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第三部分 创建学科 服务社会
我们通过比较研究、探索规律,集成创新、再论资本,就是为了创建解决实际问题的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从而有效地为社会发展服务。其核心就是发现、认识和应用在无形中决定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规律需要实践检验,而只有发现并提出自认为的规律,才有可能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具体应用而得到检验。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作为学术团体和民间智库,根据目前我们自认为发现和认识的客观规律,能够为鄂尔多斯市政府、企业和社会大众,所能够提供的理论和智力支持,主要就是一个系统内的四个方面:一、开启旅游文化引领经济繁荣的新时代;二、“再论资本”将是最赚钱的创意产业;三、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四、营造道法自然的城市主题文化品牌。目前,我们把具有内在必然联系的四个方面,作为四个章节,初步探讨,今后还会不断深入研究。
第十章 开启旅游文化引领经济繁荣的新时代
只有促进人员和资金的自由流动,才能促进经济繁荣,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融合发展;而开启旅游引领全球经济一体化繁荣发展的新时代,这是一种新的战略思想和新的社会实践。如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第八届APEC旅游部长会议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所强调的:“希望本次会议开启旅游引领经济繁荣的新时代。区域经济一体化,始终是APEC追求的核心目标。其中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就是加强旅游交流合作。”
虽然地理区位、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发展阶段等各不同,观察角度和研究方法也不一样,但是作为同一个地球自然村的组成部分,各个地方及其地方学研究所面对的是同样的全球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客观现实。因此,既要立足地方、研究地方特色,又要跳出地方、研究普遍规律的各个地方学,也应该把加强各地旅游交流合作做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共同努力为开启旅游引领全球经济一体化繁荣发展的新时代做出特殊的贡献。
第一节 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
从广义来看,一般认为,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娱乐、探亲访友或者商务目的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总和。我们在这里所探讨的融合发展,主要是促进旅游与广义文化的融合发展。
旅游文化最神奇、最微妙之处,就在于能够包容一切,或者说可以与一切融合发展。归根到底,“我们在其中生存、活动并表现自己”的空间和时间两个组成部分,就是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恩格斯说:“为了从历史的运动中脱身休息一下,我总是满心爱慕地奔向大自然”(《马恩全集》三十九卷265页)。旅游文化包括了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这两个人类活动的最根本的组成部分。旅游文化,可以使我们从历史的运动中脱身休息一下,也可以推动我们新的历史发展;可以使我们满心爱慕地奔向大自然,也可以根据自然规律以及我们的现实需要来改善和创造新的生存环境。
一、旅游文化是放飞梦想的产业
对于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融合发展的中国梦来说,能够放飞社会大众梦想的产业,主要是旅游文化产业。我们所说的中国梦,是中国人的个人梦、家庭梦、故乡梦、国家梦、亚太梦、世界梦以及宇宙梦。梦想是放飞理想、珍藏情感,梦想是抚慰心灵、创造意境,梦想是冲破束缚、返璞归真。只要持之以恒、不断追求,就能够梦想成真,而旅游文化可以成为梦想成真的一个载体。
相对来说,现实太残酷,是因为人们在现实中有太多的要求、束缚和压抑,而缺少回归人的自然天性的梦想。德国学者赖希认为,现代“理性化”的自我要求,使每个人必须循规蹈矩,必须驯服和顺从;每个人从小就学会压抑和掩饰自己,从而成为社会所接受的“良民”。这使人的自然天性,不仅会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压抑,就是在梦幻世界里也会受到扭曲。奥地利精神病医生费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系统,是由无意识、潜意识和意识所构成的,如一栋楼房,无意识住在一层,潜意识住在二层,意识住在三层。在每一层的楼梯之间都有一个看守者把关。住在一层的无意识欲望总想跑到三层去,但首先要经过潜意识的检查。睡梦就是无意识和潜意识合作或冲突的产物。可是,在做梦时,意识虽然休息了,但潜意识还在站岗,因此,本能冲动的内容就必须有所伪装才能蒙混过关。
人本身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包括人的躯体和灵魂在内,原本是与整个宇宙自然同构、同序、同心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是由于被贪婪所惑、被欲望所累,自作聪明的地球人在盲目追求交换价值中已经自我异化,即“物的异化就是人的自我异化的实践”。异化的人们对身外之物的占有欲望在不断膨胀,而人的内在灵魂却被挤压和扭曲,以至于能有梦想也显得难能可贵。台湾山海文化杂志社总编孙大川在《森林漫步》中说:生活在台湾的人是忙碌的,惯常以“勤奋”二字来合理化我们忙乱的生活步调;我们甚至认为“忙碌”即是“积极”,乃是现代化生活的表现。于是,“工作”时想到的是“指标”和“效果”,“读书”时关心的是“考试”和“文凭”,对于“知识”殚精竭虑四处“掠夺”,就是为了满足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权利欲望。于是,“忙碌”使我们更“贪婪”,而“贪婪”使我们更“忙碌”;我们的“勤奋”,使我们彻底“商业化”,生命日益“贫乏”,生活日渐“空洞”!“忙碌”与“贪婪”,只能让我们成为“经济动物”,既无法成就高远的文化理念,也无法体验到作为一个人的尊严。
