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陆续续看了江苏卫视播出的长篇电视剧《白鹿原》,从起初的先看看再说,到后来一集不落,以致于从网上搜出错过的集补看,我深感此剧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电视剧上乘力作,绝对算的上精品。希望“飞天奖”能颁给这样的良心之作。
首先,改编忠于原著,并有合理的二度创作。《白鹿原》这部长篇小说的受众很广泛,要改编这样的文学名著必须通读,吃透原著,且要能融入小说中人物的生活和内心。电视剧《白鹿原》的编剧申捷做到了这一点。特别是,该剧里的几位共产党人如“鹿兆鹏”、“韩裁缝”、“郝县长”等,不拔高,不夸大,真实表现了早期革命之艰辛,可信,最终可爱,令人肃然起敬。
其次,演员的表演非常出色。张嘉译、何冰、刘佩琦等老戏骨的演技的确令人叫绝,三位老男人的哭戏、怒戏都很投入,都学会并演活了抽旱烟、蹲等代表性农民日常生活习性,而这在陈宝国主演的同类题材电视剧《老农民》中并不多见。几位新生演员的实力也不可小觑,如饰演“鹿兆鹏”的雷佳音、饰演“白孝文”的翟天临、饰演“黑娃”的姬他以及饰演“田小娥”的李沁、饰演“白灵”的孙铱,个个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剧中出现多次晚辈为长辈洗脚的镜头,每次演员都能投入,足见这个剧组不浮躁。小角色中,饰演“岳维山”的田昊的表演十分出戏。细看这些演员的名字和简介,导演刘进的用人观便跃然纸上,“两三个明星 + 大量演技好但无名气的科班演员 + 个别非科班演技出众的社会演员”这一选角标准屡试不爽,是经过观众检验并认可的,适用于每个剧组,几近金科玉律。这部剧,编导真正理解了“饥饿”,尤其演员真正把“饥饿”演活了,演到位了,是近三十年国产影视剧的罕见之举,仅凭这一点就远远胜出王全安的电影版。
最后,制作上了大功夫。各种摄影器材与承托都有,航拍无人机使用得也很娴熟,比如“麦子熟了众人一起割麦”那场戏,无人机贴着麦浪低飞,视觉冲击力很强。非主干情节的战争戏拍得也很认真。几个大场面很罕见,其中“求雨”是近十年来影视剧中不曾出现的大场面,因为凡是导演都知道拍这种戏的难度。就算你资金充足,几百名群众演员的组织、调度也是十分辛苦的事。另外,冬天下雪的几场戏,大多是真雪,那剧组就得等待,瞅准时机,相机而动,这需要冷静和敬业。声音处理得干净利落,音乐少而精。
以上这三个方面,铸就了这部电视剧必定成功,必定不俗。但是,从专业尤其同行的角度分析,该剧还是有一些需要提高之处:(1)视觉特效的水准偏低。口口声声讲“西安城被围了”,到最后都没看见军阀——镇嵩军把西安城团团围住的镜头。众所周知,西安的城墙是我国唯一保留下来的四四方方的古代城墙,军阀要围住必然要从四个方向同时屯兵,原著也是如此描写的,为什么不能做出这种特效呢?有好几个软件都可以实现。(2)部分情节拖沓,重复性较强。最早的版本有80多集,播出的这77集还可以删减掉几集。(3)缺乏国际传播意识,仅把英文当作中文的附属性解释,拿到海外去令人不悦,这是陕西文人普遍的局限性。
该剧幕后的主要推手是陕西电视剧的领军人物之一 —— 赵安先生,他是中国电视剧史上两部经典——《12·1枪杀大案》和《关中往事》的缔造者。《12·1枪杀大案》紧扣电视的纪实本体而叙事,被誉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纪实电视剧,备受政府和观众的好评。《关中往事》对陕西人文心理与地域性格的揭示入木三分,创造了收视率奇迹。查阅赵安先生的微信与博客,特别佩服他运作电视剧《白鹿原》居然坚持了16年,反反复复,坎坎坷坷,数次放弃但最终坚持到底,终于找够了投资并完成了该剧。这种精神,在热钱涌动、急功近利的当今影视界十分罕见。
《白鹿原》是一个奇迹,是一个神话,从小说到电影到话剧到电视剧乃至影视城,样样俱全,总体上都很成功。个中三昧,主要是一个又一个、一群又一群陕西人的执着与坚守。
当年,陈忠实、芦苇曾主动找张艺谋拍电影《白鹿原》,遭到冷遇,理由是“太土,土得掉渣,没人爱看”。山不转水转,如今,《白鹿原》成为现象级文化,不知陕西人张艺谋做何感想?
2017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