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3||
戎装不再军风在
八一,是我们这些老军人自己的节日。不管离开军队多久,这一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当兵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段经历,还有军风(军旅军人之风华、风范、风采、风尚、风气、风度、风骨、风雅、风貌、风格、风趣……)。
“不管妥否,有话就说,当面直说,说完便了”。这,就是曾经军营里的直率氛围,也是军人间一直保持的耿直作风。离开部队已十六年了,今天在楹联古韵仍能感受到这亲切的军风,着实让人欣慰。我摘了两段巾帼老师与须眉老师的对话放在案头,一段是关于“那哪”的商榷,另一段是关于“夕照”的讨论,算是节日遐想的一点回味吧。
关于“那哪”的商榷
出句:独鹤不知何事舞
对句:片云欲向那边游
(“那”就是“哪”)
须眉:“那”为何就是“哪”?
巾帼:古文中的两个字是很晚才有的,作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时通用。古诗词曲中用“那”而不用“哪”。其实我用“哪”也可以,就是觉得不太好看(既然“古韵”,古雅点就好看点),再说我们的传统教材都遵古意用“那”,平时就是这样教学生的,觉得自己不能犯忌,万一有我的学生见了,麻烦。
须眉:古诗文中用“那”代替“哪”是对的,因为那时还没有“哪”字,自从有了“哪”字后“那”和“哪”是不能通用的。古诗文中是对的,今天就不一定是对的。
巾帼:我想说两点。
1.那哪两字是同时出现的,都比较晚,但出现后,“那”是代词,“哪”不是。
2.古诗文中的“哪”用“那”,现代诗文是不许用的。但楹联可以用,因为它是传统形式,用律诗句式(现在当然也有非律诗句式),所以网开一面。我喜欢在联句古雅时即用律诗句式时用“那”,好看,有味。
关于“夕照”的讨论
出句:野渡孤舟夕照晚
对句:寒江宿鹭月空明
须眉:“寒江”对“野渡”,对的好!“月空明”对“夕照晚”还欠工,试改为“寒江冷月鹭思晨”如何?是不是更有诗情画意呢?“冷月”对“孤舟”就工的多了,“思”和“照”也词性相合,浅见,供参考。
巾帼:“夕照”之“照”根本不是动词(“夕照”与“夕阳”同义)。因此“照”不能与“思”(动词)相对。原句“寒江宿鹭月空明”“月空”与“夕照”正好词性相对结构相对也。
见《现代汉语词典》:【夕照】Xīzhào:傍晚的阳光:西湖在~中显得格外妩媚。
又如叶帅诗句“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解:老头我喜欢作颂扬黄昏的诗啊,在我的眼里,青山不老,夕阳明亮。表达了作者宝刀不老、志在千里的昂扬斗志。
因此原句“月空明”正对“夕照晚”。
须眉:关于杭州西湖十景“雷峰夕照”的解释:
“雷峰夕照”(为西湖十景之一)因夕阳西照,塔影横空,彩霞披照,景象十分瑰丽,康熙御题之为“雷峰夕照”。
请注意“夕阳西照”四个字,这里说的“夕”为“夕阳”,“照”为“西照”。
关于“夕照”的最佳答案:
最佳答案 :“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一往情深的情有多深,就像夕阳映照在深山里,就像深秋里的雨”
这里也说“夕”指“夕阳”,“照”指“映照”的意思。显然不能把“夕照”混指为“夕阳”,对联讲究的是字简意广,高度涵盖,往往一个字就代表了一层意思,这就是楹联的魅力所在。我的“野渡孤舟夕照晚”的“夕照晚”,意思是夕阳映照着傍晚的天空,若以“月空明”相对,依你对“夕照”就是“夕阳”的解释,那么“月空”又该作何解呢?总不成“月空”就是“月亮”吧?浅见,容再商榷哈。
巾帼:1.“夕阳西照”,““照”为“西照”。”
意为夕阳在西方照耀,既然夕阳在西方照耀,那么“夕照”不正是《现汉》的解释“傍晚的阳光”吗?注意“照”由原来的动词词性转为名词“(照耀的)阳光了”。这词性的变化正体现了汉字,尤其古汉语“字简意广,高度涵盖”的灵动。
2.“深山夕照深秋雨”“就像夕阳映照在深山里”,把“夕”解释成“夕阳”就太可怜了!“夕”在古诗文中单独出现时绝没有“夕阳”之意,而是“傍晚”或“夜晚”之意。”这句解诗句“就像夕阳映照在深山里”是不错的,又是您理解错了“夕照”二字,正确的理解是“就像夕阳(映照)在深山里”,其中“夕阳”即“夕照”,而“映照”不是对“照”的解释,而是对诗境(画面)叙述诗的必要用词。
3.您的“夕照晚”的解释同理。您会用但您并没有认识“夕照”尤其是其中的“照”字,而导致用动词“思”去对应,因而差矣。
4.我对的是“月空明”,而不是“月明空”,您没看清楚。“月空”与“夕照”,偏正结构相对,即中心词“空”“照”都是名词,“明”与“晚”都是形容词相对。
又:古诗句中的词类活用极多,正是它们的魅力所在,以少胜多,简捷灵动美好。
须眉:请参看《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版)第1050页词条。
【夕】:1、日落的时候;傍晚。2、晚上。
例:~阳;~烟袅袅。
【夕烟】:黄昏时农村里的炊烟。
【夕照】:傍晚阳光的照射。
这里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夕”是指“阳光”,“照”还是指的“照射”。
巾帼:这就对了,这是由于“照”一词的词性不是不可变的。
我们和学生读过冯骥才的一篇散文《夕照透入书房》:
“我常常在黄昏时分,坐在书房里,享受夕照穿窗而入带来的那一种异样的神奇。
……然后,这一大片橙色的夕照带着窗棂和外边的树影,斑斑驳驳投射在东墙那边一排大书架上。
……在日落前的一瞬,已经挪到我书架最上边的一格……”
“夕照”被冯骥才理解为“夕阳残照”,语感极好!
