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武汉学的思考
包海山
2019年12月7日,由武汉市社科联、武汉出版集团、江汉大学联合主办,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首届武汉学高峰论坛暨《武汉学研究》《武汉城市简史》首发式”在江汉大学学术交流中心顺利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浙江、湖南、山西、江西、内蒙古等全国20余个省市的80余名学者参会,论坛收到虞和平的《武汉学与武汉城市史》、严昌洪的《关于“武汉学”研究的几个问题》、何一民的《全球学视域下地方学研究的新思考》、王继平的《论湘学及其学术谱系》、胡益华的《地方学研究如何谋求“突围”——以“内蒙古学”的构建为例》、包海山的《地方学研究的三个关键——以鄂尔多斯学研究为例》、任吉东的《史以载道 学以致用:天津史研究与天津学》等共60余篇参会论文。
武汉学以贴近武汉、研究武汉、服务武汉为基本宗旨,以城市地方学的学科形态统摄现有武汉研究的各个方面,以武汉城市本身及其所在区域的社会与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全面的观点、综合的视野研究城市社会与文化的结构特征,即在共时态中研究武汉城市社会的结构功能,区域环境与城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武汉学研究始于本世纪初,江汉大学是主要研究力量和平台基地,十余年来形成了以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为主体的研究队伍,产生了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深受社会各界好评的成果。
为推进武汉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江汉大学将集中精力重点突出“六个一”,即一年出版两期《武汉学研究》集刊;每年召开一次武汉学高峰论坛;依托“武汉研究院文库”,集中打造一批武汉学研究成果;出版一部武汉城市史通著《武汉城市史》(8卷本);形成江汉大学独具特色的包含历史学、教育学、法学等学科在内的武汉学学科群;整合政府、学校、企业多方力量构建一个武汉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根据武汉学相关信息,可以从武汉学“统摄”武汉研究以及江汉大学集中精力重点突出“六个一”两个方面来探讨。
(一)武汉学“统摄”武汉研究
地方研究不同于地方学研究,例如武汉研究的历史应该很久远,而武汉学研究始于本世纪初,只有十几年时间。地方学,是在地方研究的基础上创建新的学科体系。创建地方学的关键,是能够用新的学科体系“统领”当地原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历史、民俗、人物等各方面的研究,也就是用一个“核心”把所有相关研究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地方学研究包括提出基本概念、不断探索、深入研究、形成框架、建成学科体系的全过程,在这过程中什么时候能够形成学科框架、建成学科体系,这主要取决于什么时候具备“统领”当地原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历史、民俗、人物等各方面研究的能力,找到一个“核心”把所有相关研究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
武汉学与温州学都始于本世纪初。十几年之后,2019年12月7日,由武汉市社科联、武汉出版集团、江汉大学联合主办“首届武汉学高峰论坛”;2019年12月19日,由温州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社科院主办温州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年会暨2019温州学研究论坛,启动“温州学”研究创新发展系统工程,到2025年初步形成学科框架。十几年来,武汉学以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人文学院、城市研究中心为主体的研究队伍,产生了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深受社会各界好评的成果;而温州研究在“人、文、古、今”方面专著就有700余部。难能可贵的是,温州人非常清醒地意识到,虽然“温州研究”成果丰硕,但是“温州学”的学界认同度还不高,主要原因是“温州学尚未构建起学科体系”,因此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学科框架,使温州学学科建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这对很多地方学都有学习借鉴作用。
地方学研究与地方研究的本质差别,就是创建新的学科体系,以此“统领”当地各方面的研究。目前很多地方学只是给带个学科体系的帽子,而实际上还是分门别类的地方研究,有些侧重于或者局限于历史文化研究。人类历史发展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恩格斯说:“在表现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能不能创建“统摄”当地各方面研究的学科体系,能不能把所有相关研究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就看能不能发现、认识和把握在无形中始终支配当地发展的内部隐蔽着的必然规律。
(二)江汉大学从突出“六个一”到探索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规律创建学科体系“统摄”各方面的研究
地方学的构建与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江汉大学将集中精力重点突出的“六个一”中,出版书刊、举办论坛、形成学科群等前五个一,主要是针对学科建设来讲的,而第六个一即整合政府、学校、企业多方力量构建一个武汉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就能够把学科建设、科普教学、社会实践各环节结合起来,形成能够有效解决现实问题的系统工程。
在“六个一”没有融为一体时,《武汉学研究》可以是“以研究武汉历史文化和城市建设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学术集刊”,而武汉学的构建与应用成为能够整合政府、学校、企业多方力量的系统工程时,《武汉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将随之改变,而且武汉学举办的论坛、出版的书刊、形成的学科群以及重点研究课题等都会发生系统性改变。武汉将加快建成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这有其内在必然规律,武汉学的构建与应用要探索和遵循其内在必然规律。只有探索和遵循武汉发展的内在本质规律来创建武汉学,武汉学才能“统摄”武汉各方面的研究,才能为武汉建成国家中心城市服务。
国家中心城市是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层级之上出现的新的“塔尖”,集中了中国和中国城市在空间、人口、资源和政策上的主要优势。加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要冲破传统思维定式,积极利用区域资源创造新优势,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做。中心城市建设除了关注自身功能提升以外,还需要充分加强与周边城市区域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推进区域人口、产业、交通、生态、公共服务、市场要素和体制机制一体化对接,建设高效联动、富有活力的城市群区域,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带动、区域整体均衡协同发展的良性格局。从2010年首批国家中心城市开始,十年来,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9座城市入选,而这些城市都有地方学,彼此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内在必然联系。
从宏观上来看,就像每个地方是地球村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样,各地方学也是全球地方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从地球仪的平面展开图来看,那么无论是根据行政区域还是地理单元来划分,都会看到每个地方学的联结点、小网格相互连接成为全球地方学的一个大网络;如果把全球地方学比作一架大飞机,那么各地方学构建好零部件并且组合起来才能使大飞机起飞。创建地方学,不是局限于个性特色来自我封闭,而是探寻普遍规律来融入世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在本质上同一的”,因此各地方学在从不同角度、不同区域探索和遵循相同的客观规律中融为一体。说到底,揭示在无形中始终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内部隐蔽着的必然规律形成的学科知识体系,“统摄”各个地方、各个方面的综合性系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