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创建地方学顺应了科学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已有 697 次阅读2019-6-1 05:54 |个人分类:地方学研究|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创建地方学顺应了学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创建系统性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一方面是因为研究对象即所要探讨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是系统性问题,另一方面学科本身需要系统性整体性发展。我们探索和构建跨学科的综合性系统性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应该对学科分类以及跨学科、去学科、超学科等概念有所了解。
            1)学科分类
           很多国家都有不同的学科分类。据有关资料,美国CIP-2000学科群设置中的学科大类有17类:交叉学科、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医学、工商管理、教育学、农学、法学、建筑学、艺术学、公共管理、新闻学、图书馆学、神学、职业技术。其中,交叉学科包括生物与自然科学,系统科学与理论,科学、技术与社会,行为科学,自然科学与生命科学,国际/全球研究,多文化与多元化研究,神经科学,认知科学,文理综合等;人文科学包括语言文学,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等;社会科学包括包括社会科学(综合),人类学,经济学,地理学,政治学与政体,社会学,城市问题研究,心理学,历史学,区域研究,中国研究等。
          美国高等教育突出交叉学科,德国学科门类设置中也体现着跨学科研究,例如法学、经济科学和社会科学类本身就是跨学科研究,而经济科学类有劳动学/经济学,劳动学/劳动科学等;地理学类有地理学/地球学,地球生态学/生物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社会地理学等;农学类有农业经济科学和社会科学等。
          我国目前学科分类有国家推荐标准以及教育部学科分类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简称《学科分类与代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学科分类的国家推荐标准,最新版本是GB/T 13745-2009。共设5个门类、62个一级学科、748个二级学科、近6000个三级学科。门类排列顺序是:A自然科学,B农业科学,C医药科学,D工程与技术科学,E人文与社会科学。其中人文与社会科学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语言学、艺术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与文化学、教育学等。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13个学科门类。
          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性文件之一。本目录的学科门类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学科门类基本一致,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新增了艺术学学科门类,未设军事学学科门类,其代码11预留。专业类由修订前的73个增加到92个;专业由修订前的635种调减到506种。 
          2)跨学科、去学科、超学科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别,在本质上是国民素质的差别,首先体现在科技教育上的差别,而这种差别与学科分类以及跨学科、去学科、超学科研究直接相关。从学科分类来看,美国、德国等国家注重交叉学科以及跨学科研究,而中国高等教育目前没有设置独立的交叉学科门类,还沿用传统的学科分类。随着中国逐渐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随着中华文化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导力量,构建和应用系统性融合发展的中国地方学,将会成为服务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及学科发展本身的内在需要。总有一个系统包含了所有的系统。在地球自然村,美国、德国等国家注重交叉学科以及跨学科研究,最终探索和揭示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客观规律而结合在一起。
          一谈跨学科。很多学者对跨学科有深入的研究,我们在这里先介绍刘啸霆、邹农俭两位教授的文章。
