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学研究的特色与优势(1)
包海山
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会创立18年来,现在到了在学科体系建设方面要有新的突破和进展的关键时期。鄂尔多斯学=知识体系+应用服务。只有构建起鄂尔多斯学学科体系,才能应用它来为社会发展服务。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以及内蒙古社科联都特别重视鄂尔多斯学研究工作。5月20日,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在市委党校会议室组织召开“深化和促进鄂尔多斯学研究座谈会”。5月27日,内蒙古社科联党组书记高慧广、社科联一级巡视员胡益华一行深入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调研指导地方学深化与提升工作。高慧广对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工作提出几点希望:一是把握定位、聚焦问题。立足研究会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对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要有聚焦意识,发挥研究会服务大局、服务党委政府的积极作用。二是打造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2.0版本,在广而全的基础上打造精品课题和精品研究。三是制定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未来的3-5年规划,并逐步形成一批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百人专家团。四是深入挖掘鄂尔多斯历史文化,把握彰显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提炼精神内核。最终要把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打造成鄂尔多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创立于2002年9月,是自治区第一个并且到目前在自治区社科联120多个直属社团中唯一专门研究地方学并且努力创建新的学科知识体系的民间学术团体。因此,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会的特色和优势非常鲜明。
2017年,在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举办的“中国地方学研究交流暨鄂尔多斯学学术座谈会”上,时任自治区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杭栓柱在题为《伟大的实践呼唤内蒙古学的构建》致辞中说:最近,我们也正在思考探索怎样构建“内蒙古学”,前期进行了一些调研,开过相关会议。据了解,目前我国有北京学、上海学、晋学、桂学、广州学、杭州学、温州学、泉州学、扬州学、鄂尔多斯学以及台北学、香港学、澳门学等数十个地方学。我们虽然现在才提出构建内蒙古学,但是也将努力全面而深入地推进构建内蒙古学的进程。杭栓柱在讲到“构建内蒙古学有了很好的实践基础”时说:在内蒙古地方学研究中,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已经做出了许多贡献,有三个方面尤为突出 :一是2002年率先创建鄂尔多斯学,对“知识体系 + 应用服务”有了探索和实践 ;二是2005年率先倡议成立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并担任轮值主席方(2008年轮值主席方移交北京学研究基地,目前会员单位有30多家),促进中国地方学研究协同发展,例如这次的“中国地方学研究理论与实践调查报告”就是一个具体成果 ;三是率先走进网络,促进“互联网+地方学研究”,在思想类公益性草根网设立的“地方学研究”团体博客访问量达千万人次,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鄂尔多斯学研究会15年来的不懈努力以及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为内蒙古学的探索和构建奠定了很好的实践基础,相信在内蒙古学的构建中能够发挥特殊的重要作用。
鄂尔多斯学研究的确在大胆探索、作出不懈努力,但是地方学学科建设也普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被当地传统文化所束缚,结果如泉州学研究者在谈到“窘迫之状”时所言,近年来学科建设与发展“裹足不前”;又如鄂尔多斯学研究者在谈到“困惑”时所说,十几年了,我们还在原来的路子上“踏步不前”。二是视野狭隘,如厦门学研究者所言,地方学研究有一个“危险”,就是只顾了自己脚下这一方土地的研究,忘记了抬起头来看看周围,看看全中国,看看全世界;又如泉州学研究者所言,近年来,大多数学者囿于有限的学术视野,画地为牢,以至于有的本地学者气愤地说,我们只不过是井底之蛙,“泉州学”的学科建设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没有底气解释这门学科,无人再往更深层次的研究推进一步,走到了“回望”的尽头。三是缺乏系统性,如温州学研究者所言:多年来,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温州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并且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成果。但是,从总体上看,现有的研究资源和学术成果还是分散的、零碎的,没有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
改变这种现状的根本应对措施,就是探索和遵循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客观规律,各地方学交流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创建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对此,地方学研究者有共识。杭州学研究者马智慧认为,地方学的长期发展离不开知识体系的构建,这是防止地方学昙花一现,或换了领导即换面貌等问题的根本应对措施。厦门学研究者陈耕认为,中国地方学研究到了应该协同创新,联合起来有所新的突破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在中国学的视野下,在对世界地方学研究的了解观照的前提下,来开展地方学研究、区域文化学研究。虽然天南地北,但是地方学之间一定是有相同规律的,地方学学科的构建一定是可以而且必须协同创新、融合发展。温州学研究者潘忠强认为,温州学的学界认同度还不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温州学尚未构建起学科体系。这就要求温州学研究聚焦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确立核心命题和逻辑主线、构建学科理论体系、构建学术话语体系、形成学术共同体等五个要素,努力成为“常规学科”。
地方学,是在地方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学科知识体系,是地方特色与学科普遍原理的有机结合。地方学研究包括提出概念、深入研究、初步形成学科框架、基本建成学科体系的全过程。目前,温州学是在归纳梳理温州研究18年所取得的700余部著作基础上,“启动”温州学研究创新发展系统工程,明确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学科框架,使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有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创举。相对而言,在中国地方研究方面,完成七百、七千、七万部著作也是容易的事情,而在此基础上完成一两部体现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普遍原理的著作也是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地方学研究领域许多专家学者多种形式的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合作。
在创立温州学之初,时任温州市委书记李强在《关于创立温州学的思考》中认为:研究一个地方的文化,应该把它放到全国、放到世界中去分析、去比较,大胆地借鉴和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我们希望通过温州学研究,尤其是对温州人“筑码头、闯天下”、开拓海内外市场的研究,对温州人开放意识、开放观念的研究,进一步增强温州人的全球意识和世界眼光,变“区域人”为“世界人”。温州市社科联副主席洪振宁在《从“河文化”到“海文化”》一文中说:创立温州学,是通过研究温州这一地球的一角、中国的一区域,研究这里的人、这里的经济、这里的文化如何越来越“世界化”、“全球化”。立足温州,接轨世界,研究“世界中的温州人”,研究“走向世界的温州公民”,必得有全球化的头脑和心胸。
由此可见,温州学研究将进一步增强温州人的全球意识和世界眼光,以全球化的头脑和胸怀研究地球一角、中国一区域的温州,把温州学作为一个联结点与人类科学文化的大网络结合起来,与全球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温州学”研究率先“启动”创新发展系统工程,将推动全球地方学研究的协同创新、融合发展。
鄂尔多斯学与温州学都成立于2002年。2005年,在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倡议下,温州学、泉州学、潮州学、扬州学、徽学六家地方学研究机构共同发起创立了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与温州学研究中心一直相互学习借鉴、交流合作。2004年,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第一次外出考察学习,是研究会秘书长杨道尔吉带队去考察学习温州学和扬州学。2007年,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会长奇朝鲁率团去参加温州市举办的“区域文化研究与地方学建设(温州)研讨会”,奇朝鲁以《对地方学建设之我见——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会实践的启示》为题作了大会发言。温州市社科联副主席洪振宁教授、温州学研究中心胡晓慧研究员等,也先后到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传经送宝,在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编辑出版的《论地方学建设与发展——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文集》发表文章《温州学研究任务及方法的思考 》等。
现在,温州学“启动”到2025年初步形成学科框架的创新发展系统工程,使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有了时间表和路线图;鄂尔多斯学研究的未来3-5年规划,也应该考虑与此交流合作、融合发展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