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竞争与分享不同。竞争首先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重视的是相对值,并不在意绝对值。例如,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等,表面上是文字游戏,实质上就是容不得别人好,只要别人比我更好,我就没有活路。这就是竞争的逻辑和心态。而分享首先关心的是共同的利益,谁比谁相对更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好,把可分享、可持续、能满足共同需求的蛋糕做大、做好。
是竞争还是分享,这与特定的对象有关。如果面对的只是一个苹果,一个人吃了,别人就没有了,那么人们就会竞争;如果面对的是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相同的客观存在的东西,不仅谁也不可能独自占有,而且只有分享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那么人们就会分享。最有价值的创意,是把只能共享并且只有共享才能发挥更大作用的东西变成产业,通过产业化发展创造更多可分享、可持续、能满足社会大众共同需求的产品。
自然法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相同的客观存在,它在无形中决定人的命运并支配事物的发展变化,因此揭示、反映、转化和体现它的科学文化具有巨大的能量和价值。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资本属性的历史条件下,探索规律、集成创新、再论资本的创意,可以深化和扩展为跨学科、综合性、系统性的新兴的学科知识体系,能够推动和引导发展劳动生产力和改善社会生产关系的系统工程,因此这种具有广泛意义的创意本身,可以成为最赚钱的创意产业。
我们之所以意识到再论资本将是21世纪全球最赚钱的创意产业,主要是因为看到了马克思的《资本论》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英国媒体笑称,如果马克思还在世,《资本论》的巨额版税收入会让他轻松进入福布斯富豪榜。“马克思还在世”是不可能了,但是他所“揭示的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还在,而且真正具有价值的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本身。我们所发表的《灵气活化<资本论>——试让人类智慧最高结晶体现巨大经济价值》、《资本的信息结构及其功能研究——开发马克思主义经济价值的最佳途径》等,实质上就是努力在马克思理论基础上,对他所揭示的客观规律本身有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最终把自然法则的巨大能量及其巨大价值转化和体现出来。
当然,不能回避的是,《资本论》并没有给它的作者和支持者带来多少好处,甚至“在身体、精神和经济方面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使“精神完全沮丧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必要重新来再论资本,对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有更全面、更深刻的动态的认识。如果说《资本论》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论资本是什么;那么我们重新来“再论资本”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论资本会发生什么变化,使再论资本者不仅不再受资本的奴役,而且成为执行和管理“资本”的各种社会职能的专“家”。
第一节 资本的高度集中与全民人格化
社会资本高度集中与资本的全民人格化,这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资本作为集体的产物,作为一种集中的社会力量,必然会高度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只有通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活动才能动起来,因此必然会实现资本的全体成员的人格化。
资本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对而言,社会资本的高度集中,能够有效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方式的社会化、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使“劳动资料日益转化为只能共同使用的劳动资料,一切生产资料因作为结合的、社会的劳动生产资料使用而日益节省,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 而资本的全民人格化,能够有效改善社会生产关系,使社会成员通过自主选择股票、自愿参与众投等形式和渠道,影响整个社会生产和分配方式,实现社会全体成员共享发展成果。
一、生产、分配、消费是一个有机整体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分配方式决定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生产的动力以及生产者的素质和目的;而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它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在商品社会,资本属性体现在生产、分配、消费各个环节,而这些环节是一个具有内在必然联系的互动和循环的过程,由此实现资本的全民人格化以及社会全体成员共享发展成果。
应用资本的运作规律可以区分为具有盲目性和科学性的不同。具有“盲目性”,是盲目追求资本的利润,社会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是为生产服务的,资本占主导地位,分配为纯粹经济的考虑所支配,从而打破了生产、分配、消费各个环节的连续性和协调性,由此形成不同的社会阶层;具有“科学性”,是科学发挥资本的职能,社会进步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生产是为人服务的,人占主导地位,资本只是发挥工具作用,分配兼顾劳动效率和人的本能需求,使生产、分配、消费形成一个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实现社会全体成员共享发展成果。
