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鄂尔多斯文化杂谈(2)

已有 1363 次阅读2012-2-1 10:26 |系统分类:杂谈| 鄂尔多斯 分享到微信

                          鄂尔多斯文化杂谈(2)

                                             包海山

              二、服务社会——历史发展轨迹与社会转型升级

          我们只有看到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和当代社会所处的历史的自然发展阶段,才能有效地为社会现实服务,促进社会更自觉更科学地转型升级。综合考虑经济基础、资本关系以及社会管理等因素,我们可以把现代社会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个体占有资本的统治型社会,二是以工业经济为基础的国家占有资本的管理型社会,三是以文化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占有资本的服务型社会。总体而言,现在发展中国家从统治型社会向管理型社会转型升级,发达国家从管理型社会向服务型社会转型升级。中国的最大特色的差异性最大。我们既有最落后的封建主义思想意识,也有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文化;中国巨人一只脚还站在小农经济社会,另一只脚已经迈向文化经济时代。可见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

          在商品社会,什么都要金钱。很多没有钱的人,求职难、打工难,上学、看病、住房都很难;而有些人可以一夜暴富,钱多得不知道该怎么花。贫富差距、供求失衡、货币贬值、价格波动、通货膨胀,搞得人们眼花缭乱、头昏脑胀。但是如果能够冷静下来,仔细观察,看到深处,探到实质,那就会明白: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资本属性的历史条件下,鄂尔多斯与整个世界一样,“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对于“从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再到资本优势”跨越的鄂尔多斯来说,研究资本、构建资本高地尤为重要。例如星河湾联合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营报、内蒙古日报等多家媒体,在鄂尔多斯举办了“从资源到资本”等一系列高层论坛,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等很多专家教授,从不同角度共同谋划鄂尔多斯未来发展。星河湾集团董事副总栽梁上燕就认为,“引进来”、“走出去”是鄂尔多斯实现资本高地的必由之路,鄂尔多斯要与全球资本对话,对接世界高端资源,与世界接轨。在深层意义上,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鄂尔多斯全部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这个现实决定了,我们服务社会现实,可以把研究“资本”和“劳动”作为两条主线,从中找到它们之间不断发生变化的“关系”。在这里,我们先从资本角度简要谈资本条件、资本基础、资本目的、资本构成、资本实质、资本任务;从劳动角度简要谈分配机制、价值体系、劳动、劳动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文化经济。

                            (一)

     1、“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的实质,在于使劳动这个人的内在本质,变成一种商品:因为“人力也是可以交换和消费的,人们刚刚开始交换,他们本身也就被交换起来,主动态变成了被动态,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

     我们要透过物质现象探讨劳动本质。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是人“本身的生命的表现”。当劳动变成一种商品时,劳动者“正是把这种生命活动出卖给别人,以获得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生命活动对于他不过是使他能够生存的一种手段而已”。例如,对于在建筑工地打工的农民工来说,所建造的高楼大厦不是他劳动的目的,而是把劳动作为一种商品交换,获取工资,去养家糊口,去支付简陋拥挤住所的房租费,才是他的急需。当然,资本不仅奴役穷人,也会奴役富人,即“精神空虚的资产者为他自己的资本和利润欲所奴役”。李嘉诚说:“房价上涨的时候不一定会死人,但是房价下跌的时候却一定会死人。”随着房价下跌跳楼的肯定不是穷人,而是曾经的富人,是贪婪的投机者。可见,资本不仅会奴役富人,而且有可能要了富人性命;因为资本运作,“总的来说,也并不取决于个别资本家的善意或恶意”,而是“内在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规律对每个资本家起作用”。

     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不是富人和穷人的关系,而是资本和所有具有劳动本质的人的关系。一方面,无论在思想和情感上怎样超脱,每个人都是特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另一方面,无论在什么社会关系中,人的自然天性依然存在。在金钱社会,人没有钱是不行的;但是为了金钱失去天性,那就不是人行不行的问题,而成了还是不是人的问题。每个人都在多种要素中寻求某种平衡:既要追求个人劳动的交换价值,在商品交换中去赚钱;又要体现社会劳动的使用价值,回归人的自然天性。人们在这个层面上的改变,从根本上改变着资本的条件。就我个人而言,在“万元户”年代,也曾月收入一万元,而“百万”成了贫困户的现在,月收入只有几千元。从追求交换价值来看,确实掉价了,但是从创造使用价值来看,却增长了很多倍。我现在所做的是自己很想做而且是应该做的事情,在学习和工作中享受和体现着“生命活动”的价值。这本身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我们应该相信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如恩格斯所言:当劳动者“弄清了劳动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劳动者“不再作为物件而作为一个不仅具有劳动力并且有意志的人出现的时候,到那时,全部现代政治经济学和工资规律就完蛋了”。我们不应该总是根据别人制定的规则来游戏自己的人生,不能用错误的价值评判体系来衡量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是用卓越智慧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来改变和完善游戏规则和价值评判体系本身。

