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崇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海外满独“三股势力”“精神领袖”
============================
百科名片
阎崇年
阎崇年,1934年4月24日出生,山东蓬莱人,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从事满学研究。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 、历史学者,研究满洲史、清代史,兼及北京史。倡议并创建第一个专业满学研究机构——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北京满学会和北京满学研究基金会。倡议并主持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和第五届国际满学研讨会。先后到美国、日本、蒙古、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多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市政府授予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
中文名: | 阎崇年 | 国籍: | 中国 | 民族: | 汉族 | 出生地: | 山东蓬莱 |
| 出生日期: | 1934年4月24日 | 职业: | 学者 | 毕业院校: | 北京师范大学 | 主要成就: | 满学研究 |
|
----------------------------------
海外满独“三股势力”奉满学家阎崇年为“精神领袖”
======================================================================================
百年耻辱刻悬刀,称我蛮胡恨不消。扩地开疆因圣祖,荣华建国赖清朝。八旗铁骥还激烈,满族雄心未动摇。
经济复兴需努力!龙旌指日满天飘。
出自
阎崇年作客搜狐http://book.sohu.com/s2008/yanchongnian/
阎崇年的危害言论已经大大超过了金美龄鼓吹台独分裂祖国和川岛志明在海外残害中国同胞的罪行。《阎崇年语录》成为了满独“三股势力”的《圣经》!
============================================================================
(一)阎崇年全盘否认《阎崇年语录》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满洲国临时政府”在最近网站上公开宣称:“满洲自从1932年起,已经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不是中国的一部分,但随着日本在1945年战败,中国连同苏联军队即 非法侵占满洲国领土,推翻了满洲国政府,其后中国政府更乘虚而入吞并了满洲至今……因此,满洲重新独立是十分合理的诉求;而只有恢复我们的国家,才能恢复我们的文化、复兴我们的民族,而满学家阎崇年为此贡献卓越!所以,我们决定推动满洲重新独立建国,并且成立了'满洲国临时政府’。”满独组织还公布了“满洲国”的国旗、国歌和领土等等。
台湾的“中华民国满族协会”会刊《满族文化》第43期:“……我们必须采取一个十分低姿态来达成我们的国际化计划。自从清朝1911年,满洲国1945年殒落,满族就在本土及国际议题上失去表达自己声音的机会……我们可以用相同的行销主题在台湾、中国大陆(必须非常小心)、和整个国际社会推动计划……不论是在地区性的或是国际的背景下,我们非常应该专注在教育、文化、国际关系这些事项来提高我们满族群体在国际社会的能见度。我们也该设计一些活动或计划来加强满族协会的经济能力,以达成我们的策略上的目标。满学家阎崇年在中国国内的不懈工作令人肃然起敬。”满独网站又开辟了《阎崇年语录》专栏,为满独寻找“法理依据”。
于是,阎崇年说,网上流传的《阎崇年语录》,“没有一条是我说的,全是伪造杜撰的。”此言一出,网络大哗,顷刻间众网友便搜出了语录出处。从《晶报》、《兰州日报》到《大河网》的采访报道来看:非但可以明确无误的证实《阎崇年语录》真实可靠,而且也表明阎崇年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都不忘为满清招魂,更揭露了此人公然撒谎抵赖的卑劣人格。可是他为什么要撒谎呢?
只能有一个解释:他早就知道《阎崇年语录》以及他的学术的危害性,现在看到民怨沸腾,千夫所指,害怕了,慌忙改口。明明知道自己的言论危害国家安全,损伤民族自尊,却要不遗余力的四处传播?这里究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时下,国力日升而民风渐糜,满清文化大行其道。银屏之上,辫子戏满天飞,一夜之间,汉奸变英雄,荣辱异道,是非颠倒,传统价值观念被故意颠覆,这种种混乱局面,是否有人在背后策划?
2009年初,《搜狐》作了个阎崇年的访谈,在网络专题上,引用了这首诗: “百年耻辱刻悬刀,称我蛮胡恨不消。扩地开疆因圣祖,荣华建国赖清朝。八旗铁骥还激烈,满族雄心未动摇。经济复兴需努力!龙旌指日满天飘。”这首诗标明阎崇年所作,读者不难发现:这是一首赤裸裸的反诗!作者尊称满清强盗头子奴尔哈赤“圣祖”,感恩着八旗的赫赫战功,幻想着北京城再飘“龙旌”。在皇权时代,这可是灭九族之罪啊!