我们对分配影响生产和消费的作用,应该有深刻的认识。在资本、劳动和土地“经济三位一体”中,当少数人占有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的资本和土地(包括所有自然资源)时,对社会大众的按劳报酬是不公平的。先于生产的分配,不仅分配人的贫富悬殊的经济利益,而且分配人的不公平的社会地位。于是,生产、分配、消费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链条被打破,出现各种危机,而“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论》第三卷548页)。
我们可以换一种思维方式,看怎样分配更能够促进生产。恩格斯指出:“只要分配为纯粹经济的考虑所支配,它就将由生产的利益来调节,而最能促进生产的是能使一切社会成员尽可能全面发展、保持和施展自己能力的那种分配方式”(《马恩选集》三卷544页)。我们能够认识和把握这种内在的必然规律,就能够如李克强总理所言:要逐渐把更多资源投到“人”身上而不是“物”上面,实现使一切社会成员尽可能全面发展、保持和施展自己能力,从而最能促进生产的那种分配方式。
李克强总理2015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让一切想创新能创新的人有机会、有舞台,让各类主体的创造潜能充分激发、释放出来,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要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和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使创新成为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在全社会形成浓郁的创新文化氛围,为创新提供丰厚肥沃的土壤。人力资源丰富是我国最大的禀赋优势,必须把提升人力素质放在优先位置,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要逐渐把更多资源投到“人”身上而不是“物”上面,改革人才评价体系,让潜心研究的人心无旁骛、厚积薄发,让创新创业的人有施展空间、无后顾之忧。我们要有海纳百川、求贤若渴的气度,不拘一格用好人才,既要吸引海归人才、外国人才来华创业,也要支持本土培养人才勇攀高峰,还要鼓励草根创新、蓝领创新人才各展其能。
从以物为本、注重经济利益,向以人为本、注重发挥人的才能转变,这是人类共同的一种发展趋势。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已经从“食利者社会”走向了“经理人社会”,新的社会在靠劳动获得成功和靠资本获得成功之间更好地保持了平衡。美国很引人注目,因为在这里出现了被称为“超级经理人”的群体,比尔·盖茨是创业起家的典型代表,而盖茨的贡献也要靠成千上万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在电子和计算机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社会中存在着基本的向心力,社会上人人都尊崇劳动并以跻身精英阶层为荣。人们认为,由继承财富决定的先天贫富差距正在离我们远去。现代再分配是基于权利的逻辑,以及人人都可获得基本公共服务的平等原则。如果全世界将平等权利延伸到教育、医疗和养老,正如20世纪的社会国家所做的,那么是否应该将文化、住房以及旅游等权利也慢慢囊括在内呢?
真正的以人为本,是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而前提条件是满足人的自然的生理需求。人类不是生产不出足以满足所有成员自然的生理需求的产品,而是不能合理分配和消费,出现各种危机,不能有序生产,出现各种产能过剩。实现共同富裕,这不只是道德和理念层面上的需求,也是生产、分配、消费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要我们认识和把握了其中的必然规律,那么包括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公共交通、公共文化服务等基本需求,是容易得到满足并且可以公平对待的,可以实现社会资本在满足所有成员自然的生理需求方面的全民平等人格化。
二、社会资本的高度集中是一种必然规律
除了由于个人消费的资金外,资本属于私人拥有是虚拟的,而资本只有转化为社会生产能力才是现实的。转化为社会生产能力的资本,具有不断高度集中的内在规律。
资本的集中有“两个强有力的杠杆”,其中之一是信用;另一个可以是竞争,也可以是合作。思维、视角、心态、途径、手段、方法等可以不同,相同的是资本会不断集中。
信用事业之所以通过一根根无形的线,把那些分散在社会表面上的大大小小的货币资金吸引到一起,这既是资本积累和集中的需要,也是劳动通过协作创造更多剩余价值的需要。单个劳动者的力量发挥,与许多人手同时共同完成同一不可分割的操作(例如互联网把电商、厂商、物流、快递结合在一起)所发挥的社会力量有本质的差别。在这里,结合劳动的效果要么是个人劳动根本不可能达到的,要么只能在长得多的时间内,或者只能在很小的规模上达到。这里的问题不仅是摆脱了劳动者的个人局限,通过协作提高了个人生产力,而且是创造了一种新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的力量。
每一个资本,都是生产资料的或大或小的积聚,并且相应地指挥着一支或大或小的劳动军。通过资本的集中,不断扩大劳动军的规模,并且不断创造更大的只有靠集体力量才能产生的新的生产力。
马云的资本运作,也是在执行着一种新的集体力量的协调和整合的职能。他说:“你有一个亿、十个亿时,这钱不是你的了,是别人相信你,把钱交给你,因为社会相信你会让这个钱的效率更高。我从来没有想过阿里巴巴的钱是我的,这些钱是社会的,是同事、是客户相信你管得比我好,你来帮我运营而已”。他没有辜负社会对他的信任,他帮助相信他的同事、客户,让集中起来的社会资本发挥了更高的效率。
社会资本的高度集中与个体之间的贫富差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资本的集中,主要是对转化为社会生产能力的资本而言的;而贫富差距,主要是个体对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公共交通、公共文化服务等基本需求的消费能力而言的。相对而言,个体基本需求是容易满足的,可以不断缩小贫富差距,但是转化为社会生产能力的资本依然会不断高度集中,并且使社会总资本高度集中为唯一的“单个资本”,最终使资本关系的“外壳”“炸毁”,把人类劳动从商品地位解放出来,还原人类世界和自然界本身是无价之宝的自然属性。
在社会资本不断高度集中过程中,资本的基础、构成、实质以及资本家本人的理性、追求、信仰等,都会发生一系列整体性变化。最终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人们,才能自觉、主动、科学地完成资本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历史任务,使资本的高度集中达到极限。过程不重要,途径和方法可以自由选择;重要的是结果,通过资本的高度集中使生产条件向一般的、共同的、社会的生产条件的转化。
来源:《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鄂尔多斯学学科建设探索》,包海山著,九州出版社,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