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影视学家杨新磊 //www.sinovision.net/?239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期待与全球影视传媒学界与业界精英砥砺切磋,共襄大业!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台湾电影的孤岛情结

热度 1已有 3020 次阅读2022-12-7 04:46 |个人分类:学术 文化|系统分类:艺术| 台湾, 孤岛意识, 电影, 孤岛意识, 孤岛意识, 孤岛意识 分享到微信

台湾电影,当然首先、主要指的是台湾导演拍摄的电影,譬如李行、杨德昌、侯孝贤等人的电影。那么,怎样才算“台湾导演”,什么样的导演才是“台湾导演”?不能简单地从籍贯、户籍、常住地、长期执业地等因素判定,还应考察其是否认可并践行台湾文化。这似乎更模棱两可,更难以把控,实则不然,台湾文化的核心是孤岛情结,抓住这一要害便可提纲挈领,厘清特定电影是否台湾电影,判定某个导演是否台湾导演。
孤岛情结,又名孤岛意识,指的是一种脱离大陆、孤悬海外的岛生思维,在自我封闭中追求自成一家,在挟岛自重中突出对峙并立,强调以岛建国,倚岛抑陆,是海洋文明狭隘性与保守性的体现,也是西方几千年二元对立思维的折射。我们的地球,主要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大洋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构成,这六大板块各自都是大片、完整的陆地,其间即便偶有岛屿,也与陆地很近,或被陆地包围,或与陆地相连,都是有根的,稳定的。六大板块各自形成自己发达的文明,从畜牧、农耕到工业再到现代,绵延不绝。六大板块之外,便是海洋,如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尽管这四大洋与六大板块接毗,但海洋文明却与大陆文明存在明显差异。海洋文明在渔业、航海、造船、外贸上独树一帜,自成一系。在大陆与海洋的罅隙,便是一个个孤岛,如我国的台湾岛、海南岛、厦门鼓浪屿岛、钓鱼岛、加拿大的世百尔岛以及太平洋上的诸多孤岛。孤岛,既不传承陆地上的文明,亦不发展海洋上的文化,二者兼顾却俱不发达,具有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电影理应正视并着力彰显之。
杨德昌、侯孝贤都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尽管祖籍都在广东,但这无法改变二人的台湾身份。《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看到底是一部充斥着少年血性的黑帮电影,几个帮派打打杀杀,报仇雪耻,血战火并,类型化十分明显。“山东”(杨顺清饰)灭了“哈尼”(林鸿铭饰),“小四”(张震饰)等多人雨夜披雨衣替“哈尼”复仇,于一片漆黑中在台球厅杀了“山东”,这是从Francis Ford Coppola(F.F.科波拉,1939- )的《The Godfather/ 教父》到Martin Scorsese(马丁· 斯科塞斯,1942- )的《Gangs of New York/纽约黑帮》再到香港大量黑帮电影的惯用套路与通用模板,但观众却始终喜欢,一直爱看。杨德昌的这部电影,中国多个省份方言的混杂与同鸣是其一大亮点,加强了人物性格的生冷倔硬,强化了戏剧冲突的狠猛毒腥。若再深究,少男少女仰仗父辈的身份与地位在学校论资排辈,似乎有一丝政治隐喻。不过,要找寻孤岛意识,这部电影却令人失望,该片中的台北丝毫不逊于香港、上海等中国大都市,充斥着现代化的斑驳陆离与现代性的陆离斑驳,看不出何孤之有。
真正凸显孤岛意识的电影,非侯孝贤的《悲情城市》(1989)莫属。革命激情不但不随政权更迭而衰弱,爱国主义反倒伴随日伪退场而斗志昂扬;无目的的理想在无目标的青春挟持下豕突裸奔,底层呻吟在帮派杀斗中苟延残喘万念俱灰,政治腐败令民生凋敝痛不欲生,《悲情城市》塑造了一群在孤岛上讨饭吃、讨生活的普通人的真实情境与不幸命运。他们没有任何背景,无权无势,无任何靠山,只能靠自己,或追求理想,或追求金钱,但是,不幸的是,他们作为人最起码、最后的一丝尊严仍被孤岛上的权贵摧毁,而且,无人替他们伸张正义。被上海佬枪杀于妓院的林老大“林文雄”(陈松勇饰)是最惨的孤岛牺牲品,出狱后痴呆的老三“林文良”(高捷饰)次之,他们皆生于孤岛,死于孤岛。《悲情城市》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都根据台湾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来,二片背后都是1945年日本投降退败、1949年国民党败退后的台湾,同样的背景,不一样的前景,更不一样的景深,与其说《悲情城市》聚焦于一座城市,弗如说它凝眸于一个孤岛,道出了孤岛人、孤岛事、孤岛情,那就是孤家寡人的孤芳自赏、孤注一掷,遗老孤臣的孤履危行、心孤意怯,一叶孤舟的孤立无援、孤掌难鸣,野魂孤鬼的孤身只影、孤苦伶仃——即孤岛意识。
照此而观,李行导演的《汪洋中的一条船》(1986)、陈朱煌的《妈妈再爱我一次》(1989),尽管导演是台湾人,作品算台湾电影,但真的与孤岛意识毫不相干,前者是典型的残疾人励志片,后者是典型的母爱苦情片,看不出与台湾有何关联,换作中国乃至华人聚居的任一城市均无不可。杨德昌颇具盛名的《一 一》(2000)也是如此,婚姻背叛与商场欺诈,与地域无关,是现代人常见的劣迹之一,更与孤岛扯不上瓜葛。至于从中国大陆导演郑洞天的《台湾往事》(2004)寻索孤岛意识,那更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不过,长宜子孙的传统伦理是有的,兴家强国的家国情怀是有的,毕竟,台海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同脉同根,同文同种。
孤岛也罢,大陆也好,电影关注的永远是人的命运。孤岛意识也好,家国情怀也罢,归宿才是人的命运之肯綮。

台湾电影的孤岛情结_图1-1

台湾电影的孤岛情结_图1-2

台湾电影的孤岛情结_图1-3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七日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黄河魂的博客 2022-12-7 05:17
台湾人有大中华情节就好了。台湾像大海里的一叶孤舟。飘忽不定,无依无靠!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