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五年三本书:十三五时期鄂尔多斯文化之旅

已有 985 次阅读2016-1-22 21:33 |系统分类:杂谈| 鄂尔多斯, 三本 分享到微信

            五年三本书:十三五时期鄂尔多斯文化之旅
                       包海山
      我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也有同期五年规划,加快学科知识体系建设,从而应用知识体系为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更多有效服务。
            2015年,在鄂尔多斯学走进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旅游系时,我讲的课是“鄂尔多斯文化之旅”,包括民歌文化之旅、历史文化之旅、创新文化之旅三个部分。鄂尔多斯学是在探索和构建中的新的学科知识体系。就我个人的认知和体会来说,不只是给学生们讲别人的或者说现成的理论知识,而是在学习、吸收、内化的基础上,讲自己参与构建的新的学科知识体系。这种探索和构建的知识体系,不只是为了写给别人看、讲给别人听,而更重要的是首先自己应用和实践。社会实践、应用服务是检验知识体系作用和价值的标准。探索和构建的知识体系,只有对自己有用,才有可能对别人也有用。应该说,努力把知识体系与应用服务融为一体,从而知行合一,这是地方学的主要特征。我在大学讲过“鄂尔多斯文化之旅”一课,而在深入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它会成为未来五年时间完成的一个小系列的三本书。希望分别由3—5人组成课题组来完成,由我来执笔。我们的“文化之旅”将注重创造价值和体现价值,即专著本身的价值以及衍生文化产品、开发旅游项目的价值。
              一、2016年完成专著《鄂尔多斯民歌文化之旅》
            鄂尔多斯目前有6个项目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鄂尔多斯短调民歌、鄂尔多斯古如歌、鄂尔多斯婚礼、漫瀚调、成吉思汗祭典、察干苏力德祭祀。其中3项是民歌,而鄂尔多斯婚礼的一个特色也是集中展现着民歌风采,可见鄂尔多斯民歌在鄂尔多斯文化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由此可以认为,“鄂尔多斯民歌文化之旅”是展现和宣传鄂尔多斯文化魅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就我个人而言,可以说从小是听着民歌长大的。在潜意识里,在情感深处,有欢快的音符跳动,有优美的旋律萦绕。2016年,是我转型发展、知行合一之年。从自身情感、智慧、能力的综合优势与鄂尔多斯优质文化资源相结合来看,我会首先选择鄂尔多斯民歌文化之旅。
           我清晰地意识到,一方面,无论在情感和观念上怎样超脱,每个人都是特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另一方面,无论在什么社会关系中,人的自然天性依然存在。对此,在民歌文化之旅中更能够真切地体会得到。一是只有考虑经济因素,文化之旅才能畅通、便捷、舒适、快乐;二是只有尊重人的自然天性,才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我快到了退休年龄才开始选择创业之路,这有缺憾的一面,也会有后发优势。我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也具备了一定的阅历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创业,就不会想着干什么最赚钱就去干什么,而是首先考虑自己干什么才能干得更好并且得到社会认可,从而体现更大的价值并且由此赚更多的钱。这就是在商品社会特定条件与人性本能之间自己寻求选择的一种平衡。
           “鄂尔多斯民歌文化之旅”需要植根于鄂尔多斯社会大众,也需要走进全国、走向世界。其中,把蒙古语歌词翻译成汉语并且唱出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在这个环节上我有一定的优势。在会唱蒙古族民歌的人中,我或许是读过汉语诗歌最多的人;在读过大量汉语诗歌的人里,我或许是最会唱蒙古族民歌的人。
            我从小喜欢唱歌。如果说每个人都有某些天赋、特长,那么对于我来说,首先应该是在音乐方面。只是由于生活条件、工作环境以及所谓奋斗目标等原因,没有专业训练,只是随性玩玩而已。不过还算得到过赞美和认可,例如随鄂尔多斯市老干部合唱团原生态蒙语部一行,应邀赴日本进行文化交流、联欢演出。对于汉语诗歌来说,我选编出版过《中国古代诗歌联艺欣赏》一书,精选了八百多首诗歌,分为“山水情”、“人生哲理”、“饮酒歌”三篇。把有关写游山、玩水、登楼阁等内容排列组合起来时,别有一番情趣。古代诗歌很美,能够精选并巧妙组合,还能创造一种新的美。在阅读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时候,总想跨越时空,把历代诗词名家大腕儿们邀请在同一个舞台做一次精彩的表演,体验一把“千年等一回诗歌联艺晚会”总编导的感觉。我写过一首《读诗》:“读遍古诗上千万,神游意境如梦乡沟通情智呈一脉,汇入心田似海洋”。还以自己的姓名为题写了一首诗:“茫茫沧海望无边,飞入群山浪惊天。 奇思妙想动天地,容纳万象包海山”。

