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对佛教的思考与应用——兼谈中华文化“四大金刚经”(3)

已有 1008 次阅读2016-12-11 04:59 |个人分类: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对佛教的思考与应用(3)
                      ——兼谈
中华文化“四大金刚经”
                                       包海山
               二、人间是剧场,婚姻乃大戏
              算是一种因缘吧,我们西藏之行,当地陪同调研的“菩提道静”给推荐了部分藏传佛教书籍,其中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人间是剧场》、《正见:佛陀的证悟》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享誉世界”、“最具创造力”、“兼上师和导演于一身”,作者简介中的这些关键词使我有些好奇,感觉自己能够看进去,能够理解,会有收获。“菩提道静”当时就说过:“你会有意想不到的大收获”。果然 ,我看进去了,理解了,的确有意想不到的大收获。在西藏的那些日子里,很多自然景色、人文环境都使我很感兴趣,但是思考最多的还是佛教文化。在西藏,我们还是有些高原反应的,而且行程安排的也很紧,有些疲倦,但我还是很想看书,每天看到深夜。如果这次西藏之行没有看过《人间是剧场》,那该是多么遗憾的事情;而事实上感到非常庆幸的是,经“菩提道静”的推荐,读了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诙谐幽默、充满智慧的著作,当然更重要的是有多年“老子道学、成吉思汗文化、马克思理论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的基础,我对佛教有了全新的深刻的认识。现在能够提出中华文化“四大金刚经”的概念,如网友所言“做这件事意义极其重大深远”,我确信这一点。
      著名演员李连杰在《正见:佛陀的证悟》推荐序中说:“当我放下工作,投入修持,以为不再演戏,其实只是换了个角色,身在另一场戏中”。的确,当整个人间是一个巨大的剧场时,无论编导、演员、跑龙套、摄像、剧务还是观众,都是在演戏,甚至从来不看戏、以为自己与戏没有任何关系,那本身就是一出戏。在人间剧场,人们似乎更关注宗教戏、官场戏、战争戏、婚姻戏,我们可以粗略地看看几个画面。
            1、宗教戏
            对于宗教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恩格斯说:最初仅仅反映自然界的神秘力量的幻象,现在又获得了社会的属性,成为历史力量的代表者。在更进一步的发展阶段上,许多神的全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转移到一个万能的神身上,而这个神本身又是抽象的人的反映。······在商品社会,人们就像受某种异已力量的支配一样,受自己所创造的经济关系、受自己所生产的生产资料的支配。因此,宗教的反映过程的事实基础就继续存在,而且宗教反映本身也同它一起继续存在。······现代经济学既不能制止整个危机,又不能使各个资本家避免损失、负债和破产,或者使各个工人避免失业和贫困。现在还是这样,谋事在人,成事在神。······当社会通过占有和有计划地使用全部生产资料而使自己和一切社会成员摆脱奴役状态的时候(现在,人们正被这些由他们自己所生产的、但作为不可抗拒的异已力量而同自己相对立的生产资料所奴役),当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的时候,现在还在宗教中反映出来的最后的异已力量才会消失,因而宗教反映本身也就随着消失。(《马恩全集》二十卷342页)
            通俗讲,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金钱和资本,只要不能避免危机、损失、负债、破产以及失业、贫困,那么宗教就会存在,因为宗教反映的事实基础还存在人们膜拜金钱与膜拜宗教一样,都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已经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因此,现在就像不讨论要不要金钱一样,也不讨论要不要宗教的问题,而只是探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使宗教在“抽象的人的反映”中更具有人性化,使其具有更多的科学内涵。钦哲仁波切说,佛教方法基本上就是个骗局,我们所热爱的修行道具其实是假的。一个宗教可能指着其他宗教说:“那个宗教是假的。”但除了佛教,没有别的宗教会宣称自己是假的。佛教是一个经过复杂和精细设计的顾忌。出于慈悲以及善巧方便,佛陀和老师们就必须应付我们的期待。因此,你在佛教里会看到一些似乎有神论的祈祷。佛教徒谈论金身的佛,因为人们喜欢金子。所以说这些佛教的象征都是设计出来的,是为了吸引你、引导你走向真理。佛陀出于慈悲,他别无选择。真理无色、无形,可是我们要用某种方式让人们对这个真理有兴趣,这很重要。如果你爱某个人,真的希望他快乐,真的希望带给他快乐的因,你就会做任何事情来引导他走向真理,走向快乐的因。
