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地方学学科建设的个性与共性(二)

热度 1已有 2197 次阅读2015-5-31 07:07 |系统分类:财经| 个性 分享到微信

                      地方学学科建设的个性与共性(二)
                        包海山
                  二、中国地方学学科建设的共性
             广州学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秘书长周凌潇说:广州学“是一门综合的、带有很强应用与具体问题指向性的交叉学科”。其实,每个真正关心当地发展的学者,其研究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实际问题本身往往超越任何学科界限,因此跨学科、综合性、系统性的“地方学”应运而生。
             全国各地跨学科的地方学,都会跨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生态学等学科来研究,而这些学科的基本原理对任何地方来说都是相同的,由此使各个地方学都有相同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在深层意义上,人类科学文化原本是具有内在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只是由于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性,才把一个巨系统内的知识链条打断,形成各自独立的学科,包括地方学。恩格斯指出:“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两个系列的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应该说,人类社会所有的科学文化,都是人类思维和行为运动的产物,而人类思维和行为运动的一般规律是相同的,并且与外部世界运动的一般规律也“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能够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就可以深刻理解中国地方学学科建设的共性和共同的根基所在。
            地方学是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即创建地方学学科体系是为了服务当地社会发展,或者说根据服务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来创建学科体系。人在做,天在看,社会实践在检验。我们是否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来创建学科体系,并以此来为社会发展服务,这在社会实践中能够得到检验。
            梁柠欣研究员在《地方学:走向真正学科的可能性》一文中认为:“一项特定对象的研究如果上升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就必须看是否能够为人类的文明知识体系贡献出一种独特的范式。学术范式揭示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和相关理论所持有的共同的信念理解和价值取向”地方学研究,符合规律就会走向真正学科,不符合规律就只能自生自灭。鄂尔多斯学把自然法则作为核心内容来研究探讨,就是努力为人类的文明知识体系贡献出一种独特的范式。这也是所有地方学努力的方向,是地方学研究的共性。因此,我们将在自己的会刊《鄂尔多斯学研究》以及网站开设两个栏目,即“地方学学科建设”和“鄂尔多斯资本论坛”,努力在中国地方学研究具有共性的领域,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找到共同关心和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汇集和凝聚更多的人类智慧。
       (一)地方学学科建设
            相对而言,地域和城市地理位置是固定的,而地域和城市里的人员、资金、信息、科技、文化等都在不断跨地域、跨城市、跨行业自由流动。研究对象本身全球一体化发展,使各个地方学也必然会有更多的相互学习、交流、借鉴、合作的内在需求。汪文姣博士说:“广州学的研究不是单纯的城市学研究,其广泛意义在于通过区市协同、省市共建,建立广州与珠三角其他地区的合作联动机制。将遵循‘定位——理论构建——实际运用——区域协同’的发展路径,构建广州学、政府和实体商贸企业之间的沟通纽带,打造产学研融合平台”。应该说,学科交叉、区域合作产学研融合,这是地方学研究和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我们一直关注各个地方学研究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2005年,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倡议成立了“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并担任第一届轮值主席方,2008年由北京学担任第二任联席会轮值主席方。近年来,我们积极参与各个地方学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2013年,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内蒙古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共同举办“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研讨会;2014年,我们参加了泉州学举办的“走向世界的地方学研究”学术研讨会以及“2014年广州学与城市学地方学学术报告会”等;2015年,我们将积极参加北京、山西、扬州、广州等地举办的“第二届晋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城市的变迁——2015年中国地方学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