      2、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由此可见,资本的基础是竞争。

  恩格斯说:“竞争最充分地反映了流行在现代市民社会中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这是由“目光短浅的利己主义是我们现代社会的基本的和普遍的原则”所决定的。说到底,现代社会存在着阶级差别和利益对立,人们才会通过竞争来改变社会地位、满足自身利益。“正是由于利害关系的共同性,所以在这种共同的利害关系的敌对状态中,人类目前状况的不道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竞争就是顶点”。这不是要不要竞争的问题,而是看是否还存在利益对立的问题。

   我们在末端反对竞争,倒不如在源头找到和促成更多利益的一致性,并使人们普遍意识到利益的一致性,从而使竞争意识淡化并最终自然消失。竞争可以提高创造力,而合作可以提高更大的创造力。在各种利益冲突中,或许很难为了提高创造力从竞争转向合作,但可以从“提高核心竞争力”,向既不排斥竞争但更需要合作的“提高核心创造力”转型。这不仅是思维方式、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的改变,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着资本的基础。争与不争,这有认知、心态和境界之差别,也有“人为”与“道为”之不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人想有为而难有为。老子云:“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意思是说,“圣人”不积蓄身外之物,他总是想为别人服务,结果为别人服务的能力越来越强;他总是想给予别人更多的东西,结果能够给予别人的东西越来越多。天之道是造福万物而不伤害,圣人之道是只管创造而不去争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为而无不为的中国传统文化必然会体现出独特魅力,资本的人格化和社会化都会遵循这种天人之道。

   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过去积累起来的资本与现在直接的活劳动之间的关系。“劳动”中既包括工人创造低价值的重复性简单体力劳动,也包括资本家创造高价值的创造性高级智力劳动。对劳资关系,我们有新的理解。一、“劳资之间”“缔结协定”,并不是现在直接的活“劳动”与过去劳动积累起来的“资本”之间缔结协定,而是现在同时代直接的活劳动之间缔结协定,是现在货币资本家与执行管理职能的资本家之间缔结协定,是现在执行资本管理职能的活劳动与从事直接生产的活劳动之间缔结协定。因此,劳资之间完全有可能在公平的条件下缔结协定,特别是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人成为执行全新的社会“资本”管理职能的专“家”时,他缔结协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在公平条件下为所有现在直接的活劳动共同谋取更大的幸福。二、资本是一种集中的社会力量,是包括资本家和工人在内的社会总劳动的社会力量;而根据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可分离性,工人不是只拥有自己的劳动力,也可以通过持股和买股票等形式与资本家共同实现社会资本的人格化,因此他们的分散状态可以通过社会资本纽带连接起来,与社会资本共同形成一种集中的社会力量。三、由以上这两个事实决定了,工人之间不仅可以避免竞争,而且可以合作;不仅是工人之间可以合作,而且工人和执行“资本”职能的专“家”之间也可以真诚合作。

   学者认为,个别资本股份化、私人资本国有化、民族资本国际化以及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社会化行进的轨迹。具体到作为市场主体的某个企业,“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集团总裁王林祥认为:企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生产力系统,是多种生产要素组合利用的场所,企业经营的成败直接地决定于要素组合利用的效果。通过资产重组,让职工持股,使资本人格化、利益主体具体化,使得国有资产这个虚主资本搭上职工实主资本的“车”,通过实主资本对利益的追求推动虚主资本利益的实现。这样可以说,国有资产在量上虽有所退缩,但在质上却得到了提高,因此不失为一种公有制有效的实现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它通过使职工持股所形成的具体利益主体刚性追索经济效益的机制,等于是建立起了一套惠及根本、经久不衰的企业激励机制。这才是根本之路!

