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和体现鄂尔多斯学内在价值(1)
包海山
一、学习借鉴杭州学研究实践与经验
从事鄂尔多斯学研究十几年以来,特别是在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平台上,我们参加过北京、扬州、泉州、温州等地方学的相关活动,有很多收获。今年8月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参事室等举办的“城市规划和发展——广州学与城市学地方学学术报告会(2015)”上,听到马智慧的大会发言《地方学研究体制机制创新路径探索——以杭州学为例》(作者马智慧、王剑文),不仅思想深受启发,而且心灵有种震撼,使我们对杭州学研究者肃然起敬:杭州学办的这么好!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学习、交流、合作。
马智慧、王剑文的文章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目前地方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杭州学研究实践与经验,三是完善地方学研究工作的建议。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杭州研究院)是杭州市委、市政府成立的专门从事城市学、杭州学研究的正局级事业单位。目前,杭州城研中心有独立办公场所2000平方米,另有一座2万平方米的科研大楼经过内部装修之后将投入使用。杭州学2014课题经费突破1000万元,2015年上半年也突破1000万元。城市科学领域学科繁多,多方面专家可以分头去研究,但应当有个牵头的理论学科,这个学科就是城市学。城市学研究要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从宏观上、战略上去把握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城市有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有自己的生命信息和“遗传密码”。只有通过综合性、系统性研究城市,才能发现、把握、应用城市生命信息和“遗传密码”。
开展杭州学研究,既是总结城市发展历史和经验的需要,也是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需要,更是把握城市发展未来的需要,起着“传承昨天、造福今天、服务明天”的重要作用。杭州城研中心依托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建立了城市学博士后研究基地,开设了城市学、杭州学专业课程,开展城市学、杭州学学子培养项目。市、区两级财政每年投入专项研究经费,同时杭州城研中心成立杭州城市学基金会,接受企业和社会各界捐赠,提供资金保障,推进人才培养、成果出版、学科建设、学术活动等。杭州学坚持“模块化”研究,将复杂的巨系统分解成可组合、可变换的简单模块,或者说研究单元、学术单元加以具体化研究;坚持“矩阵式”管理,在保留传统一维的管理架构的基础上,单独组成专门的横向合作团队来解决问题,形成矩阵式的管理架构,即二维管理。通过模块化研究和矩阵式管理结合,有效实现集成创新,从而现实以集成创新带动原始创新。
他们为完善地方学研究提出建议,以现代“治理”理念开展研究工作,整合政府推动力、企业支持力、专家思想力、媒体传播力、群众参与力,探索建立长期稳定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支持鼓励社会力量的捐助机制,坚持学术性、普及性相结合,形成“专家叫好、百姓叫座”的研究成果。智库是生产和销售智慧型或思想性产品的服务组织。地方学研究与智库有相似之处,而智库有灵活的体制机制、高度的市场意识、高超的成果转化能力、强劲的造血能力。以智库为发展目标和模式,有助于地方学研究提高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助于为区域文化传承和建设发展提供更多的“有效研究成果”。所谓示范性,就是要有高质量、有影响、有价值的思想文化产品、“拳头产品”,用现身说法、典型引入的方式介入到智慧产品提供的市场。要善于研判大势,突出成果转化,重落地、重效益。要将各种类型的服务力量进行有效整合,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建立灵活科学机制,凝聚最广泛力量,使更多的智力资源更广泛地参与到智库乃至整个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