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创建学科体系 服务社会现实(第十章)

已有 718 次阅读2014-10-15 10:11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创建学科体系   服务社会现实
                                          包海山
                       第三部分   创建学科   服务社会
            地方学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系统性学科。如果对所涉及的学科没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我们的学科建设是“跨”不动所涉及学科的。我们的比较研究探索规律以及集成创新再论资本,对我们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创建学科体系,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现实,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跨学科研究,能够开阔视野,打破思维定势。我在阅读马恩著作的时候,也读过很多中国古代汉语诗歌,努力使哲学思考与艺术欣赏融为一体。我写过诗歌《两位大胡子》:“多一些读书与交流,两位大胡子并不神秘。真诚的话语朴实的道理,揭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万水千山并不遥远,百年陈酿会孕育出一个新的世纪!”在我看来,马恩著作,对当代匆忙而紧张的人们来说,好象是五谷杂粮和大补的红枣搅在一起的一大锅粥。如果有效地把大补的红枣捞出来放在一个小盘子里,那么人们就会惊喜地发现,原来世上还有如此神奇的补品: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了;培元又健脑,能量知多少?于是选编出版了《我们最喜爱的马克思恩格斯名言》。培元又健脑的巨大能量,就是科学文化所揭示、反映、转化和体现的自然法则的巨大能量。
            只要我们也以透视万事万物的核心为天职,就能够把所有以透视万事万物的核心为天职的科学文化融为一体。作为个体,老子、成吉思汗、马克思探索和遵循自然法则具有鲜明特征。泉州学研究者林少川、万冬青在《泉州学与鄂尔多斯学比较研究》中说:“将老子、成吉思汗、马克思这三个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思想体系融为一体,进行比较研究,集成创新,充分体现鄂尔多斯文化的创新魅力”(《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文集》170页)。这种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充分体现鄂尔多斯文化创新魅力,也充分体现鄂尔多斯学研究的创新能力。具备了这种魅力和能力,我们就可以创建服务社会现实的科学知识体系。
                    第十章   消除二元结构,促进一体化发展
            顺应人类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我们也必然会消除二元结构,促进全市一体化发展以及促进我市融入全球一体化发展。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而人类原本共同生存在一个地球自然村。成吉思汗在促进“全球化”时说,“你的心胸有多宽广,你的战马就能驰骋多远”。现在我们促进和融入人类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发展,也需要这种心胸、智慧和勇气,而不能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和心胸视野的狭隘性,围城自封,制造壁垒。
           台湾诗人卜衮在《界》中诗云:“心好比被刀割划着/心好比被撕裂割划着/地球是完整的被天制造的/不过,人以其小小的心/将地球小块小块地界出自己的世界”。列夫·托尔斯泰也说:“只把某些人联合起来,这样的联合正好把这些人和其他人隔开,因此这种局部的联合往往不仅是使人不团结的根由,而且是使一些人对另一些人怀有敌意的根由。一切爱国主义的艺术便是这样的,例如国歌、爱国诗歌、纪念像等”(《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上】667页)。
            鄂尔多斯人具有开放的胸怀,能够冲破各种狭隘意识。从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来看,鄂尔多斯三面黄河环绕,南面“一堵墙”万里长城阻隔,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的自然单元;而中间秦直道穿过,形成了南北通道。秦长城和秦直道构成了大秦帝国的丁字形防御体系,有人形象地比喻为盾和矛的关系,也有人比喻为弓和箭的关系。总之,大秦帝国的丁字形防御体系的结合点在鄂尔多斯,矛盾的焦点和弓箭的射点也首先在鄂尔多斯,所以历代鄂尔多斯人对长城和秦直道的感触应该是最为独特的。
            “长城内外皆故乡”。然而遗憾的是,曾经在故乡土地上修筑了一道隔离墙,一家人之间挥动起矛、盾和弓、箭。从心理模式和精神状态来看,万里长城是自封意识与开放意识的分界线。小农自封意识注重的是上尊下卑,对内集权专制,对外围城自封,缺少科学精神。唐代诗人陈陶在《续古》中诗曰:“秦家无庙略,遮虏续长城。万姓陇头死,中原荆棘生。”常建《塞下曲》诗云:“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御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幕沙场飞作灰。”鲁迅在《长城》一文中说:其实,从来不过徒然役死许多工人而已,胡人何尝挡得住。我总觉得周围长城围绕。这长城的构成材料,是旧有的古砖和补添的新砖。两种东西联为一气造成了城壁,将人们包围。何时才不给长城添新砖呢?这伟大而可诅咒的长城!
           在充满开放意识的人们看来,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早已结束,胆小怕事、围城自封的狭隘心理早该改变。我们根本没有必要用奴性的心态,去塑造围城自封、自我树敌、挨打受气、冒着敌人炮火前进的可怜模样的心理模式,而是用我们全体中国人民的卓越智慧和豪迈气慨,去营造自由民主、和平友好以及充满鲜花和掌声的和谐的国际社会氛围。因此,我们愿化干戈为玉帛,在内心深处里把用来御敌的万里长城,化作迎接远方宾客的一条圣洁的哈达——在无形的变换升华中,举重若轻,充满自信——这是鄂尔多斯人所特有的一种境界和神态。这种境界和神态,使我们意识到,融入全球一体化发展,不是顺从或跟随别人,也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而是顺应和遵循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第一节   消除二元结构

