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为您解忧 //www.sinovision.net/?237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爱,让世界更美好!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心(全新解读)

已有 1186 次阅读2019-2-4 03:22 |个人分类:全新文化|系统分类:科技教育| , 心态, 品质, 境界 分享到微信

   当下很多人都想去发现社会症结,却不知一切的症结都是人心出了问题,才导致了种种乱象的发生。也有人在致力于改变。然而效果却并不理想,问题出在哪里呢?究其原因还是对“心”的解读。本文尽量从多个视角,予以全面、全新解读。供朋友们参考。

   很多人认为心是念头,是各种各样的想法。这样解读就把心与念混为一谈。心的实质是心态,表现为心情。而念头想法属于意识,是为心服务的工具。

   为了实现一个“心”愿,可以“想”出很多方案和办法,同时伴随着无数的念头出现,这些无穷的念头和想法都是为主体态度服务的。比如一个人有善心,就会想方设法去帮助他人;一个人有责任心,就会想尽办法去利益众生、服务社会。

   现实中,心的表现有很多种,通过综合分析,我们发现心可归纳为2大系统,一个是正向系统,一个是负向系统。正向系统包括:光明、秩序、积极、热情、慈悲、善良、正义、勇敢、坦荡、真诚等等良性心态;负向系统包括:阴暗、混乱、消极、冷漠、残忍、邪恶、虚伪、懦弱、愧悔、遗憾等等不良心态。这2大系统,统称为善与恶,说明本性之中善恶并存。大量的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

   但是现实中有很多人还在坚持“本性本善说”,有的根据这个观点,得出结论:即心即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还可以得出相反结论:即心即魔。如果把心地之中的种种恶性开发出来,还能叫佛吗?只看到其一,而忽视其二。这种观点明显存在瑕疵。

   还有人说:本性是善的,只是被后天污染了或者产生变异等。恰恰这种观点也经不起推敲。如果本性之中不具备,后来如何能生出?这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吗?既然后来出现了,一定是本源之中蕴藏的,否则就不会出现。按照这种观点:后天优于先天,后天比先天更丰富。世上哪有这样的逻辑?

   既然心态存在2大系统,那么我们该如何掌控和开发呢?
   
   这里有必要说一说:欲望。欲望是人做事的动力。如果没有动力支持,即使再好的愿望也不能实现。所以欲望不是去除,而是正确运用。就像一把菜刀,既可利于生活,也可以成为凶器。

   由于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而且有主次之分。所以人的追求就要有所侧重。现实中很多人的追求,侧重于物质和物欲,本应该得到重视的心,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就把心地之中的种种不良品性开发出来,导致人的压力、痛苦、纠结、无奈等等烦恼不断。

   只有驾驭欲望,才能有效掌控人生主导追求。否则就会被欲望驱使,成为欲望的奴隶,活在无止境的欲望之中。欲望得到满足就高兴,不满足就烦恼。情绪被欲望左右而喜怒无常。

   欲望带给人的满足是一时的,满足感过后,会使人产生空虚、不安、恐惧、愧悔等等混乱情绪;同时还会形成依赖、上瘾。不论是烟瘾、酒瘾、毒瘾、网瘾、名瘾、权瘾、钱瘾等等,有瘾皆是病。现实中很多人就被各种各样的“瘾”控制着,不得自由。而内心的满足,可以使人充实、自在、心安、坦然等。这样就把心地之中的种种良好品性开发出来,形成良性循环。而且不会产生依赖。

   有这样一种观点,值得大家注意。有一法师把人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满足物质,第二阶段满足欲望,第三阶段社会责任。乍一看,好像有道理。但是稍加分析,问题就出来了。

   大家都知道,而且一直在说:欲望没有止境。而这种观点恰恰把满足欲望放在第二阶段。只有欲望完全得到满足之后,才能进入第三阶段,即承担社会责任。按照这个逻辑,要让一个人承担社会责任,是没有希望的。关键是人的行为一旦形成惯性,则很难纠正。就像一棵小树,开始长歪了,就会越长越歪,而且很难再直。这种观点,看似合理,实则带有很强的误导性。

   现实中人们的苦恼,很多时候是由于欲望过多或期望过高,导致思想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就是因为在自觉不自觉中把物欲放大,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利令智昏、利欲熏心等成语,说明人很难摆脱欲望的诱惑。

   生活离不开吃穿住行等等保障,如果过分追求这些保障就是过度。这种微妙关系,确实不容易把握。通常情况下,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初衷。

   自古以来,人们被物欲这枷锁“捆”得太结实了,即便明知是牢笼,还不由自主往里钻。古往今来,真正能挣脱名利困扰者实在太少。所以真正能够解脱的,也是极少数的勇者和智者。  

   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如果要问:为什么想不开?可能有很多种回答,但是无论怎样回答,都离不开“观念”这个根本,因为行为受思想支配。正是由于各种各样狭隘、不合理观念,局限了人的眼界和心胸;使心入了各种各样的“局”,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烦恼。可能有人要问:观念是如何产生的?