现在不管阎先生是否否认这首诗,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认同,正像《阎崇年语录》一样,那是他持的一贯态度。如果阎崇年没说过或者不赞成,《搜狐网》、《大河网》这样的官方门户网站会从年底放到现在吗?满清覆灭后,其后裔都改汉姓了,乘积混进革命队伍的不乏人在,有的至今隐居高层,有的窃据媒体,有的霸占学术。他们连纪念满清入关这种事都赶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张旗鼓,还有什么事情不敢做?
读《剑桥明朝史》,看到了这样几句评价:“中国的明朝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极大活力的时代,明朝刻印的文化典籍比全世界其他所有地方的任何书籍加起来都多得多,对于明朝的历史,现代研究还不足文献资料的百分之三。”“明朝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也最先进的国家”这跟清朝的极度禁锢思想以及猥琐挨打完全不同。葡萄牙人对明朝的评价有这么几句:“全欧洲加起来也搞不赢明朝。”“把明朝的船队加起来可以从马六甲到明朝搭起一座海上之桥”“明朝帝国的皇帝可以用黄金和白银为自己造一座宫殿。”等等。美国人研究郑和的舰队时说,“15世纪中国的舰队比同时期任何亚洲国家都要强大,甚至比整个欧洲加起来都强大。”继承李约瑟事业的美国研究科技史的人研究出的结果是:“中国一个国家从秦代到明代的科技发明占全球发明史的三分之二,清代却几乎没什么发明。”世界上第一部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加拿大人的《白银资本》上面写“1568到1644年这段时间全球三分之一的白银流入中国明朝。”“明朝经济占世界经济份额的60%”“很明显,明朝时的中国主导和控制着全球的经济”,“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人等欧洲人不惜一切代价去中国和印度寻求贸易的原因可以看出来”等等。
(二)《阎崇年语录》是满独“三股势力”的《圣经》
可是我们从阎崇年嘴巴里看到的却不是这样:在他眼里有明一代到处充满着残暴、昏庸、无能、懒惰。而对于满清,他始终无法掩饰自己的激动,益美之辞不绝于口:
《阎崇年语录》主要是十三点:1)满清是成熟的、理性的自由社会。2)咸丰远超许华夏帝王。3)剃发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交流形式,不能上纲上线。4)文字狱有它的历史局限性,虽然制约了一定的思想灵性,但起码维持了社会稳定。5)清军入关更多的是促进了民族融合,其中造成的某些局部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6)玄烨是刘彻和李世民加起来都没法比的。7)禁海策和闭关令是有明显的进步意义的,因为这维持了意识形态的稳定。8)曾国藩是满清王朝的中流砥柱。9)汉服不是最完美的服饰,也并不能体现什么民族精神,无非是对满清的一种偏见。10)满清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中国人永恒的骄傲。11)满清远迈汉唐,因为满清是中国人心灵深处的精神图腾!12)吴三桂要客观评价,毕竟他的开关行动减少了战争旷日持久带来的无辜平民的伤亡。13)川岛芳子是烈士,侄女金美龄是社会活动家,孙子川岛志明是英雄。
这却是为何?如此“反明复清”,是为了谁的利益?有什么人在背后指示?1630年,抗清明将袁崇焕被皇太极反间计害死,佘姓义士冒死盗回将军尸首,葬于自己家中,从此隐姓埋名,日夜守护。临终前留下遗训,要求子孙世代为将军守墓,不得做官。从此佘家后人傍墓而居,历时378年,佘姓义士17代孙女佘庆芝老人谈阎崇年:
“央视的百家讲坛那个系列讲座本来是他们研究所学者轮流讲的,结果阎崇年为了抢功,为了自己的学术地位,自己把所谓清十二都讲了。讲就讲了,阎崇年还篡改历史,刻意美化清统治者,并把历史上尚未夺取中国明政权时的后金统治者也算做中国一个朝代的皇帝来歌功颂德,实际要算起来根本没有十二个。阎崇年为了自己的所谓学术观点,还曾质疑佘家事迹,说佘家守墓没有证据,并篡改袁将军老家,把袁崇焕将军说成是广西人。袁祠修复前阎崇年曾向佘奶奶索取过袁祠原貌的图纸,结果他又未经同意擅自篡改了图纸,直接造成了袁祠修复后大面积缩水,形状也变了,对文物古迹来说,这样做与其说是修复不如说是改毁。后来阎崇年还在修复后的袁祠中占了好些地方展示自己的所谓学术观点介绍,而真正颂扬民族英雄袁崇焕民族精神和当年佘义士忠义壮举的介绍却很少。”“以阎崇年在北京的社会关系及与一些领导的密切交往,如果当初真是为了保护袁墓,那么修复后的袁祠绝不会是现在这样的面貌。相比之下,广东那边就要做得好得多。”佘奶奶和丈夫焦老师说阎崇年的真面目。
一个社会能允许公开赞美文字狱,能允许替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大屠杀开脱,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希望?让我们这些不肖子孙回到360年前,看看血淋林的历史:
《清世祖实录》卷十七顺治二年六月丙寅中的记录:“所过州县地方,有能削发投顺,开城纳款,即与爵禄,世守富贵。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尽行屠戮。”满清在四川1649年的另一份文告:“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东华录》卷五顺治元年条:“不随本朝制度剃发易衣冠者,杀无赦。”镇江知府告示:“一人不剃发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在以上满清官方的宣告中,充斥了大量“屠全城”、“尽行屠戮”、“杀无赦”、“全家斩”、“全村斩”惨烈,这是社会稳定吗?一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就遭“斩立决”,这是圣君的民族文化融合吗?