   3、资本的目的是生产利润,创造剩余价值。马克思说:“因为资本的目的不是满足需要,而是生产利润,因为资本达到这个目的所用的方式,是按照生产的规模来决定生产量”,所以在“有限的消费范围和不断力图突破自己固有的这种限制的生产之间,必然会不断发生冲突”;“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平衡表现为由不平衡形成的一个不断的过程,因为在这里,全部生产的联系是作为盲目的规律强加于生产当事人,而不是作为由他们的集体的理性所把握,从而受他们支配的规律来使生产过程服从于他们的共同的控制”。

         在商品社会,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种。人们通过创造使用价值来满足需要,通过追求交换价值来生产利润。例如对于房地产老板来说,他的投资和建筑不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而是为了获取利润,所以鄂尔多斯盖起太多只想赚钱不管使用的房子。他并不真正关心房子的使用价值,之所以生产使用价值,“只不过因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基础,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商品房消费者并不比生产者自由。消费者的想法和决定是以他的需要和资金为基础的。有的人买大房子、有的人买小房子、有的人买不起房子,这种差别就是由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所决定的。现在房价高得离谱,主要就是因为房价“不是由个人消费的需要所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利润的需要所决定的”。

         资本的目的之所以不是满足需要,而是贪婪地生产利润,这与整个时代的目的有关。恩格斯说:“鄙俗的贪欲是文明时代从它存在的第一日起直至今日的起推动作用的灵魂;财富,财富,第三还是财富,——不是社会的财富,而是这个微不足道的单个的个人财富,这就是文明时代唯一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目的。”我们研究资本的条件、基础、目的等,其实都是在研究人类自己的生存条件、基础、目的等。无论货币“来到世间,在一边脸上带着天生的血斑”,还是“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其实都是人类自己的“血斑”、“血和肮脏的东西”。货币和资本只是像一面无形的大镜子,所窥探、反射和映照的都是人类自己的思维、欲望和灵魂。人类在贪婪的物质欲望追求中,把自身内在本能的需要扭曲了,付出了血的代价。

           当追求物质财富成为时代具有决定意义的目的时,整个社会发展必然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们主要关注GDP、财政收入、CPI等经济指标,却忽略了创造和享受物质财富的人本身,没有体现人的主体地位。生产方式、分配机制、消费能力以及人的自身发展等,其实是一个有机整体。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人是为生产服务的,劳动围绕着资本转,资本的目的是生产利润,生产、分配和消费都以经济利益来调节,人的尊严、创造力、劳动本质都被忽略和漠视,甚至劳动就业还会成为重大社会问题,劳动者就连把“生命活动出卖给别人,以获得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机会都没有。这种利益调节和发展方式,其结果只能如马克思所言:它“对已经实现的、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是异常节约的。相反地,它对人,对活劳动的浪费,却大大超过任何别的生产方式,它不仅浪费血和肉,而且也浪费神经和大脑。在这个直接处于人类社会实行自觉改造以前的历史时期,实际上只是用最大限度地浪费个人发展的办法,来保证和实现人类本身的发展。”

          可以说,人类社会实行自觉改造的开端,就是以人为本,促进一切社会成员尽可能全面发展,使社会发展战略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转型。这种社会发展战略的改变,自然也促进资本目的的改变。

       4、资本构成。自然资源和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资源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加工成财富,财富转变为资本。一切财富都有使用价值,而只有体现出交换价值的财富才能转化为资本。从资本的价值构成来看,是由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比率来决定的;从资本的技术构成来看,是由所使用的生产资料量和为使用这些生产资料而必需的劳动量之间的比率来决定的。

          我们研究资本构成,是为了使更多的社会财富转化为社会资本,使资本不依赖于它本身的量的能量,在更大的范围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资本所合并的劳动力、科学文化和自然资源来看,劳动力是物质形态的简单体力劳动;科学文化是信息形态的高级智力劳动;自然资源包括有形的物质财富和无形的信息能量。其中,科学文化所揭示、反映、转化和体现的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法则的巨大能量。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是优化资本构成并充分发挥资本力量的关键所在,也由此“必然要使整个经济学发生变革”。如果说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等注重物质产品的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那么知识经济和文化经济等注重信息产品的政治经济学“尚待创造”,包含在“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之中。

