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成吉思汗祭典体现着忠诚执着
成吉思汗祭祀源远流长。据《鄂尔多斯大辞典》,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成吉思汗季子、大蒙古国监国托雷为成吉思汗建立“白色宫账”(白宫),全国上下进行祭奠。所建的白色宫帐,成为“全体蒙古的总神祗”。1229年,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即汗位,在都城哈拉和林建立祭灵白宫,使成吉思汗祭奠逐渐扩大。随着成吉思汗眷属相继去世,蒙古民族祭奉的祭灵白宫和成吉思汗遗物的增多,形成了以成吉思汗白宫为核心的“八白宫”,亦称八白室。1264年(至元元年),忽必烈在元上都建立成吉思汗“失剌斡耳朵”(黄色宫殿),1266年(至元三年)在元大都建太庙“八室”,祭奉祖宗,完善祭祀制度。1282年(至元十九年),忽必烈进一步钦定成吉思汗“四时大典”,并册封专门管理祭祀事务的官员编写祭文、祭词、祭歌,使成吉思汗祭典日趋规范化。
明代北元时期,成吉思汗祭奠进一步程序化。16世纪初,巴图蒙克达延汗重新统一蒙古诸部,制定了6个万户所承担的义务,生产了有关祭祀方面的书籍,并且还详细规定了祭奠礼俗、程序。清朝时期,守陵鄂尔多斯部定居于黄河河套,成吉思汗八白宫及苏力德等奉祀之神集中供奉于鄂尔多斯地区,使成吉思汗祭奠趋于稳定,并且传承至今。
鄂尔多斯蒙古族及守陵达尔扈特人传承的成吉思汗祭典,完全保留了13世纪的蒙古族帝王祭祀仪式。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长生天、祖先、英雄人物的崇拜;在祭奠形式上再现了蒙古民族古老的火祭、奶祭、酒祭、牲祭、歌祭等礼俗;在祭祀用具上,表现了草原民族对大自然和动物的艺术审美属性,由此产生了具有浓郁特色的诸多珍贵的祭器。成吉思汗祭典由以圣主成吉思汗宫帐为核心的八白宫祭奠、苏勒德祭奠和成吉思汗圣物祭奠等组成。除每日举行例行祭奠外,每年还要举行数十次专项祭奠。其祭奠形式独特,内容丰富,规模宏大,显示着古老、神秘的传统文化特点。
成吉思汗祭奠完整地保留了成吉思汗时期以及蒙古王朝时期的原始祭祀,集中体现了崇拜长生天、崇拜祖先和崇尚大自然的理念。成吉思汗祭典祭词,是成吉思汗祭典的核心,具有深刻的内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成吉思汗祭文的基本理念,蒙古族受这一理念的影响,形成崇拜大自然的共同和谐心理。人与人和谐共处,是成吉思汗祭文的基本思想;崇尚圣洁,是成吉思汗祭文的重要内容。
成吉思汗祭奠八百年神灯不灭,体现着鄂尔多斯人守护成吉思汗英灵的忠诚与执着,也是蒙古人崇尚大自然理念的表达与坚守。2006年,成吉思汗祭典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查干苏力德祭祀体现着精神信仰
“苏力德”是蒙古语,汉译也有“苏勒迭儿”“苏鲁锭”等。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格·孟和教授认为,拼音蒙古语时,既要注意译音,又要表示会意的双重要求,应拼音为“苏力德”较好,体现了音译和会意的双重要求。“苏”有苏醒、崛起的意思;“力”指力量、能力、努力的意思;“德”具有德性、德行、德治的意思。三个字连起来,充分反映了成吉思汗时期蒙古民族的历史内涵及苏力德的积极意义。一个民族要崛起,要靠力量,而力量靠的是德行,崛起、力量、德行三者的结合就是苏力德的全部内容。
