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凤林文化网 //www.sinovision.net/?2377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凤林文化网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0中国作家富豪榜

已有 1218 次阅读2010-11-15 01:02 |系统分类:时尚天地分享到微信

2010中国作家富豪榜

(2010-11-15 06:40:31)

2010中国作家富豪榜

2010中国作家富豪榜

——中国出版界四大斗士,激战外国超级畅销书

 

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制人吴怀尧

发自北京、上海、成都、昆明等地

 

2010中国作家富豪榜

 

今天,一年一度的《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

港澳台作家在大陆的版税收入,第一次被纳入榜单,同时我们第一次推出全新子榜单《在中国最赚钱的外国作家富豪榜》,对比两份榜单,结果触目惊心!

最近十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黄金十年,而中国本土图书单本的平均销量仅为6000册。与此同时,来自西方各国的超级畅销书,却一次又一次在中国掀起阅读风暴,中国读者口袋中的真金白银,总是被外国作家轻而易举地捞走。

20009月,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正式引进中国,十年期间共引进了七部,每一部的平均销量都达到了惊人的300万册,罗琳本人没来过中国内地,却不费吹灰之力赚走了中国人9550万元!最让人感到尴尬的是,罗琳一个人的版税收入超过了任何一个中国本土畅销书作家的版税收入。

  另一方面,外国作家在中国疯狂捞钱的同时,中国文学也在积极出击海外市场,但遗憾的是,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一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真正在海外大卖。

我们在调查时发现,因为中国新闻出版业的改革发展,出版界涌现出了一批“中国本土斗士”:他们坚持力挺中国本土原创文学,在中国图书市场对抗《哈利·波特》等外国超级畅销书;他们深谙图书畅销之道,一些原本在5年时间才卖出6000册的作品,经过他们精心打造,销量居然迅速翻了十倍!在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畅销秘诀?

为揭开谜底,怀尧访谈录奔赴北京、上海等地,面对面独家专访了四位在开发中国本土作品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出版界四大斗士”,首次将他们打造超级畅销书的全套动作,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身边的很多人都曾经或者正在怀揣着一个作家梦,通过这组报道,我们想告诉所有追梦的人:当作家、当畅销书作家、当成功的畅销书作家,其实,你也可以!

 

 

郭敬明:将一个人的成功复制到N个人身上

行业揭秘人:中国作家富豪榜两届首富、畅销书作家郭敬明

成功关键词:复制

 

  2010116日,上海,傍晚六点三十分,天已经黑了。

  外滩27号,一栋英国复古主义建筑安安静静地矗立于夜色之中,从东门进去,左拐直走,乘观光电梯到9楼,就是一个露天阳台,凉风扑面吹来。

  “我在这里!”戴着鸭舌帽的郭敬明举起手来打着招呼,在他身后,是著名的黄浦江和东方明珠,江上的观光船霓虹闪烁,清晰可见船体上的各种广告。在这样一个商业味浓厚的地点,在暖黄微弱的灯光下,郭敬明看上去比一年前更瘦了。

  “无论别人怎么说,我想努力赚钱”,这是郭敬明一直以来的行动法则。现在来看,他又一次如愿以偿。两个多月前,他的最新奇幻小说作品《临界·爵迹》在全国的20个重点城市发售。现在,75天过去了,这本书的真实销量究竟如何?“首印的200万册已经没有什么库存了,发出去的书,书店也消化了90%以上,《爵迹2》本月底上市时,《爵迹1》就会开始加印。”郭敬明透露,这部作品之所以分两册推出,“主要是考虑到读者的承受能力,只有将图书定价在20元以下,青少年读者群才不会有购买压力。”能细致到这个程度上,便是他的聪明之处。

 

  转折:他第一次意识到“固定读者群”

 

  现在回过头来看,郭敬明的人生转折发生在2003年。

那一年,他的成名作《幻城》上市,当年销售84万册,当时21岁的郭敬明名利双收。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他顶着一头精心挑染过的黄发,带着追风少年喜欢的项链,一副酷酷的表情,立刻赢得无数少男少女的心,人气一路飙升。

  一年后,郭敬明又接着推出了后来引发巨大争议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这本书的销量同样达到了百万,这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拥有传说中的“固定读者群”。所谓“固定读者群”,就是只要是某人出版的作品,他们就一定会掏钱购买,这和明星的粉丝购买偶像的唱片差不多。“我的读者群大概在一百万人左右吧,主要集中在14岁到28岁之间。”郭敬明说。