            现在想想,自己什么专家都不是,但是也有广泛兴趣,或许正是人的自然天性。如马克思所言:“当一切专门发展一旦停止,个人对普通性的要求以及全面发展的趋势就开始显露出来”;在未来社会,“完全由分工造成的艺术家屈从于地方局限性和民族局限性的现象”以及“只用他的活动的一种称呼就足以表明他的职业发展的局限性和他对分工的依赖这一现象”,都会消失。在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未来社会,没有单纯的作家、歌手、教师,只有把写作、唱歌、教育“作为自己多种活动的一项活动的人们”。今年出版了专著《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之后,我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清空了思绪,变得轻松愉快,一切都愿意顺势而为顺其自然。

            作为自己多种活动的一项活动,2016年我执笔与课题组共同完成一部专著《鄂尔多斯民歌文化之旅》以及衍生文化产品,主要是精选100首鄂尔多斯蒙古族短调民歌,翻译成汉语,并且用蒙古语和汉语唱出来。同时也要从学术角度研究鄂尔多斯短调民歌,例如内蒙古文联原主席阿云嘎的《试论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歌词的情感表达特色》、我的《浅谈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等,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有鄂尔多斯蒙古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国家一级演奏家、原鄂尔多斯歌舞团艺术总监巴图吉日嘎拉等,也在这方面有专长。我们会带着爱心和热情愉快地合作。

            相对来说,西方文化是以宗教为本的文化,汉族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蒙古族文化是以自然文本的文化。人本身作为自然的产物,以自然文本的蒙古族文化基因,集中体现在民歌的天籁之音。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族呼麦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其实,从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内涵韵味的丰富性以及与日常生活的密切性、歌唱传播的广泛性等综合来看,蒙古族短调民歌也应该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蒙古族长调民歌、短调民歌、呼麦是一个有机整体。余秋雨在《秦长城下的文化思考》中认为:蒙古族文化,这是一个在我们辽阔的疆域上,能够让全世界都抬起头来惊讶的一种文化;也曾经是使中华文化改变了它的体量和质量的一种文化。蒙古文化不仅过去有过惊天动地的雄伟史诗,到今天为止还以自己的歌声可以在全世界独占鳌头。

       音乐是世界通用语言,也是人与自然的一种信息沟通与交流。柏拉图说:“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白居易认为:“上自圣贤,下至愚騃,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文化是人与自然交融的文化,是充分发挥人的自身潜能的文化,是迸发人的天然灵性的文化。我在鄂尔多斯学院的讲课内容刊载于一些网络媒体后,在美国中文网,liushuai2009评论:蒙古歌曲之所以好听,是因为它唱出的是人最原始,最真实的情感,是不受权力、荣誉、地位、金钱等这些东西的污染,从而才显得纯净而崇高,所以才好听。無心者無痕评论:一方水地養一方人,地域的獨特性和規定性體現在游牧民族與自然的距離最近,與自然生物的關係相對就更平和而親昵,人性中的自然成份更多,社會成份更少,故其聲天籟,其氣寬暢,其調悠揚,其詞言簡意賅卻韻味悠長······有機會真的想去感受大草原的天無邊、地無際,與天地合一的神妙。同学们的作业《从了解鄂尔多斯民歌到加大宣传》、《如何更好地宣传鄂尔多斯民歌文化》、《电视媒体对蒙古族民歌文化的传播》、《鄂尔多斯民歌,应该走一条怎样的路?》、《如何更好地开发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民歌文化》等,也给予我很多启发。我确信《鄂尔多斯民歌文化之旅》,是“鄂尔多斯文化之旅”的良好开端。