一个民族的所有优势在于传统。传统价值观是华夏民族的精神食粮,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荣辱观、是非观是维护社会秩序,维护国家稳定的基础。满清和日寇侵华,在性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中国被占领时间长短之分。满清之残忍比日军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无不承认满清统治期间,华夏(汉)灭亡了。这种认识就是传统,今天有人要颠覆这种观念,把满清塑造成光明盛世,把侵略者美化成民族英雄,把万人唾骂的汉奸说成识时务的俊杰。如果纵容此种歪风邪气继续横行,不仅严重破坏民族关系,而且葬送掉了几千年来的传统价值。中国要为一个阎崇年丢掉尊严吗?一个没有礼义廉耻的中国,还是中国吗?民族和谐,不是要92%的民族被欺负,不是一再忍受侵略者后裔的嚣张!
(三)“大汉之风”这一巴掌打的不是阎个人,而是满独“三股势力”
这一巴掌,有雷霆万钧之力气,有望唤醒汉人的植物人状态,更是民族意识的启蒙。什么学术霸权、话语公平、学术之争,这些都是派生。打阎首先是道德问题,民族问题,大义问题,气节问题。这一巴掌,是对整个社会风气和人类良知的考问。这一巴掌的勇气直接继承了1911年前武昌首义的枪声,中国,你听!
对于所谓大东北,明朝和唐朝都曾统治大东北。如果汉族没有统治过所谓的大东北,那么满人更没统治过,辽东半岛古属幽州,人口结构一向以汉族为主,明代洪武年间刚收复辽东就进行的人口普查表明:辽东都司的非汉族人口只有10%,在这10%中也以朝鲜族和蒙古族居多。由此可见东北完全有满族的份,满清在辽东屠汉数百万,今天的东北汉族人多和满清有什么关系?那是民国初张作霖的功劳,孙占文的《黑龙江史》内就有关于东北人口变化的统计数据表格,民国刚建立时东北人口不过四百到五百万,到了抗战前却有近3000万。满独分子十分阴险,他们在国内鼓吹满清国土嫁妆论,制造东北是自古属于满族的舆论,为他们将来独立打下基础。遗憾的是,包括现在的政府和国人都没有意识到这点,还总以为这样就能达到民族团结的目的,没有看到这些满独分子鼓吹满清国土嫁妆论的险恶用心。东北自春秋时代开始就已是我华夏帝国的领土,在秦朝,秦始皇就在辽东修建了自己的行宫,叫“碣石宫”,任何一个中国的皇帝不会把自己的行宫建在别人的土地上。从这些历史就可以看出东北不是那个民族的,他早就已经是我华夏帝国的国土。
说东北是满族人的土地,这完全是一个谎言。满族人发源地在现在的俄罗斯,他们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先游牧到高丽(今天的朝鲜)后,后被高丽人赶出来,才被明朝收留在东北的建州,可以说满族完全是一个外来民族,他们并没有把他们民族的土地带给华夏帝国。他们鼓吹满清国土嫁妆论的目的是为他们将来分裂中国寻找历史依据,是彻头彻尾的谎言。警惕啊,善良的中国人民。
满独分子为了找到满清国土嫁妆论的依据,不惜乱认祖先,把“肃慎”也认为是他们的祖先。他们和他们的老祖先奴儿哈赤一样,为了东北从明朝分裂出去,认金国人为祖先,反叛后还称其为后金,可见他们尽管相隔几百年,但分裂华夏的手法完全一样。这些伎俩只要是了解历史的人都应该容易看出,遗憾地是很多人被他们拉扯出的所谓民族团结的虎皮吓住了,他们不仅仅忽悠住了全国的人民,还忽悠住了现在的政府,我们要揭露他们分裂国家的真面目,让他们丑恶的野心暴露在阳光下,让中国人民看清他们的肮脏的本质。满独分子最喜欢谈民主和自由,他们谈民主自由的目,并不是为了使中国成为民主自由的社会,他们目的是想利用民主自由来搞乱中国,以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他们在历史上就有过成功的经验。伪满州国就是活鲜鲜的例子。只要中国乱,他们就有机会勾结外国的反华势力寻求分裂。民主自由为什么不是他们真正的目。中国人口的90%是汉族人,如果真正的民主在中国实现,他们就更没有机会寻求独立。所以他们所谓的民主自由只是为了达到搞乱中国分裂中国的目的。