  200466是郭敬明21岁生日,就在这一天,他组建了工作室,并和老东家春风文艺出版社开始深度合作,推出了由他主编的青春文学杂志《岛》,他策划专栏,负责装帧设计,忙得不亦乐乎。此后几乎每期的《岛》里,都有郭敬明的“艳照”,这些由专业摄影师拍出来的照片,使得瘦小的郭敬明看起来像是从童话中走出来的白马王子。在此之前,中国从来没有一本文学杂志包装得如此时尚。放眼全世界,恐怕也没有一本文学类杂志的封面人物,被该杂志的主编长期霸占。

 

  模式:每部作品至少可赚两次稿费

 

  《岛》获得了成功,每期销量在15万册左右。对此,郭敬明表现得很平静,“读什么是读者自己选择的,只能说我的审美和品位,符合年轻人口味,符合市场。”从那时起,他再写小说,就不用等到全部写完之后才去出版,只要开了个头,他就在《岛》上进行连载,等到全部写完之后,再重新出版成书。这意味着,郭敬明的一部作品至少可以赚两次稿费。

  “一个文学新人,只要我认可他的文章,在《最小说》上持续强推三期,他就会在学生群体中形成影响力。而这种模式可以不断复制到新人上面,一旦新人形成了品牌效应,可以再回过头来推动《最小说》的影响力和销量。”

至于选人的标准,郭敬明透露,他是按照自己的阅读喜好去寻找新锐作者,而他的选稿标准有两条:“首先,这个作者的文字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读者一看就知道是你;第二,我要从你的作品中看到巨大的商业潜质,比如适合开发动漫、游戏等衍生产品的可能,这样才可以带来巨额的商业利润。”

 

  复制:使新人同样具有市场号召力

 

  一旦签约,郭敬明就开始在自己的平台上狂推新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把郭敬明的影响力和品牌价值,用最快的速度复制到新人身上,使他们同样具有市场号召力!”尽管,这听起来很简单、很神奇,就像是武侠小说里面某位高人将自己的内力传给一个毫无武功之人,使之快速成为武林高手一样。事实上,郭敬明就是这么干的。

  作家李锐和蒋韵之女李笛安,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案例,这个1983年生于山西太原的年轻女作者,“从她的小说《西决》到《东霓》再到《告别天堂》,这一系列的成就,让她越来越信任我们公司,也认可我们的专业态度。到现在,《西决》已经卖了七十多万本,《东霓》刚刚出,也已经卖到五十多万本了。”

  到今天,郭敬明的旗下已经出书的签约作者,加上画师、漫画家总共有六十多人。“其中任何一个人出书,我都可以同时调动至少60名在学生群体中具有号召力的明星作者,在《最小说》、在网络论坛、在博客和微博上去推荐这部作品和它的作者!”郭董事长自信地说,“所以他们作品的销量,基本上没有少于10万册的。”

  而他对自己的认识,则语出惊人:“中国作家富豪榜上的大部分作家,不写作了可能就没有收入了,我说得不好听一点,我一个字都不写,凭现在的知名度和商业价值也可以赚大钱,比如代言广告,出席活动,这是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201091日,郭敬明代言的某滴眼液广告,已经开始在各大电视台播放,据悉,仅此一项的收入,他就轻轻松松入账近百万元。

 

  上市:并非遥不可及

 

  “那么,你有没有将公司上市的想法?”面对怀尧访谈录提问,仿佛新娘的盖头突然被掀开,郭敬明愣了一下,随后首度公开承认:“这是接下来三五年的既定目标,明年第一笔风险投资就会进来!”面对郭敬明的商业敏锐度和行动力,三五年后,他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而旗下的那些签约作者一夜之间成为富豪的伟大构想,并非遥不可及。

  访谈结束时,我们想起郭敬明曾经说过的一件事情。201058日晚,有个陌生人在网上向他发出视频邀请,由于没有画面,郭敬明以为是恶作剧,于是发了一句“神经病啊”。很快,电脑传出了“明明,是妈妈”的四川话,随即,视频画面出现了,画面上是他的母亲挨着父亲,他们一脸紧张的表情。那一刻,27岁的郭敬明“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华楠:快速传递一本书的阅读价值

行业揭秘人:“读客图书”董事长华楠

成功关键词:1秒、2米、3分钟

  

  

  2010828日,华楠刚满36岁,这位国内著名畅销书机构“读客图书”的董事长,是如何度过自己生日的呢?

