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基于学科体系的理性思考

已有 658 次阅读2020-7-18 07:56 |个人分类:地方学研究|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基于学科体系的理性思考
         包海山
     在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回归中,地方学,是人作为“类主体”,以“人法地”为切入点,天地人共同道法自然的学科体系。基于这样的学科体系来理性思考,祖国的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1.消除心界,促进理解
     在同一片蓝天下,人类共同生活在大地母亲怀抱。地方学研究,是为了感悟和认知人杰地灵,培育人们对土地的认同与热爱。如台湾学者林呈蓉在《从“淡水学”到“台湾学”——兼谈地方学研究之意义》中所言:“地方学研究的盛行绝非是民粹主义抬头,而是国民大众对乡里、土地的认同与执着”。
     大地母亲敞开胸怀抚育世代各地人们,然而人们以其小小的心划出很多界限:地界、国界、心界、族群界、贫富界、官民界、强弱界等等。台湾诗人卜衮在《界》中诗云:“心好比被刀割划着/心好比被撕裂割划着/地球是完整的被天制造的/不过,人以其小小的心/将地球小块小块地界出自己的世界”。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也说:“只把某些人联合起来,这样的联合正好把这些人和其他人隔开,因此这种局部的联合往往不仅是使人不团结的根由,而且是使一些人对另一些人怀有敌意的根由”
     很多界限源于人的心界私利。恩格斯说:“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官僚的王国,只要一担负某种职务,它就立刻暴露出来”。而官僚与国家联系起来,那就会伤害很多老百姓,因为官僚者的飞黄腾达是以老百姓的忍辱负重为基础的。马克思在谈到“官僚机构”和“单个官僚”时说:“官僚机构掌握了国家,掌握了社会的唯灵论实质:这是它的私有财产。官僚机构的普遍精神是秘密,是奥秘。······权威是它的知识原则,而崇拜权威则是它的思想方式。但在官僚界内部,唯灵论变成了粗劣的唯物主义,变成了盲目服从的唯物主义,变成了对权威的信赖的唯物主义,变成了例行公事、成规、成见和传统的机械论的唯物主义。就单个的官僚来说,国家的目的变成了他的个人目的,变成了他升官发财、飞黄腾达的手段”。由此可以了解为何台湾官僚者会提出“两国论”“一边一国论”等。
      在人类社会,只要存在统治与被统治、领导与被领导、雇佣与被雇佣关系,人与人之间就不可能有平等,更谈不上自由发展,而只有共同遵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时,才能实现人人平等,才能形成“在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那时,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对社会事业的成功,老子云:“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恩格斯说:正确的“思想被掌握以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实现”。地方学研究,就是探索能够让百姓皆谓我自然中功成事遂的必然规律,构建让群众掌握以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实现的正确思想理论和学科知识体系。
      自然法则在无形中支配人的命运以及事物的发展变化。自然法则即真理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相同的客观存在,因此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马克思说:“真理是普遍的,它不属于我一个人,而为大家所有;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任何思想理论、学科体系,都只是个体或群体认识论层次上的某种表现形式,而所揭示和反映的规律即真理是本体论层次上的客观存在。大道至简。只有消除私心杂念,直奔真理,才能悟得真谛。笔者作为一个普通群众(政治面貌是“群众”),学习和热爱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是因为它是科学,它揭示了包括每个地方在内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就信仰而言,不是信仰真理占有的马克思,而是占有和属于所有人的真理。“志同者必然道合”。同样追求真理的人们能够形成共同的信仰,而共同的信仰是基于共同感悟真理即自然法则的人们之间最深刻、最真诚、最持久的相互理解与信任
      2.认识规律,实现自由
     商品社会,是基于交换价值来盲目追求私人利益的社会。由于被贪婪所惑、欲望所累,自作聪明的人们在盲目追求交换价值中自我异化,即“物的异化就是人的自我异化的实践”。
     对台湾人在商品社会中的日常表现,台湾山海文化杂志社总编孙大川在《森林漫步》中说:生活在台湾的人是忙碌的,惯常以“勤奋”二字来合理化我们忙乱的生活步调;我们甚至认为“忙碌”即是“积极”,乃是现代化生活的表现。于是,“工作”时想到的是“指标”和“效果”,“读书”时关心的是“考试”和“文凭”,对于“知识”殚精竭虑四处“掠夺”,就是为了满足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权利欲望。于是,“忙碌”使我们更“贪婪”,而“贪婪”使我们更“忙碌”;我们的“勤奋”,使我们彻底“商业化”,生命日益“贫乏”,生活日渐“空洞”!“忙碌”与“贪婪”,只能让我们成为“经济动物”,既无法成就高远的文化理念,也无法体验到作为一个人的尊严。