须眉:你说的也都对,但你对【夕照】一词理解的不对。
【夕照】:傍晚阳光的照射。
这里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所谓“夕照”是一词组,这里的“夕”指的就是“傍晚阳光”,“照”还是指的“照射”。
巾帼:【夕照】:傍晚阳光的照射。
这里的“照射”已经不是动词而是名词了。您没发现吗?如果没发现,办法很简单:“的”的后面是名词。
须眉:哦,是吗?“的”后面的“照射”是名词啊?晕了!这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恕我孤陋寡闻了。照此说来“生活的写照”,“歌曲的流行”,“无私的奉献”,“敏捷的动作”,这“的”后面的都是“名词”了?彻底晕菜 !看来我真是要重新回炉,从小学学起了。谢谢老师赐教!
巾帼:“生活的写照”“歌曲的流行”“敏捷的动作”,中的“写照”“流行”“动作”已经不是动词而是名词了;“无私的奉献”中的“奉献”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根据语境,名词用“的”。您先别晕菜,其实很简单,学就是了,对于还没有认知的知识。
关于“的”“地”“得”的正确使用:
“的”+名词;“地”+动词或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得”。(还需要举例吗?)
本来搞不清无所谓,错就错了,又不是人民日报,但是谁叫咱们的古楹联特讲究对称美,特讲究词性相对呢,那么分清这三个de就太有利于对词性的准确把握了。
再说“夕照”(说说刚才查阅的情况,其中的注是我加上的)——
一、《古今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夕照:①傍晚的阳光。例:洛岸秋晴夕照长,凤楼龙阙依清光。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老舍《骆驼祥子》)②比喻晚年。例:满目青山夕照明。
二、百度百科:词目:夕照 详细解释及、《ZDIC.NET 汉典網》汉典词语解释:
1. 傍晚的阳光。唐太宗《望雪》诗:“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宋 陆游《野饮》诗:“平堤渐放春无绿,细浪遥翻夕照红。”
清 朱彝尊《和韵题惠周惕红豆书庄图》之二:“粥鱼茶板近松门,夕照双浮塔影存。”(注:“夕照”对名词“晨霞”“粥鱼”。同理,以下古今诗文中的“夕照”都有名词与相对。)2. 犹夕阳。唐 颜真卿《题杼山癸亭得暮字》诗:“迟回未能下,夕照明村树。”(注:“夕照”之后的“明”是动词照亮、映照,显然“夕照”是名词。)
清 曹寅《看西廊秋叶》诗:“坡陀看愈好,夕照若为停。” 叶圣陶《微波》:“他们如在柔美而朦胧的梦中,也不颂祷朝阳的早升,也不悲叹夕照的遽灭。”参见“ 夕阳 ”。3. 比喻晚年。清 刘大櫆《祭左和中文》:“痛朝霞之已失矣,苦夕照之无多。”(注:“夕照”的3个义项均为名词。)
三、中国百科网 ->
汉语词典 -> X开头 -> 词典内容:夕照
词语解释: ①夕阳;落阳:满目青山夕照明。②傍晚的阳光;傍晚阳光下的景色:粥鱼茶板近松门,夕照双浮塔影存|雷峰夕照。(注:“夕照”的2个义项均为名词。注意“雷峰夕照”一例!)
四、雷峰夕照 基本解释:
1.亦作"雷峯夕照"。
2.西湖十景之一。每当夕阳西下时﹐峰影波光﹐互相辉映。旧时复有雷峰塔点缀其中﹐景色至为美胜。
词语分开解释:
雷峰 : 1.亦作"雷峯"。 2.山峰名。在浙江杭州西湖南南屏山净慈寺前。旧有郡人雷氏居此﹐因名。
3.塔名。
夕照 : ①夕阳;落阳:满目青山夕照明。 ②傍晚的阳光;傍晚阳光下的景色:夕照双浮塔影存|雷峰夕照。
综上,“夕照”从古至今完全是一个名词性的词语。因此“鹭思晨”与“夕照晚”对得驴唇与马嘴。
一日为兵,终身爱军。品位军风,怀念军风。军风在楹联古韵,军风在我等心中。向战友们问好!祝军节快乐!
出句:戎装不再军风在
请:
janezhang: 一日为兵,终身爱军。凡是当过兵的人,可能都会有您这番感触。也曾梦想成为一名军人的,从小在部队大院里长大,喜欢部队里的生活和人与人之间朴素感情。谢谢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