  “早上起来是周末例行的游泳,天公作美,阴天,游泳池没有人,一口气游了一公里。中午吃了一碗面条,吃完照例来办公室,流汗,写文案。赶紧写,赶紧写,人生短暂啊!”华楠在当天自己的微博里说。

  三年前,读客图书成立才一年时间,当时最火爆的畅销书,除了本土养生书,就是从国外引进的《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达·芬奇密码》《追风筝的人》等超级畅销小说,这些引进版图书在中国大地上火爆热销,风头远超本土原创文学。

  就在此时,一部原创的探险小说,摆在了华楠面前。

“小说的故事背景发生在西藏,作者是四川人,知识渊博,叙述技巧高超,但毫无知名度,小说原稿发在一个网络论坛里,无人问津,点击率只有区区900次。”他说。

  20109月,面对我们的专访,华楠第一次将打造超级畅销书《藏地密码》的读客方法全盘托出,“要把金针度于人”。《藏地密码》小说的原名叫《最后的神庙》,在华楠看来,这个名字根本无法吸引读者。他需要做的,是对这部作品进行“产品再开发”。

 

  1秒:一切从书名开始

 

  “一部刚写完的作品,还算不上成熟的产品,在将它推向市场前必须精心打磨,有时还需要作者配合修改,这就是‘产品再开发’———在读客图书,任何一本书都要历时6个月的产品再开发期:封面要出几十个版本,细节要经过反复推敲,反复对比后再做抉择。”

  对于产品的再开发,华楠的观点是:“首先是图书购买理由的开发,读者为什么要买这本书,在出版之前必须清晰地回答这个问题。其次,是如何帮助读者理解你所卖的图书,其中,书名对图书来说至关重要,如何将有力的关键词植入到书名中去,是思考的第一步。书名必须直接体现阅读价值。我要用最快的速度向读者介绍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要知道,一本图书摆在书店的书架上,它与大多数读者接触的机会只有1~2秒钟,距离为2~3米,如果一本书的封面不能迅速引起读者的兴趣,那么,90%的读者会立刻将视线从这部书移开。”

  如何让一个从来没有出版过实体书的无名作者,在引进版图书火爆热销的中国图书市场脱颖而出?如何让一部长达200万字的本土原创小说,受到读者的欢迎?华楠最终确定了“藏地密码”这四个字,“一秒钟四个字,是普通人的阅读速度,取名《藏地密码》,我们就在一秒钟内传达了两个价值,其一,这是一部关于西藏的书,其二,书名的形式符合小说名的习惯,一看便知这是一部小说。这个名字可以在一秒钟之内,抓住热爱西藏的小说爱好者。而为了让读者确信这是一部关于西藏的小说,我们又在书名下面加上了一句话———《藏地密码》,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

 

  2米:做一个封面有多难?

 

  书名已定,接下来,就是构思封面。

  “做一个封面有多难?每次我都会掉很多头发,有些是想掉的,有些是抓掉的,还有些是在墙上磨掉的。”华楠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当我们问及封面设计最需要注意的关键之处时,华楠说:“不管是一部本土原创小说的封面,还是一张地方都市报的头版,或者一家商店的招牌,设计的第一要义是差异化,是要从眼花缭乱的书架、报摊、街道中跳出来,让读者或行人,第一眼就能看到你。”

  那么,一本书在书架上,与读者的距离大概为2~3米,如何才能被读者第一时间看到?“在书名一目了然的前提下,通过封面色彩和读者快速沟通!”华楠脱口而出,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和竞争对手相反的颜色,就像可口可乐用了红色,百事可乐就用蓝色。

  为了让《藏地密码》达到这种效果,华楠苦苦思索后,终于从藏族服饰中得到灵感,发掘出一个既能争夺读者眼球,又能表达小说阅读价值的核心符号:彩条。

他用这个彩条包住书脊,在其他细节上,也细致到位:为了让书名更加抢眼,书的封面底色选择了黑色,书名则选择了桃红色,在封面上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而在黑色的底图上,又加上隐隐约约的西藏地图,强调出小说的背景,在书名的上方,则放置了两个红色剪影,一个弯腰柱杖,一个翘首望天,神秘的氛围,再次呼应了书名。