满独分子最怕中国汉族人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关于汉文化的恢复,按一般的常理,汉文化是他们祖先用屠刀消灭的,满族人应该在恢复汉文化的活动中,选择不出声或者表示反省才对,但是他们一反常态,很多满独分子出来反对,甚至还辱骂汉服为寿衣。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汉服的恢复除了恢复服装本身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唤醒汉族人的民族意识,提高了中国汉族人的民族凝聚力。因为汉族巨大的人口数量,只要中国的汉族人有凝聚力,他们分裂中国的希望就越渺茫。他们千方百计的阻难汉服的恢复,象网络上的一些人,只要看到汉服就骂,甚至上纲上线把恢复汉服和政治民族关系联系在一起,他们是害怕中国人的团结,害怕中国人了解过去的那段血腥历史,害怕中国人从历史中得到教训。这就是分裂分子反对汉服的真实原因。阎崇年的危害已经超过了金美龄鼓吹台独分裂祖国和川岛志明沈傲君在巴新残害中国同胞的罪行。
《阎崇年语录》风波:何时变成“全体满族思想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
- ===================================================
阎崇年:我刚录完的一讲《明亡清兴六十年》里谈到皇太极5次带兵杀入关内。其中有一次就掳掠“人牲97万头”,把中原百姓与牲口放在一起计算。这对于当时新兴的清政权来说当然是喜剧:扩大了影响,为入关增加了经济基础;对中原百姓来说肯定是悲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历史是在多维中发展的,很难说悲,也很难说喜。
作者: qingfengni 时间: 2008-10-9 03:19 PM
百年耻辱刻悬刀,称我蛮胡恨不消。
扩地开疆因圣祖,荣华建国赖清朝。
===================================================
1934年4月24日,阎崇年出生在山东省蓬莱市的解宋营村,在这个半渔半农的村子一直生活到15岁。谈起童年,他还有很清楚的印象。那时他随着家里务农,也随着渔民出海,体会过烈日炎炎的辛苦,也见过波涛汹涌的危险场面。这些经历,对他后来的人生道路影响很大。也正是在村里,阎崇年开始上学读书,也初次接触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快报:您说过有三种因素支撑了您:“像渔民那样勇敢,像农民那样吃苦,像商人那样机变。” 阎崇年:小时候我在农村待过,比城市人更能吃苦,这么多年一直是这样。那时候我干过农活,很辛苦,像现在这么热的天,马上就要麦收了,要在场院里干活。而且相对来说,我胆量大一些,不畏首畏尾、事事犹豫。 快报:您说“像渔民那样勇敢”,他们的生活给您留下的印象很深吗? 阎崇年:我和渔民们下过海,那船很小很小。刚出海时还比较平静,越走水越深,惊涛骇浪的,船随浪颠簸。有时天气本来很好,突然来一阵暴风雨,船就有可能翻;夏天赶海,变天或者潮水涨了,人就有可能游不回来,那时会觉得挺恐惧的。所以渔民每一次出海都有危机感,就像跑长途的司机,只要一出门,家里就担心,等到他回来才踏实。我刚出海时也有点害怕,后来遇到过几回风浪,也就习惯了。 快报:对做研究的人来说,能吃苦比较好理解,勇敢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阎崇年:当年我想写关于努尔哈赤的书,之前查遍目录,发现全面论述努尔哈赤的专题论文一篇没有。要做这件事是需要魄力的,好几个人都劝我别做,万一做不好就完了,但我觉得应该做,也可以做。另外我写过一篇论文《张吉武与〈康熙顺天府志〉》,指出那本书是孤本。我前后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在国内查,然后利用文化学术交流的机会,到日本、美国查,都查遍了,才得出这个结论。这也是需要胆量的,一旦人家拿出了另一个本子,你的立论就垮了,二十年工夫全白费了。 快报:您那时在村里读书都学什么? 阎崇年:那个学校叫“维新小学”,是新学校,不读四书五经了。但是上课前还是先拜孔子,冲着牌位磕头,然后学地理、历史、书法。教书法的老师是过去私塾出身,他经常给我们讲一点传统的东西,也从《论语》里面挑一些语句让我们写,多少受了点熏陶。 