          最有价值的劳动能力,是在劳动开始时就“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的能力,即“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想像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是通过调控信息结构来支配物质结构的高级智力劳动过程,是具有更大使用价值的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部分。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通过占有无偿劳动,创造超过社会平均劳动的价值。剩余价值不只是通过交换和剥削所形成的,而通过创造和奉献可以形成更大的剩余价值。我们不能局限于体现价值的外在形式,而是要看到形成价值的内在本质,即自然规律本身的巨大能量客观存在,它无须交换和剥削,而是人类可共享,并且能量无限、用之不竭,这是我们在价值论层次上,通过以创造和奉献的形式自然形成巨额剩余价值的现实基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智慧是资本,科学文化不仅可以成为第一生产力,而且可以成为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本主体。这是资本构成的最大变革和优化。对于创造新的巨额剩余劳动价值来说,转移、保存、激活原有价值是基础,而追加高效的具有生命力的活劳动价值是关键。对于某个具体物质商品价值而言,起决定性作用的智慧,只有外化和物化在商品中开始交换,这才是价值形成的开端;但是对于智慧本身而言,它的外化和物化是一个轮回的末端,因此研究智慧本身最初的形成,这才是研究价值形成的最前沿。工业经济衡量的只是商品最终的交换价值,而文化经济能够体现产品生产全过程中的整体劳动价值。

     资本和科学文化都是以信息形态形成和发展的。资本也有其信息结构和信息功能。资本能够对过去形成的科学文化价值,进行全面综合的识别、评判、衡量、解释、记载和积累,也就是知道科学文化形成了多少经济价值,从而构成资本的信息结构;资本能够对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科学文化价值,进行立体动态的预测、规划、分解、重组、程序编排和促进无限增值,也就是知道科学文化能够产生多少经济价值,从而构成资本的信息功能。例如,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学者,以信息形态从事的社会共同事务的高级智力劳动,在没有外化和物化在具体凝固的可以交换的物质产品上时,从物质形态来看,就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而从信息形态来看,在历史传承中按几何级数发展的科学文化,就算隐形的流动状态下,只要形成了价值就有可能体现出来。

         在某个阶段,某种智力劳动及其使用价值或许没有凝固在商品中体现出交换价值,但不会因此价值消失,而是会价值转移。科学文化作为一种能够调控和支配物质结构的独立的信息结构,作为一种能够外化和物化的能量,可以分离于个体生命而在社会空间独立存在。它能够跨越历史时空按几何级数发展,在流动状态中形成劳动的使用价值,并以信息形态不断通过活化和改善人类头脑这个信息化了的物质结构来实现价值转移和积累。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创造新的知识,那就是在价值传承和转移中,追加了价值而创造新的更大的价值;其中,追加价值本身的构成即它所蕴含的创新能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流通只能体现交换价值,但不能创造价值本身;而使用价值或许没有经过流通体现出来,但它的价值依然客观存在,它的用途取决于它本身的构成。对于文化产品来说,所具有的共享特征和馈赠品格,在客观上决定了人们不会束缚于传统的价值观来体现个人交换价值,而是构建全新的劳动价值评判体系,充分体现不仅可共享而且只有在共享中才能无限增值的巨大社会使用价值。

          5、资本实质。马克思说:“只是由于积累起来的、过去的、对象化的劳动支配直接的、活的劳动,积累起来的劳动才变成资本。资本的实质并不在于积累起来的劳动是替活动充当进行新生产的手段。它的实质是在于活劳动是替积累起来的劳动充当保存并增加其交换价值的手段。”我们认为,是过去劳动积累起来的资本支配现在直接的活劳动,还是现在直接的活劳动支配过去劳动积累起来的资本,这取决于哪个能量更大。一、科学文化是在过去劳动中形成和积累的,同时也是现在直接活劳动所掌握和发展的,因此当科学文化成为第一生产力并在生产力体系中发挥决定性的指数效应时,现在直接的活劳动将有条件有智慧有能力支配过去积累起来的劳动。二、当只有在共享和创新中才能无限增值的科学文化,成为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本主体时,现在直接的活劳动在创造剩余价值时,便可以使社会资本具有为未来活劳动提供服务的功能。三、随着现在直接的活劳动具备几年甚至几十天就能够使科学文化这个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本主体总量翻一番的能力,人类能够通过充分体现巨大自然能量的可共享性和不断提高社会公共产品比例和总量,来逐渐淡化和消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资本属性,并最终消灭资本关系,从而把人类劳动从商品地位解放出来,还原人类世界和自然界本身是无价之宝的自然属性。

           随着资本构成和资本实质等要素的改变,管理和执行“资本”职能的专“家”即资本家的构成和职能也会发生变化。马克思认为,作为资本的人格化,资本家“有历史价值”、“受到尊敬”,“是社会机制中的一个主动轮”。“作为价值增殖的狂热追求着”,他狂热追求和肆无忌惮等都是表现形式,而为“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建立现实基础”是内在实质。资本虽然首先表现为个人拥有,但总是要转化为社会的生产能力;资本属于个人拥有是虚拟的,而只有转化为社会生产能力才是现实的。资本越来越表现为社会权力,这种权力的执行者是资本家。“由资本形成的一般的社会权力和资本家个人对这些社会生产条件拥有的私人权力之间的矛盾,发展得越来越尖锐,并且包含着这种关系的解体,因为它同时包含着生产条件向一般的、共同的、社会的生产条件的转化”。