           刘啸霆在《当代跨学科性科学研究的》中认为:交叉学科还属于跨学科研究的初步阶段,因为这样一种研究仅限于已有学科之间,而学科都是人为设置的,因此为了取得更大的研究进展,就必须突破学科划分形成的限制,走向更大范围更高境界的跨学科性的研究。尽管跨学科研究也可能产生一些交叉学科,但它集中突出的是问题,更注重行动本身及其与社会联结的深广程度,而不以成立学科为目的,因而天然地蕴涵有吸收和集中学科之外非学科因素的意味,这就不仅比交叉学科突出了对象的复杂性和研究活动的群体性,而且明显地具有实践效果的放大性。他说:科学在20世纪以来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与技术的融合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渗透,这使科学更加变成了一项社会综合事业和工程,乃至不通过跨学科研究的方式,就不会有真正的科学突破。科学研究已经进入跨学科行动这样一种大科学时代,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有对跨学科研究的恰当理解和正确态度。在科学共同体内部,跨学科研究目前遇到的阻力主要是深度共识的匮乏。在科学共同体外部,跨学科研究目前遇到的直接阻力是科研体制的僵化和被学科割据所垄断的流行教育。跨学科研究根据视角的不同可概要地分为方法交叉、理论借鉴、问题拉动、文化交融四个大的层次。其中,问题拉动是以较大的问题为中心所展开的多元综合过程,有纯粹为研究客观现象而实现的多领域综合,也有探讨重大理论问题而实现的多学科综合,更有为解决重大现实疑难而实现的各个方面的综合;文化交融是不同学科所依托的文化背景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真正的文化交融又是一个更深更广的过程,是跨学科研究的终极目标。
           邹农俭在《跨学科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的必然选择》中认为:跨学科研究既是学科发展提出的内在要求,又是解决日益复杂的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一方面,学科发展日益精细化,学科分类越来越多,越来越专,这是学科发展、繁荣的标志之一;另一方面,大量研究主题需要综合地加以揭示,从多个学科视角进行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有了跨学科研究的问题。不同的学科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单一学科的研究决不能解决所有研究主题提出的要求,因此科学研究需要回归到主题本身上来。科学的发展要求人们对所研究的主题的方法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而跨学科的综合性正是这种实现方式,跨学科研究具有驾驭大量复杂问题的能力。只有以问题为出发点和目标的研究才有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只有能够解决人类思维提出的新问题的研究成果,只有能够回应时代提出的重大命题的研究成果,才是有价值的创新之作,才能体现社会科学研究的真正价值和学科建设的实在意义。
跨多学科的地方学研究,是构建新的学科,也是去学科的过程。
           二谈去学科。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道生万物,人类为了细化、深入研究万物而出现万种学科;而随着人类整体意识的不断增强,理解万物都在一个巨系统内发展变化时,科学文化也会与此相适应,不仅会跨学科研究,而且会不断消除各种独立学科自我限定的界限,即去学科。
           张小军在《跨学科与去学科:人类学的三个视角》中认为:跨学科和去学科,就是相对于学科的去范式、去制度、去结构,从而进入一种自我反省的状态,去排除杂念地进行思想的反省、审视和创新。从学科的具体角度讲,目前的跨学科研究多拘泥于三个层面:一是一般理论的层面,主张超越学科局限,促进科学生长;二是交叉学科,即多学科的杂交优势;三是学与用的层面,强调知识与应用领域的结合。我对于此类跨学科并无异议,但更希望跨学科能够进入去学科的层面。去学科是跨学科的高境界。跨学科还是基于学科的基础之上,它难以超越学科的界限,进入无学科的反结构或共融状态。所谓去学科,就是摈除一切学科标准的干扰,进入一种超越的状态,从而开启人类的智慧和思维。我们要去探索事物的深层规律而不是关心新学科的建立。事物的存在本身是以其内在规则而不是学科划分为据的,而我们的学科划分多是依据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的,不论政治经济历史人类还是社会。这个意义上的跨学科,仍然是跨现象的学科,是表面事物的学科。其实,现象后面的探索(包括问题意识)才是超越性的、才可能是真正去学科的。可惜,我们今天的主流人文、社会科学对此还相当乏力。
           地方学是跨多学科的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包括每个地方之内的跨学科研究以及各个地方之间的跨学科研究。例如,就内蒙古学要鄂尔多斯学而言,在跨多学科的综合性系统性研究中,内蒙古学必然包含鄂尔多斯学,鄂尔多斯学必然融入内蒙古学,这是跨学科与去学科的辩证统一的关系。跨学科的过程,是吸收过去已经形成的学科知识精华的过程;这也是去学科的过程,在更大的系统内融会为一个新的学科知识体系时,对过去的存在形式来说就是去学科。形式上的去学科,实质上则是构建新的学科,是在更大的系统内形成一个新的共融的有机整体。去学科也包含着去复杂化,就是发现并且抓住最基本规律与现实问题之间的最近、最直接的联系,不必太在意各种学科自我限定的概念、范式之类,而主要看怎样有效解决我们遇到的现实问题。
