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西天取经”感悟(1)
已有 1106 次阅读2016-11-3 06:00
|个人分类: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新时代“西天取经”感悟(1)
——学术研究需要智慧,也需要慈悲
包海山
2016年10月,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藏传佛教调研组”一行去西藏学习考察,确实有很大收获。
雪域高原,天上西藏,其自然风光清澈、秀丽、壮观,似乎有种在天上的空灵之美,可谓净化心灵西藏行。我们领略雪山、江河、湖泊、峡谷、森林、草原的自然景色,到布达拉宫、大昭寺、扎什伦布寺等感受藏传佛教的庄重氛围,也到乡村农户体会“百万农奴得解放”的深刻含义;还有,我们坐上火车去拉萨,乘着飞机返回,随时可以用手机、微信联系,感受西藏现代化的气息。
当然,我们调研的主题是藏传佛教。鄂尔多斯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大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作为主体的蒙古族,与藏传佛教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如钦哲仁波切大师所言:“中国元代的帝王,在佛法的弘扬上也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在今天,我的母亲、兄弟姊妹、很多亲戚朋友都对藏传佛教很虔诚,所以我对佛教徒很自然地有种亲切感,也对藏传佛教很感兴趣。
这次西藏之行,当地陪同我们调研的“菩提道静”给推荐了部分藏传佛教书籍,其中《人间是剧场》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认真学习之后使我受益匪浅。《人间是剧场》2010年10由北京:新星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秉承藏传佛教最优良的传承和教育,享誉世界,是当今公认最具创造力的年轻一代藏传佛教导师之一,兼上师和导演于一身,曾任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电影《小活佛》(Little
Buddha)顾问,并编写和执导过两部佛教主题的电影——《高山上的世界杯》和《旅行者与魔法师》,深受现代东西方佛教弟子尊崇和喜爱。其文字看似简单,却包含深入浅出的层层奥义。下笔如行云流水,诙谐幽默又字字珠玑,在轻快的字句后面,充满了引导无明众生脱离轮回的佛菩萨大悲大愿。
我曾经读过佛教方面的一些书籍,可惜都没有读懂,也没有感觉。这次去西藏调研藏传佛教时研读《人间是剧场》(读了几遍,回来做了一万多字的笔记),有种豁然开朗、神奇妙悟的感觉。有人说,“人间是剧场”对于没感觉的人是一出悲剧,而对于有思想的人是一出喜剧。我们之所以去西藏调研藏传佛教,也算是有思想的人吧,不仅看到了一出喜剧,还可以说是喜出望外。近年来,我们把“老子道学、成吉思汗文化、马克思理论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作为重点研究课题,2015年取得阶段性成果,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鄂尔多斯学学科建设探索》,为我们在新时代去“西天取经”奠定了基础,使我们有能力取回真经来。可以说,老子道学、成吉思汗文化、马克思理论都是不同时期人类智慧结晶,而释迦摩尼的佛法也是人类智慧结晶,而且其慈悲心更突出一些。当更多的智慧与更深沉的慈悲融合时,我们的视野、观念、胸怀、心态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和改善,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都会有很大的进步和提升。
一、深刻理解藏传佛教实质与形式及其发展
当我们学习佛教时,首先注意到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末法时期”。释迦摩尼创立佛教两千五百多年,有过成长期和鼎盛期,为什么现在会进入末法时期?在末法时期,佛教会走向消亡还是会有机会获得新的发展变化?这些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用心探讨的问题。
钦哲仁波切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一位西藏大师在前往印度的路上遇到一个印度大师。西藏大师问印度大师要去哪里,印度大师回答:“噢,我要去西藏传授佛教。”西藏大师问:“你不是印度教徒吗?”“是啊,我是印度教徒,可是我懂佛教。现在西藏非常热衷佛教,他们给我很多金子。”
由此可见,就传授佛教而言,西藏大师的力不从心,想去印度欲求加持;而印度大师为谋取金子到西藏传授佛教,这些就是进入末法时期的一种表现。或许也正因为如此,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随着要被普渡的众生的基本素质的普遍提高,迫使佛教本身有大的变化。所谓不进则退。在末法时期,佛教不是走向消亡,就必然是获得新的发展。
1、藏传佛教的实质与形式
曾经我一直认为佛教是一种宗教。读了钦哲仁波切的《人间是剧场》,最大的收获就是理解了佛教的真相。
钦哲仁波切在北京大学讲法时说:对释迦摩尼即悉达多这位印度王子来说,发现真理是他最想追求的目标。最后他终于找到了真理,并且了悟到你能接受这个真理,你就不会受苦。为了使佛法易于入门和理解,后人把这个真理分门别类,使得进入它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但之后令人遗憾的事发生了,这些方法成为所谓的“佛教”——一种宗教。这真的很令人遗憾,因为我们开始被方法所吸引,而非真理本身。
钦哲仁波切认为,佛教是最具批判性、最多疑的哲学系统,是最为无神论的哲学系统。佛教方法基本上就是个骗局,我们所热爱的修行道具其实是假的。一个宗教可能指着其他宗教说:“那个宗教是假的。”但除了佛教,没有别的宗教会宣称自己是假的。佛教是一个经过复杂和精细设计的顾忌。出于慈悲以及善巧方便,佛陀和老师们就必须应付我们的期待。因此,你在佛教里会看到一些似乎有神论的祈祷。这是个很重要的声明。不过,即使我们所热爱的修行道具是一场骗局,即使它是安慰剂,它却是必要的安慰剂,必要的骗局。为什么?因为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执著、束缚和串习,必须被斩断。你必须慢慢地放弃一切顾忌。假如你仍受文化、种族、观念、佛教、印度教诸如此类成见的束缚,你必须超越这一切,你必须有开放的态度。所谓“什么都不在乎”,其实也是对证悟的一个相当好的描述。佛教徒谈论金身的佛,因为人们喜欢金子。所以说这些佛教的象征都是设计出来的,是为了吸引你、引导你走向真理。没有它们,你就看不到真理。佛陀出于慈悲,他别无选择。“我们为什么要佛教?”我们可以有一个很好的、持久的、便宜的,而且可随身携带的乐趣。真理无色、无形,可是我们要用某种方式让人们对这个真理有兴趣,这很重要。如果你爱某个人,真的希望他快乐,真的希望带给他快乐的因,你就会做任何事情来引导他走向真理,走向快乐的因。从究竟上来说,追寻真理是最重要的事,但其实用什么方法无所谓。
钦哲仁波切“对《道德经》十分推崇”,觉得这部经意义深远,是中国最好的产品之一。认为《道德经》与《金刚经》很类似,深邃、广大、无穷无尽,只要做到“平等、顺其自然,就是真正在修禅定”。对于佛法与佛陀的关系,钦哲仁波切认为,佛教中地位最高的应该是实相或佛法,然后是传法的佛陀。这和道学中道法与老子的关系是相同的。
我也学过老子道学。老子道学也是无神论的哲学系统,老子从来没有神化过自己;而之所以从道学中演化出道教,老子被奉为太上老君,是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性所造成的。道学与佛学有很多相似之处:李耳相似于悉达多,老子相似于释迦摩尼,太上老君相似于佛陀,道教相似于佛教,道法相似于佛法。说到底,我们可以确认两个事实:一是老子和释迦摩尼都是人,所以如恩格斯所言,“人所固有的本质比臆想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神’的本质,要伟大的多,高尚的多,因为‘神’只不过是人本身的相当模糊和歪曲了反映;二是道法和佛法都是在无形中决定人的命运并支配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即自然法则。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