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说人
奥地利犹太裔哲学家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维特根斯坦,1889-1951)有句名言——语言说人。很多人对此不理解,感觉说反了,应该是“人说语言”才对。人说语言,是三岁小孩都懂的道理,根本不值得哲学去关注。要想参透“语言说人”,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需要独立思考的精神。
最近,发现了几个典型的“语言说人”的例子。搞文科科研的学者都知道——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简称“国家社科基金”。但是,你未必知道,该基金来自中央财政拨款,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向财政部讨要。该小组成立于1991年6月,是党中央的决定,是一个虚体,故必须成立“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办事机构。显然,先有“小组”,再有“办公室”,最后才有“基金”。不过,“规划”二字不知为何逐渐被忽略了,不提了,成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接着,问题还复杂着呢!“小组”又下设若干学科规划小组,并代行“中华社会科学基金会学科评审组”的职责。看到这里,很多读者已经晕了,怎么又冒出来一个“评审组”,这个“评审组”又是个什么组织,什么机构,是实是虚?没人能说得清。学术圈有一种传言,其之所以冠以“中华”而非“中国”,是想把港澳台纳入,但未能如愿。
接着,“小组”又设有马列 · 科社、党史党建、哲学、经济理论、应用经济、统计学、政治学、社会学、人口学、法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民族问题研究、宗教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新闻传播学、图书馆情报和文献学、体育学共22个学科规划评审小组。咦,怎么“小组”还下辖这么多“小组”?
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三个学科,单列,由“办公室”委托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所成立“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文化部教育科技司成立“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成立“全军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管理。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所如今更名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如今更名为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可能感到“领导小组”高高在上,不干实事,“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又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每年都组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申报,还随着每个五年计划的每一年组织申报课题,如“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2011/2012/2013……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2018/2019”。“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又称“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公室”,每年都组织“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申报”,又名“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但是,文化和旅游部还有一个“国家艺术基金”,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毫无关联,注重资助艺术创作与生产,而非理论研究,但这个应属省部级课题,而非国家级课题。
