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道德的本质

热度 1已有 1455 次阅读2012-9-24 05:40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道德的本质

                                 包海山

        所谓国学是中国人多角度、多层次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老子的《道德经》是国学中的精华。“道”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万物本原,例如“万物之宗”、“象帝之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二是自然规律,例如“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等;三是自然能量,例如“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等。本原、规律、能量,可以统称为自然法则。这对任何国家、任何民族来说,都是相同的客观存在。《道德经》穿越时空、打破国界,研究探讨不受任何地域局限、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法则本身。

             在人类社会,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对整个自然界的运行,老子认为:“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意思是说:道使万物生成,德能容纳万物,物质呈现形状,环境促进成长。所以万物没有不尊崇道并重视德的。道所以受尊崇,德所以被重视,并不需要什么人命令强迫,而是原本自然形成了应该被尊崇和重视的东西。

              在某种意义上,道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德是遵循自然法则的行为准则,是人的自然天性所在。《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意思是说:人的自然天性中固有的上德存在就无所谓要不要德,那是真的有德;当人性异化、道德沦丧时还不想失去德,那是真的没有德。有上德的人顺其自然而无须刻意作为,失去上德只有下德的人为了表现而刻意有所作为。上仁者想有所作为而不会太刻意做什么,上义者想有所作为而刻意有所作为。上礼者想有所作为而得不到别人相应,于是就气急败坏伸出胳臂到处生拉硬拽。所以,丧失了道而后才有德,丧失了德而后才有仁,丧失了仁而后才有义,丧失了义而后才有礼。繁文缛礼、多费口舌,不仅是内在的忠诚和信任不足的表现,而且是背信弃义撕裂动荡的前兆。前面所讲的那些所谓识礼仪者,不仅道德被戏弄用来张扬作秀、哗众取宠,而且聪明反被聪明误、是走向愚昧的开端。因此大丈夫立身敦厚,而不居于浅薄;存心朴实,而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那些浅薄虚伪的繁文缛礼,而取得人的自然天性中所具有的淳朴无华的道德。

          人们真的有道德,那就无须讲仁、义、礼;换句话说,我们讲究礼、义、仁,也只是应该作为一种途径,最终的目的是讲道德。不管对什么人、什么事,还是平等随意、顺其自然好一些。我们敬仰老子和马克思等智者伟人,是因为他们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态度,而不需要讲究什么礼节。在人化世界里,智者伟人有超凡力量,但所转化和体现的是原本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的巨大能量。人为与道为不同。人想有为而难有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自然能量是无限的;人想有为,是“万物”层面上的有为,而道无不为是在本质层面上的有为。如柏拉图所言:是“有神力凭附着”,“有一种神力在驱遣你”;“磁石不仅能吸引铁环本身,而且把吸引力传给那些铁环,使它们也像磁石一样,能吸引其它铁环”。智者伟人是能够吸引其它铁环的铁环,但终究还是铁环,而不是磁石本身。我们研究智者伟人文化,不仅要研究他们像磁石一样吸引其它铁环的能力,更要研究磁石和磁力本身的能量。因为我们非常清楚,智者伟人躯体的铁环早已腐烂消失,所留下的只是通过他们的智慧、灵魂和文化传给我们的磁力能量。遵循自然法则,才是我们真正要“取”的“此”。这就是道德的本质所在。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jiejoy 2012-9-29 22:49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人的自身”里谈到:一个人的自身,也就是说,他自身所具备的东西才是最关键的。如果这样说来,“人之初,性本善”,可是人没有一直保持着本性,那么人性的改变是自身的改变还是因外在的原因改变呢?可能都会说是因为环境不得已改变了自己,我也会这样找托辞。改变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你还是“善”的,还有“道德”可言,但过度了,那就是无道无德了,是这样的吗?
回复 jiejoy 2012-9-29 19:01
现在有多少人知道“道德”的本质?
问好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