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张颖清纪念馆 //www.sinovision.net/?2141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纪念全息生物学创始人张颖清教授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敬告中国新闻媒体人: 什么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已有 2952 次阅读2010-12-13 03:59 |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储 学 健

        近年来,以央视名嘴为形象代表的中国新闻媒体人,在通过不断扩大虚假广告经营范围而集体致富的同时,还以其仅次于当年红卫兵“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革命激情”,将自己的群体打造成了替“学术打假英雄”方舟子摇旗呐喊的跟屁虫团队。从场地记者到节目主持人,几乎无不对“科学真理化身”方舟子唯命是从,但对于方舟子以“打假”之名,行“党同伐异”和“扼杀中国科学萌芽及学术人才”之实,以及贼喊捉贼编造学历、抄袭、剿灭中医、编造弥天大谎欺骗国人为美国推销转基因产品等诸多恶行,他们却完全浑然不觉或者故作不知。

        为此,特就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必由之路问题,给这些传媒界精英们做点“科普”。以使他们懂得一点科学发展规律方面的基本常识,从而能在今后涉猎学术话题时谨言慎行,不再盲目给人当枪使。

        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发展过程。以下途径俱为其必由之路――

        从模糊到清晰,从粗糙到精细;

        从表层到深入,从牵强到严谨;

        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   

        从定性到定量;从现象到本质;

        从残缺到完整,从丑陋到完美;

        从猜想到实证,从假说到定论;

        从悖论到自洽,从个别到一般;

        从形象到抽象;从经验到理论;

        从“夹生”到“匀熟”;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从证据不足到证据充分;

        从低可靠性到高可靠性;

        从低成功率到高成功率;

        从“真伪混杂”到“去伪存真”;    

        从理论与实践的低度吻合到高度吻合;

       从新、旧理论的冲突到融合;

    ......

        新生学术成果存在缺陷和争议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而允许个人以其片面有限的既有知识为准绳和枷锁,或将某些舍本逐末、以偏概全甚至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的调查结果以及新生事物不可避免的不足之处甚至纯属自己的曲解、误解甚至偏见作为全盘否定的理由,将尚处于发展完善阶段的他人科研成果宣布为“造假”,并以敌对姿态和手段实施公开打击,其结果只能是在一片混乱无序之中斩尽杀绝科学萌芽,最终导致科学研究止步不前。

 

    爱因斯坦曾警告说:

   “谁要是把自己标榜为真理和知识领域里的裁判官,他就会被神的笑声所覆灭。”

     另一位著名科学家阿瑟・克拉克,在深刻分析科学发展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著名的“克拉克科学发现基本定律”,该定律告诫人们:

   如果一位资深而著名的科学家说某种事是可能的,那他极可能是说对了,但如果他说某种事是不可能的,他则很可能是说错了。”(定律一)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就是发现目前还不知道的东西和用现有知识不能解释的事物。科学家的现有预言和断言都不是金科玉律,也往往会出错。比如,1880年开尔文勋爵说,“X射线是一个骗局”,而现在医学上普遍使用着X射线治病。1930年物理学家卢瑟福说,“用打碎原子的办法产生能量是十分渺茫的事情,任何期望从原子的嬗变获取能量是荒唐的臆想。”结果此后15年实现了原子弹的爆炸。

    科学研究如同进入一个黑屋子去摸索,不知道会碰到什么东西。研究工作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错误是成功的一个组成部分。“克拉克科学发现基本定律”所揭示的科学内涵,不仅应当成为每一个科技工作者都必须了解的科学常识,而且应当成为每一个科技管理人员和那些涉猎科技话题的媒体人都必须了解的科学常识。

        对于“肖氏反射弧”这一科研成果,暂且不论其是否有效,仅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这一理念的提出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称道的伟大进步,即使最终被证明无法实现甚至非常荒谬,这种科学理念和思维方法也可以在其他方面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如果这一技术确实在没有足够成熟的情况下被盲目推广,恰恰说明了我们的学术机制存在问题。首先应该谴责的显然是那些不作为的学术官僚,而不应该本末倒置,把一切罪责都推到肖传国一个人头上并将其妖魔化为“十恶不赦”的“人民公敌”,更不应该因此把这一学术成果全盘抹杀。否则,攻击者不是痞子便一定是别有用心,而绝不可能是方舟子自我标榜的什么“学术洁癖”。

        在科学上,“因人废学”和“因学废人”,以及“以偏概全”、“舍本逐末”、“避实就虚”甚至“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或者把学者个性、品格等方面的缺点与其学术成果的优劣混为一谈――如果不都是出于居心叵测,便是出于无知和不负责任的胡闹。 

        而对于我国新闻媒体人来说,在伶牙俐齿的方舟子及其众粉丝先入为主的鼓噪声中,仅凭他们掌握的那点可怜的科学知识和“非黑即白”以及“真玉无瑕,有暇非玉”式的学术断案逻辑,想要客观评价一项科技成果根本是不可能的。故而,他们的不自量力最终让自己不知不觉沦落为方舟子的枪手和跟屁虫,也就不足为怪了。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