   有一个成语恰恰能说明这个问题,即执迷不悟:因执而迷,所以不悟。执迷不悟起始于“执著”,就是热衷于各种相状,而入了现象的局中。比如:人热衷于钱,就入了钱的局;热衷于权力,就入了权力的局;热衷于名,就入了名的局等等。一旦入局,就会被执著对象所影响和干扰。用修行术语叫:心外求法。网络术语“绑定”能形象说明这个问题。即太在意人情,就被人情所绑架;太看重钱,就被钱所困扰;太重情,就被情所伤害等等。

   人有时闹心、烦心、伤心等等,心为什么会受伤?就是因为心入局,才会受到伤害。如果心不住于相,还有什么能影响到心呢。恐惧、紧张、焦虑、纠结等等情绪的产生,不就是因为有所执著才患得患失吗。

   接下来谈一谈:心的功能和作用。

   心态决定心情,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情绪反应。心情才是生活质量的主要指标,而且是决定性指标。只有建立在良好心态基础上的幸福,才能给人带来可持续的幸福。而建立在物质或名利基础上的幸福则不稳定,也不长久。人无论从事任何行业,都不能忽视心态的重要性。一旦失去良好心态,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会真正开心幸福。

   对于健康来说,心态是很重要因素。在所有致病因素中,心态占70%以上,所以心态对健康的影响举足轻重。

   只有良好心态,才能使人体功能得以正常发挥,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不良心态则会影响健康,尤其是大的情绪波动,对健康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如果身体与情绪相互影响,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心态是人品质和修养的体现,良好心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强大、社会和谐与安宁的基础和保障。人心不安,社会就不会安宁。恰恰良好心态可以解决人心不安的问题。人心问题解决了,由人心而引发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心是生命主体进化的核心,生命主体通过对心性的掌控,来实现进化目的。恰恰良好心态具有向心和凝聚作用,力的走向也是向心和凝聚。这样可使内心越来越充实,越来越强大,同时生命也在成长壮大。而不良心态的混乱无序,使得力的走向是向外和发散,导致能量散失,生命就在退化。

   宗教所说的三界六道、天堂地狱、极乐世界,以及鬼神等等,说的都是境界,而境界的实质是心,是不同的心境状态。

   比如:一个人生前做了很多坏事,把种种恶性表现出来,死后被称为鬼。由于鬼是恶(性)的象征,所以又叫恶鬼。正因如此,人们才觉得鬼吓人,提鬼色变。相反一个人生前表现出良好的精神品质,为社会大众做了很多好事,去世后被奉为“神”。

   佛教所说的极乐世界、三界、六道等,说的也是心。比如:六道之中的饿鬼道,说的是贪心,是指贪心很重,永远没有知足的时候,就像一个人总处于饥饿状态一样,所以形象地称为饿鬼。所以不论是鬼神,还是天堂地狱、极乐世界等等,都不是指具体的相状或固定的地方,而是精神品质。

   心是世界和领域的根。任何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如果离开了心态这个根本,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与心相连,世界才能贯通,才能形成完整体系。否则就会走进死胡同。

   心还具有警示作用。即通过人的情绪反应,逆推心态是否有问题。当人烦恼时,说明人对物欲追求超过一定限度。烦恼——恰恰是对人的提醒。所以痛苦时,就是反思时。

   心的监督审判功能。人的一言一行,时时都在接受正义与良知的监督,任何人都逃不过心眼的视线。一个人可以欺骗所有人,但是不能欺骗自己的心。一旦做了违心事,就要接受良知的审判。心虚和不安,恰恰是要承担的后果。所以人要检点自己的言行,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不利后果。

   为什么自古以来各个宗门都强调修心,并有离心说法,即是外道之说。修行界有一个很重要成语:明心见性,即通过明心而见本性。只有明心见性,才是正修的开始。因为只有发现本质,才不会偏离方向;也只有抓住根本,才有解脱的可能。都足以说明心态的重要性。
 
   不论是人生的烦恼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根源在人心。归正人心,任重道远。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有识之士共同担当和努力,我们的明天就会更美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以此共勉!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