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创建学科体系 服务社会现实(第十一章)

已有 1225 次阅读2014-10-20 04:52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创建学科体系   服务社会现实
                                          包海山
            第十一章   以人为本,促进全面而自由发展

           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是实现每一个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主体,其发展战略、产业结构、盈利模式等,只有符合社会发展的这种必然规律才能生存。

           生产和分配是一个有机整体。分配合理,能够促进生产;分配不妥,失去生产动力。而最能促进生产的分配方式,就是能使一切社会成员尽可能全面发展保持和施展自己能力的那种分配方式。因此,无论从生产还是从分配的角度来看,经济社会发展都必然会以人为本,促进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也正是这种普遍规律决定了,只有促进一切社会成员尽可能全面发展保持和施展自己能力的全球化企业集团才能使社会总资本最终高度集中为唯一的单个资本。

            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对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来说,产生最大作用的是生产劳动和素质教育。恩格斯指出:“教育将使年轻人能够很快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将使他们能够根据社会需要或者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教育将使他们摆脱现在这种分工给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这样一来,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能力”(《马恩选集》一卷243页)。在这种发展过程中,当社会总资本高度集中为唯一的单个资本时,就会在全球化企业集团的一个巨系统内,将开始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能力

            第一节   学校教育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教育可以分为接受别人的教育、自我教育、教育别人以及在校教育、职业教育、社会化教育等等。在教书育人中,教书是手段、方法,而育人是目的。教育不能为了能有学历、文凭、职称等,而主要是为了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从根本上完善人的自身自然条件。相对来说,学历、文凭、职称只是身外之物,是参考资料;能力、水平、职才是人的本真文凭和职称可以造假、可以买卖,而能力和业绩是一种客观存在。拥有高级职称并且享受高级职称待遇的人,没有与其职称相匹配的业绩;而没有职称的人,却比一般拥有高级职称的人能够做出更大的贡献,这种现象客观存在由此可以看到教育领域中文凭的乱象和人性的扭曲。
            教育包括认知者、认知过程和认知对象三个部分。而我国的应试教育,重视的是认知的对象,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却忽略了认知者的健康成长和认知过程的科学方法这两个更为重要的方面。以致一个学生就算读了十年、二十年的书,知道了很多别人创造的知识,而自己没有创造知识的智慧和能力,对自己大脑潜能这个学习的主体缺乏认识,没有很好地培育自身的自然条件。其结果是,学生高分数、低能力、缺乏创造性,大部分时间都在超负荷的状态下疲倦地被灌输着认知的对象,而学生作为认知者却心身健康受到伤害
           马克思把教育理解为三件事,智育、体育、技术教育。他说: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都不应该开设那些容许进行政党的或阶级的解释的科目。只有像自然科学、文法等等这样的科目才可以在学校里讲授。······容许得出相互矛盾的结论的科目应当从学校里删除(《马恩全集》十六卷565页)。我们认为,例如马克思恩格斯有关阶级的解释的学说,就应该从学校课程里删除。恩格斯讲得很中肯:“虽然我至今对自己的这第一部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还有点自豪,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它现在已经完全陈旧了,不仅缺点很多,而且错误也很多。我担心,它引起的误解比带来的好处多”(《马恩全集》三十六卷172页)。
            不管是否应该把“错误也很多”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从学校课程里删除,但是我确信,不应该把马克思理论“硬灌输给人”。如恩格斯所言: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愈少从外面把这种理论硬灌输给人,而愈多由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去检验它,它就愈会深入他们的心坎(《马恩全集》三十六卷584页)。任何领域的发展都是一个否定另一个的方式彼此联系着的。作为普通群众之一,没有人给我硬灌输,而主要是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去检验它,所以不断发展的马克思理论确实深入我的心坎。
