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就听说尤其看学生论文多次提及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直到昨夜才得以完整观赏。我被这部才华横溢的电影彻底征服了,该片不论是主题还是叙事,不论是摄影还是音乐,不论是场面调度还是剪辑,甚至每一句台词、每一个细节,都几无瑕疵。当然,表演也很酣畅淋漓,真切自如。我认为,所有的大学生、大学教师乃至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都应仔细品咂该片,因为它除了探讨青春、友情、理想、爱情、婚姻、信念、事业等人生普遍命题之外,还在深思教育的本质,提出了一系列严肃而复杂的问题——究竟什么是教育,高校教学究竟应该如何搞,大学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以我之见,真正的人才,应该就是“Rancho”这种有才任性的人,但这种人是万中无一的,十年不遇。这样的人才,一半是天才,并非全要靠大学培养。大学里,三分之一是“Raju”这种学生,出身寒门,有点才,但也有点淘;三分之二是“消音器”和“毫米”这种学生,很现实,只是为了学位而上大学,本身并不喜欢所选专业,毕业后乃至人生的目标就是赚钱。至于“Farhan”,敢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到大三了居然退学去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野生动物摄影师,主要归因于他有一个开明的父亲,他比《死亡诗社》里的“Neil”幸运得多。从这一点看,这部电影超过了《死亡诗社》,因为,如今,开明通达的父母为数更多,更有代表性。
虽然整体上是线性的,但超过70%的闪回与插叙,令该片的结构摇曳多姿,时空自如,导演的才气足见一斑。
印度导演Rajkumar Hirani / 拉库马·希拉尼,拍片不多,这部片子令其一鸣惊人,成为无人不知的全球知名导演。这主要靠的就是才气,有才就是这么任性。
反观该片的中文片名——三傻大闹宝莱坞,我深感困惑。片中这三位大学生,一点也不傻呀,再说他们也没闹“宝莱坞”呀,要说他们大闹“ICE/帝国工程学院”还凑合。不知哪位把这部神作的大名翻译成这么一个既俗又笨的中文,毫无才气,这位译者才是真正的idoit。就是出于对这个拙劣汉译片名之厌恶,包括笔者在内的大量专业观众迟迟甚至终身不愿触及该片。望文生义,是人的认识习惯,太多太多的受众看到这一汉译片名,都会把该片归为“憨豆”那种插科打诨、滑稽无聊的搞笑片,或是《笨贼一箩筐》/A Fish Called Wanda那种烂片,进而弃之不理。
溯之,该片是由中影2011年引进中国大陆的,中影里那位翻译真真正正、的的确确就是“一傻大闹翻译界”。
思忖良久,根据该片英文原名“3 idiots”,我看应将其汉译为“三才”,简明,含蓄 ,隽永。
2015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