            各地举办学术论坛,广泛交流信息,激发很多思想火花,这对地方学学科建设很重要;而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能够有效整合并且促进整体性的提高。我们确信,中国各个地方学学科建设,由于在共性领域有效整合各种优势资源而将形成强大合力,从而大大加快走向真正具有科学内涵的学科,为各地科学发展发挥重大作用。为此,《鄂尔多斯学研究》季刊开设“地方学学科建设”专栏,为中国各地方学研究广泛沟通和深入交流提供一种渠道和平台,努力打造一个品牌栏目。
            我们的这个栏目会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提炼汲取鄂尔多斯学研究以及全国各个地方学研究成果精华。例如参加各地举办的学术研讨会等,要努力提炼和摘录其精华,展现在我们的栏目。二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努力找到具有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而且各个地方学都必然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课题。这是重点。
            根据马克思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认为全国各个地方学都必然会共同关注、参与并且会合作攻关的课题,至少有三个:一是化解各种危机,实现共同富裕;二是把劳动力从商品地位解放出来;三是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当然,这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只是角度不同,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不同而已。
             具有科学内涵的地方学研究,应该透过现象看到内在本质。马克思说:“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而未来社会则是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无论各个地方学在什么层次上、从什么角度,来研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象和规律,但是最终都会涉及到“最根本的原因”和“基本原则”等本质性的内容,而不能把劳动力从商品地位解放出来,这些问题都不可能得到彻底解决。
            在商品社会,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的实质就是使劳动力变成一种商品。因此,不断改善资本和劳动的关系,逐渐体现人的主体地位,发挥资本的工具作用,最终把劳动力从商品地位解放出来,这是包括各个地方在内的全社会共同面对的最根本性的问题。马克思指出:“劳动的解放既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涉及存在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的社会问题,它的解放有赖于最先进各国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应该说,整个世界是由各个地方组成的,涉及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是各个地方的社会问题,是各个地方学都必须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地方学研究,目前还没有涉及到这些问题,只是说明跨学科即跨经济学、跨社会学的研究还没有触碰到内在实质性的问题而已;而只要再向前推进一步,就会涉及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每个地方都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共同的社会问题。我们的学科研究和建设的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就是应该体现在这种最根本性的问题上。
       (二)鄂尔多斯资本论坛
            任何事物都有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个性就无所谓共性,而没有共性也无所谓个性。真正具有价值的个性,不是已被淘汰、无人问津、孤芳自赏的个性,而是随着时代发展的潮流,在融入共性中能够发挥巨大作用的个性。鄂尔多斯学研究带着非常鲜明的个性,融入中国地方学学科建设的共性之中。
            泉州师范学院泉州学研究所所长陈桂炳认为,地方学应该注意五个问题:“一是立足地方与放眼世界,二是各美其美与美人之美,三是当局者迷与旁观者清,四是面面俱到与有所不为,五是纵横有度与凸显亮点”。鄂尔多斯学研究也注意这些问题,特别是在《鄂尔多斯学研究》2015年第1期发表了《再论资本——鄂尔多斯学研究影响世界的闪光点》,在立足地方与放眼世界、纵横有度与凸显亮点中,找到了鄂尔多斯学研究影响世界的一个闪光点,因此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把这个闪光点的内生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出来。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资本属性的历史条件下,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包括北京、广州、鄂尔多斯等所有地方在内的“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每个地方,不可能不研究自己全部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在这个旋转轴心形成的历史过程中,是成吉思汗“给予世界旋转的初次动力”,蒙古民族最先创造国际通用纸币,“奠定了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而在当代社会,据我们所知,又是在以蒙古族文化为主体的鄂尔多斯,人们率先开始探索改变这个“轴心”的构成材料和旋转方式的基本原理,研究资本的目的、基础、构成、实质等将会发生一系列整体性变化的内在本质规律。因此,我们提出“再论资本”是鄂尔多斯学研究影响世界的一个闪光点,这也不为过。
