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络电影废话多
看罢2020年Netflix出品的《Mank/曼克》和《The Trail of the Chicago 7/芝加哥七君子审判》,发现此二片具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对话多,台词多。把各自的对话删除一半,仍然不影响看懂剧情,也不损伤影片的艺术特色。可见,至少一半是废话。
COVID-19新冠疫情肆虐,大选波澜未定,街头骚乱频发,分歧加剧撕裂,美国2020年一团糟,一片萧条。电影业受到了巨大冲击,诸多影院关门甚至倒闭,于是,网络视频巨头Netflix瞅准了商机,连连出手,投资了多部电影和剧集,当然全部放在它的网上播映,不会投放院线或电视频道。不知受哪种理论支撑,受何方高人指点,Netflix出品的影视剧充满了长篇累牍的对白,喋喋不休,絮絮叨叨,婆婆妈妈,没完没了。动作不见了,表情少了,细节更是找不着了,全是台词,全是对话,仿佛广播剧似的,仅靠听完全可以理解全片。这是一种误区,这是电影艺术的倒退,不可取。
电影,最早没有声音,默片主要靠演员的肢体语言(如动作、表情)传达信息。卢米埃尔兄弟(Auguste Lumière+Louis Lumière)最早的一批短片全是默片,D.W.Griffith/格里菲斯、Charlie Chaplin/卓别林等早期影人的佳作,皆无声音,莫不如此。电影,七成是视觉艺术,主要靠视觉语言,声音尤其对话并非电影必不可少的构成。优秀的影片,对话少而精,话少的人往往都是狠角色。诉诸演员丰富的表情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显得更深沉,更稳重。借助演员的动作去叙事,更能彰显电影的运动性及其运动摄影的功力。高质量长镜头甚或一镜到底,都与对话格格不入,大量台词会妨碍这些电影顶级视觉语言的运用与发挥。
中国的很多电视剧,注水严重,强行拉长,如《狄仁杰探案》系列、《大秦帝国》系列。拉长的技术路线就是增多对话,让演员多说话,后期多配台词,因为这样做最省事,最省钱。这种电视剧,只有三五个场景,大多是日景或外景,情节发展缓慢,几乎全是固定镜头,对白又臭又长,语义重复,逻辑循环,令人不堪其烦。这种电视剧,不用看,只需听,就足够了。其实,这是一种偷工减料,粗制滥造,是电视艺术的退步,笔者称其为“电视剧广播剧化”。没想到,电影也遭受“广播剧化”厄运,真是令人忧心忡忡,忐忑不安。
希望Netflix能尽快认识到偏差与迷误,推出更多真正体现电影本体的佳作。
(下)孤独致深
人人皆知,宁静致远,但并非人人皆知——孤独致深。
看罢Kelly Reichardt/凯莉·雷查德执导的《First Cow/第一头牛》与赵婷/Chloé Zhao执导的《Nomadland/无依之地》,尽管二片都出自女导演之手,但绝非“小女电影”,不见女性意识。这两部电影最大的相同之处,就在于孤独。
《第一头牛》中,两个孤独的男人,华人路金(奥赖恩·李饰)与白人奥提斯·菲戈威兹(John Magaro饰),为了发财,只身闯荡美国加州,铤而走险,偷挤地主奶牛的奶,做成蛋糕,售卖牟利,被发现后仓皇逃命,被抓住后双双丧命,横尸荒野,骨殖未归故里,不能叶落归根,成为孤魂野鬼。他俩死后,连个墓碑都没有,这酷似《Homeless to Harvard/风雨哈佛路》(Peter Levin/彼得·列威执导)中女主人公Liz/丽斯(Thora Birch/索拉·伯奇饰)的母亲死后的下葬情景,无葬礼,无墓碑,葬身之地很快就会被人忘记,仿佛此人从未来过人世间。
《无依之地》中,Frances McDormand饰演的中年女人“弗恩”,夫亡子散,孤身一人,开车西行,靠打零工为生,一路遇到很多货车寄居者或房车族,他们老无可依,都是“无房可归者”,即有车无房的无家可归者。全片充满无尽的孤寂,无尽的苍凉。
二片的故事都很简单,人物都很少,画面简练,对白偏少,节奏凝缓,均充满无尽的孤独感。这种孤独,表现为寂寥与简单,令观众始终紧绷着神经,总感到会出事,会有动荡甚或动乱。这种孤独,正是导演内心世界的外化,也是人物命运的预言。孤单淘金,注定吉凶难卜;只身远游,难免客死异乡,正所谓“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一人涉险,一人克难,一人前行,一人告终,从头到尾是你一人,自始至终还是一人,一人一电影,一人一世界。
后现代的我们,一个人就是一部电影,很多人的人生远比电影精彩。心碎了,故事太多,无处倾诉,无人愿听,只得藏匿心底,年久日深,长出蘑菇,自己吞下,毒戕自己,真正的好孤独。幸好,还有电影,可以用镜头讲述我们的孤独,用影像宣泄我们的孤独,这个世界才不会失声,失语,我们才不至于太失落。
宁静致远,孤独致深。电影,不宜深刻,不会过深,但却适配孤独,能很孤独。
二〇一〇年一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