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对地方学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已有 667 次阅读2020-6-13 07:25 |个人分类:地方学研究|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对地方学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包海山
   地方学研究包括提出基本概念、不断探索、深入研究、形成框架、构建学科体系的全过程,而地方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是学科研究、科普教学、应用服务、社会实践各个环节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系统工程。
   目前,中国地方学发展到了从提出基本概念,经过不断探索、深入研究,应该初步形成学科框架,开始构建学科体系的关键时期。例如,温州学创立即提出基本概念于2002年。18年来,在“温州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完成700余部著作,但是学界认同度还不高,主要原因是尚未构建起“学科体系”,所以现在“启动”温州学研究创新发展系统工程,明确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学科框架,使温州学学科建设有了时间表和路线图。鄂尔多斯学也创立于2002年,作为18年来一直参与鄂尔多斯学研究的探索者,我认为温州学提出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中国地方学研究需要广泛交流、形成合力、加快学科建设的关键时期具有普遍意义。
   就像每个地方都是地球自然村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样,每个地方学也是全球地方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温州学的表述很清晰:通过研究温州这一地球的一角、中国的一区域,研究这里的人、经济、文化如何越来越“全球化”。立足温州,接轨世界,研究“世界中的温州人”,研究“走向世界的温州公民”,必得有全球化的头脑和心胸。其实,每个地方学都要立足当地,放眼全球,接轨世界。无论是根据行政区域还是地理单元来划分,每个地方的科学文化都是人类科学文化大网络中的一个小网格。地方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就是探索包括每个地方在内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此在全球文化网络上进行宏观研究,在地方特色网格里进行微观研究,在各个网线和联结点进行对比和平行研究,把这种网络、网格、网线、联结点结合起来。
   地方学构建与应用的优势是“同创”与“共享”。同创,是每个地方的人们能够从各自的角度探索“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客观规律,把当地小网格里的科学文化与人类科学文化大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享,是每个地方的人们都可以结合当地特点,应用全球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为当地社会发展服务。可以同创共享的地方学,构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有价值的学科体系,并且在应用学科体系服务社会发展中体现出价值,就能够使地方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产业化发展,从而使更多的科学文化资源被激活、融通、赋能,使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结合起来,有效解决人类利益和命运共同体所遇到的各种综合性、系统性的社会现实问题。
   地方学能不能产业化发展,就看能不能解决问题,有没有价值,这是社会需求对地方学学科体系的大考,一旦合格甚至优秀,就能够产业化发展。地方学的产业化发展,一方面是应用学科体系为原有产业提供智力和创意支持等来创造和体现价值,另一方面是应用学科体系整合、创建新的产业模式来创造和体现价值。探索和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的地方学学科体系的产业化发展,因为有效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从而在同创共享中创造和体现更大的经济社会价值。对发展前景,可以从整合更多的智慧、有效解决实质性问题的角度,描绘侧重于两个方面的巨幅动态画卷。
    一、通过理性就业学创业,在市场主体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地方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的产业化发展,要基于对事物内在本质的深刻理解来推动。或许很抽象,但是只有看清问题的实质,才能促进改变,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发展。
    在商品社会,包括就业和创业在内的劳动都与资本有关,看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实现资本增殖,由此使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成为“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的实质使劳动成为一种商品。恩格斯说:“理解商品的困难在于”,商品“表现一种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者使他们的不同种类的劳动作为一般人类劳动互相发生关系,是通过使他们的产品作为商品互相发生关系;没有物这种中介,他们便不能这样做。这样一来,人的关系便表现为物的关系了”。我们不仅要知道人所创造的一切商品都有交换价值,都可以用金钱来买卖,更要深刻理解创造其它商品的人的劳动也变成了一种商品。正因为人的劳动本质异化为一种商品,有钱人和没钱人都受资本支配和奴役。如恩格斯所言,“如果说自愿的生产活动是我们所知道的最高的享受,那么强制劳动就是一种最残酷最带侮辱性的痛苦”;马克思也说,“将军或银行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人本身则扮演着极卑微的角色一样,人类劳动在这里也是这样”。