            所谓“二元结构”,就是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城乡社会结构、城乡居民的权利义务被二元化了,而且由一系列的经济、社会、政治体制和政策以某种形式固定下来。城乡二元结构是两种不同资源配置制度,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对人的身份和利益进行了不同的划分,形成了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城市社会保障的对立。也就是说,农村人拥有的东西城里人没有,而城里人拥有的东西村人没有,他们的分工利益各不同。

            城乡二元结构既阻碍人的全面发展,也阻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城市已经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这个事实;而在乡村则是完全相反的情况:隔绝和分散。城乡之间的对立只有在私有制的范围内才能存在。城乡之间的对立是个人屈从于分工、屈从于他被迫从事的某种活动的最鲜明的反映”(《马恩选集》一卷104~105页)

           要想消除只有在私有制的范围内才能存在的“二元结构”,首先要对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有清晰的认识。我们要发展的是现代化大农业,而消除的是农村和农民。我们建设新农村只是一个发展过程,目的是使农村成为能够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能够立体扩张的现代化大农业生产基地;使农民成为能够融入现代文明的有知识、有文化的从事现代化大农业生产的新型劳动者。

           马克思说:“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马恩选集》一卷691页);“大工业在农业领域内所起的最革命的作用,是消灭旧社会的堡垒——‘农民’,并代之以雇佣工人。因此,农村中社会变革的需要和社会对立,就和城市相同了。最陈旧最不合理的经营,被科学在工艺上的自觉应用代替了”(《资本论》一卷551页)。开放和改革,能够消除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工业化和现代化,能够促进农民这个旧社会最后堡垒的解体。       

            解决农民问题,不是要把人口转移和集中到城市,也不是把农村户口改成城市户口,而是提高农村人口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恩格斯说:“只有使人口尽可能地平均分布于全国,只有使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发生密切的内部联系,并使交通工具随着由此产生的需要扩充起来······才能使农村人口从他们数千年来几乎一成不变地栖息在里面的那种孤立和愚昧的状态中挣脱出来”(马恩全集》十八卷313页)。

           在中国,之所以数千年来农民还是农民,是因为社会只提供他们发展农民特性的材料和时间,而人的全面发展的特性却在城乡对立的二元结构中被压抑和扼制。通过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发生密切的内部联系以及城乡统筹等手段,来消除“旧社会的堡垒”并不难,难的是安置从数千年的孤立和愚昧状态中挣脱出来的庞大的数亿农村人口。如姜戎在《狼图腾》中所言:“如何能更文明地对待、安置和养活性格弱势人群,转化他们的软弱性格,将成为中国天大的社会难题。”

            据报导,中国现有1.2亿流动人口,其中80%以上是农民工,这已经给劳动就业、人口管理和社会治安等带来许多重大社会问题,而且还有加剧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一方面,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是70%以上,要达到2—5%这个比较合理的劳动力布局比例,那就会使5亿多农民不再成为农民;另一方面,我国现在劳动力7.4亿,而我国人均产值相当于美国人均产值的3%左右。这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了,随着我国现代化大农业的立体扩张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形成,使我国劳动力资源将会自由流动,在立体扩张的大农业产业链条以及全球范围内重新优化配置。在消除二元结构的过程中,随着农民堡垒的解体,意味着我国劳动力主体将整体下岗;同时,通过立体扩张现代化大农业的产业链条中,将有机会创造新的岗位再整体就业。这就是中国社会最大的转型和变革。挑战与机遇同在。