对此,华楠的解释是:“我们强调这些细节的设计,是因为当读者注意到这些细节时,正在考虑要不要把这本书从书架上拿起来,我们所有的设计,都在鼓励她不妨拿起来翻翻。”

 

  3分钟:把购买者心里话说给购买者听

 

  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表达图书内容的书名锁定目标读者群、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封面的色彩和细节吸引读者,这已经是成功售出一本书的开头。

  “但不要高兴得太早,读者从看到一本书到他们拿起这本书,再到决定是否购买的时间,不会超过3分钟。在这短短的3分钟内,80%的书会被读者放下。”华楠强调道,“书名和封面,只是吸引读者注意,真正让读者为之掏钱的,是向读者快速传达本书的阅读价值,解决‘我为什么要买这本书来读?’的问题。文案(内容简介),不是把你心里的话说给购买者听,而是把购买者的心里话说给购买者听。”

  201091日,《藏地密码》推出第九部,至此,其全系列的销量已累计突破350万册,第十部的大结局也即将推出。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出现大量盗版书,对此华楠很无奈,也很不满:“如果盗版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会使中国的原创作家没有写作的动力。而一个大国没有文化影响力,其输出的商品就没有附加价值,我们在全球市场上就只能扮演廉价劳动力。所以我经常说,图书市场盗版的猖獗,受害者不仅是作者和出版商,而是我们全部中国人。”

 

金黎组合:只需要搞清楚一件事,这本书给谁看?

行业揭秘人:长江文艺出版社副总编金丽红、

         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

成功关键词:名人效应

  

  

  “我先泡一壶茶,咱们边喝边聊。”

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办公室,副社长黎波笑着说道,话音刚落,他的“黄金搭档”、长江文艺出版社副总编金丽红女士快步走进办公室,也主动打起了招呼———现在,中国出版界著名的“金黎组合”,就在我们面前。  

   冯小刚执导的贺岁电影《大腕》里,每个“大腕”背后都有高人。在近十年来中国社会名流出书热的背后,同样站着两位“大腕”,他们就是金丽红和黎波。经过他们出版的作品可以说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王朔的《王朔文集》《看上去很美》、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崔永元的《不过如此》、吴小莉的《足音》、余秋雨的《行者无疆》、刘震云的《手机》、冯小刚的《我把青春献给你》、姜戎的《狼图腾》等。

  说起来,金丽红和黎波的合作,始于1988年,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他们先是在华艺出版社任职,当时金丽红是华艺出版社的副社长,黎波是出版发行部主任。当时的出版界,“就是文学热啊,什么实用类书,什么名人书,这些种类都没有,主要在文学这一大块。”金丽红说。

 

  她:大胆决定为“痞子王朔”推出文集

 

  1991年,金丽红推出《王朔文集》,此举在当时震惊了整个文学界。在此之前,王朔的主要作品几乎都只在文学期刊上发表过,对于这个貌似玩世不恭的京派作家,当时的文学批评界基本保持沉默,偶尔发出的声音也是阴阳怪气,诸如称王朔作品为“痞子文学”。

  在推出文集之前,她和王朔进行了沟通——当时还没有实行版税制,王朔开门见山:“你给我多少钱呀?”金丽红反问他:“你想要多少钱?”王朔脱口而出:“100万!”金丽红笑了:“王朔,我们好好谈一谈,我是很认真的。”最终,双方经过协商,最后决定按版税来计算酬劳。所谓版税,就是指出版社每卖出一本书,作者都有相应的提成,比如双方约定版税为10%,如果这本书的定价是20元,那么作者就可以从每本书中获得2元的收益。

  著名的文化批评家何三坡在接受采访时,说起了一个细节,十多年前,他去金丽红办公室谈事,期间一个编辑过来问金丽红某部稿子是否可以签下来。“金丽红拿到书稿后,扫了一眼开头,然后看了看作者和内容简介,3分钟不到,就同意签出版合同。”目睹此情此景的何三坡感慨万分,“她的敏锐、胆识、气度和眼光,在中国出版界中绝无仅有。”

 

  他:就是那个打破行规的“傻子”

 

  “为什么渠道商想要你的这本书,抢你的这本书,原因在于他判断这本书一转身就能卖出去,根本不会砸在手里。”负责发行的黎波经过深思熟虑后,要求新华书店先付钱再提书,这种方式,不要说在当时,就是现在也极为罕见。因为,通常的方式是书店提书后先卖三个月,三个月后若能按时结款,出版方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图书的回款期往往被人为拉长。果然,黎波的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对方的回复:“哪里冒来的傻子,新华书店的规矩你懂不懂?”

