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学融合发展内容
包海山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地球村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地方学。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人与自然都服从同样的自然法则,因此每个探索客观规律、遵循自然法则的地方学有共同的根基,揭示同样的规律而形成共同的地方学主干,这是地方学最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且使所有地方学枝叶都会在一个系统内融合发展的根本原因。
地方学融合发展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具影响力的融合发展,一是多学科的融合发展,二是学科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1.多学科的融合发展
对于科学,有各种学科分类,有交叉学科、跨学科、去学科、超学科、融学科等概念。事物的存在和运动本身,是以其内在法则而不是学科划分为据的,而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划分是依据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的。这个意义上的交叉学科、跨学科等,仍然是事物表面现象的学科;而所谓去学科、超学科、融学科,就是去范式、去规定、去结构、去界限,摈除一切人物设定的学科标准的干扰,进入一种超越学科界限的自然融合状态,从而充分发挥直觉、灵感、顿悟等人类自身自然中所蕴含的巨大潜能。
在鄂尔多斯学研究中开展的课题研究——“老子道学、成吉思汗文化、马克思理论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是在人文科学领域开展的一种穿越时空的融学科探索。老子、成吉思汗、马克思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地区的人,他们的学说、文化、理论以信息形态离开个体头脑在社会“公共大脑”里世代传承发展,而他们所揭示和遵循的道、长生天、真理只是称谓不同,但是在本质上对任何人、任何地方来说都是相同的客观存在,可以统称为自然法则。揭示自然法则的科学文化能够融为一体,它对任何探索和遵循自然法则的人们都能够产生作用,例如老子道学、成吉思汗文化、马克思理论具有全球意义。
一说世界第一哲人老子感悟之“道”。老子道学,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老子《德道经》的各种版本高达二百六十多种语言版,位居世界第二。老子在近代被世界各国学者称之为“东方的巨人”,赞誉为是中国和世界的“第一哲人”。美国《纽约时报》将老子列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老子思想穿越时空,不仅影响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世界文化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和享受的文化财富。
美国科学家威尔杜兰说:“《道德经》出自何人手笔,倒是次要的问题,最重要的乃是他所蕴涵的思想”。德国人尤利斯噶尔认为:“也许是老子的那个时代没有人真正理解老子,或许真正认识老子的时代至今还没有到来,老子已不再是一个人,不再是一个名字了。老子,他是推动未来的能动力量,他比任何现代的,都更加具有现代意义,他比任何生命都更具有生命的活力”。美国学者蒲克明曾预言:“当人类隔阂泯除,四海成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加裔美籍教授、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说:“道是宇宙运行的方式,是自然的规律,是一种统一的和自发的行动。世界万物和每一种变化都有它内在的必然性,都是部分的协同的合作来促进一个整体” 。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说:“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预见并批判今天人类文明缺陷的先知。老子似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个体的人和整体人类的最终命运”。
二谈千年风云第一人成吉思汗敬仰的“长生天”。自美国《华盛顿邮报》把成吉思汗评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以来,成吉思汗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前所未有的强劲态势,出现一批产生巨大影响的巨著或力作,成为畅销欧美的热血读物,再掀英雄史诗的热潮,主要是能够与现实联系起来,把它看作融合谋略、斗志、文化为一体的历史解谜之作,看作召唤梦想、守护自由和平的生命启示录,鼓舞人们为梦想而战,为自己出征,像成吉思汗一样创造英雄传奇!