            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是人的自然天性,所以教育要符合这种人的自然天性。马克思认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资本论》一卷530页)。
           个体差异客观存在,应该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但是不能因为某种特长使人局限于某种分工,也不能因为某种特长获取特殊的利益与荣耀。老子强调“不上贤,使民不争”,认为“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的确,天下众生一视同仁,是一种境界,我们的教育要符合这种自然法则。然而,我们现在不仅对少数人“尚贤”,而且还由此引起太多占有和消费等方面的不公平,引发太多的阴谋诡计、投机取巧等等劣迹,而且使教育也成了为此服务的工具。如果通过造假和买卖文凭和职称等可以获得实际利益,使民相争,那更是个体的耻辱,社会的不幸。
           从人性化的角度来看,一方面,通过“尚贤”,少数人拥有了多数人没有的东西,这能够显现少数人的卓越和荣耀,但问题是同时也因此加深多数人的平庸和羞愧之感;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对少数人专门技能的“尚贤”,就是对社会大众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压抑。所谓“由于分工,艺术天才完全集中在个别人身上,因而广大群众的艺术天才受到压抑”(《马恩全集》三卷460页)。“尚贤”必然划分社会阶层,也必然导致劳动分工,而“分工使一切受它影响的人变成残废,使一部分肌肉发达而其他部分萎缩”可见,我们现在所“尚”的“贤”,例如达官、富翁、拳王、球星、歌手、演员等等之类,其实都不过只是受分工影响、因而“只用他的活动的一种称呼就足以表明他职业发展局限性”的残废群体而已。人们浅薄而变态地去崇尚和吹捧他们,不仅压抑了大众的艺术天才和人性本能,而且使他们自己也在外表膨胀和内心空虚中,使自身自然的“几百种力量”也难以发挥出来。
           正因为存在如此规律,所以马克思认为,“当一切专门发展一旦停止,个人对普通性的要求以及全面发展的趋势就开始显露出来”(《马恩选集》一卷169页)。只有“不尚贤”,才有可能停止一切专门发展,从而使人们根据自己的天性,在平等、友好、包容、和谐的氛围中,每个人对普遍性的要求以及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趋势,就开始显露出来。在未来人性化的社会组织中,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完全由分工造成的艺术家屈从于地方局限性和民族局限性的现象无论如何会消失掉,个人局限于某一艺术领域,仅仅当一个画家、雕刻家等等,因而只用他的活动的一种称呼就足以表明他的职业发展的局限性和他对分工的依赖这一现象,也会消失掉。在未来社会,没有单纯的画家,只有把绘画作为自己多种活动的一项活动的人们(《马恩全集》三卷460页)。成功的教育,就是符合这种必然规律的教育。
            教育的最大变革,将是没有职业教师,而是把从事教育作为自己多种活动的一项活动,从而改变用“教师”这样一种称呼就足以表明他的职业发展的局限性和他对分工的依赖现象,使从事教育者也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鄂尔多斯学研究会青年会员包源选择职业有三个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教育(培训),由此把资本和劳动(智力劳动)的关系,通过互联网联系在一起。他在《报考志愿与职业选择》中认为,复合型人才与专注学习工作没有任何矛盾。相反,这种能力复合更是一种基于工作需求的技能升级,而专注于流水线的单一工作则最终会损害个人活力,没有机会运用智力而导致迟钝和无知。每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模式,当深入领会其思维模式后,会在各种意想不到的地方发挥作用。乔布斯的书法学习最终艺术地通过计算机展示世人后,彻底改变了电脑和手机产业的内涵,这是一种艺术生的非典型就业。如金融的思维模式,不仅仅适用于金融行业,很多企业通过运用金融思维大大变革了自身的行业运作方式。例如国美通过利用电器售出和向厂商回款的时间差赚取息差京东也同样靠息差作为主要盈利途径这种为了获取更多现金流取得息差收入的方式与银行的盈利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大学是为了学习但大学教课老师的授课方式和效果则是难以预期的但同时互联网带来一场新的教育变革即高质量教育资源免费普及的情况现在打开各类公开课可以发现国内外各知名大学都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免费发布随时随刻都可以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不能出国却可以在网络上学习斯坦福大学关于IOS7应用开发的课程没有考上复旦经济系却可以在网络上学习经济思想史的课程更有众多例如TED上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通过小型演讲介绍各类前沿思想低成本接受高水平教育成为了可能大学生活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拥有中学时代不能拥有的自由自主权利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这将决定毕业时寻找工作的信心和起点(《鄂尔多斯学研究》2014年第2期) 

