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电视剧《武林外传》里的闫妮,酷似胡姬。
唐代,政治昌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首都长安商旅辐辏,万方来朝。唐诗中的胡姬,常常当垆沽酒,名曰“酒家胡”。酒家胡的来源,与北朝以来中原和西域的商贸往来密切相关。酒家胡进入中原,很快就以独特的异域风情吸引了文人墨客的眼睛。李白多次写及胡姬,如《白鼻蝽》:“银鞍白鼻蝽,绿地障泥锦。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且就胡姬饮。”诗中,卖酒胡姬和名马白鼻蝽以及豪华的马饰如银鞍、障泥锦交相辉映,在细雨、春风、落花之中共同敷演出一派欢乐奢华的场景。与之相似的是《少年行》之二:“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诗中点出了银鞍白马的主人五陵年少(长安市井子弟)以及嬉游地点――繁华的金市(长安西市),这些都是盛世场景的有力标注。
胡姬之所以受到欢迎,得益于她们的俊美相貌。对此,李白《前有一尊酒行》之二如是描述:“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胡姬以美貌著称,而“貌如花”的具体指标之一就是《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中所提到的“素手”,即区别于中原女子的白皙皮肤,诗云:“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上述四诗已勾勒出胡姬的基本面貌:她们是中亚胡人,歌舞和商业是她们的民族性格,美酒是她们的地方特产,而皮肤白皙则是人种优势。她们正是依靠这些优势,在位于繁华之地的酒店门口招徕客人。除此之外,美貌而富于异域风情的胡姬和春光、美酒、名马、少年等景象结合在一起,共同构造出唐朝的富贵与奢华。这是大唐盛世市井生活的主体色彩,也是学术界所指认的所谓“唐朝胡化”的民间表现。
在这样的语境中,即使不是欢乐场景,胡姬一出场也能冲淡一切哀愁,如岑参的《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青门金锁平旦开,城头日出使车回。青门柳枝正堪折,路傍一日几人别。东出青门路不穷,驿楼官树灞陵东。花扑征衣看似绣,云随去马色疑骢。胡姬酒垆日未午,丝绳玉缸酒如乳。”另如岑参的《送宇文南金放后归太原寓居因呈太原郝主簿》:“归去不得意,北京关路赊。却投晋山老,愁见汾阳花。翻作灞陵客,怜君丞相家。夜眠旅舍雨,晓辞春城鸦。送君系马青门口,胡姬垆头劝君酒。为问太原贤主人,春来更有新诗否。”这两首诗都以送别为题,第二首且杂有仕途多舛之失落,但是,送别的场景被置于春天,柳垂青条,花扑征衣,主人和客人都能够从溶溶的春光与活泼美貌的胡姬那里感受到人生的美好,从而冲淡了离别之情和人生失意之惆怅。
伫立店门,当街延客,貌美如花,满面春风,酒香人醉,胡姬反映出人们对于异域文化的一种正面认可。这种文化,属于粟特系统的,属于城市,属于少年,属于中上阶层。胡姬、胡酒、胡歌与胡舞一起,成为唐人文化意象中歌舞升平、万方来朝的点缀,是盛世繁华的锦上之花。
闫妮生于长于西安即唐之长安,事业起步于兰州,总是笑容可掬,脸型与眼神也有几分胡女之态,擅饰客栈老板娘,难怪颇似胡姬。
2011年中秋节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