    怎样使劳动从最残酷的痛苦改变为最高的享受,怎样使无论有产还是无产,劳动者人本身不再扮演极卑微的角色,怎样把人类劳动从商品地位解放出来,这些“既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涉及存在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有赖于世界各国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而地方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的产业化发展,能够为世界各国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创造某种条件。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同时包含着多种不同因素,各种因素都在相互作用并且不断发展变化。把劳动力从商品地位解放出来是渐变的过程,包括受资本支配和奴役人数以及程度的渐变。一方面,无论在情感和观念上怎样超脱,每个人都是特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在商品社会只有适应交换价值评判体系,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无论在什么社会,每个人的自然天性依然存在,而且当人的自然天性得以充分发挥和展现时,有足够的能量冲击和改变交换价值评判体系。每个人都是在这二者之间寻求某种平衡,而且能够兼顾和协调的空间还非常大。正是在兼顾和协调多种要素中寻求某种平衡,才能通过理性就业和科学创业,在市场主体努力逐渐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市场主体是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即商品进入市场的监护人、所有者等。市场主体可以分为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以及消费者。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它具有盈利性,这是其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我国有上亿市场主体,其中庞大的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也是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劳动就业或者创新创业,只有创造和体现价值,使企业盈利,使资本增殖,才能使市场主体持续发展,从而奠定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经济基础、现实条件。地方学的产业化发展,要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可以从资本、劳动以及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三个方面着手,系统性推进人类社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平稳和谐转型发展。
    1.从资本的角度来看,资本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必然规律。
    资本是一种集中的社会力量。只有社会大众在生产、分配、消费各个环节共同参与,资本才能运转起来。资本具有高度集中的内在规律。马克思认为:无论通过吞并即某些资本成为对其他资本的占压倒优势的“引力中心”,打破其他资本的个体内聚力,然后把各个零散的碎片吸引到自己方面来,还是通过建立股份公司这一比较平滑的办法,把许多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资本融合起来,经济作用总是一样的。在一个社会里,只有当社会总资本合并在唯一的资本家公司手中的时候,集中才算达到极限。
    由此可见,因为某种“引力中心”,社会总资本必然高度集中为唯一的单个资本,而社会总资本高度集中的背后是人类智慧的有效整合。违背这种规律的企业资本被打破个体内聚力变成零散的碎片,顺应这种规律的许多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企业资本就会融合起来,如“一带一路”促进资本融通。
    对资本的消亡过程,马克思说:规模不断扩大的劳动过程的协作形式日益发展,科学日益被自觉地应用于技术方面,土地日益被有计划地利用,劳动资料日益转化为只能共同使用的劳动资料,一切生产资料因作为结合的、社会的劳动资料使用而日益节省,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
    2.从劳动即人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关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如恩格斯所言,“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真正的人的自由“是那种同已被认识的自然规律和谐一致的生活”;二是构建人类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
    地方学研究是“在地感”与“全球化”的统一,也是个体与共同体的统一。只有在人类利益和命运共同体中,才能使规模不断扩大的劳动过程的协作形式日益发展,科学日益被自觉地应用于技术方面,土地日益被有计划地利用,劳动资料日益转化为只能共同使用的劳动资料,一切生产资料因作为结合的、社会的劳动资料使用而日益节省。地方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的产业化发展,要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这种必然规律。
    3.从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来看,劳动将逐渐体现主体地位,发挥资本的工具作用,最终把人类劳动从商品地位解放出来,还原自然界和人类世界是无价之宝的自然属性。
    资本是人类共同创造出来的,资本的各种社会职能是人类所赋予的。资本只是像一面无形的大镜子,所窥探、反射和映照的都是人类自己的思维、欲望和灵魂;资本只是像一台无形的大电脑,根据人类按照自己的生产条件、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等编排和设定的程序在机械地运作。
    资本关系因人而变,人因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而变。随着社会发展,资本的基础、条件、目的、构成以及价值评判体系、社会分配机制等都会发生系统性改变。资本由于形成一个“引力中心”而社会总资本高度集中为唯一的单个资本,人类由于共同探寻和遵循“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客观规律而构建利益和命运共同体中。那时,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就是唯一的社会总资本与人类利益和命运共同体的关系,而社会资本的“引力中心”由于人类共同探寻和遵循“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客观规律形成。在这种发展过程中,改变资本的实质是一个重要环节。