         6、资本任务。“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资本正是以此不自觉地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我们认为,是不自觉而“盲目”地还是自觉而“科学”地完成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历史任务,这取决于资本所集中的社会力量具有更多的盲目性还是科学性。

        金钱不如粪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粪土会永远存在,而金钱总是要消失的东西。资本之所以一定会消失,是因为未来社会一定人人都会把自己当人看,而不再把自己的劳动本质当作商品,从而使雇佣劳动这个资本的条件不存在了。对于资本消亡过程,马克思说:这种剥夺是通过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内在规律的作用,即通过资本的集中进行的。一个资本家打倒许多资本家。随着这种集中或少数资本家对多数资本家的剥夺,规模不断扩大的劳动过程的协作形式日益发展,科学日益被自觉地应用于技术方面,土地日益被有计划地利用,劳动资料日益转化为只能共同使用的劳动资料,一切生产资料因作为结合的、社会的劳动资料使用而日益节省,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

        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是唯一的,因此,遵循这个唯一规律的资本家,打倒了许多违背这个规律的资本家,或者说通过吞并和股份公司,形成更强大的集中更多社会力量的唯一的资本家联合体;当人类共同遵循这个唯一的自然规律时,社会资本的高度集中便达到极限,使资本关系炸毁,最终把人类劳动力从商品地位解放出来。马克思认为:集中可以通过单纯改变既有资本的分配,通过单纯改变社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量的组合来实现。集中不论是通过吞并即某些资本成为对其他资本的占压倒优势的引力中心,打破其他资本的个体内聚力,然后把各个零散的碎片吸引到自己方面来,还是通过建立股份公司这一比较平滑的办法,把许多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资本溶合起来,经济作用总是一样的。在一个社会里,只有当社会总资本合并在唯一的资本家公司手中的时候,集中才算达到了极限。 

         社会资本高度集中的背后,是人类智慧的有效整合。信息、知识和智慧是不同层次的问题。人们传递信息是信息的初级应用,通过信息的集成获得和创造知识是信息的中级应用,通过信息和知识的集成创造智慧是信息的高级应用。现在很多高科技企业,是为人们通过信息的集成,获得和创造知识和智慧在传递信息方面提供高端服务,但他们的高科技只是为传递信息提供服务,并不创造为社会大众服务的知识和智慧本身;而老子和马克思等并没有得到过传递信息方面的高端服务,却通过读书等传统形式,获取大量有用信息和知识,创造了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的人类智慧最高结晶。由此可见,在信息产业部门中,最后的赢家只能是知识和智慧的生产和再生产企业集团,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高效整合教育科技等信息资源的集团化发展的文化企业,所有投资也只能在这样的企业集团溶合为一个单个资本。资本最终就是通过有效整合人类智慧,来完成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历史任务。

                              (二)

          7、分配机制最大的差别在于以经济利益为主与以人为本的不同。如恩格斯所言:“只要分配为纯粹经济的考虑所支配,它就将由生产的利益来调节,而最能促进生产的是能使一切社会成员尽可能全面发展、保持和施展自己能力的那种分配方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44页)。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就要有由此相适应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整体运行机制。一方面,通过提高税收和强化监管等措施,有效扼制只对少数人的奢侈品的生产和消费;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服务社会大众的教育、医疗、住房、公共交通、最低生活保障等公益性事业。鄂尔多斯早就让少数人先富起来了,现在到了走共同富裕之路,切实让社会大众共同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时候。

      据有关资料,鄂尔多斯从1978年至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由34633万元增长至1150.9亿元,增长了330多倍;人均GDP从344元增长到75164元,增长了218多倍。然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却明显滞后于GDP的增长,二者的差距还呈扩大趋势。新世纪以来,我市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47%,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仅为16.9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仅为14.5%。而且,社会各阶层之间和内部收入也呈现出不断拉大的趋势。因此,从均衡发展以及消费拉动生产的角度来看,我市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存在着严重不协调的问题。