美国学者威泽弗德在《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中认为,蒙古人不仅仅是战争中的优秀征服者,他们还具备一种适应进步以及仁爱法则的禀赋,带着东方的先进文化和科技进入了还处在黑暗时代的欧洲,并唤起了全球性的人类觉醒。中国学者阿云嘎在《读<成吉思汗箴言选辑>》中说:“何为长生天的力量?我们可以理解为自然规律或者历史的必然性。因此他主张‘以诚敬天’,要求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和历史潮流”。韩国学者金正洛在《千年历史人物》中说:大地是人类的家园,我们只有一个家园,这是当今人类“全球化”的新概念。然而,“全球化”起源于成吉思汗的大统一。成吉思汗的经济政策是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雏形。成吉思汗的驰马驿站是当时通讯业的最佳最快形式,是当今世界因特网的前奏。日本学者饭村穣说:“我把成吉思汗诞生可以看作改变世界方向,形成今日世界的诞生。他对睡眠中的世界注入活力,给予世界旋转的初次动力是不能否认的事实”。
三讲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探索的“真理”。马克思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即马克思主义,其本质特征是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基本原则。
恩格斯曾说:“我相信,下一个国际——在马克思的著作产生了多年的影响以后——将是纯粹共产主义的国际,而且将直截了当地树立起我们的原则”;邓小平也曾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目前在中国高校学科建设中,最具“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2017年,经专家委员会遴选认定,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新疆大学这6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而据校友会2019中国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排名,分为世界一流学科、世界知名高水平学科、世界高水平学科、中国一流学科、中国高水平学科、区域一流学科6个办学层次,入选大学340多所。这些高校所在地几乎都有地方学。无论是指导地位还是学科融合发展,最终所发挥的是科学所揭示和转化的真理即自然法则的能量。
2.学科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地方学的构建与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提出地方学基本概念、不断探索、深入研究、形成框架、构建学科体系以及把学科研究、科普教学、应用服务、社会实践各个环节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的全过程。在构建学科体系并且应用学科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过程中,学术联盟侧重于构建有价值的学科体现,而产业联盟侧重于在应用服务中体现出学科体系的价值。因此可以说,价值的创造和体现,把地方学学科建设与产业化发展融为一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文化可以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智慧可以转化为资本,社会资本高度集中的背后是人类智慧的有效整合。资本是人类共同创造出来的,资本的各种社会职能是人类所赋予的。资本只是像一面无形的大镜子,所窥探、反射和映照的都是人类自己的思维、欲望和灵魂;资本只是像一台无形的大电脑,根据人类按照自己的生产条件、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等编排和设定的程序在机械地运作。资本关系因人而变,人因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而变。随着社会发展,人类文化素质的提高,资本的基础、条件、目的、构成以及价值评判体系、社会分配机制等都会发生系统性改变。例如,2015年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专著《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鄂尔多斯学学科建设探索》,包括“比较研究,探索规律”“集成创新,再论资本”“构建学科,服务社会”三个部分,其中“集成创新,再论资本”部分有“资本产生、发展和消亡过程”“资本的基础、目的、构成、实质以及历史任务”“资本基础上的现代家庭与人的自身生产”“社会资本的高度集中与人类智慧的有效整合”等内容,主要探讨的就是逐渐体现人的主体地位、发挥资本工具作用的内在规律。
地方学学科体系的产业化发展,是在地方学的构建与应用中,努力创造并体现“世界性的一流学科”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这种价值包括从盲目追求交换价值向科学体现使用价值的转型发展,以及还原科学文化所转化的自然法则形成的社会财富原本可共享的自然属性的社会分配机制等。近年来,鄂尔多斯学研究者在《中国科技发展经典文库》《中华优质教育》等书刊发表的《草原文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草原人有智慧有能力训导资本狼》《灵气活化“资本论”——试让人类智慧最高结晶体现巨大经济价值》《资本的信息结构及其功能研究——开发马克思主义经济价值的最佳途径》(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就是这方面的积极探索。
地方学构建与应用的优势是“同创”与“共享”。同创,是每个地方的人们能够从各自的角度探索“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客观规律,把当地小网格里的科学文化与人类科学文化大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享,是每个地方的人们都可以结合当地特点,应用全球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为当地社会发展服务。可以同创共享的地方学,构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有价值的学科体系,并且在应用学科体系服务社会发展中体现出价值,就能够使地方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产业化发展,从而使更多的科学文化资源被激活、融通、赋能,使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结合起来,有效解决人类利益和命运共同体所遇到的各种综合性、系统性的社会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