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论坛花絮
蒙古人的情感与智慧
包海山
2012年8月21日,在第二届中国·阿尔寨文化论坛期间,鄂尔多斯蒙语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想让我用蒙语谈一谈参加论坛的感想。
谈一谈感想还可以,可是用蒙语谈还真的不行;说一说生活日常用语还可以,而一般的学术用语就不会说了。我是蒙古族。虽然蒙语是我的母语,但是遇上“文化大革命”,到了学龄期没有学校可上,等到11岁才上汉校。刚开始听不懂汉语,连“牧主”和“毛主”两个音也分不清,心里还纳闷:怎么“牧主”就应该打倒,而“毛主”加一个“席”怎么就应该万岁了呢?那么,如果加两个“席、席”,又该怎样?牧区蒙古族孩子学习汉语,会有一些不同于汉族学生的思维方式,这对未来的创新发展很重要。现在回想起来,算是因祸得福,或者说歪打正着,蒙古人学会汉语也是非常好的事情。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刘福垣说:“马克思所阐述的政治经济学思辨性过强,抽象层次太高,距离社会生活表面太远,许多经济学范畴有如《道德经》的‘道’,只有理性和悟性达到相当高水平的人,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就我个人体会而言,正是这种思辨性强和抽象层次高的东西,才更具有吸引力,特别是把他们融为一体来研究探讨,更是一种其乐无穷的事情。或许也正是在这种文化交融中,才能充分体现蒙古族人的情感和智慧。
语言是工具,如汽车和火车等交通工具;文化是灵魂,如汽车和火车等交通工具所承载的货物。在某种意义上,鄂尔多斯文化在表现形式上汉化了,大部分都是用汉语来写作的,而主要内容蒙化了,例如成吉思汗文化、阿尔寨文化等研究探讨的主要就是蒙古族文化。近年来,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打造两个文化品牌,分别与伊金霍洛旗旗委政府、鄂托克旗旗委政府共同主办了三届“成吉思汗文化论坛”和两届“阿尔寨文化论坛”,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机构、大学院校等数百篇论文。例如本次阿尔寨文化论坛收到100篇论文,其中蒙文6篇,汉文94篇。我虽然不懂蒙文,但是蒙古人能够参与用汉文写蒙古文化的论文的评选和文集编辑等工作,这也很重要。一方面,可以把成吉思汗的精神和灵魂,融会在血液中、渗透在骨子里;另一方面,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在更大的范围发扬光大。
语言文字是转化和传递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工具,也是不断完善人的自身自然的推动力。恩格斯认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脑就逐渐地过渡到人脑。随着脑的进一步发育,同脑最密切的工具,即感觉器官,也同步发育起来。脑和为它服务的感官、越来越清楚的意识以及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劳动和语言,为这二者的进一步发育不断提供新的推动力。
鄂尔多斯走进全国、走向世界,首先是鄂尔多斯文化走进全国、走向世界,而承载鄂尔多斯文化走进全国、走向世界的最有效的语言工具就是汉语。从语言文字本身的功能来讲,汉语的最大优势在于最具智慧的象形会意的汉字。学者认为,信息是以某种图画、形象等,像电影胶片似的将情景以模糊的图像存入右脑。所谓思考,就是左脑一边观察右脑所描绘的图像,一边把它符号化、语言化的过程。所以左脑具有很强的工具性质,它负责把右脑的形象思维转换成语言。
爱因斯坦说:“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我要花很大力气把它们转换成语言。”可见,我们在进行思考时,首先需要右脑描绘出具体的形象,再用左脑转换成语言。正是人脑具有这种自然特性,才使汉字象形会意的优势凸显出来。象形的汉字具有“左视野优越性”,而左视野传入的信息主要由右脑处理;右脑主要储存“图像”,进行形象思维,收集到的汉字信息又具有形象性,因此,右脑对汉字信息处理更迅速、更便捷,更容易激活创造性思维。
当然,在本质意义上,使用什么语言工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承载的文化灵魂本身。我们打造成吉思汗文化和阿尔寨文化品牌,这只是在选择一个切入点,形成一个文化标识,而其核心内容都是研究探讨不受任何地域局限、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的内在规律本身。也正是在研究探讨本质规律的层面上,人类文化才能融为一个有机整体。例如,在学习老子的《道德经》和马克思的《资本论》时,我们注重的是他们所揭示的规律本身,而他们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并不重要;因为我们非常清楚,他们所揭示的规律并不是他们自己的东西,而是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相同的客观存在。无论是蒙古族文化还是汉族文化,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世界文化,最终所遵循的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规律。以博大的胸怀和宽阔的视野,直奔真理,研究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规律本身,就能够充分体现蒙古族人的情感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