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包海山
在探讨对佛教的思考和应用时,从具体应用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落到实处的就是修行与赚钱。佛法就是客观规律,对客观规律的巧妙转化,就是遵循客观规律来修行,遵循客观规律来赚钱,修行与赚钱在本质上遵循相同的客观规律;换句话说,客观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可以用来修行,也可以用来赚钱。修行的最高境界是成佛;而在商品社会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超然幽默”的佛要赚钱,那就跟闹着玩儿似地,既不会使自己的劳动处于商品地位,又能赚很多的钱来为社会大众造福。
从宏观上来说,一方面,无论在情感和观念上怎样超脱,也不管是富翁还是乞丐,每个人都是特定社会关系的产物,而我们现在所处的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资本属性的商品社会,谁也不能独自摆脱这种社会关系;另一方面,无论在什么社会关系包括在商品社会中,也不管是有道行的人还是芸芸众生,每个人的自然天性依然存在,虽然我们现在处在“末法时期”,但是人人都有成佛的机会和可能性。我们就是要在这二者之间寻求某种平衡。
在商品社会,工人受资本奴役不言而喻,而资本家也受资本奴役是值得深思的。恩格斯说:“精神空虚的资产者为他自己的资本和利润率所奴役;律师为他的僵化的法律观念所奴役,这种观念作为独立的量力支配着他;一切‘有教养的等级’都为各色各样的地方局限性和片面性所奴役,为他们自己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近视所奴役”(《马恩全集》二十卷317页)。他说:当人们“弄清了劳动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人们“不再作为物件而作为一个不仅具有劳动力并且具有意志的人出现的时候,到那时,全部现代政治经济学和工资规律就完蛋了”(《马恩全集》二十卷317页)。
可见,在商品社会,无论是工人、律师、资产者以及一切“有教养的等级”之所以被奴役,说到底都是被无明、自私、我执所奴役,而人类一旦共同弄清了劳动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人们不再作为物件而作为一个不仅具有劳动力并且具有智慧和灵性的人出现的时候,整个人类社会就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说到底就是人的自我发展,而修行是促进人的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劳动是人的内在本质。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而修行求道更是具有灵性的高级智力劳动,因此修行求道也能够创造和生产高级智力劳动产品,并且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而体现出它的巨大价值,这就是修行与赚钱的内在必然联系。
资本是人类所共同创造出来的,而且只有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它才能运作起来。资本本身没有什么好或坏,只有创造和应用资本的人们才有好或坏。资本只是像一面无形的大镜子,所窥探、反射和映照的都是人类自己的思维、欲望和灵魂。 如钦哲仁波切所言:“我们陷入了以金钱及财产为重的观念。其实是人类的心,才决定金钱和财产是必需的。石油、钱币、金子、钻石,或者房地产的价值,不过是由人们染污的心加诸其上的。事实上,石油与水超越了这种价值”。的确,石油和水的使用价值超越其交换价值,而且自然界和人类世界原本是无价之宝,人们以交换价值扭曲了其使用价值,也异化了其无价之宝的自然属性。如钦哲仁波切所言:“我们透过完全扭曲的观念来看实际客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变得不正常的原因”。我们最终要还原其无价之宝的自然属性,首先要改变的是人们被自己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近视所奴役的现象,改变在以交换价值来衡量一切并且在以此追求私人利益中自我异化的现象,而这一切最终都是以人们的修行即普遍提高人们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基础的。