  “我当时强调,畅销书必须先给钱,相当于打破了固有的行规,所以很多书店不能接受。可是,我完全是按照市场的规律在走。”

 

  细节:细节,还是细节

 

  20109月,“金黎组合”再次联手白岩松,推出了他的最新作品《幸福了吗?》。

“这本书白岩松总结社会,切入的角度非常好,话题也非常恰当。十年前做他的《痛并快乐着》,没多久销量就突破60万册,《幸福了吗?》花的力气也是挺大的,现在为止走了40多万册。”对于这样的销售结果,黎波表示满意。

“以前做签售,无非就是在书店出个预告,现在我们更加注意细节。”黎波说,在去签售之前,他们会通过当地媒体发新闻预告,同时派人在书店周边做宣传,在社区贴海报、贴预告、发传单、在大学校园网里发表消息并置顶……

“尽一切可能开辟新的宣传渠道,同时我会督促销售部在各地重点码堆此书。现在我们正在各地设置专柜,那样效果会更好。”黎波说,这一套动作下去后,每次签售都战果显著,书店高兴,读者满意,“出版人就更不用说啦!”

  采访进行中,金丽红起身去电脑前看了看,随即兴奋地宣布:“今天,《幸福了吗?》在当当网和卓越网的销量都是第一名!”对于作者白岩松,金丽红也是赞不绝口,“这本书能畅销,他起到关键作用!”她认为,首先是白岩松的公众认可度高,大家信任他,“他是偶像派加实力派,男女老少通吃!”同时他还经常主动提出一些营销构想,比如通过新兴媒体做营销,去图书销售火爆的网络书店做视频访谈等。

“访谈后网站也愿意强推,直接就拉动了图书销量!”金丽红说,现在在当当网上,《幸福了吗》每天的销量达到1000多本,这相当于北京图书大厦一个月的销量!网站卖得好,又反过来促进实体书店更加重视这本书,由此形成良性循环,获得渠道优势。

 

  针对性:针对性,还是针对性

 

  在金黎看来,现在的购书人群有三大类,第一类是12岁到18岁的青春阅读群体,他们是阅读主体,他们的阅读以学习知识、了解社会、增长阅历为目的;第二类读者是18岁到36岁的青年白领读者,这部分人阅读是以认识社会、融入社会为主;第三类是银发读者,以55岁至70岁的人群为主,这些人有钱、有闲、有阅读欲望,是满足愿望和偏重实用性的一群读者。

  黎波说:“面向这三大人群,我们的书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销量相对也就会大。”

金丽红补充说:“出书前的第一件事是先问自己:我出的这本书给谁看?这个问题弄清楚了,后面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沈浩波:建立在尊重和体现价值之上的营销模式

行业揭秘人:磨铁图书总裁沈浩波

成功关键词:推广平台

  

  

  2010119日晚,怀尧访谈录在昆明机场学者书店采访时,正好遇到一位读者在购买小说《怒江之战》。第二天中午12点,在位于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的德胜国际中心10楼,我们见到了这部小说的出版人沈浩波。

  与不少出版机构狂签名家作品所不同的是,沈浩波和他创立的磨铁图书,一开始走上的就是一条草根原创出版之路。这还不够,沈浩波说,他出版的《盗墓笔记》的影视版权已经被好莱坞购买,“预付款高达200万美元,小说和漫画也在海外推出了!

