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影视学家杨新磊 //www.sinovision.net/?239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期待与全球影视传媒学界与业界精英砥砺切磋,共襄大业!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阿凡达》重映启示录

已有 851 次阅读2021-3-24 05:37 |个人分类:影视|系统分类:艺术| 电影特效, 技术革新, 电影特效, 技术革新, 电影特效, 技术革新, 电影特效, 技术革新, 电影特效, 技术革新 分享到微信

美国导演James Cameron(詹姆斯·卡梅隆,1954- )的《Avatar/阿凡达》为什么要重映?主要原因是,世人对其先进乃至超前电影技术的惊羡。《阿凡达》的特效制作技术,不是常见的套路,不止使用常见的特效软件,对摄影机、渲染以及后期都进行了创新,这些在当时都是首次使用,直到今天仍不过时。
回顾电影史,重大技术革新首次使用,必然会成为里程碑,比如,第一部科幻片、第一部有声片、第一部彩色片、第一部立体电影等,《阿凡达》也开创数个第一。无论中外,这部电影的观众,很多是电影、电视、摄影、数字艺术的专业人士,他们的不解与惊讶才是其重映的内在根源。
影视技术的创新,比影视艺术的任何创新都难的多。我国在影视技术上差的很远,在国际上根本不入流,比如,没有一款后期软件是我国研发的。特效,只是影视技术的一个方面,基础性影视技术比特效更具架构性,更显原初性,更难以创新,更难找出缺陷。
一般来说,大量依靠VFX/特效的电影的制作,关键在于三个环节:(1)制作传统模型或数字建模;(2)运动捕捉,让演员穿上装有传感器的服装,捕捉并采集身体各部分(尤其是面部)的参数,赋值给CG制作出的虚拟模型,使其像真人一样活动起来;(3)渲染,使用CPU与GPU俱佳的高性能计算机,尽可能快速且流畅地预览上述两步形成的素材,合成最终画面。《阿凡达》制作的关键,也不例外,仍是上述三个环节,不过,它还是一部立体电影且要投放于IMAX银幕,这必然使上述工作量与工作难度激增数倍。因此,《阿凡达》的制作演变为这样三个环节:(1)传统模型或数字建模;(2)运用3D立体摄影机进行运动捕捉;(3)实时渲染。
为《阿凡达》提供技术支撑的是新西兰的Weta Digital.Inc/维塔数码公司,全球数一数二的顶级电影特效公司,与美国George Lucas(乔治·卢卡斯,1944- )的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ILM,工业光魔)公司齐名,由Peter Jackson(彼得·杰克逊,1961- )和Richard Taylor(理查德·泰勒,1956- )两位技术狂人创立。二人与卡梅隆通力合作,在《阿凡达》的制作上,鼎力革新多项技术:
(1)卡梅隆是特效模型师出身,制作传统模型是其看家本领,即使数字建模,难度并不大。这部分工作,由维塔数码公司中专司物理建模的Weta Studio/维塔工作室完成;
(2)在立体电影拍摄上,卡梅隆发现,加拿大IMAX公司的那套立体电影摄影机只是徒有虚名,遂与日本SONY公司合作,左眼使用SONY HDC-F950,右眼使用SONY CineAlta F23,组成一套名曰“Fusion Camera-3D System/融合3D立体摄影系统”的独创立体摄影机,这样得来的前期素材都是4K,双重4K,像素更高,细节更丰。处理运动捕捉时,卡梅隆让演员头戴一个绑有微型摄像头的头盔进行表演,在其面部设置十多个甚至几十个采样点,从而使虚拟人物的表情与真人的表情几无差异,栩栩如生。他称这种技术为“Expression Catching/表情捕捉”,与相对较易操控的“Action Catching/动作捕捉”合称“Performance Catching/表演捕捉”;
(3)《阿凡达》一帧的数据是12MB,一秒24帧,每分钟就有60×24×12MB=17.28GB的数据,全片长达160多分钟,而这还只是剪辑后的成片数据。若算上NG的素材及声音素材,整部《阿凡达》后期制作需要处理的数据在3PB左右,1PB=1024TB, 1TB=1024GB, 1GB=1024MB,3PB=3×1024×1024×1024MB=3,221,225,472MB。运算如此庞大的数据,由维塔数码公司中的Weta Data Center/维塔数据中心完成。该中心采用的是HP Blade System BL2x220c刀片服务器,在一个42U的机架中,最多装入128台服务器、1024个CPU以及4万亿字节RAM,计算密度是传统1U机架服务器的3倍。为了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复杂场景的渲染,且要使用尽可能少的处理器,维塔数码公司选择与著名的NVIDIA/英伟达公司合作,自主开发全新的光线追踪引擎。为此,前者邀请后者的资深技术团队前来新西兰,双方联合攻关数月之久,终于开发出一款名曰“Panta Ray/盘它之雷”的强劲引擎,确保卡梅隆在前期拍摄现场能通过监视器实时预览多层素材合成的画面。接着,基于“Panta Ray”的强大功能,维塔数码公司还将它进一步移植到NVIDIA的基于通用并行计算架构——CUDA的Tesla S1070 GPU上,进而使渲染速度提升了25倍。以上鼎力革新后的硬件与软件,完全可以盘的动《阿凡达》的素材,使其渲染十分流畅。
一味使用国外的特效软件,如Maya、3D MAX、NUKE、AE、C4D等,即使再熟练,都不算影视技术革新。我国早已有国产数字高清摄像机,也是CCD甚至3CCD的,但国内影视界看不上,一概不用,认为它很差,就是喜欢并迷信外国的ARRI、RED、SONY等。对国产技术缺乏信心,是我国影视技术长期落后且难以革新的根本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学科之间的人为壁垒,我国始终难以把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通信技术、机器视觉、眼视光学、视觉心理学等制约影视技术的自然学科与影视艺术打通,深入融合。
更为悲剧的是,国内电影界却无视上述差距,大肆炒作票房,称某导演是“十亿级”或“百亿级”,甚至自封为全球票房最高的女导演。这是一种典型的夜郎自大,这种井底之蛙被电影的商业性冲昏了头脑,漠视电影的艺术性,忘记了电影首先是艺术,其次才是商品,本末倒置,利令智昏。艺无止境,技术变革更是日新月异,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视差距,劢励追赶。
导演不分男女,电影不论中外,技术更与性别、语言、国籍、民族、种族、肤色无关,用这些刻意区别影片本身就带有歧视与偏见,本身就是为自己的逊劣寻找借口。
杰作,永远是杰作,不论首映还是重映。

《阿凡达》重映启示录_图1-1





                                                                                                      二〇二一年三月二十四日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