修行不是求神拜佛。钦哲仁波切说:在世界很多地方,佛教已然成为一种类似宗教的东西。人们为了长寿、事业兴旺、改善生计、获得利益、驱除邪魔等修习佛法,因此人们并非意欲证悟,而是为了装点此生。当人们向佛、法、僧三宝献供时,虽然嘴上说是为了一切众生的缘故,心里想的却是为了自己的好处。事实上把上师当成了神祗,祈求赐予特定的报酬。我们犯了很多这样的错误,把自己和菩萨划清界线,如此一来,我们认为自己永远无法成为菩萨。认为菩萨是高境界,而自己是低境界,这是错误的想法。因为你认为文殊菩萨只是那尊佛像,文殊菩萨并没有成为你的内在。你摆了佛像在佛桌上,在他前面放些水呀、花呀、香呀。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就把自己跟菩萨分开了。这样修习的并不是真正的佛法,而是某些捏造出来的复制品。
修行是为了得到证悟。钦哲仁波切说:我们修持灵性道路的目的,应该是为得到证悟。身为修行者,应该把本尊的概念融入每天的生活,由此会生起一些慈悲、一些虔诚,让这些心境随处出现,这非常重要。你不用去想我有一天会变成那个本尊,而是直接观想我就是本尊。相信一个人一旦成佛,就不再是佛教徒了,因为根据佛所说,最终阻碍你证悟成佛的,就是佛教。你内在有个东西,在不和别人比较的情况下,就是好的。让你就是你自己。你不仅可以改变外在的物质世界,也能改变内在的情绪世界。凡事都会改变,什么事都可以想象。你有可能成为亿万富翁、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或是证悟的人。当无数的因缘和合在一起,而且没有障碍与干扰,结果是必然的。止的修持,能让我们的心可以自如运作、富有弹性并且具有控制力。借由获得这种富有弹性的控制力,我们获得某种信心,并欣赏和感谢生活中的每一个日子,每一个时刻。证悟基本上彻底解开所有纠结。证悟不是一种从外部得到的结果,它是你原本客观存在的本质的一部分。当佛陀说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出生在世,他是说每个众生都能成佛,都有成佛的潜能。实际上,众生的本性即是佛。
人人都有佛性,而没有障碍与干扰才能使佛性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所谓成佛,实际上就是人们不要为了金钱、名利等身外之物被异化而已。如老子所言:“无为而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恩格斯说:“分工使一切受它影响的人变成残废,使一部分肌肉发达而其他部分萎缩”(《马恩全集》二十二卷446页)。例如达官、富翁、拳王、球星、歌手、演员等等之类,其实都不过只是因为受利益诱惑而受分工影响、因而“只用他的活动的一种称呼就足以表明他职业发展局限性”的残废群体而已。人们浅薄而变态地去吹捧他们,不仅漠视和压抑了大众的潜能和佛性,而且使所谓“名人”也在外表膨胀、内心空虚、眼界近视中,使自身自然的“几百种力量”也难以发挥出来。正因为存在如此规律,所以马克思认为,“当一切专门发展一旦停止,个人对普通性的要求以及全面发展的趋势就开始显露出来”(《马恩选集》一卷169页)。例如学习和研究“四大金刚经”,不要把自己当成是某一个学说或理论的追随者,而是我们所学习和研究的很多内容中的一种内容而已,最终我们所探寻和证悟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法则本身。佛陀认为最终阻碍你证悟成佛的就是佛教,就是这个道理。没有这种超越,你不可能真的得到证悟。
要想赚很多的钱,首先应该对钱要有深入的了解。游牧民族最先发展了货币形式,这与他们流动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一切都可以让渡的观念和心态有关;蒙古族最先使纸币成为通用的主体货币,奠定了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而马克思对资本和劳动的关系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文化和理论进行深入研究。钦哲仁波切坦言对经济学了解的不多。在笔者看来,佛教的强项是对创造和应用货币的人本身的深刻了解,这也恰恰是最根本性的问题。钱是驴,驴是钱,钱驴等价交换。这是游牧民族最先发展货币形式的基本认知和心态,他们只是把货币当做一种抵押品,是身外之物。遗憾的是后来货币的性质改变了。钱是命,命是钱,钱命紧相连。这是自私贪婪而又自作聪明的人们对金钱的感觉与执著,他们把金钱与自己的性命搅和在一起从而异化了自己,使金钱这个从人异化出来的外在的东西却成为统治人的力量,使人们处于商品地位向金钱膜拜。