论文集有《满学论集》[民族出版社1999年出版]、《燕史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出版]、《袁崇焕研究论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出版]和《燕步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年出版]共4部; 专著有《努尔哈赤传》[北京出版社1983年出版、2006年再版]、《天命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出版]、《清朝皇帝列传》[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出版]、《清朝通史·太祖朝》[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出版]、《清朝通史·太宗朝》[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出版]、《正说清朝十二帝》[中华书局2004年出版]、《袁崇焕传》[中华书局2005年出版]、《明亡清兴六十年》(上下)[中华书局2006年出版]、《中国历史大事编年·清代卷》[北京出版社1987年出版]、《古都北京》(中、英、德、法文版)[北京朝华出版社1987年出版]、《中国都市生活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出版]等29部; 主编《20世纪世界满学著作提要》、《满学研究》(一至八辑)、《袁崇焕学术论文集》、《戚继光研究论集》等14部。 先后发表满学、清史、北京史论文二百五十余篇。 《努尔哈赤传》获北京市和中国“光明杯”优秀学术著作奖、全国满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古都北京》获中国文化部最佳图书奖、法兰克福和莱比锡国际最佳图书荣誉奖。 先后到美国、日本、韩国、蒙古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多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1989~1990年,应邀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耶鲁大学、达姆斯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夏威夷大学等进行访问并演讲。最近应邀到美国、马来西亚、台湾进行学术交流。 著作 《北京史话》 《中国古都北京》 《中国历史名都》 《中国历代都城宫苑》 《中国都市生活史》 《燕史集》 《燕步集》 《满学论集》 《袁崇焕研究论集》 《袁崇焕资料辑录》 《袁崇焕》 《袁崇焕传》 《努尔哈赤传》 《清朝第一帝——努尔哈赤》 《天命汗》 《清朝通史.太祖朝》 《清朝通史.太宗朝》 《清朝皇帝列传》 《清十二帝疑案》 《正说清朝十二帝》 《中国历史大事编年.清代卷》 《明亡清兴六十年》 《清宫疑案正解》 《古都北京》 《康熙大帝》 《合掌录——阎崇年对话星云大师》 《阎崇年讲中国古代都市生活》 《康熙顺天府志》 《清代起居注册·康熙朝》 《清代台湾》 《阎崇年图文历史书系(全八册)》 ⒈我觉得对历史首先是要敬,因为历史不是一两个人,是几千年人类经验的总结。所以要敬。为什么要畏呢?人类历史有很多的挫折,有很多的教训,甚至是血的教训。对于这些教训,不能掉以轻心,要有一个畏的态度。把这些教训吸取了,我们今天尽量避免那些教训,使我们国家更兴旺,民族更复兴。 ⒉人生道路上,那个道路是崎岖不平的,但是我有一条,磨难闯过来,坎坷战胜它,一直往前走。 ⒊我受了渔民、农民、商人的影响,在我的个人的文化呢,我受了渔业文化、农业文化、商业文化影响,我身上有这三种文化的影子:第一,有一点勇敢精神;第二,有一点务实的精神;第三,有一点通变的精神。 ⒋我想明朝在辽东的历史教训,可以写一部一百万字的大书都不为过。但是我们今天只有四十多分钟的时间,我想概略来说,从某个角度,某一个侧面来说,有两点特别值得汲取的,这两点就是,第一,弃能任庸…第二,舍长用短…明朝这些经略也好,总兵也好,没有从历史当中吸取教训,改变战略战术,为什么呢?…我想,因循旧习,不能与时俱进。…改变这种局面的第一个人,就是袁崇焕。 (百家讲坛 明亡清兴六十年 辽阳陷落) ⒌明清这一段历史有很多很多,为什么不选择吴三桂,为什么不选择努尔哈赤,为什么选袁崇焕呢?袁崇焕是一个代表性人物,不是讲“接口”吗?明朝和清朝的接口。明清有三次大战,袁崇焕就亲自参加指挥,直接影响到、关系到明清的兴旺。还有一点,袁崇焕这种人格的力量、人格的魅力。