在人生旅途,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有助于我们冲破现实利益的束缚,放飞梦想,成就高远的文化理念。庄洪先生在融汇地球人与宇宙人思维的文学作品《蔚蓝国度》中,有深刻的“对关系的思考”:宇宙间的一切都有规律,这种规律形成一个规律场。自地球社会进入工业时代以来,科技带动经济、经济带动欲望、欲望带动行为、行为带动灾害。这一切使地球的规律场出现了人为破坏的异常现象,其特点是超速度、超极限、超负荷。地球如同一个大转盘,上面顺其自然地分布着不同物种,它原本是按照自然规律在旋转,一切都和谐平衡。突然出现一种力量,加快了大转盘的旋转速度,打破了生态平衡,原本顺其自然分布的各种物种都因飞速旋转的惯性吸附在一起,受到挤压和扭曲,改变了原有的形态,失去本性。社会出现浮躁、焦虑、不平、动荡、战乱。如果不断加快转盘速度,就会导致盘毁人亡物灭。应该找到那种使转盘加速的异化力量,有所节制,缓缓地制动,恢复到原本的自然状态,使物种各回各位,回归本性,回归适宜的规律场。
凡是存在的,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原因。中国梦以及中国人的世界梦、宇宙梦,不是回避和否认现实,而是面对现实,并且找到改变现状的具体路径。跳出地方看地方,跳出地球看地球,这不再是梦想,而是现实;但是跳出地球来研究地球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探索地球人类融入宇宙大社会的目标,这依然是一种梦想,是中国人的世界梦、宇宙梦。如庄洪所言:规律对人来说,就是命运。命是标准,运是过程。命运是生命品质和生命运行的规律、轨迹、过程及趋势。掌握了规律,找准了轨迹,就像驾车,既知道自己的状况,又明白前面路况,行动起来就会轻松快捷。人生就是灵魂的出差或旅游,肉体只是灵魂出差或旅游的凭借,就好比灵魂是驾驭车辆的人,肉体上车辆,人控制车辆,当然能知道行驶的路线和回程的时间。生命过程都严格遵照生命的规律,不会受任何与规律无关的因素干扰,所以都能全面、丰富地拥有人生体验。只有无边无际的宇宙才是智慧的归属,只有源于天道的“蓝色智慧”才是智慧的最高境界!
2014年,鄂尔多斯市政府与奥特莱斯(中国)有限公司签署了《鄂尔多斯世界航空城合作备忘录》,打造集高端旅游、制造、服务业为一体的世界航空城。就公务机FBO枢纽、空港酒店、休闲体育公园、奥特莱斯购物村、主题乐园、航空园、养老住宅、名人养生基地等8个子项目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投资总额约210亿元,计划于2018年全面建成。鄂尔多斯市突出配套发展、融合发展,强化现代服务业在转型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临空经济和航空产业正在稳步推进。
与“鄂尔多斯世界航空城”相配套,我们把文化嵌入旅游所有环节,给旅游插上文化的翅膀,使中国古代诗人的飞天梦、传统的草原文化风情、现代航天科学技术及追求美好未来的中国梦融为一体,创建以“梦想成真”为主题文化的旅游景区。
可以成真的梦想很多,具有典型意义的是中国古代诗人的飞天梦。例如,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李白“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这是诗情到碧霄,歌曲行云飞。而人本身多是乘风去,如李白《登太白峰》中“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辛弃疾《太常引》中“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古人飞天梦,多与明月星河相关。苏轼“故国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他在《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夜宿高处,更多奇观。沈佺期《夜宿七盘岭》:“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孙逖《宿云门寺阁》:“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曾公亮《宿甘露僧舍》:“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天人合一,天地相连,妙趣横生。李白《望庐山瀑布》中诗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赵秉文《华山》中,“倚天青壁看云生”。 王维《终南山》中诗云:“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元好问《台山杂吟》:“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如果喝高了,还能多几分幻觉,就像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中:“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古人飞天梦中,有等待期盼,也有凌云壮志。李白“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有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辛弃疾不仅“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而且“看试手,补天裂”。
