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价值观,是指个人发现、感悟、认知、评判事物做出价值判断的思维倾向或价值取向,是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思维和行为的意义、作用、效果的总体评价,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作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原则、标准。人的价值观建立在需求的基础上,而一旦形成某种价值观则反过来激发、引导人的进一步需求以及基于需求的兴趣爱好等活动。一个人的价值观,受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基础、生产方式、科学文化发展程度以及自身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等要素的影响所形成。
在人类发现、感应和意识到的“人化了的自然界”,自然界和人类世界最大的价值,是在人类共同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类利益和命运共同体主要通过市场主体来构建,因此,在什么价值观基础上创建新的市场主体以及在新的市场主体中体现什么价值,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我国上亿市场主体中,庞大的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战场,而创新创业的重要价值,应该体现在对资本的科学认知,从而科学应用资本运作规律,创建改善资本和劳动关系的新的市场主体持续健康发展。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探讨。
1.科学文化成为真正有价值的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本。
之所以科学、教育、艺术、交际方式、生产组织、劳动管理等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形成的广义文化,能够变成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变成全社会共同财富和促进它进一步发展,并让人类共享科学文化发展成果,是因为科学文化揭示和转化的自然法则能量原本人类可共享。这是最根本的一点。
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要素中,劳动者分为物质形态的体力劳动者和信息形态的智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也分两种,其物质形态的硬件,具有损耗性、消失性、排他性、竞争性;而信息形态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以及科学文化这些软件,具有传承性、积累性、共享性、合作性。一个人拥有的科学文学并不排斥他人也同样完整地拥有,而且还只有在传播、使用、创新和共享中才能不断增值。因此,当能够同创、共享而且只有在同创共享中才能发挥更大效能的科学文化,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改善生产关系的第一法宝时,就会使真正有价值的科学文化成为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本主体部分。
对于渔民来说,鱼是物质财富,渔是方法技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物质财富之鱼有损耗性、排他性、竞争性,方法技能之渔有传承性、共享性、合作性,因此渔比鱼更有价值。老子云:“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也就是说,遵循客观规律的智者,不积蓄积压身外之物,总是想为别人服务,结果为别人服务的能力越来越强;总是想授之别人更多的方法技能,结果能够授之别人的方法技能越来越多。遵循天之道、圣人之道,就能够同创共享真正有价值的科学文化财富和资本。
2.人心所向形成社会资本高度集中的“引力中心”。
资本是一种集中的社会力量。只有社会大众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共同参与,资本才能运转起来。资本属于个人拥有是虚拟的(除了直接消费的“资金”之外),而资本只有转化为社会生产能力才能发挥实际作用。
对于资本的集中过程,马克思说:资本的集中,不论是通过吞并即某些资本成为对其他资本的占压倒优势的“引力中心”,打破其他资本的个体内聚力,然后把各个零散的碎片吸引到自己方面来,还是通过建立股份公司这一比较平滑的办法,把许多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资本溶合起来,经济作用总是一样的。在一个社会里,只有当社会总资本合并为唯一的单个资本,“集中才算达到了极限”。
资本作为一种集中的社会力量 ,哪些资本遵循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的客观规律,它就会成为对其他资本占压倒优势的“引力中心”,打破其他违背自然规律的资本的个体内聚力,然后把各个零散的碎片吸引到自己方面来。社会资本高度集中的背后是人类智慧的有效整合。自然法则是有效整合人类智慧的“引力中心”,也是高度集中社会资本的“引力中心”。人类智慧和社会资本整合与集中的共融点,是遵循自然法则这个共同的“引力中心”。
从社会大众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相互促进来看,形成社会资本高度集中的“引力中心”是人心所向。就消费与生产的互动关系而言,消费作为需要,本身就是生产活动的一个内在要素。例如科学文化产品的消费与生产,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把它作为内心的图像、作为需要、作为动力和目的提出来。消费生产出生产者的素质,因为它在生产者身上引起一定目的和愿望。消费对于对象所感到的需要,是对于对象的知觉所创作的。科学文化产品创造出懂得欣赏科学文化产品并且理解其使用价值的社会大众。因此,生产不仅为消费主体生产对象即科学文化产品,而且也为科学文化产品生产消费主体。社会大众普遍的需要,是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地方学遵循客观规律,顺应人心所向,为满足社会大众普遍的需要生产产品、提供服务,从而创造和体现构建与应用地方学学科体系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3.造福社会大众的智慧和能力改变资本和劳动关系。
随着社会大众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普遍提高,能够使资本的条件、目的、构成、实质以及劳动价值评判体系、社会分配机制等发生整体性、系统性改变,而改变资本实质是关键。
对资本的实质,马克思认为:“只是由于积累起来的、过去的、对象化的劳动支配直接的、活的劳动,积累起来的劳动才变成资本。资本的实质并不在于积累起来的劳动是替活劳动充当进行新生产的手段。它的实质在于活劳动是替积累起来的劳动充当保存并增加其交换价值的手段”。
资本支配劳动,还是劳动支配资本,这取决于哪个能量更大。随着社会发展,我们从三个方面能够意识到改变资本实质并且最终使资本属性自然消失的必然性:一是科学文化是在过去劳动中形成和积累的,同时也是现在直接活劳动所掌握和发展的,因此当科学文化成为第一生产力并在生产力体系中发挥决定性的指数效应时,现在直接的活劳动将有条件有智慧有能力支配过去积累起来的劳动;二是当只有在创新和共享中才能无限增值的科学文化,成为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本主体时,这种共享性和无限增值性决定了,现在直接的活劳动通过提高效率和奉献创造更多剩余价值时,便可以使社会资本具有为未来活劳动提供服务的功能;三是随着现在直接的活劳动具备几十天之内就能够使真正有价值的科学文化总量翻一番的能力,随着资本具有为直接的活劳动提供服务的功能,人类不仅可以改变资本实质,改善资本和劳动的关系,而且还能够通过不断提高可共享的社会公共产品比例和总量,来逐渐淡化并最终消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资本属性。从人类有智慧有能力改变资本的实质、改变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来看,资本关系的“外壳”不是突然“炸毁”的,而是逐渐淡化最终自然消失的。
总之,应用服务的社会实践,特别是新的社会职业的出现以及新的市场主体的形成,将大大加快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系统工程建设,并且在各行各业整体性发挥其各种社会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