比如袁崇焕,我就想我们中国的历史人物很多很多,真正能够震撼人心的还是少数,袁崇焕在那么多人里头,我觉得震撼我的心灵的,袁崇焕是其中之一。我想能震动我的心灵,能震撼我的心灵,一定会震撼其他的读者、观众,也会震动他们的心灵。 为什么袁崇焕能震动呢?袁崇焕心中有意股“气”,不是气功的气,用孟子的话讲是“浩然正气”,有一种精神,就是爱国精神。我们国家缺钱,要引进外资,缺能源,要从海外进口石油,还有其它的,缺水,但是更重要还缺一样东西,就是缺精神,缺袁崇焕这种浩然正气和爱情的精神。我想咱们13亿人,都身上有一股浩然正气,有一股爱情的精神,我们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可以说是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毫无问题。 (阎崇年聊天实录:清朝对历史的影响主要有三点[1]) ⒍中国历史两千多年,上人物传的数以万计,数以十万计,今天还留在大家心目当中的,还能震动大家灵魂的,而且永远震动大家灵魂的,为数不多,袁崇焕是其中的一个。梁启超写了《新史学》,他在《新史学》里头说,历史是爱国心之源泉。我之所以要讲袁崇焕,就是要唤起我们中华民族所有人的爱国心,就是要弘扬袁崇焕的浩然正气,要发扬袁崇焕的爱国精神。什么叫浩然正气?浩然正气,就是刚直盛大,合乎道义,充满天地,超越时空之气。今天是浩然正气,几百年之后,还是浩然正气。超越时空,我们中国人接受,在美国生活的华人也可以接受。袁崇焕的这个浩然正气和爱国精神在他身上体现了大仁、大智、大勇、大廉,这个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用鲁迅的话来说,叫做“中国的脊梁”。袁崇焕被崇祯皇帝杀了,从哲理上来说,死是一个大关节,也是一种大境界,袁崇焕死,虽死犹生,因为他精神超越时空,永存,尽管袁崇焕有他的历史的、民族的、性格的、时代的局限性,袁崇焕的军事指挥和处理事情也有失当之处,但是瑕不掩瑜。袁崇焕的死,我借用杨继盛的一句话,浩气还太虚,丹心照万古。袁崇焕虽然死了,肉体还了太虚了,但是他的丹心照万古。 (百家讲坛 明亡清兴六十年 袁崇焕冤死之谜) ⒎在我们中国历史上,仁者受到小人的攻讦,智者受到庸人的嫉妒,勇者受到敌人的仇恨,廉者受到贪人的不满,而袁崇焕以仁、智、勇、廉的高尚品格,虽为当世所不容,却为后世之楷模。 (百家讲坛 明亡清兴六十年 崇焕之死) ⒏这个乾隆皇帝为袁崇焕平反是否出于政治目的?乾隆皇帝是政治家,职业政治家,当然他考虑问题要从政治角度出发,乾隆皇帝为袁崇焕平反出于政治目的。这个时候清朝政权已经巩固了,需要他的大臣什么?一个字“忠”!他给袁崇焕平反的时候说他忠于明朝。所以,乾隆皇帝是拿袁崇焕来教育他的大臣要忠于清朝。 至于后来袁崇焕为什么影响没那么大?却没有岳飞影响那么大?这主要是历史原因。大家知道,明朝朱元璋起兵,推翻的是蒙古人。他叫“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所以明朝极力宣传岳飞、岳庙。就是为了是“反蒙”的需要。特别是明朝中后期,蒙古的势力经常进入长城骚扰,公元149年蒙古的军队打到了长城底下,还有一次蒙古的军队到了通州。所以明朝从永乐开始到崇祯,北方一直存在着这个问题。所以他特别表彰岳飞,激发大家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 袁崇焕不一样,明朝灭亡了之后,袁崇焕死了之后,接着就是清朝,清朝不能大张旗鼓地表彰袁崇焕。清太祖努尔哈赤败在袁崇焕的手下,清太宗皇太极败在了袁崇焕手下,乾隆皇帝能给袁崇焕平反,已经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宽大的胸怀,已经很了不起了。所以不能要求清朝给袁崇焕修庙。袁崇焕修庙、祭奠基本都是民间的。这是一个特殊的原因。到了民国的时候,民国初年表彰袁崇焕,孙中山的口号,又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但是民国不久就是北伐之战,所以在民国时期,袁崇焕也没有很好的宣传。那新中国成立要好好地宣传了。但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有个问题,76年前,有个口号叫做:帝王将相,都在批判之列。袁崇焕是将,所以76年前,对袁崇焕没有很好的宣传和研究。