运行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的系统性地方学研究,围绕所“深化”内涵即内在本质规律,努力把所有的相关研究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地方学的外延
      地方学的“内涵”与“外延”形成地方学概念的逻辑结构如果把全球地方学比作一颗参天大树,那么做一个剖面示意图来看,主要是由内涵即根基以及不断拓展的外延即主干、枝叶这三个部分组成的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的学科知识体系。只有在全球地方学的根基、主干、枝叶形成的有机整体中,才能看得清每个地方学枝叶的特色与个性;而各具特色与个性的地方学枝叶,有共同的地方学根基、主干。如果从地球仪的平面展开图来看,无论是根据行政区域划分还是地理单元来划分,都会看到每个地方学的小网格相互连接成为全球地方学的一个大网络。只有在全球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大网络中,才能看得清每个地方学小网格所处的方位、范围以及地理、生态、人文、社会等特点以及小网格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1.地方学的根基、主干、枝叶
      地方学的深刻内涵即共同根基,是自然法则。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主旨演讲中指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这是中华大地每个地方的内在生存和发展理念,也是人类共同的生存和发展理念,因此全球地方学学科体系必然生成于这个共同的根基。
      地方学的主干是揭示普遍原理的部分,将由每个地方学都要研究的内容而形成。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成果及其文化形态,“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最大增量”。这具有普遍意义。马克思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它的全球化创新发展,将会成为人类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和最大知识增量,也会成为全球地方学学科体系的主干部分。
      地方学的枝叶是道生万物的部分,是从全球地方学共同的根基和主干生成开来的各具特色的地方学,例如亚洲地方学、中国地方学、内蒙古学、鄂尔多斯学等不断细化的地方学。全球地方学只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更接地气,吸纳更多的阳光雨露,从而根深、干壮、枝繁、叶茂。
      2.地方学的小网格、大网络
      创建系统性地方学,就是在全球科学文化大网络上进行整体研究,在地方特色小网格里进行微观研究,在各个网线和联结点进行对比和平行研究,使这种网络、网格、网线、联结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当全球各地方学都能够既立足当地有在地感、又跳出地方看地方有全球视野,既研究小网格里的文化特色、又探索大网络的普遍原理时,就可以把个性特色与普遍原理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描绘原本是完整的全球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发展的巨幅动态画卷。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