      贫富差距的拉大,必然导致消费现象的异常。例如,鄂尔多斯房价暴涨到每平米六、七千元,一般一套电梯楼商品房上百万元,而且少数有钱人还能够撑得住这个变态市场。这对大众消费来说,只能望房兴叹。以2007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6226元计算,三口之家,一年收入不到五万元,不吃不喝二十年,也怕买不起一套商品房。何况,鄂尔多斯不仅房价高,什么东西都贵,再加上供养孩子上学等,这样,平均收入的城镇居民,怕一辈子也买不起一套商品房。鄂尔多斯少数人的奢侈生活与多数人的艰难生存同在。如东达蒙古王集团总裁赵永亮所言:鄂尔多斯有的人肥得在流油,有的人穷得在流泪。

       从社会财富构成来看,土地等自然资源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加工成财富,财富转变为资本。造成鄂尔多斯贫富差距的原因,是在资本、土地和劳动这“经济三位一体”中,少数人占有了“资本”和“土地”即自然资源,而社会大众只是拥有劳动部分。也就是说,从分配的角度来看,通过炒作土地和煤炭资源等一夜之间暴发的富翁,并不是他们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力,也不是他们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而仅仅是在社会生产关系不合理以及管理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把本该可共享的社会公共资源和天然支持系统所提供的价值占为己有而已。当先于生产的分配,使少数人已经占有了作为独立生产要素的资本和资源时,劳动者主体“就由社会分配指定专作雇佣劳动”,这不仅造成了经济上的贫富差距,而且进行了不公平的社会地位分配。

       8、价值分为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虽然交换价值是特定历史的产物,但是当交换价值在一个社会经济形态中占优势时,钱这个“从人异化出来的人的劳动和存在的外在本质却统治了人,人却向它膜拜”。钱是根据交换价值创造出来的,当“钱剥夺了人类世界和自然界本身的价值”时,劳动和劳动的产品一同异化,而且“物的异化就是人的自我异化的实践”。我们研究价值体系,就是为了改变价值取向,完善价值评判体系,使产品的使用价值在社会经济形态中占优势,最终还原人类世界和自然界本身是无价之宝的自然属性。

       据鄂尔多斯煤炭信息网资料,我市已探明煤炭储量1496亿吨,约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六分之一;高岭土储量为65亿吨,在全国硬质高岭土中质量最优;天然气已探明储量为8788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按煤炭每吨500元、高岭土每吨1000元、天然气立方米2元粗略计算,鄂尔多斯此三项自然资源价值就有83万多亿元。当然,这些数据肯定不准确、不科学,我们在这里只是想明确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自然资源具有非常大的价值;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资本、土地(即自然资源)、劳动这“经济三位一体”中,当资本和自然资源“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存在”的时候,资本在盲目追求交换价值时所剥夺的自然界本身的巨大价值,不会属于社会大众,而属于少数拥有资源支配权力的统治集团和拥有社会财富的强势群体。1%的家庭可以掌握全国41.4%的财富,实质上就是反映着这个现实。

     当金钱剥夺了整个世界本身的价值时,改变的是整个世界,资本奴役的是全人类,不管是有钱还是没钱,都被剥夺了人本身的价值。人类最终不会因为创造多少社会资本,在多大程度上剥夺了整个世界本身的价值来走向繁荣富强,而是因为还原人类世界和自然界本身是无价之宝的自然属性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恩格斯指出:“对于要把人的劳动力从它作为商品的地位解放出来的社会主义来说,极其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劳动没有任何价值,也不能有任何价值。”这里所指的价值,是劳动的交换价值。我们认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就是充分体现社会劳动和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不断淡化和消除劳动和资源的交换价值,最终还原人类世界和自然界本身是无价之宝的自然属性,从而把人的劳动力从商品地位解放出来。实现这种转变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改变和完善价值体系是“极其重要”的一点。

   施托尔希在《论国民收入的性质》中说:“国民的收入,不是像个人的收入那样,按照它的价值来估计,而是按照它的效用,或者说按照它所能满足的需要来估计。”当社会能够按照产品满足需要的实际效用来衡量时,必然会使产品的使用价值占优势,从而使人们无限度地贪求交换价值的私欲受到扼制,使人们的劳动本能和追求自由的天性得以自然体现。“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物质形态生产的彼岸是文化形态的生产,文化形态生产的本质是遵循自然规律,科学地转化和体现包括自身自然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的巨大能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9、“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而劳动是人的内在本质。在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中,资本的消亡和劳动的解放是同步实现的。马克思说:“劳动的解放既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涉及存在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有赖于最先进各国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我们研究资本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最终还是为了把人的劳动力从商品地位解放出来。在地方学研究中,勇于和属于研究涉及存在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的社会问题,这是鄂尔多斯学研究的智慧和价值所在。