从宏观上来看,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自然界的造化。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方干《题宝林寺禅者壁》:“云邃岩乔木夏藏寒,床下云溪枕上看。台殿渐多山更重,却令飞去即应难”。方干《题君山》“曾于方外见麻姑, 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山体无论是“飞来”、“飞去”、“吹落”还是“飞入”,都是自然界法力的神功。对自然界法力的理解和拟人化,也是一种文化。我在《同胞情——纪念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座谈会一周年》一文中写过:如果想像一下,要是站在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搬起一群山体,一下子扔进东海,激起惊天动地的浪花,扔出一个宝岛台湾来,那该是怎样的景观?怎样的情怀?于是,我联想自己的名字写了一首诗《包海山》 :“茫茫沧海望无边,飞入群山浪惊天。 奇思妙想动天地,容纳万象包海山”。
有了梦想,我们就不会局限于眼见为实、耳听为真,就会懂得在人类所能看见和听到的东西之外,在人体里、在自然界,还有无穷无尽的明物质和暗物质真实地客观存在。相对来说,自然界的空间和能量是巨大的,而目前由此产生出来的人类的感觉和意识、人类所创造的文化以及整个“人化了的自然界”,都非常有限,未知领域还巨大无限,我们可以放飞梦想的空间还很大。
功名利禄是真实的客观存在,而为了功名利禄失去了梦想、失去了人的自然天性,这也是现实。元代“秋思之祖”马致远词云:“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一场恶梦”;“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多少现实的荣华富贵、官位权势,都只不过是空虚的过眼云烟,而只有放飞的梦想、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文化,才得以永恒。能够深刻理解这些,或许就是创建以“梦想成真”为主题文化的旅游景区的现实意义所在。
二、旅游文化是脚踏实地的产业
旅游文化是跨民族、跨地域沟通交流的产业,是开放包容、脚踏实地、回归人的自然天性的产业。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同在一个地球自然村,“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 我们不仅要低头玩手机,获取各种别人的信息;更要抬头看风景,成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灵魂的人,在回归人的自然天性中培育自己的创新智慧,完善自身的自然条件。人是物质结构的躯体和信息结构的灵魂(即科学文化)组成的。科学文化作为人的头脑里具有灵魂的产物,能够以信息形态离开母体,在人类思维所能触及到的信息领域,通过书籍和电脑网络等可以穿越时空,“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者为友”,但是这种遨游和为友是不完整的,没有触觉嗅觉味觉等躯体的感官反应;而人的躯体是存在于自然环境即特定时空的有形的物质结构,例如航空航天也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内。能够使躯体和灵魂作为有机整体,在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时空,全方位体验生活、多方面感知世界的主要是旅游文化。只有把这些要素融合起来,才能使旅游文化“活”起来,形成“活态”旅游文化。
最广义的融合发展,是广义文化层面上的融合发展,即人类思维和行为总和层面上的融合发展。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一体化融合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可以成为一个切入点,顺应这种必然趋势。
从思维和心灵方面来说,相互融合的前提是各自内心的开放。台湾诗人卜衮在《界》中诗云:“心好比被刀割划着/心好比被撕裂割划着/地球是完整的被天制造的/不过,人以其小小的心/将地球小块小块地界出自己的世界”。列夫·托尔斯泰也说:“只把某些人联合起来,这样的联合正好把这些人和其他人隔开,因此这种局部的联合往往不仅是使人不团结的根由,而且是使一些人对另一些人怀有敌意的根由。一切爱国主义的艺术便是这样的,例如国歌、爱国诗歌、纪念像等”(《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上】667页)。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能够冲破人们这种内心撕裂和狭隘意识。
鄂尔多斯人具有开放的胸怀,能够冲破各种狭隘意识。从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来看,鄂尔多斯三面黄河环绕,南面“一堵墙”万里长城阻隔,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的自然单元;而中间秦直道穿过,形成了南北通道。秦长城和秦直道构成了大秦帝国的丁字形防御体系,有人形象地比喻为盾和矛的关系,也有人比喻为弓和箭的关系。总之,大秦帝国的丁字形防御体系的结合点在鄂尔多斯,矛盾的焦点和弓箭的射点也首先在鄂尔多斯,所以历代鄂尔多斯人对长城和秦直道的感触应该是最为独特的。
“长城内外皆故乡”。然而遗憾的是,曾经在故乡土地上修筑了一道隔离墙,一家人之间挥动起矛、盾和弓、箭。从心理模式和精神状态来看,万里长城是自封意识与开放意识的分界线。小农自封意识注重的是上尊下卑,对内集权专制,对外围城自封,缺少科学精神。唐代诗人陈陶在《续古》中诗曰:“秦家无庙略,遮虏续长城。万姓陇头死,中原荆棘生。”常建《塞下曲》诗云:“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御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幕沙场飞作灰。”鲁迅在《长城》一文中说:其实,从来不过徒然役死许多工人而已,胡人何尝挡得住。我总觉得周围长城围绕。这长城的构成材料,是旧有的古砖和补添的新砖。两种东西联为一气造成了城壁,将人们包围。何时才不给长城添新砖呢?这伟大而可诅咒的长城!