      一样共识,不同表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据有关资料,大陆人均年可支配收入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出席记者会回答记者提问时说:“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对他们的困难,我们要给予救助,但是从根本上说,还是要帮助他们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天大的事情”。由此可见,当一个人能不能就业成为天大的事情,连租房都困难的时候,在大陆也无法成就高远的文化理念,无法体验到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只能“”过每一天。李明轩在《企业困境:中小企业面临着哪些困境?》中说:创业和就业是一场“熬”的修行,有些人“熬”成功,有些人“熬”失败,还有些人深陷“熬”的苦海,永远看不到尽头。他说:大量调研发现一个规律,中小企业大多数都会倒闭在成立的前三年即“命坎之年”,其路径:第一年,资金充足,斗志昂扬,打基础,拓市场;第二年,目标高远,闷头狂奔,扩人力,搞布局;第三年,资金告罄,斗志萎靡,撂挑子,鸟兽散。
     透过现象看本质。无论是商品社会还是市场经济,都存在资本。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的实质就是使劳动力成为一种商品。恩格斯说:“理解商品的困难在于”,商品“表现一种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者使他们的不同种类的劳动作为一般人类劳动互相发生关系,是通过使他们的产品作为商品互相发生关系;没有物这种中介,他们便不能这样做。这样一来,人的关系便表现为物的关系了”;“人力也是可以交换和消费的,人们刚刚开始交换,他们本身也就被交换起来,主动态变成了被动态,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由此,我们不仅要知道人所创造的一切商品都有交换价值,都可以用金钱来买卖,同时要更要深刻地理解创造其它商品的人的劳动也变成了一种商品。正因为人的劳动本质异化为一种商品,有钱人和没钱人都受资本的支配和奴役。如马克思所言,“将军或银行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人本身则扮演着极卑微的角色一样,人类劳动在这里也是这样”。
     资本支配和奴役的是人类劳动,因此把劳动从商品地位解放出来是人类共同的社会事业,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马克思指出:“劳动的解放既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涉及存在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有赖于最先进各国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地方学就是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本质规律,促进各国、各地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共同有效解决涉及存在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每个地方的全局性重大社会问题。
     从“劳动的解放”到“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决定的。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起码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因为“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而真正的人的自由“是那种同已被认识的自然规律和谐一致的生活”;二是构建人类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因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地方学的构建与应用,就是要通过探索规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3.理性统一,融合发展
     系统性地方学研究,促进多学科的融合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各行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全球各地、各国、各民族的融合发展。
      日本富士学会理事长、日本大学文理学部教授佐野充“在北京学研究所成立20周年纪念会上的致辞”中说:“在当今世界,地方学作为以一个区域所有领域为研究对象,在综合研究中寻找更好解决问题办法的一门学问被广泛认可”;“富士学,是以富士山及其周边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人类的视野与跨学科综合研究的角度,解释明白日本文化本来的模样,摸索日本未来图景的学问”。
