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在世间,把事情做好,就是人才了;在佛门里,事情做好不算,心练的好,事也做的好,叫僧才。
在世间是人才,到了僧团里,要把人才培养成僧才,是个漫长的过程,还需要付出很多很多的心血和努力,师父领着,法师带着,自己不懈怠,不退心,一点点地走上去。
僧团故事:从人才到僧才
僧团里的每一个人,出家前都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在各个领域中做着不同的事情,进了僧团之后,有的原先的技能还会使用,有的就用不上了。比如当老师的可以从事教学和管理,当厨师的可以在大寮服务,当大夫的可以管僧团的医药等等,用社会上的技能服务僧团和丛林建设。这一批净人中,将近二十个人,什么职业的都有,正值寺院建设,几乎所有人原先的技能都能用于寺院建设和服务僧团。
净人扬平,以前搞服装设计,他竟然将僧团洗好的衣物用很专业的技法熨烫的平平整整,再叠好,摞在一起,跟豆腐块一样,班导贤俊法师说,僧团历史上从来也没有把衣服搞到这么整齐。贤地法师听说了,赶紧跑到晾衣房,说要是欣赏一下。
等他从晾衣房出来,却什么也没看到,原来衣服都已经及时送到各寮房去了。
不管拥有什么样的技能,更多的还是要靠服务大众的心,靠积累资粮,寺院里生活简单,再干,不像世间那么繁杂,对净人们来说,集资净罪期间,还是体力活干的多。
佛堂换新拜垫,要把新购进的拜垫包装给拆掉,然后一个个地在佛堂里码好,下午出坡,净人们收拾好晾衣的架子,开始整理拜垫。
每个拜垫外边除了纸箱包装以外,还有一个塑料袋包装,刚拆的时候,为了效率,就把塑料袋给撕破,取出拜垫,干了几个以后。净人熊接旺忽然觉得这样不对,他曾是个中医大夫,竟然想到这些塑料袋不能这么浪费掉,是不是可以完整地取下来,以后装垃圾用,大家观察了一下,发现,虽然麻烦一点,但是可以做到,于是,换个方法,接着干,小心地拆包装,把拆完整下来的塑料袋单独放好。
另一个不知道内情的净人发现干活的速度慢了,跑来看,一看,说,这多麻烦啊?直接撕掉,多快啊。说着撸起袖子手脚麻利地就撕了一个,示范给大家看。
熊接旺说,这样可以为寺里省下垃圾袋的钱。
撕袋子的净人说,那这样也太慢了。
有人说,我们是在修道,不是在做搬运工,况且,这样干,稍微用点心,效率也并不低。
大家试了试,重新分配了一下工序,效率很快就提了上去,一点也不比直接撕掉慢。临到晚课,该收坡了,收拾完现场,熊接旺提着一大兜子拆下来的塑料袋兴高采烈地上楼,他平时承担四楼洗手间的卫生,这些再利用的塑料袋可以用上很长一段时间。
回想大家刚进寺院的时候,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不仅面相都有了很大的改善,面凶的开始变善,黑的变白净了,脸不够舒展的变的舒展了,手脚也开始利索,做事情有效率,反应也比开始时灵敏多了,特别是心地都变的善良,通过历事练心,同行之间相互谦让和宽容。代人着想,为僧团默默劳作付出的小事一天天地多起来。
简直和刚开始时有天壤之别。
在世间,把事情做好,就是人才了;在佛门里,事情做好不算,心练的好,事也做的好,叫僧才。
在世间是人才,到了僧团里,要把人才培养成僧才,是个漫长的过程,还需要付出很多很多的心血和努力,师父领着,法师带着,自己不懈怠,不退心,一点点地走上去。
在世间的知见放下,技能还留着,这些技能只要不是特别另类的,在寺院里都能用的上。净人中,有一个以前是开坦克的,竟然派上用场了,当然不是开坦克。除了坦克,他还能开铲车和小车。
让大家都羡慕坏了。夸他福报巨大,不知道他哪里烧对了高香。在世间的时候那么多技能不学,学开坦克。
僧团乙班最近学习师父文章《行出家之道,成人天师表》,昨天学习到“尊师重道”。禅兴法师结合广论,讲解了依师的次第,而且强调要去培养自己的弟子相,否则离师长近了,业障现起,很容易观察师长过失。弟子相不具足,依师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有同学课后感触颇深,写了一篇偈颂:
“能亲近知识,必具此德相,德相不具足,寻师亦惘然;
自认高他人,易见师过患,不见师功德,求法亦罔然;
贪自嗔他派,易谤胜教法,正住不堕党,堕党法无缘;
自宗无问题,不可排他宗,见自宗排他,细微堕党类;
见解不相同,习惯排他人,观过出于此,此为堕党类;
不符三法印,不明为佛法,自言证量高,此人要小心;
大乘之标准,广大希求心,经论言大求,利生愿成佛;
相应点希求,不相应不求,此为烦恼相,善士不相应;
具相心欢慰,能被善士引,不知依师法,过失生惭愧;
先自具德相,再观善士相,自相不具足,善士无有足;
如不自具相,烦恼观他人,观善士为恶,观恶反为善;
依师有不同,依多或依少,依多心不安,依少心外跑;
无修心之前,易见师过失,怀疑生不信,善士少为妙;
若依多善士,过失亦为多,故忏具相否,再如理思择;
冒失做抉择,生恶害自心,实为依师后,才知此道理;
先遇有缘人,或书及善友,宿世善启发,随自业力走;
如理依师量,自今未达到,故见师德相,先看自德相;
此生弟子相,不具快具备,此生不努力,停留过去位;
与他团体缘,具相可前往,否则心不住,处处跑道场;
弟子相不具,心凉不安稳,学法欲深入,定先安住心;
在此觉彼好,在彼觉此好,故心不安住,处处造违缘;
生活境界多,心里有惯性,对待同行友,对师亦如是;
与人见分歧,放自听他话,烦恼障自心,何谈学佛法;
具相为基本,不具易观过,如理修对治,依师违缘心。”
(选自学诚法师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e98b90100g7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