在充满开放意识的人们看来,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早已结束,胆小怕事、围城自封的狭隘心理早该改变。我们根本没有必要用奴性的心态,去塑造围城自封、自我树敌、挨打受气、冒着敌人炮火前进的心理模式,而是用我们全体中国人民的卓越智慧和豪迈气慨,去营造自由民主、和平友好以及充满鲜花和掌声的和谐的国际社会氛围。因此,我们愿化干戈为玉帛,在内心深处里把用来御敌的万里长城,化作迎接远方宾客的一条圣洁的哈达——在无形的变换升华中,举重若轻,充满自信——这是鄂尔多斯人所特有的一种境界和神态。这种境界和神态,使我们意识到,融入全球一体化发展,不是顺从或跟随别人,也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而是顺应和遵循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种心态和意识,能够转化为鄂尔多斯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一种独特优势。
相对于城市拥挤环境中人性的压抑和扭曲,浩瀚天空和辽阔草原,更容易使人的自身自然与宇宙自然形成同构同序的共振感应,使人的灵气与自然灵性形成信息和能量交融。我们既要仰望星空有梦想,也要脚踏实地接地气。姜戎在《狼图腾》中的生动形象的艺术表述:残酷美丽的草原,不仅是华夏民族的祖地,也是全人类的祖地和摇篮。草原是人类直立起来“走向”全球的出发地。草原大地是人类最古老的始祖母。有一种古老温柔的亲情,从草原的每一片草叶每一粒沙尘中散发出来,将人紧紧包裹。在草原上,能够感到来自草原地心的震颤与呼救,使人与草原有一种心灵深处的共振,比儿子与母亲的心灵共振更加神秘,更加深沉。它是一种隔过了母亲,隔过了祖母、曾祖母、太祖母,而与更老更老的始祖母遥遥的心灵感应,在人从未感知的心底深处,呼唤出最远古的情感。
鄂尔多斯是城市与草原的融合,我们努力建设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的草原生态城,用城市化、现代化、系统化、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理念,科学发挥草原自然功能和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巨大使用价值。草原的“原”字,有高原、平原、原野以及辽阔之意,也有指草为“原生植被”之意。草原文化是以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为主要特征的地域文化,而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工业文化等是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主要特征的行为文化或者说经营文化。草原上改变的是生产生活和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不变的是草原的自然功能和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具有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的基本功能。作为“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草原上有大量可开发利用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自然资源;也有煤炭、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非生物自然资源,其中煤炭、天然气等是不可再生资源,风能、太阳能等是可再生资源。草原文化是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是能够充分转化和体现自然功能和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巨大使用价值的文化。在城市与草原的融合、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中,我们“给能源赋予文化内涵”,不只是给煤炭、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赋予商品交换的文化内涵,而更重要的是给太阳能、风能以及草原、沙漠等可再生并循环往复的资源赋予生态文明的文化内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只有合理开发、节约利用,才能使人类必需的自然资源长久存在并为人类所可持续利用。我们促进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就是根据自然功能和生态系统,使鄂尔多斯工业、农牧业以及包括旅游在内的服务业等一体化融合可持续发展。
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是一种内心的体验,而不只是感官的刺激。体验是用心来与大自然沟通与交流,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信息和能量的互动和交融。陶渊明“悠然见南山”,李白与敬亭山“相看两不厌”,都是人与自然的一种交融。也只有在人与自然的交融中,人们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人从哪里来,又会回到哪里去。旅游文化让我们追溯过去、感知现在、遐想未来,而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存在于自然,形成历史文化。因此说,旅游文化的精髓在于回归自然,回归人的自然天性,使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来源:《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鄂尔多斯学学科建设探索》,包海山著,九州出版社,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