     这是地方学研究的普遍规律,表现出几个主要特征:一是以一个区域所有领域为研究对象,在综合研究中寻找更好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以当地及其周边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促进当地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协同发展;三是从人类的视野与跨学科综合研究的角度,看清楚、说明白各个国家、各个地方文化历史与现状的本来模样,并且共同探索未来融合发展前景。
     各国各地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只有以人类视野以及融学科系统性研究,才能看清楚、说明白、能洞察。那么,人类视野是什么,怎样促进融学科系统性研究,这是全球各地方学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人类是命运共同体,有共同的视野,共同的灵魂。构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能量、信息等要素客观存在,人类在多大程度上意识到它的存在,使其信息化、符号化、数字化、意识化,就能够形成和创造多少科学文化。马克思说:“人的感觉、感觉的人类性,都只是由于相应的对象的存在,由于存在着人化了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相对来说,包括人的自身自然内在的整个自然界的物质、能量、信息是无穷无尽的,而目前由此产生出来的人类的感觉和意识、人类所创造的科学文化以及整个“人化了的自然界”,都非常有限。系统性地方学研究的优势,就是注重人的“类主体”,“感觉的人类性”,从而形成合力,多角度、全方位拓展“人化了的自然界”,由此形成人类共同的视野,共同的灵魂在现实生活中,个体主观意识外化,会导致社会规范行为的兑现,彼此释放能量,相互感应融合,并形成共同的思维态势,情感氛围。一个群体,如果“心有灵犀一点通”,就等于发出了“频率”相同、“波段”一致的信息,经过共振同化,形成更为强大的气场而倍增其作用力,形成强大的科学文化力量。
     从生命科学和生命文化的角度来看,人的生命是由物质结构的躯体和信息结构的灵魂组成的。躯体是载体,它会老化和消亡;灵魂是主体,它能传承和发展。如恩格斯所言:人的物质结构,“生就意味着死”,“死亡或者是有机体的解体,除了构成有机体实体的各种化学成分,什么东西也没有留下来”;而人的信息结构,“还留下某种生命本原,或多或少和灵魂相同的东西,这种本原不仅比人,而且比一切活的机体都活得更久”。在人化世界里,比一切活的机体都活得更久的东西,就是灵魂和文化。 西方“智慧设计”理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非常复杂,不可能通过进化发展而来,肯定还有一种更高的力量参与生命创造。我们认为,人类除了有形的躯体的物质结构的缓慢进化之外,还有无形的精神、灵魂、文化的信息结构按几何级数发展的迅速进化。在本质意义上,自然法则,作为“某种生命本原”,作为“智慧设计”内容,参与有精神、有灵魂、有文化的新的生命创造。“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从环境创造人的角度来看,从精神、灵魂、文化等无形的信息结构预先预定新的一代得到一定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性质来看,每个时代“社会公共大脑”里形成和发展的信息结构总的能量,对每个新的个体生命来说,作为某种生命本原,都会形成某种“环境势”,产生特定作用,决定成长和发展的方式。这也是研究人类视野与文化灵魂的真正意义所在。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袁江洋教授在《科学共同体是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桥梁》中认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取决于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互渗,科学和科学文化正是在人类思想大汇聚大整合的基础上产生的。汇聚取决于历史的机缘,整合取决于理性主义精神的升华。科学文化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跨种族、跨肤色、跨宗教、跨文明的普遍文化;科学人在宏扬理性主义精神、沟通不同文明方面具有一份特殊的责任;科学共同体是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桥梁。”
      在路径上,科学文化是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桥梁;在本质上,科学文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灵魂。揭示和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的科学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灵魂。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人的自身自然与外部自然都同样受自然法则的支配。不是人类想成为人类才出现了人类,而是自然法则决定了在自然界必然会出现人类,所谓“始生人者天也,人无事焉”;而出现了人类之后,自然法则依然在无形中决定人类的命运并支配事物的发展变化。探索规律、道法自然的地方学研究,培育人类共同的科学文化灵魂,促进各学科、各行业、各地域、各民族的融合发展,构建人类利益和命运共同体。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