格·孟和教授在《蒙古文化概论》一书的“苏力德——蒙古人的精神之旗”章节中认为:如果说,长生天是蒙古人的抽象思维能力的第一个产物,那么,苏力德是蒙古人的抽象思维能力的第二个产物。一个在天上——长生天;一个在地上——苏力德。天地关照,日月同辉,长生天的佑护、苏力德的守护,与人们的心理相契合、情感相共鸣,使每个人的命运吉星高照、大地辉煌、人畜两旺、平安吉祥。在漫长的艰难曲折的历史过程中,渗透到整个民族的生活中,蒙古人真切地感知到信仰的力量,过着有信仰的生活,引导蒙古族走向文明。因而长生天和苏力德成为蒙古民族最普遍、最深入、最虔诚的信仰形态,成为每个人的最基本、最厚重、最持久的精神文化信仰和活动。
关于苏力德文化,国内外都有学者在研究。例如,美国杰克·威泽弗德在《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一书的导言中有形象的描述:苏力德是成吉思汗的灵魂化身——精神之旗。“苏力德”精神之旗总是飘扬在蒙古人所崇拜的开阔的“长生天”之下,徐徐的微风吹拂和摇曳时,它们就吸纳狂风、上苍和太阳的能量,旗帜可以把来自大自然的这些能量转移和内化到勇士身上。
起初“苏力德”代表氏族。后来成吉思汗建国时,在斡难河源头召开大会立起九脚白旄纛。这个“旄纛”就是指“苏力德”(国徽)。苏力德以其垂缨色泽和供奉对象分为:查干苏力德(白色)、哈日苏力德(黑色)、阿拉格苏力德(花色)。白色代表和平、繁荣、吉祥、幸福,意思是美好的生活,永久存在;黑色代表战神,成为蒙古军队的徽帜、保护神,用于战争,代表所向无敌、战无不胜的力量;花色代表并用于战争与和平交替之事,具有双重的特殊意义。三种苏力德同时存在并且根据需要更替使用,体现着蒙古人对社会发展中的和平与战争更替出现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被称为大蒙古国的3面旗徽查干苏力德、哈日苏力德、阿拉格苏力德,作为成吉思汗时期的圣物,与成吉思汗八白宫一样进行祭祀。哈日苏力德跟随成吉思汗白宫,一直由鄂尔多斯部供奉。当时大蒙古国查干苏力德、阿拉格苏力德由察哈尔部供奉,1635年,北元末期,又集中在鄂尔多斯地区供奉,一直到现在。
查干苏力德象征和平、繁荣、吉祥、幸福,是蒙古族的永久向往与追求,所以成吉思汗竖起查干苏力德建国。2014年,查干苏力德祭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鄂尔多斯古如歌体现着庄重典雅
据《鄂尔多斯大辞典》:“古如”,蒙古语意为国家或朝廷。古如歌是鄂尔多斯蒙古族长调民歌中的一种,是保存较完整的蒙古族古典宫廷歌曲。
要想准确而深刻理解“鄂尔多斯古如歌”,应该先了解一些相关的基本概念:1.鄂尔多斯古如歌是鄂尔多斯这个地方或者说这个城市的蒙古族长调民歌中的一种;2.在蒙古族长调民歌中,鄂尔多斯古如歌是保存较完整的蒙古族古典宫廷歌曲。
在鄂尔多斯这个地方或者说这个城市,有很多民族,蒙古族是其中之一;蒙古族文化内涵非常丰富,鄂尔多斯作为宫殿和部落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蒙古族有过很多都城和宫殿。在蒙元帝国三代帝王中,鄂尔多斯是爷爷成吉思汗的都城即众多的宫殿;哈拉和林是儿子窝阔台的都城,也有其宫殿;元上都和元大都是孙子忽必烈的都城,也有其宫殿。古如歌虽然曾经在哈拉和林的宫殿、元上都和元大都的宫殿演唱过,并且在鄂尔多斯这个地方或者说这个城市得到保存和传承,但是“鄂尔多斯古如歌”是特指成吉思汗时期鄂尔多斯作为宫殿的宫廷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