是76年改革开放之后,袁崇焕的宣传研究才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这里头是很有意思的,朱元璋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他又被鞑虏、被满州推翻了。孙中山又驱逐鞑虏,振兴中华,推翻清朝,把爱新觉罗的统治给推翻了。所以民族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很敏感的问题,至于袁崇焕是不是可以提民族英雄,跟岳飞一样是不是能提民族英雄,有争议。有人觉得可以,有人觉得不可以,让他们争议去吧。我个人认为,岳飞是民族英雄,我也觉得,袁崇焕是民族英雄。 ⒐历史是很有意思的,大顺灭了大明,大清又灭了大顺,最后政权落到了清朝的手里。有人说,这事情是必然的呀,还是偶然的呀,我说是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也有偶然。所谓必然,就是明朝气数已尽,这是历史必然但是也有偶然,吴三桂降了李自成,山海关这一战怎么个打法,是另外一种情况,吴三桂和多尔衮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李自成,战争又是一种结果。所以历史发展啊有它的偶然性,也有它的必然性,它就是在偶然必然之间来进行发展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山海关大战的确是决定当时中国历史发展命运的一场决战,一场大战,也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影响中华民族各个民族关系的一场大战。 (百家讲坛 明亡清兴六十年 山海关大战) ⒑清朝入关之后,定都北京,满汉文化的融合,对西方文化的吸收,这样,北京才成为全中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这个影响,不仅影响到清代,也不仅影响到民国,而且影响到当今和后世。我们对中华文化融合啊,既看到它碰撞的一面,也要看到它融合的一面,在碰撞当中有融合,不断补充新的血液,不断的往前发展。 (百家讲坛 明亡清兴六十年 顺治迁都) 敲开阎崇年老师家的大门,首先留给我们最深印象的就是这无数的书籍。穿过走廊的短暂时间,就仿佛是穿越了数百年的历史。走进书房的门厅,我们看到了刚刚在节目中所提到的“四合书屋”四个大字,浓缩着阎老师一生的思索与感悟。在这并不大的书房里,除了遍布各个角落的书,我们竟然发现还有不少时尚的东西。阎老师虽然研究历史多年,但对新技术的学习,却始终是与时俱进的。他所有的文稿都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的敲进电脑。原来,在阎老师沉静的外表下,也有着一颗年轻的心。 2003年,央视10套的科教类栏目“百家讲坛”收视率一直在科教频道的末位徘徊,面临着被淘汰出局的危机。 2004年5月,阎崇年入主讲坛,主讲《清十二帝疑案》。在其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阎老先生疏淤理脉,用通俗生动而不失权威的语言,步步设疑、引人入胜的讲述方式,使清朝十二帝的形象真实而丰满的呈现在观众面前,受到观众热烈追捧,“百家讲坛”的收视率一路飙升,创下了央视10套收视率历史之最。日前,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推出的《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2008)》显示,“百家讲坛”在十大央视栏目中居于首位。阎崇年“正说”历史渐成一种现象。 很多观众对“百家讲坛”的关注始于阎崇年。在“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的口号中,阎老先生和他的《清十二帝疑案》被公认为“第一坛好酒”。 崇名四海五洲同,年逾古稀文更雄。公道在心书在手,赞声常漾讲坛中。 (人民日报) 阎崇年是“百家讲坛”推出的“当头炮”,刘心武是“拐腿马”,我是“过河卒”。 (易中天) 阎崇年的认真让我吃惊,为一期节目他能写上12页稿子,内容上万字。他能把学问当评书讲,而且每期节目录完,他都要看一遍,对自己表达不够准确的地方,甚至编辑过程中的错别字都一一挑出来。在来过“百家讲坛”的几百位演讲者里,像他这么认真的学者还没有过。 (“百家讲坛”制片人聂丛丛) 阎崇年曾在他的《正说清朝十二帝》中提到,努尔哈赤的10大贡献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统一了东北。但李治亭表示:“其实,努尔哈赤只是打下了半个东北,而他的儿子皇太极才基本统一东北。”对于阎崇年在书中所写的“努尔哈赤种下了康乾盛世的种子,也播下了清朝灭亡的基因”,李治亭也进行了批驳:“这种历史'血统论’非常荒谬。按照他的说法,所有的朝代都可以这么被解释。例如,朱元璋种下了永乐盛世的种子,也播下了明朝灭亡的基因。”他认为,历史研究的任务在于揭示历史真相,用科学的方法阐明历史的内核,给现代人以启迪。有真实才有历史,而如今种种的“时尚史学”,常常偏离了“真实”这根准绳,误导了不少受众。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研究员李治亭) 阎崇年继百家讲坛讲学后,再次热了起来,《窃明》一书矛头直指阎崇年,对其学术观点进行反驳。这场风波因阎崇年及其所力挺的袁崇焕,再加上崇祯帝,都有一个崇字而被称为“三崇现象”。 2008年6月,一本名为《窃明》的小说出版上市,书中对袁崇焕是汉奸的历史评价,引起网上大争论,该书作者灰熊猫更是将矛头直指曾因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明清史而一炮走红的阎崇年,称:“阎崇年你错了,袁崇焕不是爱国英雄,明朝灭亡就是他害的!” 阎崇年对此颇为不屑一顾,面对记者的提问他 阎崇年
只淡淡地回答:“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也不认识这位作者,不加评论。研究袁崇焕的人我差不多都认识,就是没见过这个人。”阎崇年的这个态度激怒了更多的网友。许多草根历史爱好者纷纷批评阎崇年的大腕态度和回避历史问题的做法。 早在《窃明》未出版的2007年,该书在起点中文网连载时,就因“袁崇焕是汉奸而导致明朝灭亡”的尖锐观点而在网上引发潮水般的争议。 争议的观点针锋相对,辩论激烈,动辄封楼;网友则成立各种党派,攻奸不断,一时间党争不断;加上很多网友都具备深厚的历史、军事知识,因此辩论极富深度,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式的考据横行,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这种“罕见”的现象使得每天有很多人把追书的大部分时间花在看评论上。这种网上效应对网友的影响力不亚于百家讲坛对观众的影响力。 而当灰熊猫向阎崇年叫板时,网上网下所有人立刻把眼光都放在了阎崇年的身上,对阎崇年的反应异常地关心,一心就等着听权威历史学家、研究袁崇焕近三十年的阎崇年对此案发表高见。 但阎崇年的反应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因为“不知道这个人”所以“不加评论”,这一回答让所有网友大为失望,甚至质疑起阎崇年的人品。 对于《窃明》作者灰熊猫的“倒袁”,阎崇年先是语出讥讽,但后来还是作了回应:“小说不可以对历史学进行挑战,只有历史学向历史学挑战,小说构不成对历史的挑战,因为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认为袁崇焕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卖国贼,那是他的看法。所有在历史学刊物上,对我进行历史学讨论的,我该回答的就回答,该反驳的就反驳。用小说等文艺形式,那不是历史学的讨论,不是学术讨论。我回答的是学术问题,不是学术问题我不回答。” 草根热议“倒袁”事件 网友刚果花园对阎崇年以“不认识灰熊猫”作为回答的态度很是不满:“这算不算学霸?他认识的才能研究袁崇焕。他不认识的都没资格研究袁崇焕。是这个意思吗?” 网友雾中的风筝也认为阎崇年的说话有问题:“研究袁崇焕必须得到他的认可,才能算研究过么?” 山西一网友则翻出阎崇年八十年代去美国搞过学术演讲的尴尬:“那次他讲康熙,结果被那些西方人问得没词,说他是在歌颂一个残暴的蛮族独裁君主,康熙就是多么大的'大帝’,他也没搞出同时代彼得一世的水平,让国家能整体上一个台阶,更比不上路易十四,让法国成为民主国家。” 除了对阎崇年的说话方式有看法,许多对历史颇有研究的历史爱好者则对“倒袁”分成了两大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