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学走进并融入网络世界
地方学研究走进并融入网络世界,就是走进并融入信息化的虚拟世界。网络世界虽然是一个虚拟空间,但是虚拟空间也是一个“地方”,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反映,是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地理物质空间的新的具有无限容量的信息应用“空间”。
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学者认为,从无机界、生物界,到人类的思维和活动,都分别存在自然信息、生物信息、观念信息,以及作为观念信息外化和物化的文化信息。人的意识中所包含的观念信息,是依靠人脑的信息反映功能,把从外界接收的信息与自身自然信息予以融合来加工制作的产物。在这里实现了由自然信息向观念信息的转换和质变。人类的社会活动,可以理解为通过调控信息来支配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哲学是关于宇宙整体的理论学说,是人类全部科学之母。恩格斯指出:“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应该说,“思维”也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应该是思维和除了思维之外的其他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说:“如果进一步问:究竟什么是思维和意识,它们是从哪里来的,那么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人脑的产物,归根到底亦即自然界的产物”。
这里重要的一点是,思维和意识归根到底亦即自然界所产之“物”,只是由于思维、意识、精神等超三维无形无象的暗物质存在隐性运动的特点,不同于三维物质运动的显性表现形式,它一般只在思维、意识、心理、精神、智慧、灵感的外化时才能体现出来。例如,我们在互联网上的互动交流,就是一种思维和意识的信息结构的接收、识别、筛选、重组、整合、创新等,可以通过外化为某种思想文化来体现出来。
老子云:“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由此可见,观念的东西,就是天下之至柔的无形、有质的信息结构,它可以驰骋天下之至坚,也可以离开、移入个体头脑并穿越群体头脑而形成社会共识,从而调控和支配社会行为。
在人化世界里,物质、能量、思维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思维起到调控物质和传导能量的作用。马克思认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可见,通过劳动,人们在改变外部自然的同时,也改变着头脑和手脚等自身自然的物质条件;在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的同时,也改变着自身的物质结构并培育和发挥其能量;而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的能力,就是一种信息调控能力。
对于个体生命而言,是由物质结构的躯体和信息结构的灵魂即以信息形态形成和创造的科学文化组成的。躯体是载体,它会老化和消亡;灵魂即科学文化是主体,它可以离开母体即个体头脑在社会公共大脑得到积累、传承和发展。恩格斯指出:人的躯体的物质结构,“生就意味着死”,“死亡或者是有机体的解体,除了构成有机体实体的各种化学成分,什么东西也没有留下来”;而人的科学文化的信息结构,“还留下某种生命本原,或多或少和灵魂相同的东西,这种本原不仅比人,而且比一切活的机体都活得更久”。在人化世界里,比一切活的机体都活得更久的东西,就是人的灵魂即科学文化作为能够揭示、反映、转化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而与其融为一体,具有了长久的生命活力。西方“智慧设计”理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非常复杂,不可能通过进化发展而来,肯定还有一种更高的力量参与生命创造。我们认为,人类除了躯体的物质结构的缓慢进化之外,还有灵魂即科学文化的信息结构按几何级数发展的迅速进化。在本质意义上,自然法则作为“某种生命本原”,作为“智慧设计”内容,它参与生命创造。
每个人的躯体的物质结构最终都会解体、消失,而人的灵魂即科学文化能够以信息形态穿越时空世代传承和发展,有其生命活力。因此,在文化领域和灵魂层次,特别是在信息化的网络世界,老子“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庄子“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者为友”,这些是可以理解的。 文化是以信息形态形成和发展的。信息结构与物质结构具有可分离性。当某种以信息形态形成的文化,从母体即个体头脑这个信息化了的物质结构,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体传播出来时,就可以使这种信息结构穿越时空,在“社会公共大脑”里得到传承和发展,使个人思维变成社会意识。人创造文化,文化也创造人。人们遵循自然法则创造文化,而遵循自然法则所创造的文化,对下一代来说,不仅可以决定人的生活起点、成长条件和发展形式,而且还可以成为某种生命本原,通过完善人的自身自然条件,创造新的高质量的生命体。