       第二节   职业教育

      真正使生产劳动同教育即人才培养相融合,就会改变学校和企业等传统的组织模式。人们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教育和受教育者。对于鄂尔多斯的职业教育,白玉刚指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围绕强能育德,大力引进、培育优秀教师,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步提升。特别是把职业教育作为推进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制定落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意见,为大中专、初高中毕业生就业并投身转型发展创造更好条件,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全市转型发展服务。

   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社会需要密切相关。恩格斯认为:如果说“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却在更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马恩全集》三十九卷198页)。真正使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有了技术上的需要,从而使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一点对于鄂尔多斯转型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鄂尔多斯是草原上的城市,也是城市管辖的草原。鄂尔多斯文化特征是草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融合,用城市化系统化发展的理念,科学发挥草原自然功能和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巨大使用价值。草原的“原”字,有高原、平原、原野以及辽阔之意,也有指草为“原生植被”之意。草原文化是以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为主要特征的地域文化,而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等是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主要特征的行为文化或者说经营文化。草原上改变的是生产生活和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不变的是草原的自然功能和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具有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的基本功能。作为“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草原上有大量可开发利用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自然资源;也有煤炭、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非生物自然资源,其中煤炭、天然气等是不可再生资源,风能、太阳能等是可再生资源。人类只有合理开发、节约利用,才能使人类必需的自然资源长久存在并为人类所可持续利用。草原文化是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是能够充分转化和体现自然功能和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巨大使用价值的文化。鄂尔多斯的一体化发展,就是根据自然功能和生态系统,使工业、农牧业、服务业融为一体协调发展。

      一体化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在一个巨系统内,全民参与,共享发展成果。劳动就业是人的最基本的需求,是人与自然在物质变换中完善自身自然的过程,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因此,以人为本的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首先考虑的是劳动就业的问题。我们需要以人为本的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完善价值评判体系,在包括沙草产业在内的现代化大农业的立体扩张的产业链条中,不断开创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全新的劳动就业岗位,从而奠定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现实基础。在鄂尔多斯所占土地面积最多的就是沙漠和草原,沙草产业“是全民参与的基础产业”,是能够融会更多的科学文化并转化更多的自然能量的产业,是逐渐进入生态经济的最佳路径选择。

   职业教育要与现实需要密切相结合。在一个巨系统内,立体扩张现代化大农业,就是应用知识密集型的科学文化,把农、林、草、海、沙五大产业联系起来,使产业连接、融合和延伸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夏日认为,第一产业是指包括农、林、草、海、沙五大产业在内的大农业。提升第一产业,就要按照钱学森院士的系统工程方法和第六次产业革命的理论来认识、设计、实施和确定目标。要充分融入市场经济范畴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大农业为目标,最后形成一次农业产业革命。第一产业是全民参与的基础产业,是人们最基本生活必须品和轻工业原料的提供者,有着很大的包容性、回旋余地和抗风险能力,且永不衰竭。农业的基础地位永远不会改变。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是提升第一产业和立体扩张现代化大农业的关键。要扩大五大产业规模,坚持“多用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技术路线。

             鄂尔多斯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其中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区土地各占48%。我们要坚持“长链条、无废弃、市场化、可持续”的产业原则,通过沙、草、林等荒漠化产业,把生态建设和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利用荒漠化土地解决部分食品、饮品、油品、药品和用品问题,逐步降低燃料油、食用油的进口依赖度;并提高生态建设投资效益、弥补耕地不足,在治理沙漠化的同时治贫致富。在种、养、加、科、工、贸一条龙产业链中,每增加一个环节就会多用一项或多项新科技,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要建立科技成果产业化基金,这是吸引各地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的前提。还要组建专门的银行、投资公司和投资担保公司,逐步形成专门投融资体系,为立体扩张现代化大农业提供资金保证。从而使工业、农牧业、服务业以及产、学、研融为一体。由此形成的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并且使人们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成为可能。