            之所以强调“再论资本”,是因为我们认识到,马克思的《资本论》从根本上揭示了资本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内在必然规律,它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我们通过学习、研究和活化《资本论》,可以实现价值积累、价值转移和追加新的价值,并且可以在创新发展中创造新的更大价值。说到底,我们再论资本,主要是透过资本来论创造和应用资本的人,以及人们回归自然、遵循自然法则的具体路径,最终把人类劳动力从商品地位解放出来,还原人类世界和自然界本身是无价之宝的自然属性。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运动的一般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而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规律,可以表现为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生态规律等等。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荣誉会长夏日指出:“要用马克思资本论的立场、观点、方法,解释《资本论》发表以来,经济社会生态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历史发展到现在,重新论资本,应该结合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生态规律,在一个巨系统内统筹考虑问题”。的确,在本质意义上,没有不涉及社会学、生态学经济学,而且任何学科都是在一个时空流动的巨系统内多种因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中发展变化的。
             应该说,如果对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学科没有比较深入的研究,那么也就无从谈起在跨多学科基础上创建新的学科知识体系。例如,当跨多学科的地方学跨到政治经济学时,应该清楚政治经济学本身的发展变化。恩格斯说:“当工人弄清了劳动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工人不再作为物件而作为一个不仅具有劳动力并且具有意志的人出现的时候,到那时,全部现代政治经济学和工资规律就完蛋了”;“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这样广义的政治经济学尚待创造”。这种改变和创造,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今年研究的重点课题“探索和应用资本规律”,是重视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的具体应用规律。如果说应用规律的方式方法有地方特色,那么探索规律具有普遍意义。我们“理论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资本的高度集中。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认为:社会资本的集中,无论是通过吞并使某些资本成为对其他资本的占压倒优势的引力中心,打破其他资本的个体内聚力,然后把各个零散的碎片吸引到自己方面来,还是通过建立股份公司这一比较平滑的办法,把许多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资本溶合起来,经济作用总是一样的。在一个社会里,只有当社会总资本溶合为唯一的单个资本,集中才能达到极限,从而使劳动资料日益转化为只能共同使用的劳动资料,一切生产资料因作为结合的、社会的劳动资料使用而日益节省,使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同资本关系的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具有的资本属性的外壳”“炸毁”,最终把人类劳动力从商品地位解放出来
          我们确信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所决定的。欧盟一体化、东盟一体化、中国一路一带建设以及国内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等,其实都顺应了社会资本不断高度集中的必然趋势。社会资本高度集中的背后,是人类智慧的有效整合以及科学文化的自觉自行融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文化不仅是第一生产力,不仅是完善生产关系的第一法宝,而且可以成为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本主体;而科学文化最终所揭示、反映、转化和体现的是,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相同的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自然法则是唯一的,因此遵循这个唯一的自然法则的资本,能够成为对其他没有遵循甚至违背规律的资本的占压倒优势的引力中心;而当所有资本共同遵循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客观规律时,社会总资本溶合为唯一的单个资本,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二是社会资本的全民人格化。资本是人类共同创造出来的,而且只有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参与才能动起来。资本的高度集中与资本的全民人格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不是社会大众通过工资、股份等形式拥有资本,也就没有可以高度集中的社会资本。生产、分配和消费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出现各种危机。从分配角度来看,恩格斯认为:“只要分配为纯粹经济的考虑所支配,它就将由生产的利益来调节,而最能促进生产的是能使一切社会成员尽可能全面发展、保持和施展自己能力的那种分配方式”。这种必然规律决定了,只有以人为本、科学分配、合理消费,才最能促进生产。