             这正是佛教的幽默、可爱、慈悲以及卓越智慧。佛教是什么佛教能够给予人们什么,这是一回事;怎样感知佛教,人们想从佛教中得到什么这又是一回事。唐代文豪韩愈《题木居士》诗云:“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当代诗人汪支平在《拜佛》中把拜佛者的心态和欲望透视的也很到位:“诚惶诚恐叩圣尊,既为消灾又求神,求赐平安不犯事,钞票权力日日增”。其实,无论是偶然开个玩笑,把自身难保的烂木头题作木居士,还是精心设计建造富丽堂皇的灵塔寺院,其本质是相同的。高手“偶然题作”就是逗你玩,多一些开涮和嘲弄,佛陀“精心设计”是真心希望你能得到证悟,多一些慈悲与幽默来引起你的注意,但是这些形式都是在演戏,作为形式上的灵塔寺院、墙壁上画的天堂地狱都是道具;而历代无穷求福人,则是在更大的剧场诚惶诚恐地按照别人的设局在表演,甚至在为自己进门应该先迈哪一条腿而犹豫不决、感到忐忑不安,特别是当代人为了求赐平安不犯事、钞票权力日日增去求神拜佛,那就更多了几分荒唐与滑稽。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藏传佛教调研组新时代“西天取经”之行,目的非常明确:我们不是去拜佛,而是去取经,是取真经。拜佛的人取不到真经,有能力取到真经的人无须拜佛,这是我真切的感悟与体会。
           这次西藏之行看了《人间是剧场》之后,我清醒地意识到宗教也是戏,而所看的第一场戏则是我们西藏之行的同事们。到了寺庙,在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中,出于对藏传佛教的理解和尊重,磕头布施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自己要知道这是在演戏。走在寺庙,特别是在上不太宽的楼梯时,看到人们表情凝重,匆匆忙忙上去拜佛,嘴里还喃喃有词地祈求着什么,其中也有我的同事。我真的觉得这是在看戏,而且有种怜悯和同情之感油然而生。我真的想过,同事们拜佛还不如拜我,因为佛陀菩萨连看都不会看你一眼,还认你是谁?拜佛的人应该想清楚两点:一是佛陀菩萨有能力满足你的祈求吗?二是就算有能力,但是会满足你出于私心的祈求吗?你在祈求什么,只有你自己才最清楚。只有为了私利,内心空虚,才会祈求,而如果为了普渡众生,充满自信,那就无须祈求什么。宗教也是一面镜子,可以把人的骨子里、血液中以及灵魂深处的东西透视和反射出来,只是无明者看不到,而明智者能够看得清清楚楚。
           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网上有人提问,老子与释迦牟尼谁厉害?我们提出中华文化“四大金刚经”之说,那么老子、释迦牟尼、成吉思汗、马克思谁厉害?我们的回答是:一方面他们都很厉害,另一方面他们谁都不厉害;这是不同层次上的两个问题。与长生天比起来,成吉思汗只是“蝼蚁之命”;与真理相对而言,真理不仅占有马克思,而且占有老子和释迦牟尼等古今中外所有人。域中有四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在域中四大里,不仅是个体生命,就是整个人类加起来也是最小的,最终与天地一样都要道法自然。那么谁最大?自然法则最大,这是本体论层次上的客观存在,是永恒的;而“四大金刚经”只是认识论层次上的表现形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认识论层次上,“四大金刚经”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产物,各有特点,他们都很厉害,而通过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把它们融为一体,那就更厉害,这才是鄂尔多斯学研者究所追求的目标。
          在佛教里,佛这个字,是指一种功德,它具备两个方面,即“觉醒者”和“成就者”;换言之,是指净化一切染污并证得全知者。也正因为如此,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为佛,但是最终能不能成佛,还要看天资和人性,即先天遗传基因和自身修行福德。对于鄂尔多斯学研究来说,我们把中华文化“四大金刚经”的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作为构建和应用新的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因此成为大佛的几率很高。因此我应该告诉同事们,你拜别的佛就不如拜我。拜别的佛,你可能会找不着北,而你要拜我,我会努力用“四大金刚经”的信息和能量给你“加持”、“引介”、“灌顶”。当然,你有虔诚才行,否则我也和别的佛一样,照样拿你开涮,逗你玩儿,但是慈悲、智慧和能量还是会有的。
           这里应该特别提醒,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智慧和能量,你千万不能把自己与佛来相提并论。恩格斯说:“这里的一切都是按照中国的方式规定和衡量的,谁要超出这个狭窄的框子,谁就要倒霉,谁要反对某种陈旧的极受人尊重的偏见,谁就会加倍地倒霉,假如这种偏见是宗教偏见,那他就会倒霉透顶。”(《马恩全集》一卷627页)你敢坦然面对这一切吗?你有勇气、智慧和能量打破这种规定和格局吗?