            第三节   社会化教育

            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化教育。实施人才战略,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需要提高全民素质的社会化教育。随着学习型组、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等概念逐渐被人们普遍认同,成为人们的共识和自觉行为,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育将会融入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教育将会使劳动者在润物细无声中不断完善自身自然条件,从而有能力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那时,人们的第一需求将会是学习,整个社会将会成为一种以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中心的教育体系,终身学习将会成为人们自然而然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本身。人类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发展、构建“全球脑”、社会总资本高度集中为唯一的单个资本,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奇朝鲁会长认为:“我们不管研究探讨什么文化,最终都是为了教育人,改变人的思想意识,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文化的实质就在于以文‘化’人,发挥文化教化人的作用。”我们通过鄂尔多斯学研究为转型发展服务,主要就是发挥文化教化人的作用。
            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从生产型社会向学习型社会转型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而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是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普遍提高,由此带动整个社会的系统性和谐发展,包括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融为一体,在以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中心的学习型社会中同步、协调、和谐发展。
            学习型社会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以各类学习型组织为主要载体,形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社会。社会化、组织化的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创建学习型社会,要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应作为一种社会福利纳入政府财政予以保障”;要有信息网络和知识传播投入,具备基本的“学习型”基础;要有开放互动的学习制度,保证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自由传播、交流、融合并集成创新,实现组织或社会内部以及同外部在学习上互相促进,同时把学习纳入工作和生活程序中。
      据有关资料,美国工人的生产率是中国工人的3倍,但这不是因为美国工人技术更娴熟或工作更卖力,而是他们的生产自动化程度更高,因此个人生产率更佳。美国和日本之所以进入“最先进各国”之列,主要是因为他们更注重学习和教育。1988年,日本对文部省组织进行调整,将原先排在第五位的“社会教育局”易名为“终生学习局”,并升格为各局之首。1991年,美国提出发展教育的四大战略,其中,第三项战略是“把美国变成人人学习之国”,第四项战略则是“把社会变成大课堂”。正是在学习和教育等起决定性作用的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方面,努力寻求“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才能使我们也尽快进入“最先进各国”之列。
      正是教育在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的特殊作用,西方发达国家以“纺织城”、“钢铁城”、“汽车城”等著称的传统工业城市,逐步转变为以教育为支撑的“大学城”、“科技城”、“文化城”。郑连虎在《创建中国大学城——城市化新的路径选择》中认为,围绕大学与城市有机联系的大学城是21世纪中国城市化的主要路径。我国经济不能迅速起飞,因为没有重视智力投资,特别是城市化模式存在问题,智力投资的方式在条块分割的大学与城市分离的旧格局中,使得大学与城市的功能都被严重制约与浪费。我国是人口大国,要转变为智力资源大国,不仅需要城市化,更需要城市的知识化、智能化。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成为必然趋势。相对于经济和科技,在大学这个知识创新的前沿阵地,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要近一些,而且大学科技园区体制更易于对世界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吸收并扩散,以大学城这个大学园的延伸超越的形态进行城市化,是一个赶超的捷径,能够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真正的一体化发展是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以及工业、农业、服务业、教育等等都融为一体。相对而言,其中彼此最有吸引力、相互最容易合作、渗透领域最广泛而且需求最大的就是教育。从教育与经济的融合来看,一方面,教育必须自觉面向社会、市场和未来,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教育的行为模式从单向性转变为互动性,不断增强自身系统的柔性、活性以及穿透力、影响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和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高等教育不再是培养精英的标志,而是服务于社会公众和生产实践。高等学校不论是宏观系统还是个体组织,对社会发展和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和推动作用,不再是刚性的、暂时的、静态的,而是具有柔性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自我调节和适应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和文化经济的到来,企业将会成为知识和文化创新的主体,这又必然促进企业这个创新主体逐渐变成学习型组织,使教育融入企业的各个层面,使教育与经济融为一体。
