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观甄子丹主演的电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感觉平平,难怪其炒作有余,票房不足。
此片最大的强项与优势就是特效,其次是武打。武打设计,向来是香港电影人的拿手好戏,堪称国际一流。制作特效,软件并不难,但属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集成型行业,需要强大的资金后盾,香港电影从不缺钱。但是,一俊难遮百丑,该片的几大硬伤有目共睹,令其元气大伤。
首先,违悖原著。何谓“经典”,何谓“名著”?对待《西游记》这等数百年来中外公认的古典文学名著,后辈还是要多几分敬畏,理应忠实于原著。改编是必要的,演绎也是允许的,但是,忠实于原著是一条稳妥而睿智之路,196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片《大闹天宫》之所以经久不衰,有口皆碑,根源就在于剧本忠实于原著。这种忠实,不仅是对古典文学章法、叙事的继承,更是对中国几千年厚重历史的承继。这种忠实,本质是对华夏历史与人文精神的景仰与膜拜。央视版电视剧《西游记》之所以优于浙江版、张纪中版,正是此因。甄子丹这部《大闹天宫》既匮乏周星驰“大话西游系列”那种后现代主义天马行空与神来之笔,又不愿被名著束缚而固步自封,遂设置了“牛魔王”代表的魔界这一副线,让他诛杀众猴,利用、陷害孙悟空;遂强调孙悟空为了能长生不老,想到天宫去学起死回生,用“起死回生”混淆“长生不老”;遂强调玉帝感慨、可惜天宫被打烂,重修需要几百年,等等。细品之,这些关目着实令人不敢恭维,经不起推敲。
其次,几个角色多余而乏味。该片中的“菩提祖师”出现得太多,台词缺乏道家神韵,导演似乎不谙艺术创作中“藏”笔的奥妙。原著中“菩提祖师”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深藏不露,以虚写实,坐忘玄览,引人回味。该片孙悟空花果山的猴子猴孙中竟然几次出现了大熊猫,一看就是真人戴了个假面具,与各大商场门口的促销伎俩无二,令人喷饭。导演显然注意到了大熊猫作为中国形象的符号性与国际传播力,遂生搬进这部《西游记》题材电影,不过他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符号的再传播需要再创新,媒介的议题设置需要与时俱进,以今日之热点戏谑古代之经典,难免不伦不类,啼笑皆非。
再次,有些台词显得三俗。最三俗的,是孙悟空对玉帝说的那句“我早就想插你了……爽不爽”,导演显然是拍过三级片的,将这种低俗、粗俗、恶俗之语移植进《西游记》题材电影中,且摁在两个男性角色头上,令人作呕,大倒胃口。此外,孙悟空多次讲“朕是”,而非“正是”,乍一看,似乎要体现他的叛逆性,可是,这其实是导演乃至不少香港人普通话水平有限所致,“zhen”“zheng”难分而导致的露怯。这句台词,不但不会令中国大陆受众称赞,反而还会令人倍感无聊,对导演的创造力顿生怀疑。
再次,该片的音乐毫无特色,配器多杂而凌乱,显然不是一流作曲家精心专配的。
最后,可以看出,导演郑保瑞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薄弱,视听语言也很一般。这个导演,至今只拍过一些不上档次的鬼片,在香港都尚未得到认可,在华人导演中更是不值一提。他根本无力驾驭这一题材,需要补的课太多。笔者推测,郑保瑞应该没有完整读过《西游记》原著。
这是一部典型的商业电影,有钱,企图靠明星和特效闪晕观众。但是,请莫忘记,电影的核心是文化,中国电影的灵魂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一个没有认真承袭中国质与中国性的导演,是吃不准《西游记》的。
二〇一四年八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