           随着我国现代化大农业的立体扩张和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消除,在劳动力主体失业、培训、再就业等过渡时期,不能只是以纯粹经济的考虑来实行按劳报酬,而是应该转变思想观念,研究探索最能促进生产的能使一切社会成员尽可能全面发展、保持和施展自己能力的统筹兼顾的那种分配方式。我们应该创造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和谐氛围和有效机制,这不是施舍和同情,而是社会责任和人性关爱。我们需要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需要以人为本的产业结构调整,在立体扩张现代化大农业的产业链条中,不断开创有利于促进人的全发展的全新的劳动就业岗位。其实,一产是二产、三产之母;交通、物流、餐饮、旅游、金融、房地产、高科技、技术培训等很多新兴产业,都是现代化大农业立体扩张所形成和推动的产业。也正是通过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够逐渐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从人的身份变化来说,城乡统筹只是在调节着农村和城镇人口比例,在不断提高城镇化率;但是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城乡差别依然存在,所以需要城乡统筹发展。相对于资本和人才自由流动的现代工业文明和商品社会,户籍制度,是在农耕社会为了便于封建统治而设立的一种画地为牢的管理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民众依然被划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也进行了相应的区分,户籍直接与土地以及教育、社保、医疗等诸多福利挂钩,城乡二元户籍制的弊端明显。近年来,社会逐渐形成共识,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目前人们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只有人人平等、资源共享,即自由人形成自由联合体,才能实现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有些城市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将城镇、农村居民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努力使所有居民享受同样的社会福利以及社会保障,就是一体化发展的一种探索

             对消除鄂尔多斯城乡二元结构的途径,2011年5月,委副书记巴建光在“鄂尔多斯转型发展研讨会指出:我们要着力破除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农牧民市民化、公共服务均衡化和要素流动自由化,不断缩小城乡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享受公共服务的差距,努力形成城乡互补、分工协作、融合发展的城乡发展新格局。坚持“要素集聚,土地集约,区域协调”的空间开发原则,科学调整市域产业空间布局,集中打造沿黄河经济带,优化工业园区布局,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调整农牧业生产力布局,推进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和集中,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产业配套、特色鲜明的布局体系。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荣誉会长、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会长夏日在《鄂尔多斯提升第一产业浅论》中认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要避免二元结构的扩大,并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这要通过同步提升第一产业,而不是采取压缩二、三产业或弃乡弃农的办法来实现。鄂尔多斯率先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为推动21世纪的中国实现第六次产业革命,搞试点、创经验、探路子、作示范。我国人多地少,矿产资源缺;草原、沙漠化土地多;三北地区干旱少水风沙大,但阳光充沛光热条件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一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二要用大力气搞生态环境建设,三要富民强国,四要多给后人留下一些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走大中小城市和村镇相结合的城镇化道路。在提升第一产业过程中,提高农牧民的劳动生产技能和素质,提高农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牧区的市场化水平和农牧民的参与适应能力,也为向城镇化过度做准备。要增强知识密集程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科学技术成果于农业产业各个环节,并且还要不断加强教育事业,培养人才,不断进行科学技术研究,不断提高第一产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建立防治荒漠化综合大学,实行产、学、研结合,培养专门人才,为提升第一产业、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提供人才保证。

           近年来,鄂尔多斯在城乡统筹发展以及逐渐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例如,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基地鄂托克前旗昂素镇,确定了集镇建设、新型村庄建设、人口转移安置三项重点工作,探索了“一转两化三大四统筹牧区统筹城乡模式:一转即人口转移按照户均草牧场不低于5000亩的标准确定城乡统筹建设户,加大草牧场的整合力度,全镇转移人口2222户、7387人,留居855户、1759人;两化即农牧业生产装备的现代化,水浇地作业耕、种、播、收全程实现机械化;牲畜饲喂管理实现智能化;三大即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定位,实现生产方式大变革、居住条件大改善、生活水平大提高;四统筹即城乡统筹的四个层面,包括管理统筹、布局统筹、产业统筹、政策统筹。

           第二节   促进一体化发展

           一体化发展包括我市的一体化发展以及我市融入全球一体化发展。只有认识和把握了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规律,才能促进市的一体化发展以及我市融入全球一体化发展。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真切地体会到通过“老子道学、成吉思汗文化、马克思理论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来探索规律和再论资本的必要性,从而更深入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规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球一体化发展有两个要点:一是通过人类智慧的有效整合来构建“全球脑”,二是社会资本高度集中为“唯一的单个资本”。而“全球脑”和“唯一的单个资本”的结合点是道法自然。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就是按照这样一个发展趋势来旋转的。与此相适应,我们应该研究探讨的是,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形态能够使“全球脑”与“唯一的单个资本”融为一体?鄂尔多斯的一体化发展与此有什么内在必然联系?