对于资本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必然规律,具有卓越智慧的马克思恩格斯作了深入研究和深刻阐释。但是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这些理论是深奥而抽象的,很难理解和接受,而且这些理论也不是实相的全部,它还需要不断创新发展,而一切发展都是“一个否定另一个的方式彼此联系着”。对于大众来说,最直观的疑惑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规律肯定有深刻认识;但是,马克思“在身体、精神和经济方面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恩格斯觉得“这个鬼商业,它占去了一切时间,使我的精神完全沮丧了”。那么,又有多少人能够达到他们的水平?即便是达到他们的水平,还不是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精神完全沮丧吗?对此,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探讨,或许不再觉得有那么苦思的艰辛,而变得富有生活的情趣。资本只是一面镜子,我们不必过多地关注镜子,而是注重镜子所映照的人本身,透视人的内在灵魂。而这就需要修行,这也是我们对佛教的思考和应用的重点。
先做人,后做事;先修行,后赚钱。就像寺庙、灵塔、壁画、供香等形式都是佛教的游戏道具一样,投资、融资、产值、利润等形式也是资本游戏的各个环节。钦哲仁波切说:我们习惯以“你拥有什么”,而不是以“你是什么样的人”来评判他人。《金刚经》摧毁诸如权力和金钱这样的参照点。我们会看到世俗生活毫无意义,我们开始要求的越来越少,需要也越来越少。对佛陀而言,究竟的安歇之所,根本就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从无明的困惑中解脱出来。如果没有盲目的期待,就不会有失望。我们的很多所作所为,都是出于期待,而不是出于真诚。人缺乏真诚时会变得非常心虚软弱,我们可能成为自己及别人期待的牺牲品。如果能了解一切都是无常,就不会攀缘执著,不会患得患失,也才能自然而然地生活。了解世俗生活和忙碌工作徒劳无功的一面,就是见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应该辞去工作。如果有机会成为百万富翁,为什么不呢?你应该只管去做,但要始终知道自己的真实的身份,始终记得处境的实相。佛陀最伟大的成就,就是了知了实相,因为了知实相能让我们彻底从痛苦中解脱。他并非炫耀他打败了一个外在的敌人,而是发现了真正的敌人是攀缘的我执;而击败我执是更大的奇迹。
始终要知道自己真实的身份,就是通过修行成为有灵性的人,充分发挥自身巨大的潜能;始终记得处境的实相,就是清楚金钱是身外之物,赚钱只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游戏而已。钦哲仁波切说:有关无常的开示是要告诉你真正的实相,你就能把你的人生规划好。当我们学会了解每一件事物及状况的各个和合部分,就能学习培养宽容、谅解、开放与无畏。我们能认清因缘的不稳定,就会了解自己有量力转化障碍,并且完成通常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许多人是很孤单的。人们基本上无法分享任何事,这听起来很恐怖。假如我不被干扰就会变得很有力量,而我很有力量就可以帮助许多众生。即使从非常实用性的角度来看,以心灵完善为目标的物质主义,比起纯粹为物质的物质主义,更具有长远的利益。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受苦于无休止的不安全感,灵性事物也已成为一种交易,因此像我这种灵性导师总觉得需要招揽更多生意。因为了解人们的弱点,而且普遍存在不安全感,贩售灵性事物是很容易的。
说到底,资本关系因人而变,人因修行即提高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而变。在修行时,我们应该对“能力”、“共业”、“正常财”、“菩萨行”、“共同的福德”等佛教中的关键词有所了悟。通过修行成为有灵性的人,一方面,要了悟科学文化等灵性事物也已成为一种交易,体现着交换价值;另一方面,尽管科学文化等灵性事物也已成为一种交易,而且需要灵性导师招揽更多生意贩售灵性事物,但是灵性事物的使用价值也同时客观存在,依然对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的文明发展能够发挥巨大作用。如钦哲仁波切所言:我们可以是政治家、投资人、科学家、经济学家,无论我们想做什么,以正确的发心来做,就是菩萨行。我们总在问“有什么意义”?当意义的定义改变,所有的事物、你对世界的态度等也随之改变,这是很高层次的出离。没有什么可以出离的出离,这是最伟大的出离。我们终将能把“我一点都不在乎”付诸修行。不去追逐他人的接纳,也不去逃避他人的排斥,才能珍惜此刻所拥有的一切。“瑜伽”一词有很多含义,不过它在藏语中的一个最重要内涵是“由正常而来之财富”。因此当你禅修时,理想上你应该在培养“正常财”。你会牢牢抓住机会,并且全力以赴,但对你来说这样做的意义已经改变,这点很重要。福德意即“能力”,意味着我们的真我可以自由地表现出它最大的潜能。能力就是觉得自在,无障碍,没有被剥夺或缺少什么。福德是可以创造和积聚的东西。有个东西我们称之为“共业”,或者“共同的福德”。共同的福德是社会力量,它可以创造共同的社会财富。
本文为《对佛教的思考与应用——兼谈中华文化“四大金刚经”》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