        生产交换价值的劳动是“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而作为使用价值的劳动是“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我们在这里所探讨的劳动,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寻求某种平衡:一方面,为了生存而生产交换价值;另一方面,为了人的自然天性而创造使用价值。一个人最理想的状态,是去做自己想做、喜欢做、应该做的事情,在人性的自然状态下创造使用价值,而这种使用价值又被社会认可而体现出交换价值。

         劳动的解放,不是逃避劳动,而是把握劳动的机会,在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中完善自身的自然条件,使自己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恩格斯认为,在未来社会,“一方面,任何个人都不能把自己在生产劳动这个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中所应参加的部分推到别人身上;另一方面,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可见,把握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的全面发展的机会是关键,而且劳动本身才是“解放人的手段”。

       劳动“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也是人的自身自然得到完善的过程,即“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使自身的自然中蕴藏着的潜力发挥出来”。人是劳动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在人的成长发育中,语言和劳动成为两个最重要的推动力。“正如语言的逐渐发展必然伴随着听觉器官的相应的完善化一样,脑的发育也总是伴随着所有感觉器官的完善化”;“脑和为它服务的器官、越来越清楚的意识以及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劳动和语言,为这二者的进一步发育不断提供新的推动力”。人本身作为信息结构和物质结构的结合,智育培养人的思维的信息结构的调控能力,体育培养人的躯体的物质结构的协调能力,而智育和体育只有与劳动结合起来,人们才能在劳动中、特别是在智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劳动中,充分体现自身生命价值。

          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是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马克思认为,未来教育,“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随着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以及终身学习,成为人们的共识和自觉行为,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它成为使劳动者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文明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一种文化。教育作为使人的自身自然不断得到完善的一种文化,将会融入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那时,人们的第一需求将会是学习,整个社会活动的中心将会是教育,或者说整个社会将会成为一种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体系,终身学习将会成为人们自然而然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本身。学习、教育和生产劳动的有机结合,是劳动这个人的内在本质得到解放的有效途径。

         10、生产力就是人们通过劳动把自然界提供的材料转变为财富的能力。包括人的自身自然在内的整个自然界,是由无形的暗物质和有形的明物质组成的;而劳动也分为物质形态的体力劳动和信息形态的智力劳动。我们把注重物质形态的体力劳动和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力称为劳动生产力。任何事物都是分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对于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也有不同的阐述:“增加劳动的生产力的首要办法是更细地分工,更全面地应用和经常地改进机器”;“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总是来源于发挥着作用的劳动的社会性质,来源于社会内部的分工,来源于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

          当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生产力要素具有资本属性时,从消极方面来看,恩格斯认为,“具有资本属性的必然性,像幽灵一样站在这些资料和工人之间。唯独这个必然性阻碍着生产的物的杠杆和人的杠杆的结合;唯独它妨碍着生产资料发挥作用,妨碍工人劳动和生活”;从积极方面来看,马克思认为,“只有当雇佣劳动成为商品生产的基础时,商品生产才强加于整个社会;但也只有这时,它才能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在资本关系形成不到一百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发,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着这样的生产力呢?”

         社会发展阶段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的历史的自然发展阶段。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资本属性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就应该既要研究生产力要素,也要探讨所具有的资本属性。我们应该清楚马克思所讲的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资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还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出现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的物质条件并没有成熟,因此求真务实的人们不可能提出一个自己所不能解决的任务,而且“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同时,我们还应该清楚恩格斯所讲的通过发展生产力来消除生产力资本属性的必然性:即“生产力本身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

       11、包括人的自身自然在内的整个自然界,都是由暗物质和明物质组成的。在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中,不仅有明物质变换,也有暗物质变换;人类创造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有形的物质形态的财富中,也体现在无形的信息形态的财富里。我们把人们通过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的总和,把自然界暗物质和明物质、特别是暗物质所提供的“极大的能量”转变为社会财富的能力,称之为文化生产力。

   作为物质形态的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等,是生产力系统的基础性要素。在生产力系统中最活跃、变数最大的是作为信息形态的科学文化。科学文化,被劳动者所掌握,就能够转化为劳动技能、生产经验、创新能力;渗透到劳动资料中,就能够转化为新的工具、新的机器、新的设备;延伸到劳动对象中,就能够扩大范围、提升质量、提高效率。 科学文化在不同的经济时代发挥不同的作用;换句话说,由于科学文化发挥不同的作用,使社会进入不同的经济时代。在农业经济发挥和数效应,在工业经济发挥积数效应,在文化经济发挥指数效应。

