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促进地方学融合发展

热度 1已有 994 次阅读2019-5-16 04:48 |个人分类:地方学研究|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促进地方学融合发展
          恩格斯指出:“归根到底,自然和历史——这是我们在其中生存、活动并表现自己的那个环境的两个组成部分。”
        对于每个地方而言,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发展,就是当地人们在其中生存、活动并表现自己的那个环境的两个组成部分。人创造和改变环境,环境也创造和改变人。地方学,就是研究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发展以及这两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依存和改变的系统性学科知识体系。
        地方学之所以能够融合发展,是因为大地是人类共同的母亲,地球自然村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从自然生态环境来看,山岳江河、草原森林、沙漠戈壁、高原盆地、湖泊海洋等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原本就是彼此相依血脉相连的一个有机整体;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文历史,也随着生产方式的日益完善、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交流层次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会成为世界人文历史,并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中国地方学研究成果系列《地方学研究》第1辑刊载了《鄂尔多斯学研究注重三个特性》:地域的稳定性、人员的流动性、学科的普遍性,即每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等自然属性是相对稳定的,每个地方的人们通过学习、工作、经商、旅游、移民等经常流动迁徙,而所遵循的客观规律具有普遍意义。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等等,都只是人为的一种划分,而自然生态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性发展变化过程。文化有很多种类,是因为划分文化的视角和标准不同。草原文化、森林文化、江河文化、山岳文化、海洋文化等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特征的地域文化 ;汉族文化、壮族文化、回族文化、藏族文化、维吾尔族文化、蒙古族文化等是以不同民族来区分的民族文化 ;而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工商文化等是以生产生活方式为主要特征的行为文化或者说经营文化。相对来说,自然生态系统是长久的,各民族是交流融合的,而生产生活方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传统的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正在淡化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农牧业文化、现代工商业文化、高科技新兴产业文化等,各行各业的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
       人是创造和应用科学文化的主体。从人的角度来看,地方学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文化:一是当地人在当地形成和创造的文化,二是当地人去外地时带去和创造的文化,三是外地人来当地时带来和创造的文化,四是当地人与外地人交流融合中形成和创造的文化。当然,所谓当地与外地,这取决于系统和格局的大小。在中国,不同省市自治区的人可以算是外地人;在世界范围,不同国家的人可以算是外地人;而在宇宙空间,人作为“类主体”都要“人法地”,其实都是在无形中受自然法则所支配的地球村当地人。
        从人与不同地方的关系来看,如果一个人出生在闽南,成长于台湾,创业于南洋,发展于欧美,定居在上海,那么他就能够接受、传承、融会多种地方文化。而对融会多种地方文化于一身的文化,从不同的地方文化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闽南学研究者陈耕先生在《关于闽南学》中认为,当今闽南人主要聚居于六个区域:本土闽南,指生活于厦漳泉行政区和龙岩新罗、漳平的闽南人,有2千万人;对岸闽南,台湾人75%祖籍闽南,有1800万人;港澳闽南,港澳25%祖籍闽南,有120多万人;南洋闽南,在南洋各国祖籍闽南有1800万;欧美闽南(从港澳、台湾、闽南前往欧美的闽南人)400万人;外地闽南(在大陆其它地区的闽南人)400万人,总计七千万以上。六个闽南,体现出闽南文化是超越闽南地域的所有闽南人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文化,即闽南民系文化。
       上海学研究者姜义华先生为:上海不仅是上海人的上海,它更是中国人的上海,是全球化过程中的上海,它又属于整个中国,属于整个世界。上海研究要真正成为显学,需要一大批出类拔萃的老中青相结合的研究者,需要形成研究人才荟集的高地。不仅要培养、造就上海本地的研究人才 ,还要支持和奖助外地、外国的青年研究人才。
       对此,我们深入思考就会意识到,当闽南人带着闽南文化走向世界各地并且融入当地文化时,当属于整个世界的上海研究吸引一大批出类拔萃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国内外研究者而真正成为显学时,系统性的科学研究所注重的是普遍原理。
       地方学研究是把各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小网格连接起来,描绘出人类科学文化丰富多彩的大网络,而不是从大网络中割裂出小网格。列夫·托尔斯泰认为,“只把某些人联合起来,这样的联合正好把这些人和其他人隔开,因此这种局部的联合往往不仅是使人不团结的根由,而且是使一些人对另一些人怀有敌意的根由”。台湾原住民诗人卜衮先生《界》诗云:“心好比被刀割划着/心好比被撕裂割划着/地球是完整的被天制造的/不过,人以其小小的心/将地球小块小块地界出自己的世界”。
       地方学的系统性研究,就是探索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客观规律,消除只是在局部把某些人联合起来因而使一些人对另一些人怀有敌意的根由,消除人们以其小小的心将地球小块小块地界出自己世界的狭隘性,还原被天制造的地球自然村的完整性,共同热爱人类懒以生存的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宏伟壮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同目标。
