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在茫茫宇宙,月球是人类友好的邻邦;当黑夜到来,是月亮照亮山山水水。清凉的月光下,恋人们依偎在一起偶偶私语,孩子们围着老外婆讲遥远的故事,旅居异乡的亲人以月寄情,稍来问候和悠长的思念。
月亮有很多动听的名字。除了月球是真正意义上的天文术语以外,还有飞镜、玉兔、冰壶 婵娟等50多个富有美感的别名。中国古代至今的文学作品里,涉及月亮的篇章数不胜数;或表离愁的幽幽男女之情,或感友人的别离之苦,或思意想中的故国恨缕,或叹它乡月光的朗朗残照。
月亮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纯净,给人以美好的意想。自古很多诗赋都用来表达美意、闺情、乡思、别恨。
离骚中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的记载,将美人的容貌以月相比,可见其人之美。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诗人用摄影一样的手法,把大海上的月光赋予了灵动的景象,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色。以月喻人还不局限于女性,漂亮的男子也可以用月亮来形容其美丽。阿拉伯的著名民间神话集《一千零一夜》中就经常出现以月亮来比喻少年的美貌。
用月亮表达乡思的诗作尤以李白的《静夜思》淋漓尽致。客居他乡的人碾转反恻,忽看明亮的月光如霜似雪,于是举头了望皎洁的月亮,想起故乡的人、事、物。不可小看一个“举”字,那是他乡人低头看了月光后无力惆怅的懒怠之举,月亮的魅力可见一斑。他在另一首《古朗月行》中写到“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把月亮形容成仙人用的镜子,充分发挥了诗人的想象力的创造力。惟妙惟肖,且形象生动,毫无藻饰。宋朝诗人苏轼曾在某年八月十五,为思念远在异乡的亲人而写下《水调歌头》,诗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已成千古绝唱。诗中把描写月亮与思念亲人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神清韵远,回味无穷。
杜甫在他的《月夜》中也曾写到:“今夜帼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身在长安,不写长安的月夜,却突然写起帼州的月色,不写自己怀念妻子,反而写妻子想念自己。这种写法超越常规,但仔细品味,却很有一番深意。正是因为诗人在长安望月,在思念妻子,才想到妻子正在想念自己,所谓“月圆人不圆”,这是夫妻离别后的共同感叹!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则将相恋中的男女心态逼真地描写出来了。二人相隔很远,心中爱的语言不能直接地向对方表达,只能望着月亮排遣相思之情。还有一种特殊的类型,便是边塞诗里的月下相思。戍边的将士在寥廓凄清的边关,他们更加想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可“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一片思念之情无法让亲人知晓,于是他们只能把这段情愫寄托于明月和胡笳箫管。边关本是寂寞苦寒之地,这种月下相思的诗往往更是充满悲凉凄苦之情。例如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所见的月下景色。回乐烽前的一片沙地,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像积雪一样洁白而略带寒意。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满是皎洁、凄冷的月色,犹如秋霜那样令人望而生寒。这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样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而一种置身边地之感、怀念故乡之情,隐隐地袭上诗人的心头。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月夜下的边地寥廓凄情,闻笛而引起的普遍的望乡之情,感慨至深。
南唐后主李煜在被关押的小楼上,凭栏长叹“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那轮明月是悲怆的亡国之恨。
总之,抬头夜空,月亮西去、流云飞渡;无论惆怅别离也好,无论遥送美意也罢,我们都应该在这美好的夜晚,互相给对方真诚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