            如果说执行和管理“资本”社会职能的”即资本家是选秀舞台上的表演者,那么通过持股等形式实现了资本的人格化的人们,就是点评嘉宾和大众评委。自私、贪婪、剥削可以获取剩余价值,而爱心、智慧、奉献可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随着资本的全民人格化,社会资本的高度集中不是靠某些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所能实现的,而是靠社会大众的认可和选择才能实现。老子云: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具有智慧、遵循规律的企业家,不去积蓄财富,他总是尽力帮助别人,结果使自己可以帮助别人的能力越来越大;他总是尽量给予别人财富,结果使自己可以给予别人的财富越来越多。天之道,是造福万物而不为害;圣人之道,是只管成就事业而不去争夺果实。只有这种道法自然的全球化利益共同体的企业集团,才能促进人类社会总资本融合为唯一的单个资本。
            三是社会总资本与社会总劳动。劳动创造人;人在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通过劳动得到快乐和幸福。劳动具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二重性。马克思指出:“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而“生产交换价值的劳动则相反,它是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也就是说,只有在生产交换价值的特殊的社会发展阶段,才出现了资本。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就是资本和生产交换价值的劳动之间的关系。资本在积累和增长,劳动方式及其价值也在发展变化。在特殊的社会发展阶段,生产交换价值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中的一部分,而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更是极小的一部分。例如,科学文化以信息形态穿越时空、按几何级数迅速发展,它所实现的交换价值是有限的,而所形成的使用价值是无限的。那么,有限的交换价值所积累的社会总资本与具有无限的使用价值的社会总劳动之间会形成什么关系,这是我们研究探讨和理论创新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无论在情感和观念上怎样超脱,每个人都是特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另一方面,无论在什么社会关系中,人的自然天性依然存在。每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都是在这二者之间寻求某种平衡。其实,资本的各种社会职能是人类共同所赋予的。资本只是像一面无形的大镜子,所窥探、反射和映照的都是人类自己的思维、欲望和灵魂;资本只是像一台无形的大电脑,根据人类按照自己的生产条件、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等编排和设定的程序在机械地运作。说到底,资本关系因人而变。随着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普遍提高,特别是随着劳动价值评判体系的改变,人的主体地位将会逐渐凸现出来,人类劳动所创造的巨大使用价值也将充分体现出来。随着不断健全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在互联网平台上,特别是在可共享并且只有共享才能不断增值的产品领域,无偿劳动、免费服务将会成为新常态,“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人们将会主动自觉地争取和把握“生产劳动给每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
              以上三个我们所努力的理论创新内容,将是专著《探索和应用资本规律——鄂尔多斯发展的现实需要》的三个章节,之后还会不断深入研究,完成三部专著。鄂尔多斯研究的核心内容是自然法则,而我们再论资本只是一个切入点,是结合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生态规律在一个巨系统内统筹考虑问题。这种探索规律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创新,是我们创建新的学科知识体系的支撑点。因此,在《鄂尔多斯学研究》开设“鄂尔多斯资本论坛”,将会成为展现鄂尔多斯学研究影响世界的闪光点的独特而神奇的窗口。

           参考文献:
          《2014年广州学与城市学地方学学术报告会会议材料》,广州市人民政府参事室等整理,2014.12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今又是 2015-6-2 11:14
包海山: 拉着那条古老的纤,哼着那古老的号唱,继续地行走着。
可谓生动形象,谢谢理解和鼓励,一路相伴前行。
握手!
回复 包海山 2015-6-2 04:25
今又是: 好,非常好。送你们这类人一个光荣的称号:共和国的脊梁!
都是复杂而又关键的难题。区域性的建设和横渡平行里的交叉的确是上层领域里的至要,中国真正的难处, ...
拉着那条古老的纤,哼着那古老的号唱,继续地行走着。
可谓生动形象,谢谢理解和鼓励,一路相伴前行。
回复 今又是 2015-6-1 11:07
好,非常好。送你们这类人一个光荣的称号:共和国的脊梁!
都是复杂而又关键的难题。区域性的建设和横渡平行里的交叉的确是上层领域里的至要,中国真正的难处,向来不在缺乏有思想的菁英阶层。胡搞的有,捣乱的有,装腔作势的有、银样蜡枪的也不少,但在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层面里,内容上,就看最后谁是进步的牵引者和领导者。我们的国家,底子非常孱弱,这最大的孱弱出在民族整体的素质上。这个落在最底层的问题,其实非常地上层,上通下联于是是难度重重。好在还有不弃的人,拉着那条古老的纤,哼着那古老的号唱,继续地行走着。向你们致敬!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