              二、2017年完成专著《鄂尔多斯历史文化之旅》
            “鄂尔多斯”是包括多种文化内涵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中主要有三个含义:一是黄河中游“几”字湾以南、长城以北这个地域的蒙古语称谓鄂尔多斯;二是围绕成吉思汗形成和传承的蒙古族历史文化,即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帝国的首都、精锐卫队以及之后数百年的成吉思汗陵寝、守护祭祀成陵的部落鄂尔多斯;三是现代新兴城市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族文化,是鄂尔多斯地区多民族文化之一;而蒙古族鄂尔多斯文化,是蒙古族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蒙古族不仅有游牧文化,也有城市文化和商贸文化。蒙古人所建的哈剌和林、元上都、元大都,在当时都是举世瞩目的“草原皇城”、“国际大都会”。哈剌和林遗址、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故宫等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现在的北京就是历史上的元大都,她保留和蕴涵着许多历史信息和文化基因。元大都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例如在元大都中轴线的规划中,体现了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一种完美结合。北京中轴线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其中也包含着蒙古族城市文化遗产。可见蒙古族城市文化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影响力。
             作为蒙元帝国都城的固定城池及其称谓消失了、改变了,而当时成吉思汗亲自创建以及他去世后数百年世代守护和祭祀他的灵魂的“鄂尔多斯”依然存在,而且在成吉思汗生前眷恋地鄂尔多斯,融合为现代新兴城市鄂尔多斯,这是非常微妙神奇的现象。相对于蒙元帝国失去功能的城市遗址,具有生命活力的“鄂尔多斯”,才是真正的活态世界文化遗产。如果通过鄂尔多斯学研究,能够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们认识到这一点,那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鄂尔多斯历史文化是围绕着成吉思汗形成和传承的,因此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有关专家学者率先提出“成吉思汗文化”概念。成吉思汗之所以成为天之骄子、“千年风云第一人”除了个人优秀品质之外,主要是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引领经济繁荣的新时代,从传承、宣传和创新发展成吉思汗文化的角度来看,我们特别重视成吉思汗的三个之“最”:一是最早,最早提出并实践了“全球化”;二是最富,即占有最广阔土地而成为“千年首富”;三是最给力,即“给予世界旋转的最初的动力”
             2015年,我给扬州学、晋学等地方学研究机构举办的有关论坛,提交了《城市变迁与旅游文化》、《地方学研究新方法——讲好鄂尔多斯神奇故事 》等文章,在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刊物发表了《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等,很多网络媒体也给予刊载,引起一定的社会关注和好评。例如,扬州大学副校长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新国教授说:“观点特别新颖,使我鄂尔多斯历史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北京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北京史研究会会长李建平研究员也认为:“文章有很多新意,值得与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共同深入研究”。可以说,我在这方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2017年完成一部专著是有条件、有信心的。
              三、2018—2020年完成专著《鄂尔多斯创新文化之旅》
            民歌文化、历史文化是已经存在和传承的文化,而创新文化是正在创造尚待创造的文化。在鄂尔多斯文化创新中,构建鄂尔多斯学这个跨学科、综合性、系统性的新的学科知识体系,使鄂尔多斯成为有自己学科知识体系的地方,这将是涉及领域最广泛、持续时间最长久、科研任务最艰巨的文化建设工程。
            地方学是在地方文化研究基础上达到学术层次的知识体系。地方学研究包括在当地形成和创造的科学文化,也包括在当地融汇和应用的科学文化。以哪些科学文化从根本上揭示了包括鄂尔多斯在内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以及在当地普遍应用哪些科学文化为评判和选择的标准,我们近几年把“老子道学、成吉思汗文化、马克思理论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确定为重点课题,2015年取得阶段性成果,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专著《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鄂尔多斯学学科建设探索》,包括比较研究、探索规律,集成创新、再论资本,创建学科、服务社会三个部分。《内蒙古社会科学动态》等报刊推介了这本书,研究会举办了专著座谈会,阿云嘎、格·孟和李相合潘洁、阎秉忠等专家教授在报刊书籍发表了书评。
