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有 容 乃 大

已有 998 次阅读2016-6-16 21:16 |个人分类:学术研究|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有 容 乃 大
                                         包海山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于2002年成立,2005年倡议成立“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并担任第一任轮值主席方(2008年移交北京学研究基地)。在中国地方学界,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被称为“老大哥”。作为学术团体,只要不断拓宽研究领域,不断创新研究方法,那就视野越来越开阔,道路会越来越宽广,所谓有容乃大。
                     一、宁夏之行,开拓学术研究新领域
            今年5月23日,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奇朝鲁、陈育宁、夏日、雷·额尔德尼、杨勇等一行,到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北方民族大学考察学习,就鄂尔多斯学、西夏学、回族学等研究情况交流经验,共同探讨跨学科、跨地域合作研究的可能性。
           无论作为蒙古帝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指挥中心、精锐的守卫部队,还是安放英灵的八白室、祭祀和守护英灵的忠诚部落,“鄂尔多斯”是围绕着成吉思汗形成和发展的;而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帝国与西夏的灭亡、宁夏及宁夏回族的形成等,都有千丝万缕的内在必然联系。例如从“西夏疆域图”来看,现在的鄂尔多斯地区当时就属于西夏王国领土。读李彤、刘红英主编的《远古回响:来自文物的声音》一书,我们对西夏的建立和灭亡、宁夏及宁夏回族的形成和发展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帝国的内在必然联系,会有更多的了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宁夏隶属北地郡,首次被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范围之内。1038年,以党项族为主体的西夏王国建立,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即今天的银川市,于1227年被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大军所灭,历时189年,传十代。
             建立西夏王国的拓跋思恭后裔嵬名元昊(也称李元昊),最大的缺点就是生性多疑,而且贪恋美色,因霸占自己的儿媳妇,最终死于自己亲生儿子宁令哥的刀下。元昊死后,幼子谅祚不满周岁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其母没藏氏下令修建了一座承天寺塔,以保皇儿万寿无疆、国泰民安。这项工程耗时五年半,动用民工一万人。西夏的最后一代皇帝是末主睍(音“现”),在位仅仅一年,就随西夏的灭亡消失在蒙古大军的铁蹄之下。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实现了空前的大统一,当时全国实行行省制,下设路、府、州、县四级,宁夏初属甘肃行省,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甘肃行省下设的中兴路为宁夏路,取“西夏地区安宁”之意,“宁夏”之名由此得来,并一直沿用至今。元初,忽必烈亲派当时的科学家、天文学家、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到宁夏主持整修水利工程。他在宁夏大力兴修水利、开发黄河,所主持整修的唐徕渠、汉延渠,至今依然在宁夏发挥着重要的水利灌溉作用,使宁夏有了“塞上江南”的美称。
             古代的宁夏是一个多民族交流、融合的地区,汉、羌、戎、蒙古等民族都曾生活在这里。宁夏又是历史悠久的回族聚居区,那么回族是如何形成的?早在隋唐年间,一些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沿海城市,如广州、泉州、扬州等地,而另一部分则沿丝绸之路长途跋涉来到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地。时至宋代、西夏时期,有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在宁夏经商定居,可以说他们是宁夏回族的最早先民。
           宁夏的回族形成于蒙元时期。蒙古大军西征,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以及其他中亚人被迁发或自愿迁移到宁夏,在这里与其他民族通婚,生息繁衍。安西王之子阿难答,从小生长于穆斯林家庭之中,深受伊斯兰教文化影响,在继承王位后,率领部下15余众集体信奉伊斯兰教,为宁夏的回族形成奠定了础。元末明初,回族户籍的确立使回族正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也正是这种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使鄂尔多斯学、西夏学、回族学等学术研究具有了内在必然联系。
                     二、网络平台,形成学术研究新方法
             其实,不仅是各个地方学、民族学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内在必然联系,而且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人类所有的科学文化,原本就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任何一处都不能打断的知识链条,只是由于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性,才把它们划分为各种单独的学
            老子云:“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科学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总和,而人本身属于自然,是自然界的产物。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演化过程中,人、地、天都是道的产物,而人、地、天最终都要道法自然。可见,在“域中”即宇宙中,最终自然法则最大,它在无形中决定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
            在整个宇宙星空中,地球是一个小点儿,而把这个小点无限放大,我们可以看到地球这个自然村。地方学,就是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地域,研究地球这个自然村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学,因此各个地方学之间具有天然的内在必然联系。只有看到这一点,地方学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学科知识体系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在中国地方学界或许真的能够成为“老大哥”,是因为率先提出鄂尔多斯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自然法则本身,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课题是“老子道学、成吉思汗文化、马克思理论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是《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鄂尔多斯学学科建设探索》。
             地方学研究既要立足当地、具有特色,也要有宽视野、大格局。今年2月22日,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在民间智库草根网建立了团体博客“地方学研究”,主要集中展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二是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包括中国学、各个地方学以及互联网思维等方面的文章和信息我们将用半年的时间把14年来的有关鄂尔多斯学研究方面的成果集中展现出来,这主要是为进一步交流、互动、整合奠定基础,为更多的人了解和研究鄂尔多斯学提供资料;而刊载中国学以及北京学、上海学、广州学、杭州学、西安学、成都学香港学、澳门学、中国蒙古学、中国藏学、中国回族学、广西状学、新疆维吾尔学等40多个地方学、民族学,首先是为了我们学习、吸收、消化他们的研究成果。
            在研究方法上,互联网在重组人类思维》、互联网思维对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启示、《“互联网+”呼唤思维方式深刻变革》、《“互联网+”时代:学术研究方式如何转型?》、互联网+学术生产等文章,给了我们很多新的启发。未来几年,我们将在互联网平台上,在公开、透明、自由的学术研究范围中,愿意与所有对课题项目感兴趣的有识之士,共同合作完成“中国学视野下的鄂尔多斯学研究”、“鄂尔多斯学与各个地方学”、“鄂尔多斯学的构建与应用”三部专著(暂名)。人们的探索角度、思维方式、写作风格等是多样的,而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我们确信有智慧、有能力使更接近于客观规律的研究成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