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解决问题的现实需要

已有 1316 次阅读2016-8-13 23:09 |个人分类:学术研究|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解决问题的现实需要

           ——从跨学科研究看地方学发展的必然性

                          包海山

       最近,在草根网团体博客“地方学研究”,刊载和推荐了跨学科研究方面的一些文章。我们觉得有启发,有收获,对跨学科研究与地方学发展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切实的体会。

       就地方学发展而言,我们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不是“从书本里来再回到书本里去”,也不局限于“作时代发展过程的记录者”,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破解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难题;而问题和难题本身超越任何学科的界限,因此跨多学科的综合性、系统性的新兴学科即地方学应运而生。

       从更广阔的社会范围来看,目前地方学发展是有限的,而跨学科研究是普遍的。对于每个地方而言,要想有效解决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各种复杂的、综合性的难题都需要跨学科、综合性、系统性的新的学科知识体系;而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符合了解决复杂问题的需要,顺应了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换句话说,对于每个地方而言,都需要构建跨学科、综合性、系统性的新的学科知识体系,来有效解决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各种复杂的、综合性的难题;而这种解决当地现实问题的新的学科知识体系,称其为地方学似乎更恰当一些。

             刁娜在跨学科研究的哲学探究》中认为:在“学科”之名出现之前就已有“学科”之实。学科最原初的状态即是“一”,即是“混沌”,没有此学科与彼学科之分。人之所以将此“一”分为“二”再化为“多”,是因为人想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世界、社会及人类自身。在“一”分为“二”再化为“多”的过程中,会出现两种漏洞:其一是由于人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一”在分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领域人无法企及、认识;其二则是由于范式或规训的界限,已经分好的“二”或者“多”中潜藏着问题交叉和范式通用的可能性。对于前者而言,需要人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至于后者,需要以问题为导向打破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即进行“跨学科”研究。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用超越于分析、还原思维方式的综合、整体的思维方式重新审视科学研究,会发现学科之外“别有洞天”。这种综合的、整体有机的思维方式要求进行“跨学科”研究,而“跨学科”研究自身亦要求研究者要用整体的观点、综合的方法去研究世界,进而获取对世界立体的、多层次的认识。当今社会“跨学科”研究已成“大势”,不可避免。“跨学科”研究是掌握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推进思维方式发展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科学创新的重要动力。

        刘啸霆在《当代跨学科性科学研究的“式”与“法”》中认为:学科都是人为设置的,因此为了取得更大的研究进展,就必须突破学科划分形成的限制,走向更大范围更高境界的跨学科性的研究。要自如地进入跨学科研究并非易事。除了具备传统科学研究所要求的较高专业科学素质外,还要有跨学科研究的严格训练,培育跨学科的意识、视野和情怀,特别是必要的学术规范等。由于科学研究已经进入跨学科行动这样一种大科学时代,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有对跨学科研究的恰当理解和正确态度。学科最终在同一个主题和目标下实现整合。文化交融是不同学科所依托的文化背景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这种融合并不是一个单独的过程,因为学科间的任何互动都有文化的因素参与,但真正的文化交融又是一个更深更广的过程,是跨学科研究的终极目标。

        张小军在跨学科与去学科:人类学的三个视角》中认为:跨学科和去学科,就是相对于学科的去范式、去制度、去结构,从而进入一种自我反省的状态,去排除杂念地进行思想的反省、审视和创新。“去学科”是跨学科的高境界。跨学科还是基于学科的基础之上,它难以超越学科的界限,进入无学科的反结构或共融状态。所谓去学科,就是摈除一切学科标准的干扰,进入一种超越的状态,从而开启人类的智慧和思维,去探索事物的深层规律而不是关心新学科的建立。简单说,事物的存在本身是以其内在规则而不是学科划分为据的,而我们的学科划分多是依据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的,不论“政治”、“经济”、“历史”、“人类”还是“社会”。这个意义上的跨学科,仍然是跨现象的学科,是表面事物的学科。其实,现象后面的探索(包括“问题”意识)才是超越性的、才可能是真正“去学科”的。

        的确,没有不与社会、文化、生态发生密切关系的经济,也没有与经济、文化、生态无关的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原本就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们只是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性才把它们分为单独的学科,而知识体系原本就是任何一处都不能打断的知识链条。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演化过程中,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细化和深入,会出现万种学科;而随着认识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意识到回归自然的统一性,则是能够达到去学科的境界。跨学科的地方学研究,就是在认知“道”生万物向“道法自然”的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

        从学科的不断细化到跨学科,再到去学科,是掌握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推进思维方式发展转变的必然要求重庆社科院副院长孟东方教授在《有必要创立重庆学》中认为:重庆学的创建符合学科构建规律,重庆学是一门研究重庆现象、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学科群。他强调了四点:“时代的发展呼唤重庆学、现实的需要渴求重庆学、各地城市学启迪重庆学、重庆的未来丰富重庆学”地方学更容易使学科最终在同一个主题和目标下实现整合。我们可以说,正是在跨学科研究的发展阶段,破解当地发展难题的需要,即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不仅呼唤和渴求着重庆学,也呼唤和渴求着更多的地方学。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从跨学科研究的现实需要到地方学发展的内在必然性。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