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海山
在地方学构建与应用的系统性工程中,创建学术联盟、搭建交流平台以及促进融合发展等,是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路径方法,而对其实质内容,可以从主体内容和最大知识增量等方面来探讨。
跨越时空的系统性地方学研究,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而目前侧重于哲学社会科学。例如,北京学研究基地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与北京市教委联合设立的首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之一,内蒙古学研究基地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依托内蒙古社科联建设,鄂尔多斯学研究有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和鄂尔多斯市社科院鄂尔多斯学研究所两个牌子。可见,哲学社会科学是系统性地方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按照传统的思维和意识,或许还可以理解为地方学属于哲学社会科学范畴,这种融合发展是必然的,而不同之处在于地方学研究还包括自然科学,而以探索客观规律为根本任务、以道法自然为终极目标,努力把所有相关研究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正是系统性地方学研究的创新与特征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这三个方面的资源,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成果及其文化形态,“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最大增量”。
创新发展的马克思理论,能够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并且是知识的“最大增量”,这具有普遍意义。马克思主义可以中国化,也可以美国化、日本化,而且还可以超越国家和民族来实现全球化、时代化、大众化,因为马克思理论所揭示的是包括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在内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理论只是构成他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而重要的是揭示了真理的普遍性;真理不属于马克思一个人,“而为大家所有”。当全球各地人们通过马克思理论普遍意识到真理为大家所有,并且感受和体会到真理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直接相关时,探索和遵循真理即道法自然的科学文化就会成为全球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的主体内容和最大知识增量。学科建设中的主体内容与最大知识增量之间具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只有在主体内容里才会有最大知识增量。
老子道学、马克思理论等都是人类智慧结晶,为什么马克思理论的创新发展能够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并且成为最大知识增量?主要是因为马克思理论在揭示普遍原理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人类共同的社会现实问题,而且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社会主义转型发展成为一种科学。
恩格斯说:“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现在首先要做的是对这门科学的一切细节和联系作出进一步的探讨。”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资本属性的历史条件下,当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时,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对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作出科学说明,因此马克思理论的创新发展能够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而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现在首先要做的是对这门科学的一切细节和联系作出进一步的探讨,使资本的构成、实质以及劳动价值评判体系、社会分配机制等发生系统性改变,由此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的最大知识增量。
1)把握主体内容
我们应该从创新发展的角度来把握主体内容,主要看在哪些内容基础上实现最大知识增量。以此来选择,我们会受到很多启发,充满理论探索的兴趣和热爱,也对未来发展充满美好憧憬。
学科建设要有问题导向。那么,改变现实社会的问题是什么?恩格斯说:“问题不是在于简单地确认一种经济事实,也不是在于这种事实与永恒公平和真正道德相冲突,而是在于这样一种事实,这种事实必定要使整个经济学发生变革,并且把理解全部资本主义生产的钥匙交给那个知道怎样使用它的人。”
中国人拿到理解全部资本主义生产的钥匙并且成为知道怎样使用它的人非常重要,因为在“两岸四地”,三地中国人自主选择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陆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中国实行“一国两制”以及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一区两制”一体化融合发展,这在“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为促进全球两制一体化融合发展提供了经验,这种事实必定要使人类社会整个经济学发生根本性变革,是在新的系统性学科知识体系内发生根本性改变。