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网络世界,信息交流、互动、共享已经不再是最迫切的需求,而是在全球化的同一个互联网平台上,通过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对人类从古至今以及所能预测的未来即“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者为友”的所有信息、知识、智慧,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系统化的分析、识别、分解、重组、融汇、整合、创新,将会成为最大的挑战、机遇和发展方向,而且将由此带来人类社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的巨大变革。
鄂尔多斯学研究重视走进并融入网络世界,例如在《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鄂尔多斯学学科建设》第五章《融汇更多探寻规律的智慧》有“地方学研究与构建‘全球脑’”“创建学科体系与促进‘奇点’来临”二节。21世纪是各种信息的互联网时代,也是各种资源和智慧的有效整合时代。互联网将会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思维、情感、行为、组织等方方面面。互联网时代将从根本上改变学科建设的方式方法以及整个人类的知识结构,全球系统性地方学的构建与应用就是一种全新的探索与实践。芯片技术、传感器、云计算的飞速发展让万物相连和无处不在的智能化成为普遍,计算机、互联网与生物技术的结合正呈现出人机共同进化的可能,而“眺望”互联网时代未来发展,人类将共同面对两大命题,一是构建“全球脑”,二是促进“奇点”来临;其本质在于协调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以及还原人与自然的从属关系。地方学研究也必须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大趋势,研究探讨地方学与“全球脑”以及学科体系与“奇点”之间的必然联系。
科学文化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灵魂,而“全球脑”是科学文化共同体之中枢。“全球脑”的形成,不是把全球资源和智慧集中到某一个地方,而是使全球资源和智慧在各个地方合理布局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各个地方的人们共同遵循同样的自然法则。如果把自然法则看作是磁石,那么如柏拉图所言:“磁石不仅能吸引铁环本身,而且把吸引力传给那些铁环,使他们也像磁石一样,能吸引其它铁环”;磁石“首先给人灵感,得到这些灵感的人们又把它传递给旁人,让旁人接上他们,悬成一条锁链”。这是沟通信息、传导能量、形成“全球脑”的过程。
信息的集成可以获得和形成知识,信息和知识的集成可以获得和形成智慧,而信息、知识、智慧的集成,可以形成“全球脑”,可以促进人类科学文化在一个巨系统内一体化融合发展。也就是说,人类所意识到的智慧,都可以信息化、数字化,而任何信息和数字都可以穿越时空重新排列组合,所形成的科学文化可以按几何级数迅速发展,这就是人类可以形成“全球脑”的根本原因所在。
从人类科学文化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系统看来,就是把个人的全息图与别人的全息图以及整个人类的全息图拼接和融汇的过程。美国全球问题专家欧文·拉兹洛在《全球脑的量子跃迁》中认为: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A场中留下了他们的全息图的轨迹。个人的全息图可合成一幅超全息图,它包含了群族、社会或文化。所有人的全息图连接并整合,就形成了极超全息图。这是人类共同的内化仓库。通过调节,使我们的脑与其他人的脑和躯体产生的全息图进行“适应性共振”,这样我们就可以与不同的人们以及自然界发生微妙而有效的联系。人类的一种高水平的意识组成了知觉和感觉的精密方式,享有一个由两部分组成的自由:一是关于时空领域中“能量流”和贯穿场域的“信息流”的由自己决定的选择权利,一是对于两者的反应的能力。越来越多的反应决定因素因为处于生物进化的较高层次而被内在化了,从而产生了物种的自由水平的上升。
欧文·拉兹洛认为:宇宙通过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转移和保存环节进行演变。在场域中,信息不仅可保存,还可通过与时空领域的相互作用被生产出来。信息逐渐积累被渐渐地“内化”演变过程,调节我们的大脑使之与其他事物和其他人的全息图发生适应性共振,意味着超出今天的自我界限和感官限制的意识,成为一种更宽阔的超越个人的意识。这种转变可能会导致重大的结果。当人们产生超越个人的意识,开始意识到彼此之间、同生物圈的、同宇宙的深厚联系。同远近不同的人与文化产生更大的共鸣,而对动物、植物及整个生物圈的敏感性也增加。从而一种新的文明将会问世。
道生万物,也可以理解为“上帝的创造不是我们察觉得到并栖居其间的宇宙本身,而是宇宙自我创造的潜力”。包括人的自然内在的整个自然界,都具有道法自然的自我创造的潜能。地方学研究走进并融入现实社会和网络世界的意义,就在于在更大的系统内汇集整合更多的人类智慧,把人们更多自我创造的潜能系统性发挥出来,而在网络世界形成“全球脑”就能够高效率构建科学文化共同体。