  大学毕业后,酷爱写诗的沈浩波为养活自己,开始走进了出版行业,“因为这个行业门槛很低。”但事情并非他想像的那么顺利。2001年,他借了十几万元,注册了图书出版公司,结果出版的书根本卖不出去,借来的钱不到半年就赔光了。沈浩波事后将原因归结于,“当时就是文人心态,没有调查过市场,想当然地策划出一些书。”

吃一堑长一智,随后的几年时间里,沈浩波陆续推出了春树的《北京娃娃》、孙睿的《草样年华》,这些书在年轻读者中激起了不俗的反响,而真正让沈浩波声名鹊起的,则是超级畅销书《诛仙》和《明朝那些事儿》系列。

 

  可贵:拜见作者的习惯保留至今

 

  2006年年初的一天晚上,沈浩波在浏览天涯论坛时,无意中看到一个讲历史的帖子,作者署名“当年明月”,文章内容与明朝有关。看了不到一千字,沈浩波开始激动起来,“因为它对历史的传播找到了一条新路,而且表达方式非常新锐,这种讲述以前从未见过。”

沈浩波开始疯狂地联系“当年明月”,他连夜发动亲朋好友帮自己寻找“当年明月”的联系方式。“找到联系方式的第二天,我马上就去广东,找作者当面聊。”

  沈浩波的举动让“当年明月”既诧异又感动,两人见面后聊了整整一下午,颇有相见恨晚之感。现在,沈浩波很少亲自去找稿子,但拜见作者的习惯,他一直保留到了今天,他说:“我觉得这是对作者价值的尊重。”

 

  平台: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我们只有立足于价值本身,才有可能获得最大的成功,此外要有包装和营销能力。最可悲的事情是,你已经掌握到好的内容,但是你把好的内容做死了。”沈浩波说。

那么,“当年明月”是如何做活的呢?

  “首先找到欣赏他的人和平台,因为《明朝那些事儿》刚出来,我们要想办法增加这本书的权威性,当时明史专家毛佩琪很火,我们就请他写序,对症下药自然事半功倍。”

接下来,沈浩波开始为《明朝那些事儿》找推广平台。

  2006年,博客是年度关键词,沈浩波开始和新浪博客方面进行沟通。“我告诉他们,《明朝那些事儿》的价值在哪里,分析为什么它会火,它会带来什么——不光是访问量,还带来那么多关注历史的人。”一番苦口婆心,一颗赤诚之心,再加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新浪博客最后为此连做了三个专题,每期推头条,每次我们都要给它找不同的角度,一起策划一起来做。”没用多久,“当年明月”成了新浪博客的红人,截至20101112日,“当年明月”新浪博客的点击率,已经突破2亿2千万。

  在沈浩波看来,当《明朝那些事儿》在网络上成为巨大的热点后,剩下的事情就显得简单多了。“这个时候再往平面媒体上推荐,平面媒体就容易接受了,报道多了,自然会火。”

 

  争议来袭:价值为王

 

  人红是非多,与此同时,一些关于“当年明月”的负面新闻,也开始浮出水面。

  对于那些到现在还认为《明朝那些事儿》是炒作出来的快速文化产品,沈浩波的回应是:“这是最无知的一种说法,如果它没有价值,你怎么炒都没用,还是要有价值。”

目前,《明朝那些事儿》各种版本的累积销量已经超过1000万册。据怀尧访谈录采访了解,《明朝那些事儿》系列,仅第一部的平均销量,在2010年的每个月都达到了惊人的7.5万册。

 

  营销推广:价值依然为王

 

  “作品再好,人家不知道也没有用。现在大家的注意力这么分散,好东西多了,为什么偏偏追你这本?”沈浩波说,“现在是内容和营销并重的时代,有价值的书,大家才愿意主动来帮你传播,而不是我给你一千块钱,你就帮我说好话。”

  今年沈浩波说得最多的书是《酥油》。“这本书讲的是不求回报的爱,体现了一种价值观,所以这就构成了我们营销的一个模式,我们要找到影响力很大的人,而这样的人他会非常喜欢这本书,觉得这个书应该向全社会推广,所以我们最终找到了潘石屹、姚晨、李承鹏,通过他们三个人,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本书,让更多的人来帮助你推广,这是一种营销模式,口碑相传,力量无穷,而这本书现在卖得非常好,要不了多久,就会拍成电影。"沈浩波说。

    20108月期间,沈浩波与知名出版人路金波到榕树下网站做访谈,沈浩波向网友强力推荐《酥油》,主持人王小山调侃他,“你多送几本书给网友嘛”,沈浩波的回答,“很诗人、很给力”:“哈哈,送书可以,除非他是我的哥们!”

我的更多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