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在地方学构建与应用中有特殊意义
包海山
不进则退。目前地方学发展到了必须有新的突破和进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尽快真的构建起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也就谈不上应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发展服务。
目前地方学研究主要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被当地传统文化所束缚,结果如泉州学研究者在谈到“窘迫之状”时所言,近年来学科建设与发展“裹足不前”;又如鄂尔多斯学研究者在谈到“困惑”时所说,十几年了,我们还在原来的路子上“踏步不前”。二是视野狭隘,如厦门学研究者所言,地方学研究有一个“危险”,就是只顾了自己脚下这一方土地的研究,忘记了抬起头来看看周围,看看全中国,看看全世界;又如泉州学研究者所言,近年来,大多数学者囿于有限的学术视野,画地为牢,以至于有的本地学者气愤地说,我们只不过是井底之蛙,“泉州学”的学科建设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没有底气解释这门学科,无人再往更深层次的研究推进一步,走到了“回望”的尽头。三是缺乏系统性,如温州学研究者所言:多年来,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温州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并且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成果。但是,从总体上看,现有的研究资源和学术成果还是分散的、零碎的,没有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
改变这种现状的根本应对措施,就是探索和遵循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客观规律,各地方学交流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创建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对此,地方学研究者有共识。杭州学研究者马智慧认为,地方学的长期发展离不开知识体系的构建,这是防止地方学昙花一现,或换了领导即换面貌等问题的根本应对措施。厦门学研究者陈耕认为,中国地方学研究到了应该协同创新,联合起来有所新的突破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在中国学的视野下,在对世界地方学研究的了解观照的前提下,来开展地方学研究、区域文化学研究。虽然天南地北,但是地方学之间一定是有相同规律的,地方学学科的构建一定是可以而且必须协同创新、融合发展。温州学研究者潘忠强认为,温州学的学界认同度还不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温州学尚未构建起学科体系。这就要求温州学研究聚焦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确立核心命题和逻辑主线、构建学科理论体系、构建学术话语体系、形成学术共同体等五个要素,努力成为“常规学科”。
2019年12月,“温州学”研究率先“启动”创新发展系统工程,明确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学科框架,使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有了时间表和路线图,也由此展现了应用学科知识体系服务社会发展的巨大空间和美好前景,从而使2025年在地方学构建与应用中有特殊意义。
构建地方学学科体系,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也是现代科学融合发展的必然。社会现实问题往往超越任何学科的界限,因此,综合性、系统性融合多学科的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应运而生。地方学的构建与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构建起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才能应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发展服务。那么,社会现实中主要问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学科知识体系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怎样构建和应用这种学科知识体系来有效解决现实问题?对此,可以从地方学的内涵与结构、构建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应用地方学服务社会发展等方面来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