人类最终不是征服自然、战胜自然,而是顺应自然、回归自然。以人为本,控制世界,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而意识到人法天地,道法自然,就会遵循规律,回归自然,这是更高层次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这个转折点就是“奇点”,或者理解为“失控”即人类主观意志的控制欲和控制力的逐渐消失,回归人的自然天性,顺其自然。“奇点”是从企图征服自然转向理性回归自然,是从“人想有为难有为”达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然发展。
央视大型纪录片《互联网时代》多次提到雷·库兹韦尔和凯文·凯利的观点。美国奇点大学校长雷·库兹韦尔在《奇点临近》中认为:人类创造技术的节奏正在加快,技术的力量也正以指数级的速度在增长。同时,计算机智能应用也在逐渐拓宽。在未来几十年,基于信息的技术将会容纳人类所有的知识和技能,甚至包含识别模式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技巧,以及人类大脑中的情感与道德。“奇点”将代表我们的生物思想与现存技术融合的顶点,预测“奇点”将于2045年到来。它将导致人类超越自身的生物局限性,使我们将获得超越命运的力量。我们将充分理解人类的思想并极大限度地拓展思想的外延。人类智能中的非生物部分将无限超越生物智能部分,非生物智能部分将占主导地位。
与上述基本原理相同,美国《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在《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中认为:自然的野性是我们深刻认识活系统的主要信息来源。从这些特殊的大系统中,我提取出一套适用于所有大型活系统的统一原则,称之为“神律”。这套神律是所有自我维持和自我完善系统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人类在创造复杂机械的进程中,一次又一次地回归自然去寻求指引。因此自然绝不仅仅是一个储量丰富的生物基因库,而且还是一个“文化基因库”,是一个创意工厂。变化本身是可以结构化的。当多个复杂系统构建成一个特大系统的时候,每个系统就开始影响直至最终改变其他系统的组织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使系统产生变化的规则,自身也产生了变化。当科技被生物激活之后,我们就得到了能够适应、学习和进化的人工制品,从而我们就拥有了一个崭新的生物文明。工业时代的标志是机械设计能力的登峰造极;而新生物文明的标志则是使设计再次回归自然,将工程技术和不羁的自然融合在一起。在即将到来的新生物时代,所有我们所依赖和担心的事物,都将具有更多天生的属性,并使之接受它那不断进化、常变常新且不受我们掌控的进程安排。人造世界就像天然世界一样,很快就会具有自治力,也随之失去我们的控制。但在我看来,这却是个最美妙的结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源于对客观存在的自然界的各种定律的发现、认知、应用。凯文·凯利在《科技想要什么》中把数量庞大的发明创造统称为文化,包括迄今为止所有被发明出来的科技和这些科技的产物,以及人类的集体思维产生的其他任何东西;不仅是当地的民族文化,而且包含人类的整体文化。正如思维必须遵循认知规律及支配生命和自组织的定律一样,技术元素也必须服从思维、生命和自组织——包括人脑——的定律。技术元素包括人类发明所具有的“繁殖”动力,这种动力促进新工具的制作和新的科技发明,鼓励不同技术进行沟通以实现自我改进。这个系统开始具备某种自主性。人们越深入了解科技发明的整个系统,就越意识到它的强大和自我繁殖能力。无论生命的定义是什么,其本质都不在于DNA、机体组织或肉体这样的物质,而在于看不见的“能量”和“物质”形式中包含的“信息”。同样,随着科技的物质面罩被揭开,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内核也是观念和信息。生命和科技似乎都是以非物质的信息流为基础的。
在人类自身自然构成的生命体中,其物质结构的躯体是载体,而信息形态形成的科学文化是本质、灵魂。在人类世代生命传承中,物质躯体是各自独立的,在不断繁衍与消亡,而生命本质即文化灵魂可以融合,能够穿越时空按几何级数创新发展。网络世界为科学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并且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科学文化的自我繁殖提供了条件和载体,使科学文化的创新发展除了人的头脑的物质结构的载体之外,还形成了网络世界里的“全球脑”载体。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个体头脑中把它建成的能力,在网络世界将会形成“全球脑”的群体合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总资本高度集中为唯一的单个资本以及命运共同体与社会总资本关系的根本性改变等,都将会在网络世界汇集人类共同的智慧率先推演和展现出来。
总之,以“人法地”为切入点、以探索客观规律为根本任务、以道法自然为终极目标的系统性地方学研究,能够走进并融入网络世界时,将会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产业形成合力,同创共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