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学走进城市书屋普及学科
包海山
10月13日(星期日)上午9点,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康巴什区读书协会、新华书店康巴什城市书屋(小木屋即中国“最美新华书店”)将再度合作,共同举办“鄂尔多斯学走进城市书屋普及学科”活动。 鄂尔多斯学是地方学,是在研究地方特色文化基础上,创建揭示普遍规律的新的学科知识体系。
如果比作一颗参天大树,那么全球地方学主要是由根基、主干以及枝叶三个部分组成的跨学科、跨地域的系统性学科知识体系。文化是人的思维和行为的总和。人的思维和行为,有的遵循规律,有的违背规律。科学所揭示的是不受地域局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创建地方学,就是为了发现、认识和遵循客观规律,从而实现同客观规律相一致的和谐生活。因此,就一般规律而言,地方学研究有三个关键。
一、地方学研究的根本任务与终极目标
相对而言,地方文化研究是阐述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现象,而创建地方学需要探索在无形中支配各种文化现象的内在本质规律。恩格斯指出:“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在表现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我们能不能在研究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基础上创建揭示普遍原理的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就取决于能不能发现、认识和把握始终支配每个地方历史进程的内部隐蔽着的一般规律。
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主旨演讲中指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
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和发展理念,是中华大地每个地方内在的生存和发展理念,因此每个地方学都必然要深入研究内在的生存和发展理念。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第一任会长奇朝鲁在《浅议地方学和地域文化》中认为:“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去探寻认知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包括鄂尔多斯学与鄂尔多斯文化及其与鄂尔多斯经济、政治、生态等社会文化现象的内在客观规律,是鄂尔多斯学研究的根本任务。运用规律,引领发展;认识自我,超越自我;集成创新,道法自然是终极目标。可以延伸为,地方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探索规律,终极目标是道法自然。”
可见,以鄂尔多斯学为例,中国地方学研究对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和发展理念的认知和把握是精准的,也是在地方文化研究基础上创建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所必须的。
作为“类主体”,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的自身自然与外部自然都同样受自然法则的支配。不是人类想成为人类才出现了人类,而是自然法则决定了在自然界必然会出现人类,所谓“始生人者天也,人无事焉”;而出现了人类之后,自然法则依然在无形中决定人类的命运并支配事物的发展变化。
那么,在无形中支配人类命运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法则是什么?有灵性、善于思考的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层次上探索,有不同的感悟和认知,例如神、佛、上帝等,而老子“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于是在人类文明中出现了“道”“大”的概念,人们意识到不仅有人间大道,而且整个宇宙也有其运行之大道。
根据老子道学,我们可以清晰地感悟和认知人类文明的来龙与去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人类及其文明是万物层面上的产物,由此可见人类文明之来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天地因“法”合一,最终共同道法自然,由此可见人类文明之去脉。从人类文明的来龙与去脉,我们意识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不仅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也是人类文明内在的生存和发展理念。因此,作为类主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将会成为全球地方学研究共同的终极目标。
二、地方学研究的主体内容与知识增量 系统性地方学研究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而目前侧重于哲学社会科学。例如,北京学研究基地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与北京市教委联合设立的首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之一,内蒙古学研究基地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依托内蒙古社科联建设,鄂尔多斯学研究有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和鄂尔多斯市社科院鄂尔多斯学研究所两个牌子。可见,哲学社会科学是系统性地方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这三个方面的资源,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成果及其文化形态,“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最大增量”。
地方学研究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大的民生问题是劳动就业问题,社会大众的普遍需求是赚钱来养家糊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地方学,必然要深入研究最大的民生问题以及社会大众的普遍需求。
在商品社会,劳动被资本支配,劳动者是否可以就业,能有多少收入,都由资本的积累和增殖需求所决定。所谓系统性地方学研究,就是探索、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本质规律,汇集与融合更多的人类智慧,有效解决共同面对的全局性重大社会问题。
在马克思理论的创新发展方面,鄂尔多斯人有独到的见解。例如《草原文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草原人有智慧有能力训导资本狼》《灵气活化“资本论”——试让人类智慧最高结晶体现巨大经济价值》《资本的信息结构及其功能研究——开发马克思主义经济价值的最佳途径》等,就是这方面的探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文化可以成为第一生产力,在社会劳动生产力体系中发挥指数效应;可以成为改善社会生产关系的第一法宝,使人们遵循同样的客观规律而和谐相处;可以成为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本主体,使人类在同创共享中惠及每个地方的每个人。从遵循规律创造财富的角度来看,老子云:“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不积蓄身外之物,总是想为别人服务,结果为别人服务的能力越来越强;总是想给予别人更多的东西,结果能够给予别人的东西越来越多,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系统性地方学的构建与应用,以人法地为切入点,以探索规律为根本任务,以道法自然为终极目标,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科学应用资本运作规律为两个抓手,就是要遵循天之道,形成圣人之道,揭示和反映原本客观存在的“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自然规律,转化和体现原本可以共享的“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自然能量。
三、地方学研究的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 在地球自然村这个地方,人类作为“类主体”,全球系统性地方学研究,在根基、主干、枝叶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中,其根基相同,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主干相同,即主体内容及其知识增量相同;各具特色的是枝干与树叶,例如亚洲地方学、中国地方学、内蒙古学、鄂尔多斯学等,是在全球系统性地方学中,从从相同的根基与主干生长的各具特色的枝干与树叶。地方学不是对自我封闭,不是对科学文化的割裂,而是在不同的层次、从多角度研究,把接地气的根基与吸纳阳光雨露的主干、枝叶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遵循规律的地方学研究是合乎真理的探讨,因此如马克思所言:“合乎真理的探讨就是扩展了的真理,这种真理的各个分散环节最终都相互结合在一起”。
从宏观上来看,在地球自然村,人类整体科学文化是由无数个网线和网结形成的一张网络,即“天网恢恢”;而全球各个地方文化是其中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网格,即“疏而不失”。无论是根据行政区域还是地理单元来划分,每个地方文化以及地方学都是人类科学文化大网络中的一个小网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民族地区,由于规律得以实现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形成各具特色的不同地方文化,而支配历史进程的内在本质规律即自然法则是不受地域局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地方学研究需要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共享发展成果。
系统性是相对而言的,总有一个系统包含所有的系统。地方范围的大小也是相对而言的,一座城市是一个地方,一个国家是一个地方,而地球自然村也只是一个地方。系统性地方学研究,是“在地感”与“全球化”的辩证统一,是立足某个地方,以更开阔的视野、在更大的系统内研究与各个地方之间的必然联系和互动关系。我们构建系统性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就是探索和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本质规律,以此在全球科学文化网络上进行整体研究,在地方特色网格里进行微观研究,在各个网线和结点进行对比和平行研究,使这种网络、网格、网线、结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当全球地方学都能够既立足当地、又跳出地方看地方,既研究小网格里的文化特色、又探索大网络的普遍原理时,就可以把个性特色与普遍原理有机结合起来,共同道法自然来描绘原本是完整的全球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发展的巨幅动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