      创新驱动是转型发展的强力引擎,也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因此白玉刚指出:大力实施人才强市工程,着力聚集一批高端领军人物、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创业团体,为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打造“草原硅谷”示范区。调动一切智慧力量破解难题,引导社会用更加理性成熟的思维观念破解难题,在有效破解难题中实现更好发展。他说:企业是转型发展的主体,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创新发展,就是把创新驱动内化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提高企业创新成果转化利用能力。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争取在研发国家级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拥有自己最核心技术。给企业荣誉,让社会尊敬。形成创业高尚、光荣、伟大的良好风尚,在全社会掀起人人创业、个个创优的热潮。要动员各类社会组织,大力凝聚创新创业力量。落实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理念,吸引更多大学生、产业工人等人才扎根鄂尔多斯。对来我市投资、经商、置产、休闲度假等人士提供相应同城待遇,提高他们对鄂尔多斯的满意度和认同感。
       回到家乡鄂尔多斯创业的犹太文化研究者贺雄飞,对教育有独到见解。据北方新报·对话草原名家》专栏刊载,“犹太文化大使”贺雄飞认为,犹太人的精英教育之精髓第一是“自我教育”即“个人有责任为自己的行为和深入的自我教育负责”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并同时接受其他犹太成功人士为自己的榜样;第二是“终身教育”即终身学习和工作永不退休在希伯来语中从来找不到“退休”这个词他在新浪博客提出,鄂尔多斯可以借鉴以色列的成功模式,依托草原风情和蒙古族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养老地产,打造“塞外休闲之都”;鄂尔多斯还可以充分利用闲置的房地产,嫁接以色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通过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和未来教育的走势,树立一块成功的试验田,从而推动高科技的发展,打造中国“北方的科技人文创新之都”
      每个有识之士都热爱家乡,愿意为家乡建设做出一份贡献,而效率最高同时又具有长远意义的或许就是教育。作为地方学比较研究,我们注意到,由广东汕头大学与全球知名的以色列理工学院合办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TGIT)很有特色该学院已获李嘉诚基金会捐资1.3亿美元(约10亿港元)这也是以色列理工学院有史以来获得的最大一笔捐款广东省和汕头市政府将拨款9亿元人民币及一块面积达33万平方米的土地支持学院建设与初期营运开支以色列理工学院新校园将在汕头大学校园旁兴建潮州市和汕头市荣誉市民李嘉诚先生表示,继续全力支持办好汕头大学,加快推动汕头大学成为国内先进、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加快推动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建设,为潮汕地区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于2014年度学年开办土木与环境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本科学士课程;将于明年联合汕大推行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生命科技研究,改善中国医疗系统服务和临床诊症等迫在眉睫的社会和民生问题;到2020年,新学院还会加入其他包括机械、物料、化学和飞机工程等学科。
            鄂尔多斯也非常需要这种远见、智慧和大手笔。鄂尔多斯的自然条件与以色列有很多相似之处,土地主要是沙漠,耕地面积少,水资源稀缺;而以色列在农业资源极其匮乏的条件下,生产出世界一流的农产品,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的路子。以色列政府非常重视沙漠的研究与开发工作,除了农业研究院和一些大学从事防治荒漠化的研究外,政府还建立了沙漠研究所,专门从事沙漠生态环境、沙漠地质、气象、干旱地区水资源、沙漠植物生物技术、控制环境的沙漠农业、沙漠动物的适应性和畜牧业、沙漠中的渔业养殖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机构、大学和研究开发中心,紧密结合沙漠的实际情况研究和开发适宜当地沙漠特点的农业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以色列的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些世界领先水平的沙漠农业技术,为以色列防治荒漠化、发展沙漠可持续农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对于沙草产业“是全民参与的基础产业”的鄂尔多斯来说,我们非常需要这方面的科学技术和智力支持,需要大力培养这方面创新人才。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