同时,“办公室”还委托教育部社政司、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央党校科研部分别管理在京高等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央国家机关的课题申报、项目和经费管理以及成果鉴定工作,以上三个部门合称“在京委托管理机构”。
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还成立了本省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看到这,没有几个人不晕。谁能制作一张图,清晰地表明上述机构/组织的隶属关系?即便不至于乱如麻,至少也是错综复杂,头绪极多。
还有一个乱上加乱的事,那就是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每年都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同时组织全国学校教师申报课题,那么,有几人能分得请这三个项目哪个是国家级,哪个是省部级,报哪个更有必要?
晕,亲爱的读者,就问你——头晕不晕?
维特根斯坦的的哲学,主要研究语言。他想揭示,当人们交流时、表达自己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主张哲学的本质就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表达,是整个文明的基础,哲学的本质只能在语言中寻找。观其整个学术生涯,他的哲学是从逻辑经验主义转向日常语言哲学的,前者主张经验证实的原则,语言、语词、语句的意义是由它们所对应的经验事实决定的,而真理就是命题和经验事实的一致,真理的标准在于经验的证实;后者主张日常语言分析的原则,语言、语词、语句没有独立的概念本质,它们的意义是由人们日常习惯中所约定的语言规则所设定的。前期,维特根斯坦主要是解构,让哲学成为语言学问题,哲学必须直面语言,“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哲学无非是把问题讲清楚。后期,他又把哲学回归哲学,在解构之后建构,他发现创造一套严格的可以表述哲学的语言是不可能的,因为日常生活的语言是生生不息的,千变万化的,这是哲学的基础和源泉,所以哲学的本质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
笔者对维特根斯坦哲学之路的转捩,深有同感。比如,当中国人看到“留学”这个汉语词汇,你是不是感到挺洋气,挺脱俗?当你看到“留学回国人员”这个汉语词汇,是不是感到很高大上,尤其是当他们拿出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颁发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时,别说你了,全国“双一流/985/211”层次以下的高校,至少占全国高校的七成,都会被征服,被唬住。海归啊,高层次人才啊,难道不是吗?于是,很多高校就把这些头顶“留学”光环的人引了进来,奉为上宾,为其提供比国内教授/博士更高的待遇。但是,如果这种人在国外没有获得博士学位,甚至连硕士学位都没有,或者只是从国外三流甚至不入流高校拿了一个博士学位,那么,他/她还有什么含金量,还有什么真正的价值,他/她就一定比国内人才优秀吗?最滑稽的是——访问学者,去国外高校一年半载,根本没有获得任何学位,回来后也被当作“留学回国人员”,教育部也为其发放此证,真是搞笑的很!从“留学”到“留学回国人员”,全国至少七成的高校,都是在依据逻辑(如政策、法律、党纪、制度、规章)和经验(如兄弟院校的做法、前人的成败、师长的教诲)去办事,而非依据日常生活——在每年每天的生活中自己体悟自己判断,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最终被“留学”和“留学回国人员”这两个汉语词汇所“说”,也就是被吞噬,被异化。
维特根斯坦最发人深省的箴言是——对于不可言说之物,必须保持沉默。世间很多事,其实很简单,就是语言使之变得复杂,变得不可理解。尤其,语言又因诉诸听觉、视觉渠道而分化为口语与书面语两种符号,这些符号又因民族、种族、地域、宗教、教育、科技的不同而分化出千千万万的不同。比如,各国各地五花八门的方言。又如,全球第一通用语——英语的词汇总量已超过60万个,随着科技的进步每98分钟就有一个新的英语词汇诞生,根本不存在能掌握所有英语词汇的人。可见,所谓“精通十几种语言”的人,只是能运用那些语言的常用词进行日常口语交流,会读会写最常见的词汇,仅此而已,不过如此。人对语言产生恐惧感,语言凌驾于人的头上,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个世界的人就是这样变得越来越难以沟通。
维特根斯坦,一生都生活在忧郁中,自杀倾向明显,因为,他发现,只要一张嘴一发声,人与人之间就会产生误解,产生隔阂。
于是,人,就这样被语言"说"了。
于是,老子《道德经》开篇即言——“道可道,非常道”。