   丹增在《文化力与文化生产力:文化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中认为,文化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包括人的智力、科学、生产管理、劳动组织、文化资源等,它的构成主要在于内在要素,是一种以文化内容为主导的社会生产力。文化本身成为经济增长的要素,也成为一种劳动对象、生产对象。文化生产也具有一般实践活动的特征,即由实践主体通过劳动,将一定的材料加工改造为新的存在物,因此文化生产过程也表现为一个物化的过程。现代生产力既是一种物质力量,也是一种文化力量。任何时代的生产力都是人类用以影响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生产力中的物质因素即人类改造自然的现实物质生产力,主要表现为实际的机械动力和技术手段;而精神因素则指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既包括科学理论,也包括代代积淀的人类文化。因此,在社会生产力中,文化生产力不仅是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应该成为主导力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充分激活人的发展潜能与创新精神,已经科学合理地内化于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之中,也是文化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据有关资料,人类科学文化总量翻一番所需时间,从几千年、几百年向几十年、几十天方向发展,现在所能推测的最短时间只需73天。这是因为,一方面,人类可以不断发现、认识、转化和体现的自然规律及自然能量客观存在;另一方面,人类形成的文化基数越大,越容易“按几何级数”迅速发展新的文化。这是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现实基础。当科学文化不仅成为第一生产力,而且成为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本主体时,科学文化所转化和体现的自然规律及自然能量原本具有极大的能量的使用价值和人类可共享性,决定了文化生产力的资本属性不断淡化并且使文化生产力的自然属性逐渐体现出来。

         12、所谓“文化经济化”,是指文化进入市场,文化进入产业,文化中渗透经济的、商品的要素,使文化具有经济力,成为社会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经济学界把新世纪“人文化的知识经济”称之为“文化经济”,强调经济发展中的人文关怀,反对因发展经济而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损害弱势群体的利益,破除物质与精神的隔膜、协调现世与未来的关系、平衡人类行为与自然演化的冲突,走出经济或物质中心主义,将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化产品、转化为富有商业价值的文化精品。说到底,文化经济是回归人的自然天性的经济,是人类共同遵循“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自然规律并共享“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自然能量的经济。

      据有关资料,日本于1995年确立了在21世纪的文化立国方略,把发展文化经济作为国家战略。1998年韩国也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方针,将文化创新作为经济突围的突破口,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立誓把把韩国建设成为21世纪文化大国、知识经济强国。美国没有自己厚重的历史文化,美国人却把人类历史的和民族的、古老的和现代的、科学的和虚假的人的思想文化现象,统统纳入自己的经营视野。美国人胆大,是因为没文化包袱,不知天高地厚;美国人的“胃”比“胆”大,是因为没有文化歧视,不管是科学的还是宗教的,无论是历史的还是民族的,也不论是哪个林子的鸟,只要会一鸣惊人,美国人就能把它经过美式包装后推广到世界上最偏僻的角落。具有超强消化外来文化的肠胃功能,成就了美国“没有文化”的“文化巨无霸”。美国的“无为”文化政策,使美国从一个文化资源小国变成全球文化产业大国,仅版权业(包括电影、音像、出版业和软件业)一年创造的增加值就高达4500亿美元,占美国GDP的5%。美国电影不仅赚足了大把的钞票和利润,在文化价值观念等意识层面对各国进行着“软”控制,世界各国一方面空喊“美国佬,滚出去”,另一方面却玩味着美式文化的刺激和温馨。文化经济的要义在于人文精神成了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最直接的资源,人的智慧成为决定性作用的生产要素且具有非损耗性和高增值性优势。

    文化经济将在工业经济基础上通过知识经济过渡而形成。恩格斯说:“正是由于这种工业革命,人的劳动生产力达到了这样高的水平,以致在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创造了这样的可能性:在所有的人实行合理的分工条件下,不仅进行大规模生产以充分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富裕的消费和造成充分的储备,而且使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从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交际方式等等——中间承受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且不仅是承受,而且还要把这一切从统治阶级的独占品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和促进它进一步发展。”能够使所有的人实行合理的分工,使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使文化变成社会共同的财富,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文化经济,就是使科学、教育、艺术、交际方式、生产组织、劳动管理等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形成的文化,变成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变成全社会共同财富和促进它进一步发展,并让人类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因为文化揭示和转化的自然规律及其能量原本就人类可共享。当可共享、能无限增值的科学文化,不再仅仅是经济建设中的某些要素,而是发挥决定性的指数效应,并且使经济建设本身变成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时,人类将进入文化经济时代。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