           三谈超学科。有些学者从学科结构、认识论、研究方法等方面将超学科看成一种具有协同作用和整体效应的研究理念。也有学者认为可以按照学科融合的程度对超学科进行阐释:超学科处在学科融合的最高层次,它要从实际问题开始,并从整体的角度考察问题,超学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种新的知识价值观和教育观。据冯志伟教授《超学科理念—计算语言学的超学科研究之一》介绍:Piaget认为当思维的常规结构和基础模式成熟以后,将会形成一种系统或结构的普遍理论这就是超学科的理论。Jantsch认为,超学科就是以普遍公理和新兴的认识论范式为基础,在教育或创新系统中对所有学科和交叉学科进行的协调,这样的协调是一种研究、创新和教育间多层次的系统化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超学科 做了这样的描述:超学科要在不同的学科之间,横跨这些不同的学科,取代并超越它们,从而发现一种新的视角和一种新的学习体验。
           从学科分类到跨学科、去学科、超学科,是不断促进学科的融合过程,也是逐渐回归人的认知本真的过程。如刘啸霆在当代跨学科性科学研究的》中所言:当代科学表现出了明显的整体性、自组织性和动态演化性等有机特征;各门学科之间不仅相互联系增加,而且越来越多地按照自身的规律自主地成长并对社会形成影响,显示了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学科的多对象化和对象多学科化趋势,必然导致跨学科(包括跨技术)研究与跨界行动成为必然和普遍的模式,使人类的研究规范从以往的无学科阶段经由学科研究为主导和学科间交叉渗透阶段而进展到跨学科整合研究的层次。
          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源于对客观存在的自然界的各种定律的发现和应用。正如思维必须遵循认知规律及支配生命和自组织的定律一样,技术元素也必须服从思维、生命和自组织(包括人脑)的定律。技术元素包括人类发明所具有的繁殖动力,这种动力促进新工具的制作和新的科技发明,鼓励不同技术进行沟通以实现自我改进。这个系统开始具备某种自主性。如果把穿越时空、自成体系、自我繁殖的人类科学文化,看作是一个具有内在生命活力的有机整体,那么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认识和应用各种定律的个体生命,就是融入和支撑人类科学文化有机整体的具有内在生命力的活细胞。包括人的自身自然内在的整个宇宙自然,都具有自我创造的潜能,因此应该自觉地把自身自然中自我创造的潜能发挥出来。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信息的传递、汇集、交流、融合的过程中,信息逐渐积累被渐渐地内化演变过程,调节我们的大脑使之与其他事物和其他人的全息图发生适应性共振,意味着超出今天的自我界限和感官限制的意识,成为一种更宽阔的超越个人的意识。随着人类生物思想与现存技术的融合,将导致人类超越自身的生物局限性,使人类将获得超越物质躯体生命运动的力量,人类智能中的非生物部分将无限超越生物智能部分,非生物智能部分将占主导地位,因而学科将超越基于人类生物思维局限划分的学科分类而系统性融合发展。
           包括科学在内,任何事物都是分为不同阶段的一个发展过程。在人类生物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发展阶段,思维有两种特性,即个体思维的局限性和人类思维的无限性。就个体思维而言,一方面,人的思维的性质必然被看作是绝对的;另一方面,人的思维又是在完全有限地思维着的个人中实现的。相对而言,学科分类,是在人的思维被看作是绝对的,同时又是在完全有限地思维着的个人中实现的,因而会出现所谓的专家和学术权威;而跨学科、去学科、超学科需要发挥人类思维的无限性,全球系统性地方学学科建设必然会向着这个方向发展。
            探索和构建地方学,是学科知识体系的创新,也是旧的思想观念的改变。恩格斯指出:整个人类历史还多么年轻,硬说我们现在的观点具有某种绝对的意义,那是什么可笑他说:就一切可能来看,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根据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经验来看,这些认识所包含的需要改善的因素,无例外地总是要比不需要改善的或正确的因素多得多
            对于地方学研究来说,知道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尊重和理解前人的经验与教训,明白世代传承中人们认识所包含的需要改善的因素总是要比不需要改善的或正确的因素多得多,因此通过创建系统性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来促进系统性改善,会效率更高,符合科学本身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系《鄂尔多斯学的构建与应用》之十二)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