于是,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都是错”。
(二)人的自毁性
近观电影《我不是药神》和《大佛普拉斯》,发现二片都与宗教密不可分。前者,基督教刘牧师(杨新鸣饰)也是病友,也要吃印度进口药,于是,在教堂,向信徒,以主之名,兜售此药。后者,杀人凶手黄启文(戴立忍饰)的职业被设置为制造佛像的工厂老板,他残忍杀害女友的现场正是在他制造的硕大佛像前,最后,他把女友的尸体居然藏匿于那尊佛像体内——表面上看是硕大的佛像,其实就是一个金属空壳。二片的导演——文牧野和黄信尧,都是新秀,但他们却都袒露出浓郁的宗教情结,这不得不令人赞叹。
武侠电影大师胡金铨,作品数量并不多,但艺术成就之所以超出张彻、楚原、徐克,正是由于他的宗教情结深入骨髓。宗教,不论基督教还是佛教,都劝人向善,都致力于提升人间伦理的层次,将人的灵魂超度至极乐世界。所以,当《我不是药神》的刘牧师参与卖假药时,当《大佛普拉斯》制造佛像的人在他制造出的佛像前杀人时,基督教、佛教的神圣与崇高、圣洁与超俗、真理与正义被无情地嘲讽,被无情地鞭笞,被无情地揶揄。艺术追求真善美,但这三者往往分裂,经常背离,总是乖张,真的不一定善,善的不一定美,美的不一定真,这两部电影乃至日常生活中充满了这样的例证。
宗教,是人类思想史的总阀门,总开关。打开这个开关,人类的各种思想就浩浩汤汤、源源不断地奔涌而来,文学、艺术、教育、社会、政治乃至科技,都流淌于宗教之河上,被其承载,被其裹挟,被其推动。基督教是欧洲几千年思想史的渊薮,欧洲的方方面面都深受基督教影响。佛教,对印度、中国、日本、泰国等亚洲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能叩问宗教的荒诞性,的确需要莫大的勇气,足够的知识储备。宗教的荒诞,就是人类本身的荒诞,就是人性的荒诞,就是人的必然自毁性。
脑科学的研究已经揭橥,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人有左右心房/室、左右双肺、左右双眼、左右双手、左右双腿,人就是一个左右互斥、互相矛盾的生物体。人的意识也互相矛盾,人的行为更充满矛盾。人制造出机器人,人工智能正在赶超人。人类最尖端、最前沿的科学发现——量子力学,居然怀疑甚至否认宇宙的存在,认为宇宙只不过是人类的幻象。
人——迟早会自己毁灭自己。
(三)伦理之恶最伤人
近观日本电影《小偷家族》(是枝裕和导演),想起多年前看过的必读经典影片《东京物语》(小津安二郎导演),感到亲情是这两部日本优秀电影最丰富的元素,最深广的语境。
二片都起始于温情脉脉、温暖感人的亲情,都在这种美好亲情的破裂中走向悲剧,直至催人泪下。《东京物语》中,一对年迈的父母——父亲平山周吉(笠智众饰)和母亲登美(东山千荣子饰),几经辗转,不辞辛苦,从乡下进城,看望在东京工作的几个子女,但却被一个个子女怠慢,冷落,反倒只有年轻守寡的儿媳妇纪子(原节子饰)对他们老两口很好,总是笑脸相迎,待若上宾。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反倒比亲生儿女孝顺,老两口的心伤透了。回到乡下,母亲就病倒了,很快就去世了。留下父亲一个人,孤零零,凄惨惨,日子更难过了……《小偷家族》中,东京,一大家子人,柴田家,挤在市区一间小小的平房内,但却其乐融融,和睦温馨。但是,这家人彼此毫无血缘关系,居然都以盗窃为生。他们什么都偷,就连辈分最长的“老奶奶”柴田初
枝(树木希林饰),不仅偷,还骗取养老金,还去自己前夫的儿女家定期拜访,每次都要骗点钱回家。“老奶奶”担心一个人孤独地离世,所以“收养”了其他几人。一家之主柴田治(中川雅也饰)和“妻子”柴田信代(安藤樱饰)居然也有夫妻之实,且感情不浅。这样的一个家庭,是靠虚假的亲情维系的,假必然带来恶,所以,当柴田治从街上带回冻僵、受伤的小女孩百合(佐佐木美雪饰)后,当他企图用内心深处的一丝善掩盖恶时,冲突逐渐激化了。这样的一个虚假家庭,根本就没有户口,每个成员都有案底,几乎都有前科,怎么能合法收养一个小女孩?再说,这个小女孩并非无父无母,也不是孤儿,她的父母难道不千方百计寻找吗?
恶,具有极强的破坏性,一个人即使有一百个优点但只要有一个恶行,世人都不会原谅他/她,都会将其绑缚并押赴道德法庭予以审判,他/她都会被人们否定。最常见的恶行有吸毒、赌博、嫖娼,有权有钱者则会荒淫无度,历史上的大多数昏君和诸多不良艺人都是如此。
《东京物语》的老母亲看透了这些,因此,精神垮了,身体随之也垮了,生命终结了。《小偷家族》的罪恶瞒不住了,于是,警察来了,法官来了,善战胜了恶。
这个世界,善,永远会笑到最后。只不过,走向最后胜利的过程往往艰辛,往往曲折,那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自导自演的——人生。
(四)不认真,必自亡
近期,看到一条耐人寻味的声明,的确引人深思。这里面牵扯到十分专业的电影体制问题,故不得不抒陈己见。
请看下图:
普通观众、一般读者或许看不出这里有什么问题,红头文件中的这个中心发布声明,指出文中所涉二片与其无关,其无意运作尤其播出二片。这有什么,问题出在哪里?