           有人在《宇宙的终极密码:从老子、释迦牟尼到爱因斯坦》中认为关于“物质能量信息”,揭示了宇宙三种不同的存在形式。当你和人谈话很投机产生共鸣时或课堂上老师的谈话很吸引你而你猛点头时,你的脑波可能正在共振;有时与人相处彼此虽无言语却灵犀相通,也是共振的现象。我们常听人用“能量”来形容人、物或地理环境“此人很有能量”或“这地方能量很强,风水不错”。所谓的“疗愈”,其实就是透过“共振”来转换人的电磁场中低频能量状态这表示我们是可以经由一些方法来调高我们自己的能量。例如,在认知上,可以将负面的批判转换成正面的欣赏将悲观的看法转为乐观的态度;在灵性上,可以将人的意识从原本只认同有形的肉体提高到也能感觉无形灵体的状态,从而唤醒我们的灵性意识,重新和自性本体联结最后达到和宇宙合为一体的状态美国著名的精神科医师大卫·霍金斯(Dr. David R.Hawkins)的“能量级别论”研究告诉我们,善的能量级别高恶的能量级别就低从羞愧耻辱、罪恶谴责、冷漠绝望等等一直到宁静喜悦、安详平和、开悟正觉,人的能量会越来越高
            所谓人杰地灵是有能量客观存在,对此人们会有直觉和感应。我们愿意与有正能量的人在一起,愿意看具有正能量的书,就是因为正能量可以彼此传导、产生共振,从而增强我们的生命活力。人的自身自然以及整个宇宙自然,都是由物质、信息和能量构成的。人的躯体是物质结构,思维是信息结构,而运动是能量的转化和体现。物质躯体和思维信息可以吸收、汇集、承载、生成、遗传生命能量。信息与物质具有可分离性。一个人创造的科学文化能够以信息形态离开母体,穿越时空,在历代人类共有的社会“公共大脑”里得到传承与发展,即科学文化的发展“同前一代遗留下的知识量成比例”,因而“是按几何级数发展的”。所谓知识就是力量,就是因为这种以信息形态按几何级数发展的科学文化,其中蕴含、传承和转化着具有生命活力的能量。对于个体生命而言,“生就意味着死”的只是他的物质躯体,而“比一切活的机体活得更久”的是他的思维信息以及他的思维信息所蕴含、传承和转化的具有生命活力的能量。
           臧克家诗云:“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因为有的人躯体还活着,但是没有形成对社会有用的思维信息和生命能量,所以那只是一个行尸走肉而已;而有的人物质躯体消亡了,但是他的思维信息和生命能量依然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正是这种穿越时空、世代相连的信息和能量客观存在,所以老子说:“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这里的知天下、见天道以及是而知、而明、而成,就是对信息和能量的应用。
           总之,在佛教戏里,我们不能心虚胆怯地去膜拜,也不要自作聪明地去嘲笑,而是用心感悟慈悲和智慧。佛教博大精深,在本质上是探寻真理的,其中有能够激活和增强我们生命活力的信息和能量。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