   马克思说:“只是由于积累起来的、过去的、对象化的劳动支配直接的、活的劳动,积累起来的劳动才变成资本。资本的实质并不在于积累起来的劳动是替活劳动充当进行新生产的手段。它的实质在于活劳动是替积累起来的劳动充当保存并增加其交换价值的手段。”
   其实,过积累起来的劳动与现在直接的活劳动谁支配谁,这取决于哪个能量更大。1.科学文化是在过去劳动中形成和积累的,同时也是现在直接活劳动所掌握和发展的,因此当科学文化成为第一生产力并在生产力体系中发挥决定性的指数效应时,现在直接的活劳动将有条件有智慧有能力支配过去积累起来的劳动;2.当科学文化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成为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本主体时,科学文化的同创共享的特性决定了,现在的社会资本具有为未来活劳动提供服务的功能;3.随着现在直接的活劳动具备几十天之内就能够使真正有价值的科学文化总量翻一番的能力,随着社会资本具有为直接的活劳动提供服务的功能,人类不仅可以改变资本实质,而且还能够通过不断提高可共享的社会公共产品比例和总量,来逐渐淡化并最终消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资本属性。推动地方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的产业化发展,要认识和把握这些客观规律。
    二、通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把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历史发展结合起来
    如果说就业和创业侧重于劳动这个人们的内在本质,那么文化旅游侧重于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这两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的组成部分。恩格斯说:“归根到底,自然和历史——这是我们在其中生存、活动并表现自己的那个环境的两个组成部分”。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为人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奠定现实条件,在人化世界里创造自然和历史相互依存的美好环境。
    每个地方学既要立足当地细化研究,又要跳出当地鸟瞰全球,可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共建全球地方学研究“空间站”。地球自然村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大地是人类共同的母亲。从自然生态环境来看,山岳江河、草原森林、沙漠戈壁、高原盆地、湖泊海洋等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原本就是彼此相依、血脉相连的一个有机整体;从人文历史发展来看,也随着生产方式的日益完善、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交流层次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文历史将会成为世界人文历史,并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自然和历史的观察和思考,恩格斯的认识很深刻,体验很真切,对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具有指导和引领的重要作用。
   恩格斯感言:“大自然是宏伟壮观的。为了从历史的运动中脱身休息一下,我总是满心爱慕地奔向大自然。但是我总觉得,历史比起大自然来甚至更加宏伟壮观。自然界用了亿万年的时间才产生了具有意识的生物,而现在这些具有意识的生物只用几千年的时间就能够有意识地组织共同的活动;不仅意识到自己作为个体的行动,而且也意识到自己作为群众的行动,共同活动,一起去争取实现预定的共同目标。现在我们已经差不多达到这样的程度了。观察这个过程,眼看我们星球的历史上还没有过的情况日益临近实现,对我来说,这是值得认真观察的景象,而且我过去的全部经历也使我不能把视线从这里移开。但这是使人疲劳的,尤其是当你觉得负有使命促进这一过程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去研究大自然就是大大的休息和松快。”
   薪火百年相传,使命代代有人承担。恩格斯曾经专注观察的我们星球历史上还没有过的情况日益临近实现的景象,将会在21世纪人类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新纪元实现,即人类一起去争取实现预定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同目标。这也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方向和境界。
   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既有现实地理空间,也有虚拟网络空间。人的生命是物质结构的躯体和信息结构的灵魂即科学文化组成的,科学文化能够以信息形态离开母体头脑、穿越时空在社会“公共大脑”中世代传承发展。恩格斯对躯体的死亡以及生命本原有深刻的理解:“死亡或者是有机体的解体,除了构成有机体实体的各种化学成分,什么东西也没有留下来;或者还留下某种生命本原,或多或少和灵魂相同的东西,这种本原不仅比人,而且比一切活的机体都活得更久”。比一切活的机体都活得更久的和灵魂相同的东西,是文化灵魂接近或者附着于自然法则而得以永恒,具有生命活力。
   人生旅途,既要注重物质形态的衣食住行、浪迹天涯,也要以信息形态放飞梦想、守护灵魂。对信息通道和生命本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经典:程颢“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庄子“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老子“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这些都映照着人类智慧的光芒。
   思想、文化、地域、国籍等等都有各自的界限,而这些界限都源于人们内在的心界。人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去掉心界,就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拥有一个与自己的心融为一体的大千世界。最广义的跨界融合,是穿越时空的跨界融合;最彻底的超越,是从自己所生存的特定时间和空间局限中得到超越。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是跨界融合,是超越自我,是天地人共同道法自然。
   作者: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副会长、草野思想库副理事长、草根网地方学研究负责人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