细心的受众,就会感到,这份红头文件很假,十分虚假,怎么看怎么可疑。(1)电影频道,人人皆知,不就是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6嘛!那么,CCTV-6为何不发声,央视为何不发表声明?(2)这份文件的红头是“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这是一个什么中心,与电影频道、CCTV-6、央视各是什么关系?(3)这份红头文件落款是“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这个中心与红头上的那个中心,是同一个中心吗,是一回事吗?(4)这份红头文件落款所盖公章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尽管公章上的“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字样确实与红头上的“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完全一致,但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不是已经一分为三了吗,怎么还在使用旧公章呢?(5)第二页怎么不使用红头、上下红杠呢?以上疑惑,只要你用心阅读此文件,便会产生。
作为资深影视学者,笔者细读这份文件数遍,方才打消了上述五重疑虑:
(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是根据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13〕14号)设立的新闻、出版、广播、电影和电视领域的国家管理部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为正部级单位,是国务院直属机构。
(2)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单位,业务覆盖电视传播、电影制作、集成付费电视、平面媒体和新媒体等多个领域,拥有海量国内外影片版权资源,旗下拥有CCTV-6、CHC系列数字电视频道、CMC系列国际频道。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下设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总编室、影片购销部、节目部、电影创作部、国际部、技术部、传送部、广告部、财务部、法务版权部等部门。
(3)电影频道,由“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制作、运营和播出,使用中国中央电视台的“CCTV-6”品牌及标志,故也被称为"中国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是中国大陆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电影频道。
(4)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是事业单位法人,有公章、账号,而“电影频道”不是一个法人单位,只是一种简称。电影频道只是使用央视的一个频道播出节目,与央视并无隶属关系,央视并不是电影频道的上级。CCTV-7的军事节目、农业节目,与CCTV-6的情形一样,央视都不是其业务主管部门,只是提供一个播出平台。当然,这需要中央军委、农业部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协商并达成一致。
(5)2018年,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设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同时,设立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由中宣部统一管理。但是,公章至今未更换完毕,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公章还在使用。
(6)第二页应该继续使用红头、上下红杠的公文纸,不论多少页,都应如此。
综上,这份红头文件是真实的,不假。不过,该文件里多次出现“频道”、“中心”等词汇,确系随意简称,就跟英语里的随意缩写一样(一般为两三个大写字母,歧义很多),很不严谨。
这份红头文件之所以自乱阵脚,越描越黑,正是政府信息公开不到位尤其工作作风慵懒散漫所致,必须彻改,否则,定会导致公众误解。
世间很多事,本来没事,就是不负责任、敷衍了事导致出了事。
凡事最怕“认真”二字。
(五)数学之美,令人窒息
很多人讨厌数学,对数学望而生畏。其实,数学很美。
数学之美,美在和谐,美在统一,美在对称,美在简洁,美在奇异。
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罗素,1872-1970)指出:“数学,如果正常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正如雕塑的美,是一种冰冷而严肃的美。”
英国著名数学家Hardy Godfrey Harold(哈代,1877-1947)认为,不美的数学在世界上是找不到永久容身之地的。
美国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Norbert Wiener(维纳,1894-1964)则干脆认为,数学实质上是艺术的一种。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1910-1985)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人,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而没有体会出数学的内在美。”
影视是艺术,数学也是艺术。影视很美,数学也很美。不谋而合,殊途同归,何必厚此薄彼?
闲来无事,看看数学,未必全懂,不求会用,只观其美,足以怡情,足以养心。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