对于资本的社会权力的改变,马克思说:资本越来越表现为社会权力,“这种权力的执行者是资本家,它和单个人的劳动所能创造的东西根本没有任何关系;但是资本表现为异化的、独立化了的社会权力,这种权力作为物,作为资本家通过这种物取得的权力,与社会相对立。由资本形成的一般的社会权力和资本家个人对这些社会生产条件拥有的私人权力之间的矛盾,发展得越来越尖锐,并且包含着这种关系的解体,因为它同时包含着生产条件向一般的、共同的、社会的生产条件的转化”。
随着生产条件向一般的、共同的、社会的生产条件的转化,从而资本、劳动、科学相结合来为大众造福的前景,恩格斯说:“资本在日益增加,劳动力在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长,科学又日益使自然力服从于人类。这种无穷无尽的生产能力,一旦被自觉地用来为社会大众造福,人类所肩负的劳动就会很快地减少到最低的限度。”
对于资本最终消亡的过程,马克思说:“规模不断扩大的劳动过程的协作形式日益发展,科学日益被自觉地应用于技术方面,土地日益被有计划地利用,劳动资料日益转化为只能共同使用的劳动资料,一切生产资料因作为结合的、社会的劳动资料使用而日益节省,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外壳炸毁了,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的资本属性消失了,最终使人类劳动力从商品地位解放出来,还原自然界和人类世界是无价之宝的自然属性。我们认识和把握这种基本规律,进一步全面而深入研究,是我们创新发展马克思理论的主体内容。
2)促进知识增量
知识增量与现实需要直接相关。社会发展最需要什么科学知识,那么这种科学知识就会有最大增量,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使科学比“按几何级数发展”更迅速。如恩格斯所言:如果说“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却在更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那么,在应用资本运作规律具有盲目性向具有科学性转变时期,在劳动受资本支配和奴役向以人为本、发挥资本的工具作用转型发展阶段,人类最需要哪些方面的科学知识?恩格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告诉我们哪些将会完蛋,哪些尚待创造。他说:“当工人弄清了劳动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工人不再作为物件而作为一个不仅具有劳动力并且具有意志的人出现的时候,到那时,全部现代政治经济学和工资规律就完蛋了”;“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这样广义的政治经济学尚待创造”。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个体劳动成果,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阶段资本的运作规律,有其局限性。
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苦干半个世纪了,可还是一个穷叫花子!我的母亲说得对极了:‘小卡尔要积攒一笔资本,而不是……该有多好啊!’”
恩格斯在给马克思的信中谈到《资本论》时直言不讳:“我一直认为,使你长期以来呕尽心血的这本该死的书,是你的一切不幸的主要根源。如果不把这个担子抛掉,你就永远不会而且也不能脱出困境。这个一辈子也搞不完的东西,使你在身体、精神和经济方面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我非常清楚地了解,现在,你摆脱这个梦魔后,会感到自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特别是这个世界,只要你一重新投身进去,也就会感到它已经不像过去那样黑暗。”
不听老人言,马克思也吃亏在眼前。如果马克思听母亲的话,不仅“积攒一笔资本”,而且靠他卓越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本,那么《资本论》应该怎样写?如果马克思像换了一个人一样重新投身进去,那么不仅会感到这个世界已经不像过去那样黑暗,而且还会沐浴和感受这个世界原本客观存在的阳光雨露和勃勃生机,对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会有新的认识。
其实,资本没有什么好坏,只是创造和使用资本的人们有好、有坏。资本是一种集中的社会力量,而且只有社会全体成员在生产、分配、消费各个环节共同参与,资本才能运转起来。资本的各种社会职能,是人类所共同赋予的。资本只是像一面无形的大镜子,所窥探、反射和映照的都是人类自己的思维、欲望和灵魂;资本只是像一台无形的大电脑,根据人类按照自己的生产条件、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等设定和编排的程序在机械地运作。
资本关系因人而变,人因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而变。科学社会主义也有资本,需要把握规律、一脉相承的“资本论”,其特点是以“论”创造和应用“资本”的人本身的发展变化为主,从而促进劳动和资本的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地方学研究的两个抓手,一是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而只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才能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二是科学应用资本的运作规律,使社会总资本高度集中并融合,通过股份等形式惠及社会全体成员,从而使人类命运共同体和高度集中并融合起来的社会总资本之间的关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这方面汇集人类共同智慧的社会实践与理论探索,将促进人类系统性学科知识体系的最大知识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