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齐鲁大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摇篮。考古发现,山东沂源县土门镇芝芳村西北发现的“沂源猿人”,是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山东人,距今约四五十万年。那时候山东大地就有了先民活动的身影。到了新石器时代,山东之地因为在中原地区以东而被称为“东夷”。
山 东大汉魁梧、豪爽的形象可能就是从那个特定的年代确立的。那东夷的“夷”分明是一个顶天立地的魁魁之壮士,腰间横挎一张弓,仿佛随时待命奔赴刀光剑影的沙 场。关于这一点,我们甚至可以从神奇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得到验证,那位威风凛凛、跨步张弓射日的后羿其实就是东夷人。
从历史上遗存下来的资料看,东夷人粗犷、仁义、睿智、嗜酒,传统性格已见端倪。齐、鲁分别建国后,东夷人的性格发生了地域裂变。齐国是姜尚的封国,都城临淄是当时最富庶、人口最多的城市。齐人重利、善辩、豁达、刚烈、奢侈,比较开放;而鲁人忠 信、尚义、俭约、谨慎,国力较弱,比较正统。秦汉以后,鲁文化被奉为中华民族的正统文化,齐、鲁文化又逐渐合流,齐人性格逐渐趋同于鲁人,正所谓古人云“易青齐为邹鲁”。
提起山东大汉,大概竖拇指的人特多。山东男人被冠以“山东大汉”的称谓由来已久。不论何时何地,只要谈论起山东男人,敬佩之情便油然而生。仁义宽厚、人高马大、忠诚守信等普遍的评价使你对身边山东汉子由不得就先有了几份好感。
究竟是山东大汉培育了齐鲁文化,还是齐鲁文化成就了山东大汉,其实就是鸡和蛋的无聊命题。不少学者认为,齐鲁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在东夷先民淳朴的民风里互为熏陶出来的。成就山东大汉的无疑是齐鲁文化,丰富齐鲁文化的当然有山东大汉数千年以来不懈的努力追求。
山东大汉的美称不仅仅专指山东男人普遍个头儿魁梧高大,而且有对其豁达、宽宏性格的几分赞舆在里面。大者性之宽也。齐鲁大地并非人人都是身高七尺、膀大腰粗的壮汉,比如中国教育界、思想 界的老祖宗孔子就不是很高大,但一点儿也不影响其伟人的崇高形象。相反,山东人杰地灵、名人荟萃更增加了山东人的威仪,比如思想家哲学家孔子、孟子,书法 大家王羲之、军事家孙武、卧龙先生诸葛亮、词学家李清照诗人辛弃疾等都是山东人的骄傲。
山东北拥黄河天险、南据泰山屏障、频临中原,沃野千里,人口众多,扼守南北要冲。从地理上看,山东绝对是块行龙的好地方。可是历数古来帝王,山东人却没有一个。就是替天行道的所谓水泊梁山的一百单八草寇,也仅仅梦想被皇帝诏安而已,忠君思想自古根深蒂固。中国政界有句调侃:山东汉子保边疆。此话细细想来也有道理,新疆自治 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陕西省委书记、黑龙江省委书记等这一圈中国边疆省份的一把手无一不是山东人,山东大汉的忠诚度和可信度可见一斑。
有人形象地说,山东大汉之所以得宜于齐鲁文化的润泽,主要是齐鲁文化归根结底乃是一山一水一圣人造化而成。一山是中岳泰山,一水是黄河,一圣人自然是孔夫子他老人家了。
此话说的不是没有道理,泰山之大,不可小睨。作为中华五岳之首之尊的泰山,惊日叹月,不仅山势平地拔起,雄伟崔巍;更重要的是泰山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占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倍受历代统治者的追捧和封禅告祭。孔老夫子曾经感喟“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时候,得神山之道的山东人早已经锤炼出来了和挺拔屹立的泰山一样的性格特点了。
山东人也深受黄河文化的熏陶和洗涤,从黄河的浪花里得到了重要的启迪。
黄河逶迤澎湃,最终还是在山东境界魂归大海。在黄河河口,如果你比较幸运,将会碰见“黄龙入海”的壮观场面,黄河在入海的刹那,和海水激烈的撞击之后,最终仍然与波涛汹涌的海洋融汇在了一起。这种情况和山东人善于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特点比较相似。你怎么能说山东大汉的骨髓里没有黄河文化的基因呢?
一 代儒师孔子是山东人的骄傲。遍查世界历史,推崇以家族文化为民族文化的惟有孔老夫子家族受得起,历代地位显赫的皇上、贵族无不为一个貌不惊人的老头子的画 像顶礼膜拜。那种虔诚、那种执着就连山东人自己也难看懂。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山东人性格中的保守、内向、凝重的成分以及讲究“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的美德难道不是圣人潜移默化的结果吗。
我们不禁不感喟祖国山河及历史的壮丽和伟大,正是有这近乎神奇怪异的组合才养育了被称为中华一宝的“山东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