      我们认为,无论是一个地区还是整个世界,人是发展主体,而人本身又属于自然。因此,符合客观规律的一体化发展,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是以教育为基础,实现每一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而从回归自然的角度来看,是在生态经济基础上,充分发挥自然法则的巨大能量。对此,我们在专门的章节(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来探讨

            一体化发展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例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一体化发展,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产、分配、消费的协调统一的发展等等。促进一体化发展的核心是共同遵循相同的规律,化解矛盾冲突,使人们的利益变得一致。例如鄂尔多斯出现民间借贷和房地产等问题,甚至形成一定的风险隐患,主要是因为人们的利益不一致。我们需要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生产,而不是只为利润的生产;我们需要提高生产者的素质和动力的消费,而不是假冒伪劣产品的消费;我们需要满足人的本能需求的分配,而不是在利益对立中使生产和消费的链条断裂的分配。

            生产、分配和消费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个链条断裂,不能正常运行。马克思说:“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论》三卷548页)。每当出现危机的时候,人们一般首先感受到的是利润欲的破灭,主要关注的是生产和政绩等受到的影响,而不能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这个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上解决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人类不是生产不出产品,而是不能合理分配和消费。恩格斯说:生产力按几何级数增长,而市场最多也只是按算术级数扩大。每十年反复一次的停滞、繁荣、生产过剩和危机的周期,使我们陷入无止境的经常萧条的绝望泥潭。每一个冬天的来临都重新提出这一重大问题:“怎样对待失业者”;虽然失业人数年复一年地增加,却没有人解答这个问题(《资本论》一卷36~37页)。

            找到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有效解决劳动就业这一重大问题,这只能靠一体化整体性转型发展。市场经济包括着劳动就业、资本构成、分配机制、消费能力、价值评判体系等诸多因素,只有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才能在一个巨系统内有效解决发展难题。例如,资本包括体力劳动、智力劳动即智力劳动所创造的科学文化以及自然资源。当人类通过创造科学文化的形式,所转化和体现的自然法则的巨大能量,成为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本主体时;当简单重复性的程序化劳动将由机器来代替时;当“这种无穷无尽的生产能力,一旦被自觉地用来为大众造福,人类所肩负的劳动就会很快地减少到最低限度时,那时传统意义上的劳动者全部失业了,还怎么通过按劳报酬来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那时候还能够用交换价值来衡量劳动价值吗?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这些都有规律可循。

            一体化发展,最根本的一点,就是通过共同探寻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规律来凝聚人们心智,也就是“凝心聚力”。鄂尔多斯市委书记白玉刚在市委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讲话中指出“凝心聚力、转型发展、创新创业、再铸辉煌把鄂尔多斯建成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是鄂尔多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转型发展是核心只有加快推动产业、城市、生态、社会和人的思想观念全面转型才能增创新活力、实现新跨越真正把转型发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经济建设由速度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文化建设由资源优势型向综合优势型转变社会建设由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型向均等化服务转变城乡发展由二元型向一体化转变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由分割型向融入型转变

      白玉刚强调,重点要围绕七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要牢牢抓住延长产业链条这一根本抓手更好实现资源转化增值全力推进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建设国家清洁能源输出主力基地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做优做强非煤资源型产业加快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二是突出配套发展、融合发展强化现代服务业在转型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促进三产内部各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鄂尔多斯旅游品牌,建设我国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西部地区物流集散地三是坚持走特色种养、精深加工、规模发展、品牌增收的路子建设面向全国市场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大力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引领现代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四是落实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理念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全面建设品质城市。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集聚人气商气突出中心城区带动,强化市域统筹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五是以地方规章的形式固化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构建政府引导、产业拉动、企业带动、全民参与的生态建设机制设立环境保护最严门槛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六是大力实施创业就业增收工程全力做好扶贫开发和民生兜底保障工作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转型发展成果更好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福祉七是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提升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强化转型发展人才支撑以创新的理念着力推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

            我们要找到这七个方面的内在必然联系,使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围绕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规律,来促进市的一体化发展以及我市融入全球一体化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