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2025、2030地方学学科建设
包海山
地方学的构建与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当代为社会发展服务、解决现实问题的系统性地方学的构建与应用的预测,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2025年初步形成学科框架,2030年基本形成学科体系;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看,2025将出现应用地方学服务社会发展的新的职业,2030年将出现把地方学学术研究、科普教学、社会实践各环节连接起来的新的市场主体。
构建地方学学科体系是基础,只有构建起学科体系才能应用它来为社会发展服务。
地方学,是在研究地方或者说在研究地方文化特色基础上,创建揭示普遍规律的新的学科知识体系。地方学研究包括提出基本概念、深入研究、初步形成学科框架、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全过程。目前,中国各地方学基本处于提出基本概念、经过深入研究、开始初步形成学科框架的发展阶段。
从出版物来看,现在已经出版的专著比较少,例如《广州学引论》《成都学概论》《鄂尔多斯学概论》《长江三峡学概论》等都是阶段性成果,主要还是论文集。2016年由泉州学研究所编辑出版的《泉州学与地方学研究》、2017年北京学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地方学与地方文化研究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论文集.2016》、2018年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编辑出版的中国地方学研究成果系列《地方学研究》第1辑等,收录的主要是地方学研究方面的文章,而很多地方学研究机构编辑出版的论文集收录的只是地方研究的文章。例如,2016年山西省晋学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的《陟彼阿丘:首届晋学与区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录文章60篇,其中有关晋学与地方学的4篇;2018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编辑出版的《文化传承与理想广州:2017年广州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收录文章54篇,有关广州学与地方学的2篇;2019年广州大学广州学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编辑出版的《当代广州学评论》(2019年第1辑.总第5辑)收录文章22篇,有关广州学与地方学的5篇。
相对来说,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历史、民俗、人物等分门别类研究可以取得很多研究成果,而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研究,探索其内在本质规律,创建新的学科知识体系,这是非常难的系统工程。例如,温州学创立于2002年,18年来对温州“人、文、古、今”研究方面的专著就有700余部,但是温州学的学界认同度还不高,最主要的原因是“温州学尚未构建起学科体系”。因此,2019年12月19日,由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社科院主办温州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年会暨2019温州学研究论坛,启动“温州学”研究创新发展系统工程,到2025年初步形成学科框架,使温州学学科建设有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这是对各地方学学科体系建设都有学习借鉴作用,并且能够促进地方学协同创新、融合发展。
地方学是“在地感”与“全球化”以及个性特色与普遍原理的辩证统一。在地球自然村这个地方,全球地方学是一个有机整体,如同在地球仪展开图看到的经纬线构成的大网络,而各地方学都是其中的组成部分,温州学、浙学、中国地方学、亚洲地方学等是根据不同行政区域和地域划分的不同网格,彼此具有千丝万缕的内在必然联系。例如创立温州学,是通过研究温州这一地球的一角、中国的一区域,研究这里的人、经济、文化如何越来越“全球化”,研究“世界中的温州人”以及“走向世界的温州公民”,进一步增强温州人的全球意识和世界眼光,变“区域人”为“世界人”。因此,温州学到2025年初步形成学科框架,是变“区域人”为“世界人”的学科框架,是促进更多地方学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学科框架。
地方学研究对象的一体化发展以及科学融合发展的规律,决定了地方学的融合发展。在长三角一体化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区域,有上海学、南京学、杭州学、温州学、徽学以及长江三峡学、武汉学、重庆学、成都学等;在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岭南地区,有广州学、香港学、澳门学以及桂学、海南学、岭南学等。这些地方学都有个性,也有共性;每个地方学都既要立足当地,也要跳出地方鸟瞰地方。目前各地方学立足当地的研究成果丰硕,现在非常需要共同鸟瞰地方,探索地方学学科建设的普遍规律,尽快初步形成地方学学科框架。一旦初步形成地方学学科框架,那么“在最普通的情况下,科学也是按几何级数发展的”。
由此,预测2025年初步形成地方学学科框架,2030年基本形成地方学学科体系。与此相适应,2025年很多大学将开设地方学专业,2030年有些地方将创办地方学构建与应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