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为性而性,人无人性——娄烨电影之缺憾
看了娄烨的代表作《推拿》《苏州河》《颐和园》,有些感想。
娄烨的影片,整体上艺术质量不够精细,对画面未能精雕细刻,对声音的处理更显粗糙。然而,这些都不是大问题,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影像风格,因人而异。他最大的问题,是对待性的态度。这三部电影,都有诸多床戏与吻戏,人物都很直接地做爱,一见面二话不说直接脱衣上床,让人感觉很突兀,很生愣。角色的动机是什么,人物的戏剧任务何在,这些在娄烨看来似乎都不重要,只要男女在一起,性,就是他们的第一需求,甚至最高追求。所以,他镜头里的少男少女、中年男女,不论是健全人还是盲人,都是如此,都对性充满饥渴,这在《推拿》里表现得尤为突出。
《孟子·告子上》:食色,性也。性和吃饭、睡觉一样,是人的必须。但是,性,不是人性的全部。人性之善比性更温暖,更温馨,更感人。人性之恶,令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电影必须直面,必须揭示。人性,从来都是善恶并存,二者一币两面,缠斗不休。在不同的时代、场合、氛围、情境中,善与恶表现出不同的消长,有时善扬恶抑,有时恶扬善抑,变化多端,姿态万千,充满故事性与戏剧性,这正是电影乃至所有文学艺术之鹄的,之的彀,之题中之义。
即使在欧美,色情片也只是电影的一种类型,绝非全部。过于突出性,只会放大人的动物性或兽性,拉低人物的智商,使角色的理智减弱,使其智慧丧失殆尽。这种电影,没嚼头,回味少,走不进观众的心。
(下)美在孤独中——《莫娣》之真谛
孤独,是现代人的常态。大多数情形下,我们总是孤独的。我们要一个人面对生活,要经济独立,要克服各种困难,还要活得有质量,有尊严。
电影《Maudie / 莫娣》是孤独而坚韧的。女主人公莫娣坦言,“我想要的不多”,她只喜欢绘画。她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她能从日常事物和平常经历中发现美,并呈现于笔端,形成一幅幅美妙的绘画作品。莫娣,表面上总是孤身一人,貌似孤单,内心却从不孤独。她的心底,住着善良。相比之下,那位纽约贵妇桑德拉,比莫娣有钱,独自一人从纽约来到美国西部小镇,独居在海边别墅内,她却不快乐,全片从未见她笑过。更可悲的是,她喜欢绘画但不大懂艺术,不会画,不知道如何发现美。鱼贩子Everett Lewis / 埃弗里特·刘易斯也是孤独的,他一人住在一个尖角小木屋里,每天干卖鱼、运输等各种力气活,虽自食其力,但全片也从未见他笑过。
他们为何不笑,为什么笑不出来?莫娣的姨妈临终前,对莫娣能找到爱情并结婚、能靠绘画出名无不羡慕。莫娣的哥哥也很惊羡,慕名前去,购买她的绘画。无欲则刚,欲望少则意志坚。美或审美,是非功利的,要想发现美,不能追名逐利,要挣脱名缰利锁,将欲望减少至最低,这样才能发现,原来生活处处充满美。
莫娣,想要的真不多,她只要绘画,只要艺术。她是孤独的,却是美的,很美。
美在孤独中。
二〇二〇年八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