        恩格斯指出:大自然是宏伟壮观的。为了从历史的运动中脱身休息一下,我总是满心爱慕地奔向大自然。但是我总觉得,历史比起大自然来甚至更加宏伟壮观。自然界用了亿万年的时间才产生了具有意识的生物,而现在这些具有意识的生物只用几千年的时间就能够有意识地组织共同的活动;不仅意识到自己作为个体的行动,而且也意识到自己作为群众的行动,共同活动,一起去争取实现预定的共同目标。
        可以说,能够为人们体会大自然的宏伟壮观并且满心爱慕地奔向大自然提供服务的产业是旅游,能够使人们深刻理解和真切感受比起大自然来甚至更加宏伟壮观的人类历史的途径是在现实社会与网络世界的文化之旅;而使全球各地的人们在一个更大的系统内能够有意识地组织共同的活动,形成共同的目标并且一起去争取实现预定的共同目标,则是主要科学进步与普及教育。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有效促进地方学融合发展的两个具体项目,应该是文化旅游与科学教育。鄂尔多斯研究对此有所探索。例如在专著《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鄂尔多斯学学科建设探索》的第三部分“创建学科,服务社会”第十章《开启旅游文化引领经济繁荣的新时代》有“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旅游文化所引领的经济繁荣的新时代特征”“鄂尔多斯学研究在旅游文化中的作用”三节,第十二章《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有“消除二元结构,促进一体化发展”“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二节。
        文化是自然界的人性化、信息化、意识化。人类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感悟和意识到包括自身自然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及其各种事物的相互联系和运动规律等,就能够形成和创造多少相应的科学文化。“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而人生最理想状态是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即实现“同已被认识的自然规律和谐一致的生活”。这是人类共同的目标,也是全球地方学研究的终极目标,因而可以通过文化旅游和科学教育的具体项目来促进协同创新、融合发展,从而“一起去争取实现预定的共同目标”。
         2019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这些年来,中国同各国一道,在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领域搭建了众多合作平台,开辟了广泛合作渠道。中国愿同各国加强青少年、民间团体、地方、媒体等各界交流,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各种形式的合作走深走实,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创造条件。”他说:“激发人们创新创造活力,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走入不同文明,发现别人的优长,启发自己的思维。2018年,中国国内居民出境超过1.6亿人次,入境游客超过1.4亿人次,这是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中国愿同各国实施亚洲旅游促进计划,为促进亚洲经济发展、增进亚洲人民友谊贡献更大力量。
        地方学研究要顺应趋势,把握机遇,通过开展文化旅游和科学教育的具体合作项目来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激发人们创新创造活力。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对于人员流动以及旅游、文化、科技、教育的融合发展,从2014年北京APEC会议形成的共识中可以看出一种趋势,例如高度肯定人员流动对互联互通的基础性作用,决定实施跨境教育、商务旅行卡、跨境旅游等新倡议,让太平洋两岸更多普通民众从中受益。鼓励各经济体采取更加便利的移民政策,基于利益共享和互利,切实促进区域内包括商务人员、游客、科研人员、学生、劳务人员的流动。通过进一步增加学生、研究人员和教育提供者三方面人员流动性,促进亚太经合组织跨境教育活动。
        地方学的构建与应用,要把研究、教学、实践各个环节结合起来,而旅游与文化、科研、教育的融合发展为此提供了非常好的路径和平台。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推动优势旅游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这就大大扩展了文化旅游与各行各业融合发展的内涵与外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学研究的两个抓手是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以及科学应运资本的运作规律,而能够高效率发挥其作用的产业,应该是文化旅游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发展,也正是在这种融合发展中才能创造和体现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本身的价值。
        在地球自然村里由无数个网线和网结形成的人类科学文化大网络中,无论是根据行政区域还是地理单元来划分,每个地方文化以及地方学都是其中的一个小网格。相对而言,地方文化局限于小网格里的研究,而地方学是在研究地方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跳出地方看地方,探索科学文化的普遍原理,创建新的系统性学科知识体系。当全球地方学都能够既立足当地、又跳出地方看地方,既研究小网格里的文化特色、又探索大网络的普遍原理时,就可以把个性特色与普遍原理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描绘原本是完整的全球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发展的巨幅画卷。这是促进地方学融合发展的意义所在,而有效促进地方学融合发展的具体合作项目应该是文化旅游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发展,或者说以科学教育为支撑的文化旅游产业。      
          (本文系《鄂尔多斯学的构建与应用》之七)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