       《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在写作过程中,各个章节随时刊载于互联网平台,引起一定的社会关注,访问量达数百万人次,有很多推荐和评论。例如,在中国民族宗教网,《从地方学所创造和应用的文化谈起》一文有8万多次的访问量;在民间智库草根网,几千字的《成吉思汗文化的生命活力》一文有上万字的各种评论就个体而言,在美国中文网“今又是”一直在关注,也有很多互动交流。他的主要观点:搞经济或经济理论,不了解《资本论》会很肤浅现在美国的许多有关哲学经济的学科领域里,有着大批重新阅读和了解马克思尤其是经济学理论的人。但是不能站在利益之外去认真理会并予以思辨乃至实践,很多的精英已被异化,他们已经远离了《资本论》,少了知识的一个面,于是思维、对比和理解就会“利化”而非“智化”。而包海山提供了一个“点”,点到了人文人本的关键问题。单就中国目前如此复杂的文化现象,包先生还能在通读马克思著作的基础上向中国文化“追根寻缘”就非常了不起了。这种思维性极强并附有哲理性逻辑的理论讲述,是一种身姿和骨架,建立在意欲上拔的精神和理念的指向上。我特别欣赏将马克思哲学和老子哲学思想放在一起研究探讨的新方法。
       专著在我国地方学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北京学研究所所长张宝秀、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卞利、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等专家教授都给予好评。广州学研究者罗雨林说,“这或许会成为值得珍藏的一本书”。泉州学研究者林少川、万冬青认为:将老子、成吉思汗、马克思这三个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思想体系融为一体,进行比较研究,集成创新,充分体现鄂尔多斯文化创新魅力和鄂尔多斯学研究的创新能力杭州学研究者马智慧认为给人非常重要的启发:“地方学的长期发展离不开知识体系的构建这是防止地方学昙花一现,或换了领导即换面貌等问题的根本应对措施”
       充分体现鄂尔多斯学研究的创新能力通过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来从根本上防止地方学昙花一现或领导一换面貌就变等问题,这非常重要。数学、物理学等揭示了各种定律才成为知识体系;同样,只有揭示了鄂尔多斯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的必然规律,鄂尔多斯学才能成为学科知识体系。因此我们提出,鄂尔多斯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这也是学科建设的根基。或许正因为这一点,杭州学研究者认为鄂尔多斯研究对地方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恩格斯指出:“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两个系列的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任何科学文化都是人类思维和行为运动的产物,而人类本身作为自然界的产物,与外部自然界共同遵循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客观规律。我们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才会明白,数学、物理学、哲学、人类学、生态学、政治经济学等等,都只是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探讨着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整体,就不会打断原本是相互连接的完整的知识链条。地方学研究是为了解决当地实际问题,而问题本身往往超越任何学科的界限,因此创建跨多学科的新的学科知识体系成为现实需要。摆脱学术影子化即在既定的所谓权威体系下解释、修补)御用化的有效途径,就是把知识体系与应用服务融为一体,从而知行合一。可谓融别人的智,走自己的路
             2018—2020年,我们的专著《鄂尔多斯创新文化之旅》将从两个方面,进一步深入推进学科建设和应用服务。从经济基础来看,随着鄂尔多斯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我们要综合预测和研判三个要点:一是迎来以旅游与广义文化融合发展引领经济繁荣的新时代;二是工业资本加速向金融资本的演变使金融业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的中枢与命脉;三是在资本、劳动、土地“经济三位一体”中,以土地为基础的大农业是工业、金融、旅游、科技等所有产业之母,包括沙草产业在内的现代大农业的立体扩张,将会成为“全民可参与”的大产业。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在现代商品社会即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把劳动从商品地位逐渐解放出来,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这将是每个人所面对的最根本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就是从钱厉害转变为人厉害,从人们围绕着金钱旋转改变为体现人的主体地位、发挥资本的工具作用。夏日指出:“应该把探索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结合起来,在一个巨系统内统筹考虑问题”。这也是对我们未来五年完成三本书的总体要求。
             总之,在“十三五”时期,我们将带着激情、智慧和信心,付出努力,展现实力,五年完成三本书,与更多的人们共同踏上丰富多彩、魅力无限的鄂尔多斯文化之旅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